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516章 混乱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516章 混乱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516章 混乱

第516章 混乱

十字街头的看客越聚越多。

江连横混在人群中,袖手,旁观,不动声色。

直至那个身穿白色西装的男人闯入视野,他才微微皱了下眉,谈不上诧异,但总归是有点意外,巧了。

李正西在耳边悄声提醒道:“哥,那人好像是梅先生。”

江连横点点头,没搭话,反而示意西风不要多嘴,静观其变。

这时候,围观的看客中,早已没人再去关心方才的街头斗殴。

于是,江连横和李在淳等人,就像是刚出科的戏子,暖场过后,便静悄悄地退居幕后,将舞台腾出来,让给真正的大蔓儿压轴登场。

有好戏看了。

所有目光都汇聚在十字街心,破裂的木箱,散乱的土货,以及三金公司的标志印章。

窃窃私语,众说纷纭,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却没一个敢站出来,将眼前这层窗户纸捅破。

只有梅先生例外。

不知是真愣,还是装憨,他竟直接走到街心,蹲下身子,扶正快要散架的木箱,自顾自地归拢起地上的土货,最后拍了拍手,又拄着膝盖重新站起来。

“报官吧!”他环顾左右,摆出一副惯看世事的神情,“抢劫可是大案,这边算法租界,得有人去通知黄探长一声。”

看客唯恐避之不及。

大伙儿只是来看个热闹,并不想掺和其中。

这么大的事情,谁若是去报官,明明不相干也免不了诸多麻烦,至少要在巡捕房交代一遍来龙去脉,再配合做份口供笔录,忙忙叨叨一整宿,吃力不讨好,反惹来一身臊气。

但“三大亨”的耳目遍布市井,周围几个地痞见状,却立刻飞奔出去通风报信,急于在黄探长面前邀功请赏。

梅先生见有人去报官,便指了指地上的货箱,提议道:“东西放在这里影响交通,巡捕过来之前,先把箱子挪到路边吧,大家有没有意见?”

大伙儿互相看了看,无人应答。

“那就我来搬吧!”梅先生自告奋勇,“哪位有时间,麻烦来帮我做下人证好不啦?”

他不问倒还好,这一问,围观看客立时后退几步,连连摆手。

“这位先生,侬来帮我做下人证好不好?”

“我?不不不,我还有事呢,先走了。”

“那位爷叔,侬看起来不太忙,过来帮帮忙好不啦?”

“谁?我可不行,我眼神不太好,走了走了。”

不是大伙儿不热心,若是换成其他货物也就算了,三金公司的烟土,谁敢担保?

能躲就躲,万一是圈套呢?

有不少人看清状况以后,不愿继续逗留,抹过身便匆匆走了。

梅先生左右问了一圈儿,不见有人应答,而且全都离他远远的,不禁冷叹一声“人心不古”,随即便独自捧起货箱,将其搬到街边,等着法捕房派人过来查案。

众人看不太懂,但莫名觉得他很正义。

这时,温廷阁和李在淳缓步走到江连横身边,悄声提醒道:“东家,待会儿法捕房派人过来查案,肯定要过问刚才斗殴的事儿,趁着现在人多,咱们也该走了。”

江连横点点头,该是抽身事外的时候了。

他朝梅先生瞥去两眼,随即转过身,冲旁边那几個高丽棒子说:“这次辛苦哥几个了。”

“小意思。”李在淳笑了笑,“江先生以后还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开口,不要客气,毕竟我们义烈团的人,在关外还需要江先生多多照顾。”

“放心。”

“好,那大家就别再耽误了,赶紧散了吧!”

双方来不及好好话别,互相点头致意后,便在十字路口各自转身离去。

李在淳叫上几个高丽棒子朝英租界而去;江连横则带上温廷阁和李正西回去老城厢方向,没见到刘雁声和闯虎的身影,不知是没来,还是有其他事要忙。

…………

今朝夜头,注定夜长梦多。

尽管天色已晚,三金公司土货遭劫的小道消息,却仍旧在十里洋场快速蔓延开来。

随着江连横等人离开爱多亚路,“三大亨”的耳目也在法租界内奔走相告。

有人去巡捕房通风报信,可黄探长并不在那里;还有人去黄公馆汇报见闻,可黄探长也不在家里。

说有急事儿通禀,才被管家告知:“黄老爷听戏去了,在老城厢东边的‘新舞台’。”

于是,众探目便如百鸟归巢般蜂拥过去,说明情况,邀功请赏。

……

……

黄锦镛今年五十三岁,人过半百,老夫少心。

沪上人人都知道他爱听戏,无论是京戏,还是绍兴戏,都爱听,但却谈不上“票友”,只能算是个“捧角儿的”,全因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这辈子跌过最惨的跟斗,就在戏子身上。

但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没人敢提,黄锦镛照旧流连于各家戏园。

戏曲虽说不算新生事物,但在眼下却是最时髦的消遣。

各大名家锐意进取,服化道具推陈出新,文人雅士编写新剧,男女老少,人尽痴迷。

沪上唱戏的场子不叫园、楼、馆,而是一律统称“舞台”,新舞台、共舞台、大舞台……

因为弃用了旧式的柱方型戏台,而改用了西洋的半月型舞台,座席有坡度,台上有聚光灯、可更换的布景,所以深受追捧、反响热烈。

只有老顽固不乐意,斜眼看着那些新舞台、新戏服、新本子、新唱腔,频频摇头兴叹,说缺少意境,哪里还算是戏,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全让这帮小年轻给糟践了!

可惜没人搭理他们,梨园行当也从未像今天这般红火。

戏子间有句俗话——京城学艺,津门扬名,沪上挣钱。

新舞台今晚请的也是北方的名角儿,唱的是京戏经典曲目:《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黄锦镛生得肥头大耳,塌鼻梁,肿眼泡,嘴大吃四方,确实有几分富贵相,远远看过去,活像一尊穿金戴银的大佛,派头十足。

此刻,他正在一众门生的簇拥下,坐在雅间里听得兴起,满面红光,神情得意。

便在这时,有人“噔噔噔”地跑过来,慌张大喊:“师父,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嗯?”

黄锦镛怪腔怪调地应了一声,头不动,只是微微斜眼,在来人的脸上冷冷扫了一下。

那人顿时怔住,旋即二话不说,“啪啪”先扇自己俩耳刮子,跪下来连连磕头:“是我不好,是我不好,打扰师父侬听戏了。”

黄锦镛不再看他,转而继续看向舞台,冷哼着问:“说吧,出什么事了?”

来人环顾左右,不敢高声,于是便俯在师父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黄锦镛听后,脸色骤变,当即怒拍桌案,厉声问道:“谁干的?”

“不知道,听线人说,应该是往闸北那边跑了,之前听杜先生那边的弟兄说,好像……好像是跟什么斧头帮有关。”

“什么他娘的斧头帮,到底怎么回事!”

黄锦镛的吼声很大,在剧场里显得格外刺耳。

一时间,底下的看客不敢再捧场叫好,就连台上那几个戏子也都当场愣住,误以为是自己哪句唱得不好,惹恼了黄探长,便怯生生地不敢再唱。

“册呐,侬唱侬的,看什么看!”

黄锦镛叫骂几声,新舞台的乐班才战战兢兢地重新打板儿、拉胡琴,但剧场内热闹的气氛却早已因一人之怒而荡然无存了。“这件事情,杜镛和张小林知不知道?”黄锦镛接着问。

“应该……也知道了吧?”来人不敢确定,“师父,我是先来跟侬讲的,还没去过杜公馆那边呢。”

“那个斧头帮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册呐,侬个阿木林,什么都不晓得,过来跟我说个屁,还不快去给我问清楚!”

“是是是,师父息怒,我现在马上就去!”

说罢,前来报信的门生又“噔噔噔”地跑出了新舞台。

黄锦镛面色铁青,倍感恼火,不仅是因为三金公司的土货出了状况,更是不满杜、张两人明知道最近冒出个“斧头帮”,却没过来找他商量。

青帮“三大亨”中,黄锦镛五十三岁,张啸林四十四岁,杜镛三十三岁。

虽然常常被人并列,但其实彼此的年龄差得有点远,而且张、杜两人是把兄弟,同黄探长之间,总是多少有点距离。

自从黄锦镛遭到卢公子绑票以后,威望便已大不如前。

为了戏子而得罪军阀这件事,张、杜二人也对此颇有微词。

如今黄锦镛年事渐高,威望受损,杜镛功高震主,已经隐隐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对待这个年轻后生,黄锦镛既很器重,同时也有几分忌惮,所以即便有所不满,也不好轻易发怒。

思来想去,他霍然起身,朝身边的门生喝令道:“去巡捕房,查案!”

众人起身相随,在剧场里引起一阵骚动。

走到大门口时,黄锦镛突然停下脚步,叫来一个门生吩咐道:“侬到杜镛家里去,把话讲清楚,今朝夜头,要是没找到公司的货,就让他明朝来见我!”

门生点了点头,随即飞奔而去。

……

……

法租界,杜公馆。

张小林和杜镛也没睡,在等公司滩头提货的消息。

这是常态,无论有没有斧头帮捣乱,每当三金公司进货的时候,他们都要等到确认消息以后才能安心,只是今晚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个前来通风报信的,竟然是黄锦镛安插在大世界附近的眼线。

紧接着,一出荒唐、滑稽的真假大戏,便在杜公馆内拉开了帷幕。

黄探长的眼线率先赶到,一进门,便着急忙慌地说:“杜老板,张老板,我刚刚得到的消息,公司的土货丢了!”

“侬再讲一遍!”张小林立刻暴跳如雷,“册他娘的,老子现在就去宰了那个王老九!”

杜镛虽然惊诧,但还留有几分冷静,急忙冲来人问道:“叶绰三和荣庆瑞还没回来呢,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不是得到的消息,杜老板,这是我在大世界那边亲眼看见的呀!”说着,来人描述起方才的见闻,“然后马车就冲过来了,上头至少有十几二十只箱子,全是阿拉公司的货!”

“枪声很大?”

“不大,但是很密,至少在外滩那头打了两次,大世界那边都听得见!”

杜镛立刻换上忧心的神情,喃喃自语道:“叶绰三和荣庆瑞怎么还不回来……”

“不会是出什么意外了吧?”张小林眼皮一跳,“阿镛,我早就跟你讲过,阿拉应该先发制人,而不是在这里傻等,早打早安心!”

杜镛不响,独坐在沙发上,闷闷的,似乎是在反省自己先前的应对策略。

正在此时,管家又进来客厅通报:“老爷,叶绰三回来了。”

杜镛神情严肃,眼前却一亮,忙说:“快让他进来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

须臾,叶绰三走进客厅。

只见他衣衫凌乱,满头大汗,可眉宇间却透出一股坚定,并未有丝毫颓丧的神态。

张小林脾气火爆,当下便迎面走过来,指着叶绰三的鼻子破口大骂:“侬他妈是吃白饭的么,货都搞丢了,还他妈敢回来?老子托了多少关系才找到何长官,让他帮忙押运,四辆卡车,三十几个水警,还有巡捕的照应,就这样侬都能把货给搞丢?侬怎么不去死?”

叶绰三是杜家的手下,“小八股党”的骨干,张小林骂他,他心里有火,只是碍于杜镛的面子,才勉强隐忍下来,但却不肯接受这番无端的指责。

“小林哥,侬把话讲清楚好不啦?”他忿忿不平地争辩,“谁把货给搞丢了?简直莫名其妙,阿拉公司所有的货,全都安然无恙,我刚刚送到仓库才回来!”

“货没丢?”杜镛惊喜,旋即又转头看了看黄探长的眼线。

那人一怔,忙说:“咋可能没丢,我刚才在大世界门口亲眼看见了!”

“侬看见个屁,少他妈瞎七搭八乱讲!”叶绰三厉声骂道,“侬他妈算哪瓣蒜头,我刚才在滩头卸货,侬还有我了解情况?”

“那没有枪声吗?”黄探长的眼线疑惑道,“我明明听见外滩那头有枪声啊!”

“有枪声就代表丢货啦?”叶绰三狠瞪一眼,随后转身面向杜镛,“大哥,刚才滩头确实碰见了点小情况,不过没关系,斧头帮让阿拉打跑了,货没有丢,我亲自点过了。”

闻言,杜镛终于稍稍松了口气,转而却又狐疑起来。

张小林倒是喜不自禁,只是高兴之余,却又有些后怕,继而愈发愤怒。

“册他娘的,那个王老九敢对阿拉动手,就算这次货没丢,老子照样也要找他算账!”

未几,杜公馆的管家竟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拜道:“老爷,荣庆瑞回来了。”

杜镛不知在想什么,冷不防思绪被人打断,回过神来,愣愣地说:“哦,让他进来。”

不多时,荣庆瑞便快步走了进来。

他站在客厅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混杂着泥浆和汗液,尽管此时已经渐渐阴干,但却难免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馊味儿。

叶绰三凑到近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问:“瑞哥,侬刚才到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侬在码头引桥上等我么,怎么莫名其妙人不见了。”

“小叶,侬有没有搞错,竟然还来问我?”荣庆瑞更加没好气地说,“刚才在江面上,有人冲开枪,侬不知道?”

“这我当然知道,我是问侬刚才干什么去了。”

“废话,公司的货掉进江里了,我能站在那里看着么,当然要带人去下游捞箱子啦!”

此话一出,众人立时又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喂,我说两个到底是咋回事嘛!”张小林听得晕头转向,急问道,“他妈的,阿拉公司的土货到底丢了还是没丢?”

“没丢!”叶绰三信誓旦旦地高声回道。

“丢了!”黄探长的眼线言辞笃定,毫不退让。

“丢了几箱,但大部分已经让我捞回来了。”荣庆瑞的回答被夹在中间,因而显得似乎最为可信,不然没法解释三人目前的分歧。

“他妈的,就没一个人能把事情讲清楚吗?”杜镛的脾气就算再好,此刻也有些坐不住了,“阿荣,你来讲讲!”

荣庆瑞点了点头,先将探头卸货的情况简略概述一遍——直到江面上第一声枪响以前,他的说法和叶绰三完全一致,但在枪响之后,两人的见闻便开始出现分歧。

“大哥,当时江面上乌漆墨黑,那条火轮不开大灯,而且又在江心,离得太远,我根本不敢开枪,怕打到自己人,所以就想着带弟兄们过去支援,可还没等下水,就在江边附近看见有几只货箱漂过去,再听小叶那边,好像已经有人落水了,我能咋办,只能去捞货啦!”

“根本就没有货箱掉进江里!”叶绰三坚持道。

“侬确定?”荣庆瑞说,“我可是在下游捞起来不少,刚刚送到仓库里,侬不相信,阿拉现在就去看看嘛!”

黄探长的眼线见叶绰三和荣庆瑞都争论不休,可见当时的情况必定相当混乱,于是便又愈发坚定自己的看法,跟着起哄道:“不要在争了,我都已经看到了,确实丢了,至少丢了十几二十箱!”

张小林和杜镛相视一眼,这下连气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撒了。

红口白牙,争来争去也争不出个究竟。

最后杜镛索性站起身,直言道:“你们都不用再说了,现在就去仓库验货,点一遍,就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