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

三国:季汉刘璋 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

第116章 三互法的弊端

当着吕凯这位吕不韦的后人,以及吕凯的身份是永昌郡诸多大族的代表。

同时刘璋考虑到在整个南中发生叛乱的时候,永昌郡讫然不动,不参与叛逆的情况。

他说起吕不韦这号人物,自然不会谈到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姬两人间的绯色传闻,也不会谈到吕不韦和秦始皇嬴政间可能的父子关系。

因此他说起了吕不韦招揽门客,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等诸家学说贯通完成,编撰的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吕氏春秋》。

刘璋这番话的效果很明显,吕凯在听到刘璋称赞吕不韦的话后,脸上露出了微笑,连连点头附和,并豪爽的饮下了一杯酒水。

通过几句话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后,刘璋问起了吕凯一件事情。

“季平,你父亲作为郡丞,掌管永昌郡的郡中事务多久了。”

一般情况下,郡守是郡内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内科层制结构体系中的第一个层级,全权管理郡内的大小事务。

但永昌郡作为南中最南边的一个郡,很长时间都没有郡守愿意前往上任,在郡中没有太守的情况下,那权利自然是落到郡府职官手上。

郡府的职官有两种。

一种由中央任命,秩二百石以上的,如郡丞、长史、都尉,称为佐官。

另一种由郡守自行辟除的,秩百石以下的,如有功曹、主簿、计吏、五官掾等,称为属吏。

这些郡府的职官中,郡丞的职位是最重的,郡丞是秦代开始设置,为郡守的佐官。汉代承之,秩六百石,佐郡守以治众事,郡府奏疏及一般文书均经郡丞副署。

通常在太守因故不能视事时,或是太守空缺的情况下,常由郡丞代行太守事。

因此永昌郡的大权自然就落入郡丞吕昌的手里,所以刘璋问起了吕凯他父亲吕昌执掌永昌郡大权的时长。

吕凯斟酌了下,坦白的开口说道:“禀明公,至今已有十余年。”

“前五年朝廷有任命永昌郡太守,不过南中这个地方,叟夷横行,经常出现叟夷破坏郡县,杀害郡县长官的事情,所以郡守往往不敢赴任,只是遥领而已。”

“这些人不敢上任永昌郡,郡中的大小事务只好由我父亲代为处理。”

“后五年的话,朝廷先是国贼董卓造逆,然后又是李傕、郭汜这些狗辈把持朝政,永昌郡地处偏僻,很少有人惦记上,故而一直没有派遣郡守赴任。”

“依照朝廷制度,太守空缺的情况下,由郡丞主持郡中大小事务。”

“因此我父亲在永昌郡,主持郡务有十年多了。”

“没想到竟是有十年之久。”刘璋感觉有些头疼,虽然郡守不能任事或者空缺的情况下,由郡丞掌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很是不正常,一个郡,十年没有郡守,这也太过于荒唐了。

他拍了拍脑袋,有些无奈的说出了三个字:“三互法。”

“孝桓皇帝设立三互法的初衷是好的,避免了官员结党营私,但是三互法过于死板,执行的效果不太好。”

“像你的父亲,其实完全可以任命为永昌郡守,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担着郡丞的职务,去执掌永昌郡的郡务。”

“虽然郡丞主持郡务,在没有郡守的时候可以权济一时,只是执掌十年之久,有些荒谬了。”

对于刘璋关于三互法的评价,以及刘璋扯到孝桓皇帝的话,吕凯只有唯唯诺诺,不敢发出一句评语作为回应。

但听到刘璋有任命自家父亲担任永昌郡太守的想法,吕凯的眼前不由一亮,看向刘璋的眼神不由的热切了起来。

他父亲吕昌作为郡丞,主持永昌郡的事务,虽然权利大小和郡守已经一般无二了,但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在郡里权利再大的郡丞,都比不上一句府君来的贴切。

吕凯回应了刘璋的话,他没有表现的太过热情,以免刘璋认为他吕氏贪图永昌郡郡守的职位。

他不着痕迹的附和着刘璋的话,并说出了他的考虑:“明公所言甚是,只是三互法代表着朝廷的规矩和权威,轻易更改不得,惹他人闲话是轻,若是朝廷问责起来,恐怕不好回应。”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璋轻轻的摇了摇头,对吕凯的考虑不以为意。

他对三互法有些想法。

三互法作为一套在地方官吏任免上的回避制度,避免地方官吏利用自身在地方的影响力,与地方的世家大户互相勾结,扰乱地方的政治清明,在避免地方上形成利益团体,或多或少有些效果。

例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基本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起家。

豫州沛国人曹操起兵和初期活动的地方是兖州;豫州汝南人袁绍去了河北;豫州汝南人袁术去了南阳郡,后面去了扬州。

因为他们知道要割据一方以争天下的前提是要得到朝廷的认可,成为州郡的长官,这就不得不遵守三互法。

不过三互法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三互法的回避制度过于复杂。

严禁婚姻之家及两州之人交互为官,如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对甲、乙、丙三州均需回避。

这套回避制度过于复杂,导致选用官吏极为艰难,就比如东汉后期幽、冀二州的长官因为三互法的缘故长期空缺。

幽、冀两州是东汉帝国重要的战甲、军马产地,两州没有长官导致秩序缺失,给国家统治造成了重大隐患。

有时候规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规定,规定死了,就失去了灵活性,失去了灵活性的制度,就如同一摊死水一般,只能渐渐浑浊肮脏了起来。

刘璋没有再过多的说些什么,他举杯向吕凯示意,继续今夜的主题,宾主尽欢。

同时刘璋在心底琢磨了一下,南中这个地方,地处偏远,叟夷杂处,派遣外人做郡守不太妥当,毕竟不了解地理人情,如何去治理地方。

再者外来的太守,进入南中后,不得不去依靠本地的大族,就像牂牁郡太守景毅在上任后,提拔了牂牁郡大族朱氏的子弟朱褒担任郡丞,向牂牁郡大族投之以琼琚,拉拢牂牁郡的大族,才得以在牂牁郡站稳脚跟。

三互法这项制度是时候需要做出些改变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