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谍网 > 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谍网 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作者:深蓝的国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6:06:28

第八百七十六章 调整布局 二

陈明翔要在苏洲关闭一家纺织厂的事情,还真不是向局本部撒谎,而是他对目前局势的判断,或者说是局势促使他做了这样的选择。

也不单纯是因为原料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为此他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认为关闭一家,对自己的未来很有利。

“在三月底四月初这个时间段,我准备把规模最大的苏洲第一纺织厂关闭,苏省能够搜集到的棉花资源,全都投到纺织二厂和纺织三厂,这样可以维持正常开工。”

“棉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沪市一部分从日军手里收回的纺织厂,也将会陆续开工,从而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我看到有几个已经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招聘了。”

“你也知道,我们三家纺织厂的大多数女工,都是因为没办法才从沪市跟着到苏洲,家里的事情顾不上,现在既然有了机会,宁愿少赚点也想回到沪市,未免人心有些不稳。”

“我打算把自愿离职的工人全部放走,海文正在统计人数,估计最少有一半要回到沪市。当然,沪市也有大批失业的工人,什么时候需要再招就是了,只是大环境不利,我也得做些变化。”陈明翔说道。

哪怕日本侵略者再贪婪再需要棉布,也得让沦陷区的老百姓有布匹做衣服,这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

就目前的局面来说,大部分人家一年也做不了一套衣服,缝缝补补继续穿,难看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沪市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加上各省沦陷区的需求,还得放一部分纺织厂开工生产。

产量肯定是不会很大的,棉花的分配权在日本商人手里,电力优先照顾日本商人,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已经是不容易了。

陈明翔的纺织厂,主力是从沪市带到苏洲的上万名熟练女工,他又不是靠剥削赚取血汗钱的资本家,愿意走的肯定要送回沪市,这样也能落个好名声。

可最少有一半的纺织女工,同样是因为家庭的缘故,不会离开他的纺织厂,论待遇,在他这里干一个月,估计要顶在沪市干三到四个月。

至于福利,在别的企业是做梦一般的事情,而他却能提供廉价的粮食、豆油、火柴、食盐等,别的纺织厂能吃口饭就很不错了。

“你这是对未来的局面持悲观态度,我不反对你关闭工厂,只是有些好奇,你这个举动,是不是也有策略方面的考虑?”王真笑着说道。

她从来都不会反对陈明翔的决策,也不怎么看重纺织厂的利益,就算现在什么也不做,以后几代人都不用发愁生活问题。

“到抗战结束之前,局面只会越来越糟,你就别指望纺织厂越来越红火了,关东军的订单到现在还没有,可能是受到了战局的影响,我后天打算到关外去一趟,试探一下关东军总司令部经理部的口风。”

“如果他们不打算继续向我们下订单,或者订单数量很少,我就干脆把二厂和三厂全都关闭,把工人集中到一厂继续生产,这样能够达到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产量。”

“棉花是制约纺织厂的关键,可这个问题谁都解决不了,日军在华夏的派遣军、关东军和汪伪政府的伪军,加起来两百多万,消耗的棉布数量极其惊人,这还不算,日本本土的民用和东南亚的南方军,那更是无底洞,多少棉布都不够用的。”

“棉布和棉纱是我和国统区交换的主要物资,纺织厂减产,拿不出足够的物资用于交换,难题是日本人自己的,又想控制棉花分配收购权,又想让我搞走私,哪有这样的好事?”

“给我增加棉花供应是不可能的,这是日本军队自身的需求设了限制,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日本商人手里挤出一部分份额,这样就要降低对内部的供应,这是两难的事情。”

“我的产业早就让很多人眼红了,早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以后除了卷烟厂、丝织厂和茶厂,我不再搞实业了,专注于食盐方面的操作,这些终究没有那么敏感。”陈明翔说道。

“我昨天看了一下海源盐业公司长安贸易行的账目,我们运输到国统区的食盐,到现在为止,局本部还没有给贸易行结算一毛钱,这可是三千多吨食盐,价值一千多万法币。”王真说道。

“估计经过了一个新年,局本部的财务状况再次恶化了,遇到这样的重大节日,军统局也得打关系,也得走走过场,各地的省站和分区,不光是核销经费,还得多要点过节费用,名义上是不敢,暗地里转成各种理由。”

“你通知长安贸易行,要他们向局本部提示结账,以贸易行的本身提要求,我们是不能开口的,那是找刺激。”陈明翔笑着说道。

军统局的地方站,开口向局本部要求结算货款,这简直是笑话,还想不想在军统局混了?

“这样不好吧?你既然知道局本部的财务状况不好,还要贸易行提要求,戴老板会不会生气?”王真问道。

“所以我让长安贸易行自己提这件事,他们都是老手了,知道该怎么操作,我们和贸易行的距离实在太远,贸易行的资金周转困难,总部的钱短时间内送不到国统区,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你不明白,不这样做才麻烦呢!”陈明翔笑着说道。

他心里有点不舒服,就想着给戴老板添添堵,工作方面直属站做的无可挑剔,为局本部提供了打入延州根据地的基础,打不打的进去不是我的问题,可局本部扣着货款不给,这算怎么回事啊?

再有,他不能给局本部造成财大气粗的印象,这样会给局本部惯出毛病来的,以后遇到这种事情,随手就把货款扣了,他可撑不住军统局的开销。

民国时期的银行并不发达,海源盐业公司总部的资金,没法通过日伪控制的银行转到长安,那样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当初长安贸易行成立的时候,经理是带着一大笔启动资金去的,只要局本部的货款结算良好,不会有资金困难问题,我给你们找到了财源,你们却在拖后腿,这叫怎么回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