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肉丛林 > 第三十二章 火力配置

抗战之血肉丛林 第三十二章 火力配置

作者:疙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6:48:34

第三十二章 火力配置

实际上这个时候,就算因为史迪威特别重视,所以装备最好的新三十八师,也只能做到给每个十二人制的步兵班,装备一到两支汤姆逊冲锋枪。

故此给整连士兵全部装备汤姆逊冲锋枪,这样奢侈的事情,驻印军根本做不到。

另外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火力很猛不假,但是这家伙毕竟只是冲锋枪,不是后世使用的突击步枪,使用的是11.43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

这种子弹虽然威力大,停止作用非常好,一枪便基本上可以彻底瓦解一个人的抵抗能力,可是它毕竟只是手枪子弹,存在初速度,射程近,穿透力差的缺点。

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纸面上说有效射程二百米,但是实际上在五十米以外,射击精度就开始大幅度降低,想要精确命中二百米之外的目标,除非射手是像方汉民这样的高手高手高高手,才有一定的可能性。

否则的话,士兵们连有效命中一百米外的人体大小的目标都十分困难,往往最有效的交火距离,都是在五十米距离左右。

所以一个连的士兵,都拎着这种家伙,在丛林中跟鬼子干仗,一旦鬼子在一百米之外,这些士兵手里的汤姆逊就成了摆设,到时候就等着挨宰了。

再说了,汤姆逊冲锋枪子弹穿透力很差,丛林之中可供隐蔽的树木非常多,有时候鬼子只要侧身躲到胳膊粗细的树后,就算是射手能打中树干,也无法杀伤躲在树后的日军。

故此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在太平洋战场上和鬼子在丛林中交手的美军,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所以汤姆逊冲锋枪并不特别受美军的待见,相反美军更喜欢用bar在丛林中对付日本兵。

bar火力强(相对步枪)威力大(相对冲锋枪),射击距离远,而且使用的是7.62毫米口径的全威力步枪弹,故此穿透力很强,普通子弹都可以轻松穿透大腿粗细的树干,一旦日军躲在树后,只要对着大树一通扫射,树后的鬼子照样会被打成筛子。

故此一些资料上记载说驻印军给整连士兵装备汤姆逊冲锋枪,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任何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真正想要士兵们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给士兵进行合理武器配置,故此方汉民为手下选择武器配置的时候,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样的火力配置,才是真正在突击步枪大量装备军队之前,可以发挥出超强战斗力的火力配置,手持不同武器的士兵们,才能远攻近守,做到各种武器射程和威力的无缝对接。

甚至于他还特意给手下,预留了一些堑壕枪,作为备用武器使用,就是考虑到最大限度的让手下士兵们可以拥有最佳的火力配置。

而且方汉民还要求,给每个官兵全部配备一支m1911手枪,配备弹夹六个,子弹四十二发,作为他们近身作战的武器,这么一来,所有官兵都远可攻近可守,单兵都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鬼子想要跟他们拼刺刀?嘿嘿!对不起!不跟你们玩儿这种笨办法!老子手里的长短枪,根本就让小鬼子你们近不了身,就把小鬼子打成了马蜂窝了。

但是他们在部队编制上,却没有设置炊事班,因为他们出任务的时候,每个官兵都需要携带自身所需要的食品,以速食食品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在丛林中就地采集食物的技能,并且学会用有限的工具,为自己或者其他人做饭,来弥补随身携带的食品数量不足。

而他们不出任务的时候,到什么地方驻训,什么地方的部队负责为他们提供饮食保障供应,故此炊事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省去了占用编制。

部分美国联络官,则直接配备到连排一级,每个作战组也配备一个联络士官,这些联络官方汉民要求,只负责联络工作,不得干涉日常军官指挥工作,必要时候也需要随行投入战斗。

这一点伍德立即就提出了抗议,说方汉民这样就把他们美国联络官排除在了指挥之外,完全成为了附庸。

但是伍德的抗议直接被齐学启驳回,理由是这次的毒牙行动,一切以方汉民为核心,有方汉民的指挥就足够了,下面的排和作战组的指挥工作,自然由方汉民的手下军官负责。

美方联络官就是联络人员,负责控制电台,起到监督作用即可,这一点是目前中国驻印军的惯例,美国联络官不拥有实际指挥权,否则的话会出现多头管理,多头指挥,会造成指挥混乱,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伍德抗议无效,于是便向史迪威告状,但是史迪威回复伍德,告诉他接受齐学启的命令,并且私下里告诉伍德,之所以把他们派到毒牙行动之中,目的不是让他们干涉齐学启和方汉民的指挥工作,而是让他们负责监督,同时趁机多从方汉民哪儿偷师,多学一些方汉民这种特种作战的技能和战术。

伍德听了史迪威的话之后,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下来,表示愿意服从齐学启的指挥,不会随意干涉方汉民和齐学启的指挥工作。

史迪威其实在这件事上,是比较明智的,同时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毕竟这个计划的提出者是方汉民,而且执行者也是中国官兵,方汉民又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家伙,很有自己的主意,容不得别人干涉他的作战决策。

这一点他已经从埃夫勒和安德森那里了解的很清楚,对方汉民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也已经十分了解,通过这两次让方汉民入缅作战,方汉民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什么决策性的失误,往往都出奇制胜,甚至反其道而行,达到并且超额完成预定的作战目标。

这让史迪威对方汉民很有信心,另外他手下的这些美国官兵的实际水平,他也并不看好,伍德本来就是中**队的手下败将,上一次对抗演习被收拾的灰头土脸,颜面大损,险一些被赶回了国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