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14章 大战在即

三国:季汉刘璋 第214章 大战在即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14章 大战在即

第214章 大战在即

兴平二年,六月中旬。

这一年天下的局势混乱至极,四海之内战乱不休。

关中的天子刘协,以思念旧京雒阳,感伤父母坟茔为理由,前后遣使十余次向李榷请求东归雒阳,并最终得到了李榷的同意,现下的刘协同学忙不迭的准备着东归的事宜,希望趁此良机逃脱李榷的掌控。

幽州的公孙瓒因为前面攻杀了素得人心的宗室刘虞,招致了刘虞的旧部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人的恨意,鲜于辅联络了冀州的袁绍,并拉拢了乌桓、鲜卑的部队,联军在鲍丘将公孙瓒杀的大败,此战过后,公孙瓒盛极而衰,势力一落千丈。

遭此大败的公孙瓒丧失了雄心壮志,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根据当下流传的一句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在燕之南、赵之北找了个唤作易县的地方,把大本营迁到了易县,此时的公孙瓒正热火朝天的在易县营造防御工事,意图在易县观望天下形势。

而公孙瓒这边丧失了雄心壮志,冀州的袁绍却是声势正隆,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来袁绍和公孙瓒两位枭雄间的攻守之势已经逆转了,以前是公孙瓒领军攻打袁绍,而现在是袁绍发兵欲图攻灭公孙瓒,早晚之间,坐守孤城的公孙瓒就会被袁绍所灭。

往南而去,兖州的曹操在一次次的苦战下,外加得到了袁绍的援助,终于是击败了吕布,平定了兖州,保住了自己的根基。

从兖州败退的吕布逃难到了徐州,靠着自己是并州人,刘备是幽州人,二人同是边人的身份,打出了感情牌,得到了刘备的收留,而收留了反复无常的吕布,也为刘备日后丧失了徐州埋下了伏笔。

再往南,攻略江东的孙策依仗父名,加上自身良好的形象,外加军纪约束的甚严,得到了江东父老的热情拥戴,此时的孙策在江东不断的攻城拔寨,并分派将帅驻守,偌大的一个江东,眼见着就要落入孙策的囊中。

宇内的群雄纷纷扰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般的乱糟糟的打成一片,益州的刘璋自是也不会闲着,他在民间夏收之后,今岁的赋税钱粮入了库,粮草充足的他剑指汉中,准备在今年解决掉汉中的张鲁,让益州的天空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他这位益州牧,再无其他的独立势力。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大军征讨,所要商议的事情极多,钱粮、兵械、辎重等等,都需要在大军动身前备好,不然就如同挫宋一般,端平入洛看是花团锦簇,一片大好局势,可由于准备不足,前军和后方只隔着几百里,硬是让前军乏粮,招致了一场大败。

“明公打算动用多少兵力。”长吏王商问起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次汉中之战动员的兵力,动员的兵力多,则消耗多,同时所需处理的事情就多了,对他这位留守后方的长吏就很不友好,而动员的兵力少,消耗的粮草辎重就少了,他所需料理的事务就少了。

当然王商并不打着攻伐汉中的兵力越少越好的念头,汉中是一个关键区域,尤其是对蜀地来说,无汉中是无蜀也,汉中的重要性他这个蜀人再清楚不过了。

因此刘璋意图发兵拿下汉中,对王商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有了汉中,蜀地的形势就齐全了,称得上是没有阙漏,蜀地的百姓也就能在乱世之中,得居一片净土,没有战乱的纷扰,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考虑到拿下汉中的重要,有着利国利民之心的王商,自是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去怜惜可能因为大军出动,而大量耗费民力的情况,也不会为了自家的轻松,就去压低刘璋预期想要的兵力。

关于讨伐汉中所需的兵力,刘璋在心中早已揣摩了多次了,这个时候他应声答道:“所需四万人。”

‘四万。’王商听着这个数字,这个在他思量中不高不低的数字,心头不免稍稍放松了些。

刘璋伸出手摩擦着下巴,琢磨了一下,补充上了一句:“若是加上巴西郡吴懿统帅的那一路六千的人马,那就是四万六千人……汉中的户口丁数,州牧府里有着旧日的记载,当在五万户上下,考虑到这段时日以来,关中、凉州为了逃避战乱,流离入蜀的人口,顶破天也就是七万户而已。”

刘璋缓缓的说出了他心中思量,言明着为何只需四万士卒的缘故:“汉中作为守御的一方,有着本土作战的便利,不用去担忧长途运送粮草辎重的耗费,再加上张鲁此贼对汉中的看重,所以汉中能动员的兵力当是比远途征伐能动员的兵力多一些,或许能做到五丁抽一、四丁抽一的程度……但就算如此,汉中兵力料想拉到最高,亦是不会超过两万人,我方动员四万,两倍于汉中,于兵力上是占优的,可谓是优势在我。”

王商插了一句,说出了他的担忧:“明公,虽是兵力占优,但米贼定然不会出兵与我军交战,肯定是据守阳平关,以要塞对抗我军,而攻城之战,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我军的兵力只是汉中的一倍,想来需要引诱汉中之兵出关交战,才能拿下阳平关,不然只恐是望着阳平关的城头叹气。”

“关于米贼据守阳平关,不与我军邀战的情况,彼据坚城,我便攻城,那是落入了张鲁的圈套,令张鲁欢心得意,兵法云,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点我还是明白的……王卿大可安心,我的心中已是有了计较,定不会让张鲁得意。”刘璋信誓旦旦、一脸的自信,宽慰起了王商。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对于孙子兵法的阔论,刘璋认为最核心的一句,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大白话说就是善于统兵作战的人,一定善于调动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权,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是在为这句话服务的。

因此刘璋自然不会落入张鲁的圈套,去硬刚天险阳平关,外加攻打一座山岭上的新阳平关城寨,那是傻瓜才会做的事情。

至于如何规避掉阳平关,不用去头铁的撞阳平关,刘璋虽是现下没有上等的谋士,如贾诩、荀攸、法正、徐庶、庞统、陈宫等人物在帐下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凭借脑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精华,正如他对王商所言,他已是有了计较,有了决断。

刘璋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加上刘璋去年旬月讨平巴郡、南中的战绩,王商自认他对具体的军事不够熟悉,不能在其中为刘璋出谋划策一二,因此他只拱手道:“即是明公已有计较,那想必是能马到功成,这里当是先为明公贺上一声。”

而后王商道起了一桩怪事:“刘荆州连连发来书信,说是要襄助明公攻下汉中,并且说他已令大将蔡瑁、张允整顿好了军马,只待明公兵发汉中后,就自房陵逆汉水而上,威胁张鲁的东面,牵扯张鲁的兵力和精力。”

“王卿,这件事你怎么看?”刘璋反问了一句,想知道王商的看法。

王商斟酌了片刻后应道:“刘荆州的这番动作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不止是想向明公伸出援手,只怕有着其他的打算……西城、上庸、房陵三县本是汉中郡治下,而米贼张鲁虽是肆意于汉中,但西城、上庸、房陵三县却是没有拿下。刘荆州先是趁着房陵无主,拿下了房陵,并置蒯祺为县令,又传出风声来,说是想要将房陵县改为房陵郡,置于荆州治下,依刘荆州对房陵的处置,臣想刘荆州说是向明公伸出援手,但究其根底,八成是相中了西城、上庸二县,西城、上庸现在是由着当地豪强申氏掌控,没有朝廷派遣的官吏,明面上属于无人管控的地方……臣以为刘荆州有意趁着明公攻打汉中,无暇顾及上庸之地,将西城、上庸吞入腹中,而后面仗着明公攻打汉中时,出手襄助明公的人情,教明公不好意思遣人去索取西城、上庸之地。”

“王卿之言,甚合吾心……这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我们的这位刘荆州,虽是号称八俊之一,有君子之风,但行事作风却是不怎么不符合君子的道义。”刘璋轻蔑的笑了一声。

刘表的谋划太过于浅白了,刘璋自是一眼就识破了,虽说荆州和益州结了盟,可平白无故的刘表说要出手帮助他拿下荆州,他十成十的不会去相信。历史上刘表虽说大多数时候是做个自守之贼,但偷鸡的心思可没消停过,枭雄的手段也是有一些的,先是招揽张绣做肉盾,张绣投靠曹操跑了,又招揽刘备做肉盾,一面用着刘备,一面猜忌刘备,这都是有事实根据的。

“依明公的意思,是和之前一样,继续回绝刘荆州吗?”王商追问了一句。

刘璋却是摇了摇头,否定了继续回绝刘表的好意,他开口道:“且答应了吧。”

“答应下来?”王商有些疑惑,若是应下了刘表的请求,那汉中郡治下的西城、上庸、房陵三县很大的可能就被刘表夺了去,而且归还益州的可能性小之甚小。

“对,答应下来。”刘璋肯定了一句,而后给出了理由:“我们答应不答应,刘荆州肯定都是要发兵西城、上庸的,他都已经备好了人马,连进军的统帅都挑选好了,我就算拒绝了,刘荆州也还是会发兵的……与其多番拒绝,倒不如同意刘荆州,看看刘荆州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闻言王商叹了一口气,他皱起眉头说道:“明公说的是,刘荆州贪图西城、上庸之地,我们就算拒绝了,只怕刘荆州也会自行其是……只是如此的话,西城、上庸、房陵就很大可能落入荆州的手中了,从我益州剥离出去了……不过相比于汉中,西城、上庸、房陵三县不足言道,且三县的地势位于汉水下游,想逆汉水而上,攻入汉中的话,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倒是也不足为害。”

王商先是有些可惜,照他的想法,只要拿下汉中后,顺汉水而下,以高临下,高屋建瓴,就能很轻易的拿下西城、上庸二县,至于房陵,已是被刘表收入囊中,恐是不好讨还。

而现在的话,刘表有伸手西城、上庸的想法,王商一番度量,虽说西城、上庸都是位居险要的地方,道路难以通行,且申氏作为地主,有本土作战的优势,但想来还是很难挡住荆州的大军。

王商愁眉不展,刘璋却是喜笑自若,天下这盘棋,不是一朝一夕能下处结果来的,也不是几座城池的得失能分出胜负来的,像西城、上庸、房陵这种边角料,他在没有什么好的措施阻拦刘表伸手的时候,索性由着刘表去吃,反正迟早他要刘表一个不留的全吐出来,连着荆州一并拿下。

只是那都是日后的事情了,眼下刘璋心里稍稍还是有些不痛快的,他思索了一下,问起了王商:“王卿同荆州名士多有书信往来,可曾与长沙太守张羡有过联络?”

‘张羡。’

闻言王商在脑海中检索了起来,片刻他回应道:“张长沙确有发来书信问候过商,但不过是寻常的问礼,交情不怎么深厚。”

刘璋眯着眼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听闻张羡此人甚得江、湘人心,只是性子有些倔强,不怎么讨刘荆州的欢心,故而刘荆州虽是碍于名望,任命了张羡为长沙太守,却是不怎么礼遇张羡,张羡因而对刘荆州亦是有些不满……咳,王卿可同张羡多多书信往来……”

刘璋的话没有说完,但王商已是明白了刘璋的心意,他的眼神一亮,拱手应道:“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