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1章 青羌

三国:季汉刘璋 第21章 青羌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1章 青羌

第21章 青羌

董扶最近有些郁闷,作为名儒杨厚的弟子,他在益州的地位尊崇无比,是益州学术方面的顶尖人物。

在官府方面,前任益州牧刘焉和他是至交,起初刘焉还在朝廷的时候,感觉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想自请交州牧,逃避灾祸。

当时他对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说动刘焉请命益州牧,他也跟随刘焉来到益州,担任蜀郡属国都尉。

刘焉的确有雄才,收纳东州人,顷刻间荡平了益州不服从他的势力,并派遣米贼张鲁到了汉中,断绝谷道,杀害朝廷使者,让刘焉可以在蜀地称王称霸,无所羁绊。

因此董扶也特别受到州牧府的看中,无论在公还是在私,名分地位都不可言说。

但最近刘焉过世,刘璋继位,让董扶有点不太好受,这段时间一直闷闷不乐。

刘璋继位,坏了一件事情,他当初认定有大贵之相的吴苋,嫁给了刘焉的第三子刘瑁,后来刘焉和马腾合谋长安,导致刘焉的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被李榷郭汜杀死,而后刘焉因此病死。

按照长幼有序,这益州牧的位置合该刘瑁来做,这也印证了他相面之术的精准,对吴苋大贵之相的判定。

但在益州帐下司马赵韪和治中从事王商的推动下,四公子刘璋坐上了益州牧的位置,这下,让别人对他的相面之术产生了怀疑。

这不,最近都没人找董扶望气相面了,一时间让他有些技痒难耐。

东汉建国以来的学者经学与谶纬不分家,他师从杨厚学得一手图谶,过去时不时就给人望气寻坟、相个面相,现在落个清闲,反倒有些不舒适。

他在想,是不是该找个人免费相个面,印证下自己的权威,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已经八十几了,就靠着这点杂活打发剩下的时间。

突然董扶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最近听说了一件事,新任的益州牧刘璋在市集上回护了一位小娘,还送了这位小娘一匹蜀锦,只怕是看上了那位小娘。

他脑子灵光了起来,叫来一个家仆:“去,打听下,上次刘使君在市集上回护的是哪家的小娘。”

家仆领命而去。

新任益州牧刘璋的夫人生产时过世了,现在益州主母的位置空悬,董扶觉得自己可以掺和一下,人老了喜欢成人之美,顺便也可以宣扬下自家的相面之术。——

作为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刘璋今天来到了他在成都城外的军营中,一个军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割据的土地和能征善战的士兵。

刘璋手下共有东州兵两万人,这些人能从关中跨过秦岭和大巴山,亦或是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跋山涉水,远渡千里,最后来到蜀地,自然无一不是身强体壮、能征善战之人。

这两万东州兵是刘璋能在益州立足的根本,也是刘璋进取天下的资本。

目前两万东州兵有一万五千人在成都,成都的重要性自不可言,益州的州治所在,是益州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

另外五千东州兵在牛鞞县,牛鞞县地处蜀郡、广汉郡、犍为郡金三角地带,距成都、广汉两个经济中心交通十分方便,加上牛鞞扼守沱江水道,承接这两大经济中心的物流运输,在犍为郡的区位优势上特别突出,因此需要信得过的重兵把守。

他的父亲刘焉坐稳益州牧的位置后,另外还招募了蜀人,得了两万蜀兵,不过刘焉平素不怎么看重蜀兵,觉得蜀兵文弱,战斗力不强。

不过刘璋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只要训练得当,蜀兵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诸葛亮北伐,带着蜀兵敢当着秦陇兵的面屯田,气焰无比嚣张,就可知一二了。

因此不存在强兵弱兵,无非是军事训练多不多,赏罚得不得当,有没有足食足兵。

除了这些兵卒,他的父亲刘焉还招募了叟兵和青羌兵,在和马腾合谋突袭长安的时候,就曾派遣部下校尉孙肇,率领叟兵五千前往长安救援他的大哥刘范和二哥刘诞,只是不敌李榷郭汜的凉州精兵。

刘璋满打满算看了下,失去了校尉孙肇带领的五千叟兵,现在手上只有二千叟兵和五千青羌兵。

叟人,叟人是秦灭蜀后,蜀王开明氏带领蜀人余部将士和家属,逃窜到南中地区居住的一伙人。其实说起来他们也是蜀人,汉代史家常称蜀为叟,蜀、叟二字同声通义,当然为了区分一下,还是称呼他们为叟人。

这些叟人算是半开化的蜀人,由于脑子简单,没有完全开化,平素喜欢好勇斗狠,打起仗来悍不畏死,谁给钱就听谁的,只要钱给够,可谓是忠贞不二。因此叟兵尤其得他父亲刘焉的喜欢。

刘璋也表示很喜欢叟人,但刘璋更喜欢的是青羌,叟和青羌常常并列使用,叟和青羌两者既趋同又有些区别,青羌也指青衣羌,青羌因服饰崇尚青色,所以有青衣羌这个称呼。

青羌在秦朝前和蜀人一同居住在成都平原,秦灭蜀,蜀人逃窜道南中,青羌也跟着逃到了南中,主要居住在青衣水流域。

比起叟人,青羌更加勇猛善战,风俗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和居住在巴郡的板楯蛮齐名。

刘璋想起了无当飞军,这只由青羌组成的部队,蜀汉后期,诸葛亮不惜人力物力,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这支无当飞军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出力不少,身披铁甲,还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

日后,刘璋少不得也要组建一支无当飞军,这么能打的士卒,一定要收拢在自己手下。

“杨司马,高司马,这些日子约束士卒辛苦了。”刘璋慰问道。

他面前站着两位顶盔掼甲的将军,杨怀、高沛,均是他父亲刘焉的手下,二人的忠心自是无二,刘焉过世后,他们将这份忠诚转移到刘璋身上。

自从上次市集的事情后,他要求杨怀、高沛二人约束士卒,不得妄生事端,两位这一向做的很好,近来也没听说东州兵闹出什么大乱子,当然,也仅限于大乱子,小乱子还是不断。

刘璋现在的威望还是不够,他初临益州,没有什么说的过去的功绩,尤其是军功,如果没有足够煊赫的军功,他是不能完全压制住受到过他父亲刘焉放纵过的东州兵。

“不敢,这是卑职分内之事。”精干消瘦的杨怀谦虚道。

高沛有着一些想法,趁着刘璋巡视军营开口道:“使君,若想东州兵完全安分守纪,当拣选一位执法公正,名望高的人为军正,以正军纪。”

“当以东州人为宜,若是蜀人,纵使行事公正、公平,东州兵也会有所不服。”

刘璋点点头,他心里也有些想法,回复道:“司马之言,我记在心里,不日便会有一名军正降临军中。”

作为忠心的部下,杨怀通报了一件事件:“使君,我二人营中当是安稳,但赵司马营中,东州兵还是宽纵如以往,赵司马手下校尉庞乐、李异更是纵容无比,并无约束。”

赵司马,赵韪,刘璋的心腹之患,他露出一个微笑,开解杨怀、高沛道:“新来的军正将会负责全军的军纪,赵司马的营中纪律也由他一并负责,请两位司马放心。”

有那位做军正,东州兵当可稍稍收敛些,刘璋想起了他心目中的军正人选,只是想要那位出任军正,还需好生说道一番。

求推荐!求收藏!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