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97章 码头骚乱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97章 码头骚乱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97章 码头骚乱

第497章 码头骚乱

“东家,千万不能冲动,我们才刚到沪上,很多情况还不了解,逞一时之快绝对没有好处!”

“刚才那瘪三说话不干净,面子是该找回来,但‘三大亨’毕竟是地头蛇,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

离开张家公馆,江连横抹身就走,顺着街巷朝江边漫步溜达,头也不回,话也不说。

他走了一路,刘雁声和温廷阁便跟在后头劝了一路。

如果说,黄探长和杜老板的轻慢,还可以归结于未交实底所造成的误会,忍一忍,勉强能接受。

那么,在张公馆门前的遭遇,就纯粹是仗势欺人了。

无论保镖的话是否出于张小林的本意,既然是从张公馆里说出来的,当家的就得负责到底。

这是规矩。

刘雁声和温廷阁当然也很窝火,可冷静下来以后,一番权衡利弊,最后该劝还是要劝。

无奈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江连横愣是一言不发,只管闷头走路。

见状,刘雁声连忙快步跟过来,好言劝道:“东家,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条看门狗而已,我们不能为了跟他置气而乱了计划呀!”

“别他妈墨迹了!”

江连横蓦地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神情不满地看向刘雁声和温廷阁。

“我养你俩,不是让你们劝我消消气的,而是让你们给我出主意的,能明白不?”

这话仿佛一记耳光,狠狠地抽在刘雁声和温廷阁的脸上。

两人顿觉面红耳赤,不自觉地垂下脑袋,闷声道:“明白了,东家。”

江连横不是头一天混江湖了,骨子里那股横劲儿掩藏得很好,知道什么时候该藏锋,什么时候该亮剑,当然也深谙谋定而后动的道理。

他要的是“谋”,而非“切莫冲动”之类的屁话。

温廷阁向来急于表现,当即自告奋勇道:“东家,要不我去踩踩盘子,摸摸张小林的底?”

江连横摇了摇头,似乎有点失望。

“拉倒吧,张小林只能算是后话,先去码头那边溜达溜达再说。”

“可是,‘三大亨’这边还没摆平,我们现在就算去了码头,也不知道该找谁,谁能信得过呀!”刘雁声思忖道,“要不,还是等晚上再问问石连城和席文钊吧?”

江连横冷哼两声,却说:“我还就不信了,十里洋场这么个‘两界三管’的地方,全都得等着三个小瘪三说上句才能办事儿。”

闻言,刘雁声和温廷阁也不便再劝,只好闷头跟在东家身后,快步朝着外滩码头走去。

至于江连横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也不得而知。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江连横记住了那保镖的长相,并大致掌握了张公馆的宅院布局。

火并?

不,江连横没这种打算。

他虽然未必比张小林有钱,却也身价不菲,不远万里跑来沪上玩命,这事无论怎么看都有点彪。

但梁子已经结下了,这口恶气不出不行,否则容易影响身心健康。

江连横拎得清主次,眼下只有一个念头——先办公事,再了私怨。

不过,如果能一举两得,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

时值晌午,租界外滩。

黄浦江两岸喧嚣热闹,货轮的汽笛声震耳欲聋。

放眼望去,但见千帆林立,百舸争流,果真是远东第一大港,仿佛连江水也跟着沸腾了起来。

江连横三人先到法租界码头,随后沿江岸朝南,奔着老城厢的方向,一路走马观花,不疾不徐。

这些年来,江连横早已熟悉了密探的路数。

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无外乎两处:一处是爷们儿最多的码头,一处是娘们儿最多的娼馆。

三人经过商议,当即决定:白天看看黄浦江码头,打探风声;晚上逛逛沪上大世界,体察民情。

码头有大有小,功能也各不相同。

除了铁皮火轮外,更多的是木质货船,乌篷船、小舢板、联排竹筏,各式各样,满载货物而来。

岸边大大小小的货栈、仓库、商铺,一眼望不到尽头。

成千上万的码头工人,皮肤晒成了焦糖色,身穿坎肩,扛着货物来来往往。

数不尽的小商小贩混迹其中,扯开嗓门儿,大声叫卖。

沪上报童的叫卖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们往往连带着价钱和内容一起喊:

“两个铜钿要看到粤汉铁路大罢工啦!”

“三個铜钿要看到证券交易所经营状况啦!”

临近华界,也就是十六铺码头附近,江连横兴起买了一份《外滩新闻报》。

说是新闻报,实际更像是份娱乐报。

版面上没有任何国内外的社会要闻,内容多半是黄浦江各个码头的轮渡时间表、百货公司的促销活动、风月场所的宣传广告、以及沪上名流的桃色绯闻。

本地人懒得看,外地人倒是可以借此快速了解十里洋场的风物概况。

江连横恰好走累了,于是就在岸边找了家露天茶肆,打算喝点茶水看看报,稍稍休整片刻。

未曾想,他刚一坐下来,身后便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哼唱声。

扭脸一看,却见不远处有个二十来岁的挨个儿寸头,手里拿把三弦儿,一边拨弄一边鬼哭狼嚎。

他唱的不是地方小曲儿,而是报纸上的新闻,跟北方说野书的一样,把这事儿当成是糊口的生意来做。

码头工人认字儿的极少,说野书、念报纸、唱新闻,确实算得上是份能耐。

可惜他唱得实在太差,句句都不着调,嗓子又哑,动静还大,跟锯木头似的,让人听了心烦意乱。

在路边坐了小半天儿,一分钱没挣着,净挨骂了。即便这样,他还是不肯走,仍然在那自顾自地唱个没完。

江连横皱着眉头,忍无可忍,终于抬手招呼道:“哎,兄弟,别寻摸了,叫的就是你,过来过来!”

小寸头一愣神,左右看了看,确信对方是在叫自己以后,这才茫然地拎着板凳走过来,讨好地笑了两下。

“老板,侬刚才是叫我不啦?”

“你一天能挣多少钱?”江连横劈头盖脸地问。

“呃……”小寸头眨了眨眼,旋即笑着伸出手,“有多有少,勉强生活嘛,多谢老板赏钱。”

江连横合上报纸,转而从怀里摸出一枚银元,说:“拿着,赏你了,换个地方唱去,越远越好。”

小寸头看见现大洋,顿时面露喜色,接过赏钱,连声道谢,可正要走时,忽然眼珠一转,却又抹了回来。

“这位老板,我听侬的口音,应该是从北方来的吧?”

他一边说,一边自顾自地坐下来,可屁股刚落在长条凳上,竟又触电似地弹了起来,假惺惺地笑着问:“老板,我是可以坐下来的吧?”

“你只要别再唱了,就算把我扔进黄浦江里也行。”江连横淡淡地说。

小寸头尖声笑道:“哦哟,老板侬还蛮滑稽的哩,一看就是从京城来的,京城人都这么幽默。”

江连横面无表情,拍了拍小寸头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劝说道:“兄弟,你要是实在听不出来,就别硬整了。”

“啊?”小寸头有点尴尬,“侬不是京城来的啊?”

“伱有事儿么?”江连横反问。

“不不不,也没别的事啦,我是看老板出手阔绰,想必是来阿拉沪上做生意的,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确实,让你给猜着了。”

江连横无意隐瞒,而且本就想要找人打听打听码头上的情况,像眼前这位天天唱新闻的人必定消息灵通。

小寸头闻言,立马换上一副严肃的神情,煞有介事地说:“啊呀,老板,这样的话,可要多加小心啦,沪上虽然繁华,但到处都是骗子,专门坑害这些外地人,给阿拉沪上人丢脸。”

三人齐声笑了笑:“还有这事儿呐?”

“那是当然,那些小瘪三骗起人来,可是不得了的哦!”小寸头边说边拍了两下胸脯,“不过,三位老板既然碰见了我,那就不用再担心了,我给侬当向导,价钱好商量。”

“哦?这么说的话,兄弟对码头上的情况,还挺了解?”江连横笑着问。

“二十年。”小寸头伸出两根手指,信誓旦旦道,“我是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浪荡江湖二十年,看看这码头上,哪个不晓得我申世利的大名,不瞒你们说,我还是青帮的人哩!”

“嚯,原来是在帮的江湖中人,失敬失敬。”

“嘘——”

申世利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左右看了看,似乎有点疑神疑鬼,忽然压低了声音提醒道:“老板,侬可千万不要声张,阿拉青帮人是不好随便暴露身份的,理解一下,理解一下。”

江连横三人互相看了看,都觉得这小子是在瞎吹。

申世利不管那些,这会儿已然代入了向导的角色,人从凳子上站起来,一手掐着腰,另一只手朝着江面一横,自顾自地报起了各个码头、货栈、仓库的名号,叨叨叨一长串儿,听起来简直像团春的贯口儿。

江连横听他说的头头是道,也不再纠结他到底是不是青帮成员,只管顺着他的手指看向江岸码头。

这一看不要紧,竟猛然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南边竟聚集了三四十号码头工人,此刻正气势汹汹地朝这边的码头缓缓逼近。

于此同时,申世利的“贯口儿”也随即停了下来。

江连横转过头问:“兄弟,这是什么情况?”

“册呐!”申世利咒骂一声,连连后退道,“老板,赶紧起来往后边站一站,他们这是要开打啦!”

“开打?”江连横并未急着站起身,反而有些困惑道,“十里洋场的码头不是都归‘三大亨’管么,敢情他们仨之间也有内斗?”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

转过头来,申世利早已远远地跑开,躲在堤岸上冲江连横等人疯狂招手。

“老板,不要命啦!他们动起手来像疯子一样,侬穿得那么好,当心被当成码头经理给打啦!”

申世利那边喊得正急,茶摊的老板也赶忙跑过来,着急忙慌地收拾茶壶、茶碗,叽里呱啦地朝江连横三人摆手:“老板,侬不要再饮茶啦,赶紧跑开!”

刘雁声也跟着起身道:“东家,我们别跟着凑热闹了,免得等下被人误伤。”

江连横点了点头,并未执拗,只是一边往河岸上走,一边忍不住频频回身张望。

一方面是碰见热闹就像卖呆儿;另一方面也是想看清当前的状况。

说话间,码头上已然风起云涌,乱作一团。

前来挑事儿的三四十号码头工人步步紧逼,声势不小,可近处的几个码头似乎是同出一家,工头见来者不善,立时站在木墩子上呼朋引伴,眨眼之间,便汇集了六七十号码头工人,寸步不让。

只见双方人马越靠越近,直到兵戈互拨的地步时,才将将停了下来。

此时,江连横三人已经退至堤岸。

人在高处,双方的形势自是一目了然。

申世利到了安全距离,立马换上看戏的神情,眼睛里冒出亮光,兴致勃勃地说:“要打了,要打了!”

“这种事儿很常见么?”江连横随口问道。

“自从‘三大亨’起家以后,就不怎么常见了。”申世利解释道,“不过最近很常见,隔三差五就要打!”

江连横撇了撇嘴:“这么说的话,那‘三大亨’其实也不咋地呀!”

“啊呀,老板,侬没听过一句话,赤脚不怕穿鞋的嘛!”申世利抬手指向远处,“喏,侬看看,人家皖省那边来的大佬,哦哟,要钱不要命的啦,这样的人哪个不怕?”

江连横循着申世利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却见那三四十号码头工人的身前,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材不高,有点瘦弱,虽然隔得太远,看不清那人的五官相貌,但却能清楚地看见他脸上戴着一副圆形眼镜,尽管看起来像个书生,手里却提着一柄锋利的宣花板斧,烈日之下,锋刃彻骨。

江连横拍了拍申世利的肩膀,扬了扬下巴,问:“哎,你不是浪荡江湖二十年么,对面领头的那人是谁?”

“他?哦哟,那可是了不得的亡命徒哩!”

申世利撇着一张嘴,心有余悸地说:“伊是皖省来的王老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