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神级选择系统 >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九鼎(洪荒卷完)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九鼎(洪荒卷完)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九鼎(洪荒卷完)

只见祭坛的中间,九个古鼎发出玄色的光芒。

随后只见那古鼎迅速变大为百丈高下,大放青色毫光。

就在古鼎放出豪光的时候,诸天星斗一阵大亮。

尽管是在白天,一众人族也发现了都天星斗的异常,紧接着,太阳星发出一道金光,直直的射到了祭坛之上。

随后而来的便是诸天的星光。

异象纷呈,笼罩整个洪荒,人族早已看的眼花缭乱,天降异象,使得人族的族人更加的坚信大禹做了一件造福整个人族的大事。

不但是陈都周围部落的人族,就算远离陈都的人族也纷纷放下手中之事,大声祈祷。

随后九鼎散发出一阵七彩霞光,天空中只见万千信仰之光汇集于此,被源源不断的吸入九鼎之中。

那太阳金光和周天星光也仿佛是流水一般注入到祭坛的中间,九鼎将这信仰之愿力和周天星辰之力吸入完全,浑身气息大盛。

不过就在此时,大变陡生,天边集来乌云,云中电光四射,隐有滚滚雷声,一道电光降下,在场诸人尽皆重伤,九鼎也受到震动,腾空而起,翻滚不定。

却是这九州鼎一出,人类大兴,巫妖等其余种族再也无法和人族争夺气运,大伤天和,是以天道有感,降下天罚。

大禹见状,连忙一口精血喷出,落在九鼎之上,大禹身为人皇,自有人皇之气护持,加上他平定水患,鼎立水网,铸造九鼎,具是功德无量,精血加持在九鼎之上。

九鼎之中? 自有无量功德。

可便是如此? 那天外劫云也是不断汹涌,并未因此消散。

见状,大禹大惊? 不知如何只好? 便在此时,三十三天外,火云洞天之中? 三道恢弘至极的气息飞出,直直落在九鼎之上。

于此同时? 颛顼,帝喾? 尧王,舜帝,同样四道龙气冲天而起,另有燧人氏? 有巢氏? 缁衣氏? 身上功德金光化作金轮? 落在人间,激荡人族气运,化作一道龙气。

这八道龙气与大禹身上的人皇之气相合? 化成九条龙气,在那劫云之中呼啸。

与此同时。

人族祖地之中的崆峒印? 也是忽然飞出,响起了九声震天的龙吟。

只见那盘绕在崆峒印上的九龙印记? 闪出了道道金光,刷的一下? 从崆峒印中闪出九条金龙。

那金龙龙尾均匀岔开,颔下有龙珠? 晶莹剔透,龙吟阵阵,摇头摆尾,盘旋片刻,飞落下来,来到陈都之外,各投入到一个鼎中。

霎时间,九鼎光华大作,直冲云霄。

九道龙气与崆峒印中的龙气彼此相合,无数人族先贤显化,每一个人都身负功德。

或许单个来说,他们的功德都不过如此,可是一旦这股力量融合起来,便是圣人都要为之惊叹。

只见这无数的功德汇聚在一切,化作无量功德金轮,玄黄宝光普照之下,劫云消散,九鼎飞散在九州之上,气运结点之中。

见状,大禹大喝一声。

“鼎镇九州,永镇天下,九鼎归位,九州结界起!”

只一眨眼的功夫,便见得这洪荒大地,但凡这人族所居、所属,尽皆的,都被罩于了一淡淡的,紫金色的,透明的光罩之内。

一道耀眼的玄紫金光,自九鼎为中心,沿着这紫金光罩,迅速爆起,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幽冥地府。

九州大地之上升起个一个庞大的结界,保护人族安全的结界。

一切仙、妖、巫在进入结界之中,都将被结界的力量所压制……

这便是九州结界。

九龙归位九鼎成,九道通天的光柱照耀了三界。

这一刻,三界之中几乎所有仙、妖、巫都看到了这奇景,纷纷被这一幕奇景给震惊了。

心中暗叹,人族不亏为是天道的宠儿,想要凭此与人族争气运那是不可能的。

而这九鼎,也是被后人称为九州鼎,归于人族的后天功德至宝,为人族能够镇压气运至宝之一。

就在大禹把九鼎放入九州龙脉时,九条金龙从命运长河中飞出。

九声龙吟镇压九州神鼎震动,道德玄文写成的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宫符篆从鼎中飞起,九道光辉如同九只旗幡高耸入云,挺立于大地中央。

却是九鼎生成,天道有感。

从今以后,九州气运不破,仙道力量便会被人道压制。

从此,人道与仙道开始分离,人族寿数大减。

同时,各种奇异力量也逐渐在人间消散。

不过同样的,天道之下,无恒强,无恒弱,九州气运固然能够力压天下,便是圣人也要为之侧目。

可是人心易变,气运无常。

一旦人心有异,气运有变,人道气运也为随之而改变。

因此……

日后人间,每当人族气运变化之时,便有奇异力量出现。

遂有那句,国之将亡,必生妖孽之语。

便是因为人道气运波动,九州结界便不能压制仙道力量,这些力量就会复苏,在人间掀起波澜。

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

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

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

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

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

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

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

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

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领,故被称为夏后氏。

禹还规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

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

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成为人主的大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

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

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

禹帝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

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

“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

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大禹晚年,本想将天下共主之位传给皋陶,皋陶却先于大禹死去。

后又定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

然大禹儿子启,却是在大禹死后不服伯益,终究造反推翻了伯益。

启即位后,宣布建立夏国。

在面对天下共主地选择方法上,宣布以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从此……

人族正式进入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一去而不复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