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肉丛林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桑腊村

抗战之血肉丛林 第一百一十五章 桑腊村

作者:疙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6:48:34

第一百一十五章 桑腊村

“表面上来看,鬼子在这儿布置的是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实际上日军现在根本拿不出这么多兵力来守这里!

而且这里我分析过了,这里只是一个日军的临时中转站!并不是常设的集中营!

日军现在东西两线都在作战,东部他们要从畹町方向,进攻滇西,西部要从密支那方向,堵住中**队在西线撤退的路,还要向北继续攻进,同时还要从密支那进占孟拱!

甚至可能会为了加快进攻云南,还需要从密支那这边再次分兵,从腾冲侧面,直接越境攻入腾冲!

这么一来仅靠着目前第五十六师团的两万多人,他们哪儿能处处留下大量的兵力?

所以这个缅奸说的话,我今天仔细回想一下,觉得很有问题,以日军现在捉襟见肘的兵力,他们能在这里放一个到两个小队,就算是相当多了!

而且这里距离更东面的兵站比较近,一旦发生问题,还能得到兵站方向的支援,所以他们绝对不可能在这里放一个中队的兵力!

如果我判断不错的话,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是很有可能打下这里,把关在这里的战俘和华侨解救出来!”

“但是现在我们缺乏情报呀!具体日军的数量到底是多少,我们根本不清楚,不能全靠猜测,否则的话一旦那里日军很多,我们一头撞进去,岂不是等于自投罗网?”白有强虽然也承认方汉民的分析很有道理,可是还是觉得有点冒险,有些担心的说道。

“这个不算什么!我们可以先过去,横竖现在这一带的鬼子已经发现了我们,他们一定会判断我们准备穿越这一带的公路返回国内,所以如果不出所料,日军将会朝这一带增兵,来对我们进行搜剿,或者加强这一带的防御!阻止我们回国!

所以我们在这一带停留是没有意义的,与其这样,倒不如杀个回马枪,掉头朝回走,去桑腊,具体情报到了那边之后,再搞不迟!

如果日军真的在桑腊驻防了一个中队的兵力,那么我们只能放弃计划,立即掉头继续向西行进,但是如果和我分析的情况差不多的话,我们就打他一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被抓的弟兄们和那些华侨死在鬼子手里吧!”方汉民坚持他的意见。

范星辰点头道:“有道理!方大哥说的不错,日军现在战线拉得这么长,兵力肯定不足,这个小地方放一个中队的兵力,对日军来说根本不现实!他们应该不会派这么多兵力,仅仅用来看守一座临时的转运站!所以我同意方大哥的计划!”

陈复生凑过来说道:“我也同意方大哥的计划,我们这方圆三百多里范围内,有不少华人村寨,日军近期来了之后,抓了很多华人,我爹就是因为反抗日军才被杀的!咱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日军祸害这些华人!”

白有强听罢之后,点了点头,他知道既然方汉民已经做好了打算,想要否定他的计划,以方汉民的性格,加上他在这群人之中的影响力,根本无法阻止方汉民。

说好听点方汉民是跟他商量,但是实际上白有强知道,这是方汉民给他面子,如果他坚决反对的话,方汉民大可抛开他,自己带人去做这件事,到时候他恐怕就真的尴尬了,是继续留下跟着方汉民干,还是另外拉走几个二百师的弟兄单干呢?

这个问题不用白有强做太多的思想斗争,现在他很清楚在这莽林之中,他们这些人离开方汉民,就只剩下死路一条,故此既然方汉民给他面子,他也只能还给方汉民一个面子。

“好!听方兄的!”白有强立即点头说道。

桑腊只是个靠近南坎到八莫公路的一个小村,以前这个村子主要居民就是华人,日军来了之后,将这个村子里面的华人村民全部抓了起来,送到了工地上去给他们日本人当苦力。

而这个村子就空了下来,被日军当成了一个公路边的临时中转站,负责转运当地抓到的战俘和强征来的华侨苦力。

方汉民在趴在距离桑腊三公里左右一个山头的树下,观察着远处的桑腊村,现在他用的这架望远镜,已经不是最初缴获的那种简陋的士官望远镜了,而是在山谷伏击战之中,从哪个日军中尉身上缴获的十三年式军用望远镜。

这种十三式军用望远镜是日军早年仿制的德国蔡司望远镜,制作相当精良,据说是二战之中,日军所生产的所有望远镜之中制作最精良的一种望远镜,规格是624,倍数是六倍,比起之前他缴获的士官用九三式望远镜性能好多了,但是这种望远镜却需要日军军官自己掏钱买才行,只有一些炮车会直接配置这种望远镜。

很多日军军官不惜花钱自己买这种十三式望远镜使用,方汉民早就想弄一个玩儿玩儿,后世的时候,他在军品店里面见过一个,但是要价太高,实在是买不起,现在却弄了一个,当然就瞧不上以前缴获的那个简陋的九三式士官望远镜了。

于是那个望远镜他直接就淘汰给了白有强,现在他的队伍里,望远镜有好几个,但是大多数都是士官望远镜,这种十三年式望远镜,只有他这一个。

透过望远镜的目镜,方汉民仔细观察着前方的桑腊村,桑腊村是个小村庄,以前这里总共只住了二三十户人家,人口也只有一百多人,屋子也是当地最常见的竹木结构的房子,几根粗大的竹子或者木头撑起竹屋,地板离开地面一米左右,这样既可以防潮,又可以减少毒虫爬入屋子的几率。

而且可以在竹屋下面养鸡养猪,和云南的竹楼结构相似功能也差不多,在缅北一带十分普遍,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村子周围,现在却扎上了一圈竹篱笆,还用铁丝网加固了起来,将这个村子牢牢的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集中营。

村里的竹屋并未被鬼子拆掉,原来村民的房屋都可能被鬼子当成了临时牢房或者是鬼子的营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