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10章 成都令

三国:季汉刘璋 第10章 成都令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10章 成都令

第10章 成都令

“幼宰来到蜀地,对蜀地可有了解。”刘璋扯开了话题,给董和出了一个考题:“觉得益土风气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董和放下手中的酒杯,他知道这是刘璋对他的考验,斟酌了片刻,他开口了。

“和虽然来到蜀地日子不久,但多少对蜀地风气有些了解,和试言之。”

“蜀地闭塞,眼下天下大乱,蜀地却少有兵灾,再加上蜀地物产丰富,所以风气盛行奢侈。”

“豪强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一般,饮食则是玉液琼浆,尤其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可谓豪奢。”

“幼宰之言甚是,蜀地风气向来奢侈。”能看出问题,那就再问问解决方案,一步一步来,刘璋继续询问:“依幼宰之见,当如何移风易俗,归于淳朴节俭。”

“依和浅薄的见识。”董和思考的很快,给出了答案:“当上行下效,如蜀郡太守、成都令等位置,这些蜀郡的父母官,当挑选质朴节俭的官员,用他们自身的节俭行为做出表率,以符合礼制作为行为准则,如此上下一体,风气当为之转变。”

刘璋边听边点头,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讲出来的话头头是道。为什么蜀地风气奢靡,当然是蜀地的上层官员就作风不正,上面风气是坏的,下面跟着的风气就更坏了。

他给出了赞同和表扬:“幼宰之言大善。”

“不知幼宰是否愿意出任成都令一职,成为百姓表率,为蜀地移风易俗。”

益州的州治被前益州牧刘焉从绵竹迁到成都,成都令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刘焉就病死了,之前刘璋一直拿不定主意,这个关键的位置让谁占着,他刚刚穿越过来,心腹太少了,所以宁愿空悬放着,也不想给出去。

现在好了,刚瞌睡就来了枕头,董和出任成都令是再好不过的了。

一则历史上董和就在成都令的位置上干的不错,虽然历史上他先是干过牛鞞长和江原县长,然后才担任的成都县令,但刘璋想了想,一步到位,应该也没啥问题,董和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还能拿到三代以下第一人诸葛村夫的赞扬。

诸葛认证,必出精品,当然马谡除外。

二则董和作为南郡人,流落到益州,没有根底,清清白白,正好为刘璋所用,成都作为益州的州治,若是上任一个蜀人,刘璋不太放心,只怕睡觉都得睁着眼睛,还得告诉庞阙他梦中好杀人,晚上没事不要靠近,离他远一点。

“使君何以初见我,就委任我州治的县令,难道不怕我做的不好吗。”董和有些震惊,成都令的位置太重要了,现在天下纷争,成都相当于益州的京畿,这位刘使君第一次见面就将这个位置交给他,让他有些惶恐。

刘璋微笑,上前拉住董和的手,真诚的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虽与幼宰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我固知成都令之位非幼宰不可办,莫说是成都令,假以时日,蜀郡太守我也属意幼宰,幼宰请勿推辞。”

对于东汉末年的风俗,刘璋表示深恶痛绝,男人之间拉手睡觉,是收服人心的的最佳手段,而他是一个现代人,观念一时很难扭转过来。

“使君。”董和有些感动,眼眶微微泛红,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能求得一个郡丞、县长这类的官职,没想到刘璋一出手就是县令,还是成都县令,言语间竟是非他不可。

他后退二步,拜服而下,收下了成都令的官职,改变了对刘璋的称呼,同时郑重的表态:“董和必不负明公的期望,使蜀地移风易俗。”

刘璋扶起董和,肯定了他的话:“有幼宰出任成都令,我可高枕无忧也,想来不久,蜀地当风俗为之一变。”

扶起董和后,两人重新坐下,刘璋吩咐侍立一旁的庞阙:“子满,你去府库里取一百金,不,两百金,打包装好,等会让幼宰带走。”

“诺。”庞阙领命而去。

“明公,无功不受禄。”董和推辞道,这还没干活就给工钱,让他不好接受。

刘璋嘿然一笑:“幼宰,我可没说这是赏赐,你我二人今日结识,名分虽然是君臣,但我心里把你当朋友,伱宗族数百,西迁至此,必然有所困苦。”

“作为朋友,朋友有难,我不能没点表示,如若推辞,岂非陷我于不义,幼宰你也不想这样吧。”

“来,再饮一杯。”——

驾着鹿车赶回了宗族的营地,想起下午发生的一切,董和感觉有些难以置信,求官问职实在太顺利了。

这位刘使君行事风格和传言里的一点都不符合,他差点被传言所误。

到了营地门口,董和看到站在营地门口等待的三伯董平,立刻止住马车,下车向董平走去。

“幼宰,今日可见到刘使君了。”没等董和开口,董平就开口询问了,宗族里的情况不是很好。

董和露出微笑:“三伯,今日见到刘使君了。”

“那就好,那就好,总算见上了。”董平也开心了起来,他有信心,只要能见到刘璋,他相信凭借董和的才学,一定可以拿到一官半职。

没有第一时间询问董和拿到了什么官职,董平询问起刘璋的为人:“刘使君为人如何。”

董和仔细了下措辞:“刘使君为人,亲而爱人,礼贤下士,豁然有大度,有类高祖。”

董平有些惊讶,自家宗族的这位千里驹,对刘璋的评价竟如此之高,他摇了摇头:“看来闻名不如见面,我们险些被传言误导了。”

他相信自家这位千里驹的眼光,这才问起董和拿到的官职:“刘使君既然为人如此,当给你一个县长的职位吧。”

在汉代,县按人口多少可划分为大县和小县。万户以上为大县,长官为县令,秩在六百至一千石之间。不满万户为小县,长官为县长,秩在三百至五百之间。

在董平看来,刘璋的为人这么好,应该能给到董和一个县长的职位,虽然董平认为董和的才学不要说一个县长,就是县令、乃至于太守也是能担的起的,但是第一次会面,想来刘璋也不会给太高的职位,总归要考效一下董和,然后再升迁。

“三伯,刘使君让我出任成都令。”董和据实回答。

“成都令?”董平声音大了几分,反问道。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老了,耳朵背了,听错了,这可是益州的州治,刚见一面就给董和了。做出这种事情,益州牧刘璋不仅仅需要识人之明,还需要一定的胆略。

董和上前扶着董平:“外面风大,三伯,我们进去说。”

“刘使君不仅让我出任成都令,还说作为朋友,出于朋友之义,赠我两百金,以解我等眼下的困乏。”

“幼宰,这是一位明使君,你当倾心效力,有所作为,以报知遇之恩。”

“唯。”

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