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鬼术大宗师 > 第二百四十九章憋宝世家

鬼术大宗师 第二百四十九章憋宝世家

作者:黎照临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4 16:12:27

第二百四十九章憋宝世家

富家女还没到,陈凡这边却也没闲着。

大碗茶楼,陈凡与古玩市场认识的老掌柜相对而坐。

“老爷子,我能跟您打听一个事儿吗?”

“说吧。”

老爷子眯着眼睛显得异常从容。

“我看我出货的时候,您提到了憋宝人,不知道这憋宝人的事情您知道多少。”

老爷子微微一怔,苦笑了一下。

“南蛮子憋宝,只是一个传说,憋宝人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事儿也没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咱这块儿以前也确实出过几个会憋宝的,细分起来,有张、吴、孔,三大家,现在还干这活儿且有些影响力的,好像只剩下张家了。”

“张家有一个会的憋宝的,叫张广树,这个人您知道吗?”

陈凡给老爷子倒茶。

“你怎么知道张广树?”

老爷子挺意外地,一个劲儿地打量陈凡,“张广树是张家人,也是张家上一辈儿里鼎鼎大名的扛把子,这人以前常在我这儿出货,我们也算熟悉,怎么?小兄弟见过他吗?”

“不不不,我只是听人说过。”

陈凡苦笑,“老爷子,跟我说说憋宝的事儿吧!从老家的时候我就一直听说南蛮子会憋宝的故事,却一直不知道真假!我听说您老见多识广,是这古玩行儿里最有见识的人物,不知道您可否指点一下,给晚辈指指道儿!”

“嗨,客气了,客气了!憋宝也就那么一回事儿,没你们想象中的那么玄,我看你刚才说的那句‘南蛮子会憋宝’就知道你肯定是北方人吧!”

陈凡有点尴尬地笑了笑,“我确实是北方人,但是我这话真没有地域黑的意思!”

“我知道,我知道。”老爷子频频点头,“憋宝的事儿,民国的时候流传得最广,那时候一提起憋宝,就总会给人说起‘南蛮子’,‘南蛮子’是啥啊?就是南方人!咱们这儿还不算,还得靠南,那时候,这天津卫的人最爱这么叫。”

“诶,您说的对,我听说的那几个事儿,多一半儿都是一个那边的朋友跟我说的!”陈凡眼前发亮。

“那你说说,我倒是想听听他都给你讲了啥!”

老爷子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小折扇晃个不停,“别的先不问,铃铛阁的金蛤蟆跟你说了没?”

陈凡一下就笑了,“说了,说了!”

铃铛阁是老tj的一处所在。

人都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自古这天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民国时候天津卫更是北方经济重镇,风光得很,这地方处在海河口,是泥沙沉积的地儿。

仔细观察的话兄弟们就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素来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是泥沙汇集的地方肯定多怪事多怪人:钱塘口、天津卫、上海滩、黄河古道,光陈凡听过见过的传说这就海了去了。

老爷子说的这个铃铛阁,原来叫稽古寺,是一处古庙,唐朝的时候就有了。

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古庙没了,庙里的藏经阁就变成了书楼,书楼上挂着很多镶金的铃铛,一共48个,晚上风一起来,铃铛相互撞击叮铃铃地响个不停,能传出很远。

街坊四邻喜欢它,抬举它,说他是天津一宝。

陈凡上学的时候,选修课里认识了一个法学院的朋友,tj人,这厮没事儿就跟陈凡吹牛逼,说古楼上的铃铛是金的,特值钱。

陈凡一度很想去看看,后来听人说铃铛阁早就没了,光绪年间就给一把无名大火烧成灰了。算起来这件事距今天都有一百几十年的光景了。

据说这事儿跟憋宝的南蛮子有关。

相比于陈凡这一知半解,老爷子知道的就详细多了。

老爷子说,唐朝的时候天津卫遇上了连年干旱,很多人找原因,都找不到,后来有一个会看风水的先生跟大家说,说你们这地方干旱,不是**,是天灾,此地在风水上大不利,不偏不倚正处在风水位上的火龙口儿,用风水上的门道儿来讲,此地应了“火气太旺,水火不合”的格局。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干等三五年,要么就要在火口上建一座佛寺。

当地的富商笃信风水命理,一听说这灾年一时半会儿过不去就赶紧凑钱盖了寺院。

也就是那时候,寺院里头建了这座经楼。

经楼里藏着佛经,据说佛经能温养佛性,防止躁动,但是经楼佛寺都建成以后,一连过几天了,火气太旺的事情依然无法解决。

大家明面儿上不说,背地里都在议论,这话题的中心自然而然是风水先生的水平问题。

那个风水先生觉得这事儿让自己很没面子,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找到了庙里的主持,为要个面子他也是下了血本儿了。

他掏出本钱偷偷地给了主持四只金光闪闪的大蛤蟆,也就是金蟾,风水先生叫他们把金蟾埋在经楼的四角,做镇眼。

这金蟾跟别的金蟾不一样,它的嘴巴是张开的,呈吞吐状,说是金蟾属水,能把火气吞到肚子里消化了。

还别说,打那金蟾埋土里以后天津卫一直风调雨顺。

还有人说铃铛阁上的铃铛有风没风都能响,跟那蛤蟆有关。

更奇的是,江湖传闻讲这四只金蟾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出来,把四周的火气吸到肚子里,这火气一动,就有了风,风带动铃铛就有叮铃叮铃的响声。

甚至有人推测那金蟾和金铃铛原本就是配套的,合在一起是一个很玄妙的风水局。

风水局能把火气压住,把水气招来。但这几个金蟾在光绪年间被惦记上了,惦记它们的是几个“南蛮子”。

“南蛮子”是对沿海一代的南方人的蔑称,那年间南方人在天津赚钱,把很多金银珠宝都弄走了。本地人看着眼红,就怀疑他们用了不干净的手段,所以给他们起了这么一个外号。

当地人都说铃铛阁那场大火是南蛮子点的,几个南蛮子会憋宝,发现了铃铛阁的秘密,他们趁着那些金蟾出现吞火气的时候把金蟾抓走了。金蟾不见了,火气自然出来,加上当时天热,铃铛阁就着了。

后来很多人都在找那几个南蛮子,想把他们抓回来,可那几个人一下子就没影儿了怎么找都找不到,这事儿越传越玄最后成了悬案,可这事儿却也是传说。

老爷子说,他这里却有另一个说法。

老爷子说,其实铃铛阁里的金蟾没被挖走,还在原地,只是那金蟾埋得深,不出来了。

当时他们家在天津有生意,从一个生意伙伴那里听说的这个事儿,说是铃铛阁失火之前有一伙儿南方人来问价,问他们这么大的金蟾能值多少钱,能收不?

当时那个老掌柜给开了价,对方也挺满意,本来约好了日子等着他们交货,却不想,钱都准备好了,他们没来。

后来传出消息说铃铛阁着火了他才明白,原来那四个南方人是奔着铃铛阁里的宝贝去的!

老掌柜偷偷跟人说,地里的金蟾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吞食火气,到现在几百上千年了早就生出变化成了气候了,那憋宝的以为金蟾属水,就放心去抓,不想蛤蟆一挣扎,忽然红了,滋地一下烫坏了他们的手套还连人带楼一起点了!

憋宝的吓得魂儿都飞了,一哆嗦把蛤蟆扔了。

那蛤蟆落在地上直接钻到土里,像会土遁似的,啵儿地一下没影儿了。

此时他们想跑,可咋还跑的了啊?

一个个咿呀乱叫,最后几个人连着铃铛阁一起烧了。

烧得干干净净的,连骨头都没剩下。

旁人听后就常常问那老掌柜,说,“你净扯犊子,你当时也不在那你咋知道的那么清楚呢?”

老掌柜说,“我没看到,但是那要饭的看到了啊!他前两天跑我这儿送来烧黑了的镯子,问我能换多少钱!我一看那镯子好像是那南蛮子带来的,就问他这玩意从哪儿弄来的?是不是偷的?你不说实话我报官了啊!”

乞丐被我吓唬得怕了,就说了实话。

他说南蛮子抓金蟾的时候给他不小心撞见了,整个过程看得真真的,他知道有一个家伙往胡同那边跑了,就去找,结果别的没找到就找到一个小镯子。

掌柜的拿到了好处自然不好到处说,乞丐胆子比老鼠还小,自然也不讲,到后来这个事儿就一直悬着,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实情。

这便是tj当地非常有名的铃铛阁与憋宝人的传说。

当然了,关于憋宝的人故事,远不只这么一两个。

据说憋宝人身怀秘术,有观天相地的本事,他们不仅抓死物,也抓活的。有些时候,甚至能抓到一个奇奇怪怪的宝贝。

在憋宝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灵性,物老成精,必生变化,许多凡人不知道的金珠宝玉在经年日久之后也能幻化人形,就连井里的金鱼,也指不定是些什么东西变化来的宝贝。

想当年,在陕西,老掌柜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憋走了一口古井里的一条金鱼,那金鱼一走,方圆百里,颗粒无收,乡民们恨得心痒痒,成群结队地寻摸他,最后真给他那朋友逮住了,这人被挑开了手筋脚筋,成了残废。

后来没过两年,就死了,更巧的是,这个被挑了手脚的家伙也是张家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