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12章 玉印

三国:季汉刘璋 第112章 玉印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12章 玉印

第112章 玉印

汉中,阳平关。

此时的张鲁正在和功曹阎圃议事。

阎圃向张鲁禀报着巴郡传回的消息:“师君,中郎将高沛目前已经移兵到了巴西,眼下纵使派遣精细之人往巴西一行,估计也很难成事。”

对于高沛从江州移兵到巴西的行为,他皱着眉头续而说道:“成都方面看来是知道我们的底细,清楚师君的部曲里有不少巴郡人士,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张鲁点了点头,眉目间有些凝重,他吞并了别部司马张修的部曲,而张修的部曲里有不少巴郡人,他原本打算利用这些人的关系网,派遣他们到巴郡作乱,但没想到成都方面早早的做好了提防,如今巴郡之事断然不可为了。

“也罢,从巴郡通往汉中的米仓道艰难险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巴郡之事说起来无关大局,做不了就算了。如今最重要的还是阳平关,只要阳平关在,汉中就稳如泰山。”

张鲁放弃了派人扰动巴郡的行为,在巴西有高沛这位良将镇守的情况下,派遣人到巴郡不过羊入虎口,他不会做这样不智的行为。

他接着向阎圃问起了在走马岭上的新阳平关修筑的情况:“新阳平关可有消息传回。”

“如今新阳平关的地基已经弄好了,不日就可以筑起城墙。”阎圃先是说明了新阳平关的情况,而后称赞了李休一句:“李司马为人着实精明强干。”

听到这桩喜事的张鲁面露微笑,对前面巴郡已有防备一事所带来的不快一扫而空。

阎圃对李休称赞的话语,他也是认可的,李休并不是汉中人,而是南阳郡人,由于黄巾头领张曼成占领了南阳郡,所以李休才举族搬迁到了汉中。

李休谋略过人,才兼文武,而且在流民中很有名望,所以一到汉中就被他相中,任命为了军司马。

他在汉中推行天师道,废除了朝廷的官职,自称‘师君’,对于初学天师道的人称为‘鬼卒’,虔诚信仰天师道的人号为‘祭酒’,祭酒可以管理地方政务,统领部曲,而统领部曲较多的祭酒,则为‘治头大祭酒’。

比如他的弟弟张卫,就是一名治头大祭酒。

但整个汉中有两个人例外,没有挂上天师道的职称,而是继续使用朝廷的官职,一个就是他面前的功曹阎圃,阎圃作为他的第一谋臣,享有特殊的待遇,另外一个则是李休,担任军司马的职务,从这里可以一窥他对李休的厚待及看重。

“李司马乃是南阳郡大族出身,学问是不错的,武艺韬略也是不凡。”张鲁顺着阎圃的话同样称赞了一句李休:“有他负责新阳平关的筑造事宜,我自是放心。”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高大的人影踏入了明堂中,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鲁和阎圃刚刚谈到的李休。

说曹操曹操到。

李休作为张鲁手下的宠臣和能臣,可以不经通报就觐见张鲁。

只是他应该在走马岭上负责筑造新阳平关的事情,怎么突然跑了回来,张鲁脸上露出疑问,怀疑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是新阳平关的修建遇到了阻碍?

踏入明堂的李休没等张鲁开口询问,他的脸上堆满了喜色,手里捧着个匣子,向张鲁贺喜道:“师君,大吉啊!”

“我在走马岭上督促匠人挖掘壕沟时,挖出了一枚玉印,这可是大吉的征兆,而且这枚玉印非凡,上面竟是有一个天然的‘王’字。”

在听到挖出一枚带有‘王’字的玉印,张鲁脸上的犹疑之色顿时消失,面上出现错综复杂的神色,有些惊讶,又有些惊喜,他语气激动,带着些颤栗说道:“这可是祥瑞啊。”

张鲁身侧的侍从接过李休手上的匣子,摆放到张鲁面前的案几上,并开启匣子。

匣子一被打开,张鲁就看到了匣子中用丝绢包裹着玉印,他亲手解开丝绢,晶莹剔透的玉印就展露在他的眼中。

这枚玉印没有一丝雕刻的痕迹,正如李休所说,是一枚上天打磨的玉印,而且玉印上有三横一竖,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王’字。

张鲁咽了口口水,这个祥瑞实在太过吉利了。

“恭喜师君,上天降下如此祥瑞,可谓是明示师君,师君如今据有汉中之地,有精兵数万,四塞险固,当今之世,赤气久衰,黄家当兴。”李休跪伏而下,朗声劝进张鲁进位称王。

“师君当可自号‘汉宁王’,称制建国。”

至于为什么是汉宁王,而不是汉中王,是因为张鲁在掌控汉中郡后,厌恶汉高祖刘邦起于汉中,故而不喜汉中这个称呼,于是将汉中改为了汉宁,只是汉宁这个称呼不怎么流通,大多时候为了沟通没有歧义,还是说汉中一词。

看到张鲁一脸喜色,李休又在不断阐述张鲁进位汉宁王的各种优良条件,张鲁手下的第一谋臣阎圃眉头皱了起来,面色有些无奈。

阎圃对张鲁手上的那枚天然刻有‘王’字的玉印不屑一顾,他族内有经营玉印雕琢的生意,自然知晓打造一枚看上去天然的玉印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眼下的这种情形,就如同陈胜、吴广为了蛊惑戍卒造反,先装是作狐狸叫,大喊道:‘大楚兴,陈胜王。’而后又往鱼肚子上塞入‘陈胜王’的纸条一样,都是用谶纬、鬼道惑人的事情。

张鲁听着李休劝进的话语,面上的喜色越来越浓,正当他想点头应下前,潜意识的瞟了一眼阎圃,见他的第一谋臣没有任何的动静,只是端坐闭目养神。

他心里顿时生出了犹豫,斟酌了下言语,他热情的称呼着李休的字,对李休说道:“子朗,此事只在早晚,眼下汉中临有大敌,可以稍稍推迟一段时日,等他日击败刘璋小儿,借军威当可称王。”

听到张鲁的话,李休面上的热情不减,恭维道:“师君思虑周到,当是击败刘璋小儿后称王合宜,却是休少虑了。”

再交谈了一会,李休告退而去,前往走马岭继续督促新阳平关的修筑。

等李休远去,张鲁看向阎圃,问询道:“功曹,汉宁王一事你觉得如何。”

阎圃闻言不再闭目养神,语重心长的劝说道:“师君,汉川地区的士民接近十万户,财产富足,土地肥沃,四面又都是崇山峻岭,十分的险固。”

“师君上可以辅助天子,尊王攘夷,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等的人物,其次可以仿效河西窦融,得享大富大贵。”

“承制任命官属,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称王,您如果一旦称王,太过招摇,必定引来他人侧目,希望您暂且不要称王,不要去招惹祸患。”

听着阎圃的劝说,张鲁深思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功曹所言甚是,我当听从功曹的劝诫,称王一事,日后再看吧。”

对于称王这件事情,他是有些心动的,但是考虑到称王之后可能招惹来的一堆麻烦,他还是决定暂时放弃,先安安心心的在汉中传播天师道。

张鲁向阎圃问询起了另外一件事情:“给赵韪的书信发出去了吗?”

见张鲁听从劝告的阎圃心头松了口气,接着很快回答了张鲁的问题:“已经发出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