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最强大亨 > 第28章 金镛的感叹

重生之最强大亨 第28章 金镛的感叹

作者:黄老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6:37:49

第28章 金镛的感叹

m.22ff.

潘月生是《明报》的三把手,从1959年《明报》创立之初就跟着查良镛,可以说是《明报》的元老级人物。

而现在,他已经是《明报》的三把手,担任副总编的职位。

从昨天《九鼎日报》公布销量之时,潘月生就关注了起来,等到今天再次看到《九鼎日报》公布的消息时,他久久不语。

《九鼎日报》来势汹汹,只计算报刊亭的销量就已经可以说排到了香江报纸销量的第四,就比《明报》落后一名,差距只有一万份了,而且再考虑到免费送给市民的数量,肯定有一部分到时候会正式订购《九鼎日报》,《明报》被超过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九鼎日报》才成立短短几天就取得了如此的成绩,再对比起自家的《明报》,从1959年到现在,已经19年时间了,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碰碰走过来,才登上香江报纸第三的位置,这一对比,就让潘月生心里五味杂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潘月生之前想过《九鼎日报》崛起太快,底蕴不足,很有可能会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只是在认真地阅读过《九鼎日报》之后,潘月生就知道,他想错了,《九鼎日报》很可能不是昙花,而是很有机会成长为常青藤。

《九鼎日报》的金融商业板块的文章内容,即使是他这个从业几十年的人都自叹不如,这种水平的文章很难想象会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写出来的。

《九鼎日报》的少年老板绝不是简单之辈!

而《寻秦记》更是让潘月生震惊!

毕竟《明报》的老板就是金镛,香江的一代武侠小说宗师,也是《明报》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的保障。

跟金镛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潘月生的眼力也磨炼地十分厉害,特别是对于武侠小说,他只需看一小部分就能判断出一部小说能不能火。

现在,以他的眼力来看,《寻秦记》的水平绝对不次于金镛的水平,而《寻秦记》却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写出来的。

考虑到夏禹的年龄,不求他继续提高水平,只要他保持水平,源源不断创作出新的小说,就能够让《九鼎日报》发展到不次于《明报》的程度,更何况《九鼎日报》还有金融商业板块时评文章这把利器吸引着疯狂的股民,《九鼎日报》想要昙花一现都难!

再加上《九鼎日报》神乎其神、天马行空的营销手段,潘月生心里就满是感慨。

尽管《九鼎日报》新创,但是只要有夏禹在,《九鼎日报》的底蕴只会越来越足,香江的报坛注定又要出现一尊巨头了。

凭一人之力便打造了一份影响力强大的报纸,潘月生心里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香江怎么会出现如此妖孽的少年,而且偏偏报界搅风搅雨,以后香江报界有的是热闹了!

想到这,潘月生一脸地感慨,由于出神,连查良镛走到了他面前他都没有察觉。

“老潘,你这一脸惆怅,遇到什么事了?”查良镛拍了拍老搭档潘月生的肩膀,关切地问道。

潘月生回过神来,看着查良镛关切的神情,有些苦笑地说道:“老查,你来了,正好有些事要和你说说。”

“走,去我办公室坐着慢慢说!”查良镛点点头说道,然后和潘月生来到了办公室。

刚坐下,潘月生便拿出了两份报纸,正是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九鼎日报》,他把报纸递了过去说道:“你看看吧,这两天你有些事情没来报社,整个香江报界已经风起云涌了。”

“哦?”听到潘月生的话,查良镛有些好奇了,但是他性子比较沉默,习惯了解完事情,深思熟虑后再发表看法,所以没有多说,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潘月生默默地喝着茶,看着查良镛,发现他的表情不时地变幻,时而挑眉,时而动容,当他看到《寻秦记》的时候,更是沉浸其中。

过了许久,查良镛放下报纸,发出了一句感慨:“这《九鼎日报》的确厉害,这个叫夏禹的作者水平很高,不仅能写的一手好文章,而且这部《寻秦记》也显示出了其深厚的功力,香江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人物?难道是大学的教授?”

说道最后,查良镛疑问地看向潘月生。

听到查良镛的话,潘月生苦笑着摇摇头说道:“看来也不是我一个人看走眼,老查,要是这夏禹是大学教授我也不会吃惊,只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夏禹现在还是一个少年!而且还正是这《九鼎日报》的老板!”

查良镛眉头一挑,有些吃惊,在看到潘月生不像是开玩笑之后,他才有些感慨地说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想不到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厉害了,哈哈!”查良镛笑着说道。

“能在这个年纪写出《寻秦记》来,而且看他的写作手法,尽管才短短几万字,但明显有自成一派的趋势,只要保持水平,香江文坛又会崛起一位武侠小说大家,的确天才啊,待我写点东西。”

感慨完,查良镛便拿起纸笔开始写了起来。

潘月生好奇地站了起来站在查良镛背后看着他写,待看到他写的内容后,他无奈地说道:“老查,你还有心情给《寻秦记》写书评,评价写的还这么高,你不会还想让我发表出去吧?”

“这有何不可?《寻秦记》确实值得称赞,有一些地方让我也触动不已,如果有机会,真想和这位小友促膝长谈。”查良镛笑道,一脸地不在意。

“老查,《九鼎日报》可是虎视眈眈,现在差我们《明报》可就一点点,你要是再把这评论发表出去,这不是替《九鼎日报》宣传嘛,我们不是亏大了?”潘月生有些着急地说道,生怕查良镛真的发表出评论,给《九鼎日报》助攻。

“哈哈,老潘,好久没看你着急了。”查良镛笑着说道。

看到老搭档还有心情开玩笑,潘月生很是无奈,定定地看着他,反对的意思十分明显。

“好了,老潘,你这是关心则乱,你想想,按照现在的趋势,就算我不发表这篇评论,难道《九鼎日报》就不会超过我们《明报》?”查良镛解释地说道。

听到查良镛的话,潘月生沉默不语,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理智告诉他,开挂了的《九鼎日报》很快就会超过《明报》,而且很有可能今天就会超过,明天就能看到数据。

“既然始终会超过,那又何必螳臂当车呢,还不如卖他个人情,该担心的是马家那位和那位报业女王,我们担心什么?“

“再说何必在意什么虚名,第三第四又有何区别呢?而且你要对《明报》有信心,我们《明报》根基稳固,面对的人群和《九鼎日报》区别很大,对我们销量影响也不大,再一个,《寻秦记》确实给我感触颇多,不吐不快啊!“查良镛继续解释道。

听到这,潘月生叹了口气,也想开了,确实是他钻牛角尖了。

的确如查良镛所说,《明报》离《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差距很大,再根据这两天《明报》统计的销量看,波动也很小,他也对比过两份报纸的区别,可以看得出《九鼎日报》对《明报》的冲击很小。

虽然《九鼎日报》同样定位是覆盖精英人士,但是《九鼎日报》面向的是商业向的精英人士,主打金融商业新闻;而《明报》定位的是高级知识分子,主打的是时政民生新闻,二者的受众虽有小部分重叠,但是毕竟精英人士,不差多买一份报纸的钱,所以他根本没必要担心,该担心的是马家和胡家那位。

而且,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夏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卖夏禹这位天才一个人情,拉近一些关系,也总是好的。

“好吧,老查,明天我就把你的评论发出去。”潘月生说道,然后又感慨了一句:“这夏禹还真得好好谢谢你!”

“哈哈,顺手而为,以后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多,何乐而不为呢?”听到潘月生的感慨,查良镛哈哈一笑,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有何不可?和一份注定崛起的巨头报纸保持良好关系对《明报》也是有好处的。

接着,他不再多说,又忍不住拿起报纸看了起来,时不时摇头感叹。

ps:挖个坑,金镛准备推夏禹一把,不知道有没有哪位书单主也推我一把,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