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82章 父子诀别

三国:季汉刘璋 第182章 父子诀别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82章 父子诀别

牢笼中,一向养尊处优的赵韪和赵熙父子二人,放下了世家子弟清贵的修养,两人依靠在牢柱上谈起了天、说起了地。

“爹,你说的是真的吗?刘使君要放我们父子二人一条生路。”赵熙的语气中带着止不住的颤音,这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高兴。

刚才他的父亲赵韪说是刘璋要放过他父子二人,这种匪夷所思的消息,让赵熙惊喜之下又有些不敢置信,这实在太过违背常理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谋反后还能逃过刀斧之刑的,就算刘璋再是仁德,也顶多放过追随他父子一起谋逆的赵氏子弟,但他父子二人作为主谋和首恶,怎么可能逃过这一劫。

“怎么,连为父你都信不过吗?”面对赵熙有似质问的话,身为父亲的赵韪面色有些不太高兴。

为了摆平赵熙心中的犹疑,赵韪论证了起来:“再怎么说,为父都是辅佐过刘使君父子两代人,就算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此外,故益州牧过世的时候,若不是为父出了大力,说服王别驾一起拥立刘使君,刘使君焉能坐上益州牧的位置,掌一州之大权?……这辅佐之功、拥立之功,随便一桩拿出去,都是能遗惠三代的。”

“虽是为父这次做了些错事,但些许错事,相比较为父的功劳,那是小巫见大巫,刘使君怎么也得顾忌一二,不好对我们父子下手。”

听到赵韪的解释,赵熙却还是心中犹疑不定,不敢确信他父子就这般轻易逃过了杀劫,他嚅嚅道:“就算刘使君不杀我们,总该惩罚我们一二吧。”

赵韪如过往一般的古板,他点了点头:“你这话倒是说中了,我们父子犯下的是谋逆大罪,虽然侥幸逃过杀身之祸,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我父子俱当流放。”

当听到流放二字,一般人往往惊慌失措、忧心不已,而赵熙却不以为意,甚至脸上露出些许的喜色:“流放好,流放好,爹,我们流放到哪里,是南中吗,还是汶山郡……诶,其实不管流放到哪里,只要和爹你在一起,去哪里都无所谓。”

赵熙猜测了两个流放的地点,一个是南中,自古以来的瘴疠之地,以往蜀地的罪犯份子往往流放到南中,一个是汶山郡,汶山郡在孝武皇帝元鼎六年所置,后来时置时废,废除的时候就纳入到蜀郡的治下,前面刘璋平定巴郡后,重置了汶山郡,用来流放巴郡谋逆的豪族子弟,所以在猜测了南中后,他又猜测了一个汶山郡,因为这是当今刘使君的作风,喜欢将罪犯就近看压。

但流放的地点对赵熙而言,并不是十分重要,南中也好,汶山也好,只要能侍奉在赵韪身边,于他而言,就是极南之地的交趾亦可去得。

‘父亲老了。’赵熙在心中叹了一口气,他细细察量起他的父亲赵韪,一贯高大挺直的赵韪,身躯如今有些弯曲了,原本黑多白少的发丝,如今已是因为太过操劳,变的黑少白多,赵韪脸上的皱纹这段时间以来也多了几道,显露出沟壑纵横的脸庞。

赵韪脸上划过欣慰的神色,但转瞬即逝,他照常古板了起来:“流放的地点,熙儿你全猜中了,南中、汶山都有。”

“孩儿虽说不够聪慧,但脑子还是有的。”赵熙面露喜色,但他见赵韪突然神色低沉了许多,心里顿生一阵不太好的感觉,他低头细细的思索起了赵韪的话。

片刻后,赵熙抬起头来,一脸的慌张,支支吾吾的说道:“爹,不会是一个去南中,一个去汶山吧。”

面对慌张的赵熙,赵韪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为父去南中,熙儿你去汶山……有些时候不要往好处想,就算刘使君宽仁,想将你我父子二人流放到一处,但刘使君帐下的人肯定会劝谏的,以你我父子二人抱团在一起,他日会生变故,来否决刘使君的想法。”

‘一个南中,一个汶山。’赵熙耳中如同响过一道霹雳,他腾的站了起来,不住的在狭小的牢笼中走来走去,对赵韪后面教育他的话置若罔闻。

“不行,不行。”赵熙念念叨叨,他的神色慌张到了极点。

终于,赵熙镇定了下来,他跪坐而下,伸出手握住赵韪,郑重的说道:“爹,你不能去南中,南中那个地方乃是瘴疠之所,少有长寿之人,多的是少年夭折……汶山郡好一些,离蜀郡近,多少算的上开化之地,且听闻那里的医匠的技艺也高,有什么痛疼脑热,一副药就好了。”

“父亲,你年纪大了,只怕去南中的半道上就吃不消了,孩儿年轻,身体还能抗,当由孩儿去南中……明早孩儿去求刘使君,换孩儿去南中,父亲你去汶山。”说到这里的赵熙紧张慌乱,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为赵韪感到担忧,言语中尽是忧心之色。

“莫做女儿姿态。”赵韪对赵熙的孝心视若罔闻,他一把扯开赵熙的手,呵斥了一句,但也只是呵斥了一句,后面他放下高高皱起的眉梢,温言的循循善诱着赵熙。

“熙儿,这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事情,如今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刘使君那里怎么安排,我们听从就好了……为父一把老骨头,就算是折在了南中,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但为父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还想着你给为父生上七八来个孙儿,不使我赵家的血脉断绝。”

赵韪抬手,止住了还欲再言的赵熙:“就如此说定了,若是换你去了南中,若是有个万一,为父就算在汶山郡活的好好的,又有什么意思,日子就没了盼头了……再者说了,跟随刘使君南下的士卒多达万人,不都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南中更是有不少的汉人豪族,在南中也是活的好好的,为父身体还算硬朗,区区南中之地,何妨走上一遭。”

赵熙默然点头,面色虽是还有些不忍,但终归应下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这一条赵氏的血脉,不能断绝在他们父子手上。

见赵熙应下,赵韪难得的在脸上挂起笑意,他目光柔和的看着自家的独子,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独一份孝心,是十足十的,若不是这次的变故,说不定赵熙能被举为孝廉。

赵韪伸出手抚了抚赵熙的头,这般的动作,在赵熙稍稍长大一些的时候,他就没有做过的,多的是板着脸,冷言冷语的督促赵熙习文练武,想着赵熙有一番成就,却是少有父子温情。

赵熙安然的受着赵韪的抚摸,如同一只小牛犊在被母牛舔舐着一般。

“说起来,为父一直没有给你定亲娶妻,原本是打算着成就大业后,为你挑一位世家出身的女子,想着唯有世家出身的女子才配得上我赵韪的儿子。”

一言至此,赵韪的脸上闪过些许苦涩,他续而说道:“算了,不说这些,熙儿,你到了汶山郡后,不要因为旧日的身份,眼高手低,看不上黔首出身的女子……只需人家不嫌弃你流犯的身份,你就纳了……你能娶妻的事我同刘使君请了命,刘使君允了。”

“孩儿知晓。”赵熙重重的应了下来。

“以后若是有孙儿出世,为父远在南中,却是没有机会顾看一二,也没有机会享受孙儿绕膝的欢愉。”赵韪言语惆怅,郁郁不得。

“虽然如此,但为父这个做祖父的,得为孙儿做些事情,别的事为父是没有能力了,就为我赵家的孙儿定下个名字吧……这一两日,为父想通了,人生在世,平平安安就好,至于其他,莫做他求。所以若有孙儿降世,可曰赵平,可曰赵安,就这两个名字,你要是再有多的儿子,就自己取名吧,你总得做点事,不能全推到为父身上。”

赵熙重重的点了点头:“孩儿知道了,长男赵平,次男赵安,平平安安,顺心如意。”

父子二人言谈切切,相谈甚欢,营帐外寒风呼啸,有若鬼哭,营帐内灯火摇曳,气氛温洽。

直至漏夜时分,赵韪起身,同赵熙离别:“为父请求刘使君,与你在分别前最后见次面,现在时辰差不多,该说的也都说了,为父也该走了,拖得太久也不太好……明日之后,你我父子二人天隔一方,只怕余生没有会面的机会。”

言罢赵韪头也不回的走到营帐门口,而后终究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赵熙,郑重的嘱咐了一句:““熙儿,好自珍重,努力加餐饭。””

“父亲,您珍重。”赵熙跪在地上,泪如雨下,恭送着赵韪。

赵韪忍住心中的悲痛,放下了帐布,隔绝了赵熙望向他的视线,而后他在青羌丈八的引导下,来到了另一处营帐内。

“当是如何杀我,用刀、用斧、还是用毒。”赵韪语气平静,向着身高一丈、腰大八围的丈八问道。

在赵韪讲到用刀、用斧、以及用毒时,丈八都随之摇了摇头,他说出了刘璋的吩咐:“明公说了,赵中郎将辅佐二世,有拥立之功,因此临死当是体面一些,刀斧要见血,用毒脸色不太好看……故而明公下了令,令勒杀了你,留一份体面。”

“甚善,还请回头复命的时候,代我向明公致谢。”赵韪长舒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静候着审判的到来。

丈八不语,只是点头应了下来,而后他从士卒手上接过长条的布帛,走到赵韪的身后,将布帛在赵韪的脖子上缠绕了一圈,而后小臂有寻常人大腿粗壮的丈八双手向相反的方向使起力来。

通常人在面临死亡前都会挣扎一下,但赵韪在面对脖颈处急剧收缩,呼吸不畅的时候,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他只是双手握拳,坦然的接受着这一切,接受了刘璋安排给他的结局,接受了一个他自认为满意的死亡。

片刻后,随着赵韪双手无力的放下,他一双如鹰隼的瞳孔散大,并且角膜处反射消弭不见后。丈八松开了扯紧的布帛,顺手将失去支撑而倒下的赵韪接住,放置在了营帐地面的席子上。

丈八打量着赵韪的脸色,他有些奇怪,赵韪的脸上没有如同以往他所见死人一般,面色多多少少有些惊恐的痕迹,赵韪的脸上尽是安然,仿佛他不是在赴死,而是下一刻要去游山玩水一般。

摇了摇头,丈八将脑中的疑惑摇了出去,作为青羌的他,本性憨直,没有多少念头,想不出来的事情,他自是不会再去多想。

了结了赵韪,丈八出了营帐,打算去中军大帐向刘璋复命,只是蒲扇般大手掀开帐帘的他,下一刻,条件反射一般的半跪了起来。

无他,丈八的顶头上司刘璋,裹着一个大氅,伫立了在了此间的营门口。

“明公,已将赵中郎将行刑完毕,就此复命。”半跪着的丈八,高大的身躯竟是接近了站立着的刘璋,他声音洪亮,向着刘璋禀告。

刘璋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喜色,他只是静静的伫立着,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道:“起来吧,赵中郎将临死前,可曾说了什么。”

“赵中郎将言,让我代为多谢明公,令他得以体面。”丈八没有任何的修饰,直白的说出了赵韪的临终遗言。

“可还有其他。”

“无有其他。”

刘璋默然的点头:“丈八,你且下去休息吧。”

在丈八拱手告辞,正欲转身离开的时候,刘璋喊住了他:“赵中郎将的儿子赵熙,明日将押解流放到汶山郡,他人行事我恐有差池……丈八,就由你押解赵熙到汶山吧。”

刘璋想起了赵韪观赏日落时和他说过的遗愿,补充叮嘱了一句丈八:“切记,赵中郎将的死,不要在赵熙面前提及。到了汶山郡,着人好生看管赵熙,不要让他冻着饿着,同样不要让看管告诉他外间的消息,不要让他知晓了赵中郎将的死讯……此外告诉看守的士卒,赵熙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小心了他们的脑袋。”

“诺。”丈八应了下来,而后大步离开了。

在丈八离开后,刘璋掀开营帐,走了进去,看着带着欣慰面色步入黄泉的赵韪,片刻后,他伸出手,将赵韪撑开的双眼闭上、让这位赵中郎将瞑目。(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