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92章 点兵点将,整装待发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92章 点兵点将,整装待发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92章 点兵点将,整装待发

第492章 点兵点将,整装待发

打从清末以来,各国洋钱纷纷入市,朝廷币制极其混乱,而东三省情况尤甚。

仅仅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货币,就有奉大洋票、哈大洋票、高丽银行的金票、东洋的军票和日元,彼此间的汇价忽高忽低,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若是再算上各省发行的官帖,各大商会、商号发行的私帖、前清遗留下来的老钱儿,币制简直乱得不能再乱。

如今,信用最好,最值钱的,还得数哈大洋票。

不凭别的,就凭哈大洋票的票面上写着“即时兑付”的字样,可以在哈埠等值兑换银元。

此外,哈大洋票背后有国行、交行、以及东三省官银号做支撑,因此在京津和江左等地也常有流通,但想兑换银元,只能在哈埠进行交易。

同时,为了确保哈大洋“凭票兑换”的信誉,数以千万计的银元被调往哈埠,硬生生堆出了一座远东国际金融中心。

但此举也造成了吉、奉两省的银价上涨,给钱庄的掌柜留下了牟利的空子。

十元哈大洋票,在哈埠可以兑换十枚银元;但这十枚银元,在其他地方几经倒手,却能换成十一元哈大洋票;此时再动身前往哈埠,则又能兑换出十一枚银元。

如此循环往复,便可从中谋取暴利。

代价便是掏空哈大洋票的准备金,并且——还有可能掉脑袋。

若是天下太平,还能将将维持;可一旦时局动荡,必定会发生挤兑狂潮。

战乱时期,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这是连土里刨食的庄稼汉都明白的道理。

区别在于,有人先知先觉,有人后知后觉。

等到寻常百姓察觉风声的时候,真金白银恐怕早已被各个权贵兑换一空了。

这类琐事,江连横向来不太关心。

可胡小妍在家中管账,对如何趋利避害,却是相当敏感,前些年奉票毛荒,更是记忆犹新。

听到此处,当家大嫂便连忙吩咐道:“江家要带头买省府公债,这笔钱不能省,但要用奉票去买。另外,柜上的哈大洋票,要尽快去哈埠兑成现大洋。南风,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吧。”

王正南点点头,却问:“嫂子,咱不趁这机会再捞一笔了?”

“捞什么捞!”胡小妍训斥道,“眼看着要打仗了,避险可以,趁这时候捞钱,那是给张大帅拆后台,你挣钱不要命了?”

“不捞,不捞,我就随便问问。”王正南憨笑两声,顿时老实了下来。

众人闻听此言,也都预备着回头兑换现洋。

江连横却摆了摆手,说:“这事儿先不着急,老张还有件差事让我去办——各位,我最近得去趟江左,沪上,十里洋场。”

胡小妍等人愣了下神,忙问:“咱在奉天待得好好的,去那干什么?”

“那你们去帮我跟老张说说?”江连横没好气地反问道,“咱江家就是靠给老张当密探混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是,老张现在想要沪上的消息,我能说啥?”

众人默不作声。

江连横便把张大帅的吩咐转述了一遍。

去沪上挖洋人工程师好办,光明正大即可;打探沪上的商情舆论也好说,多加留意即可;唯独是在湖上安插耳目,着实有些难办。

十里洋场的北国人,尤其是关外人,本来就很鲜见。

张大帅拨给十万元活动经费,拿钱笼络虽然是个办法,但不牢靠,而且不知根知底,更没法肯定线人的能耐。

但困难再多,也没法推辞。

眼下要考虑的,只是这趟差事究竟要带谁过去。

“我去吧。”

赵国砚坐在远端的扶手椅上,环抱双臂,脱口而出,语气中没有丝毫迟疑。

作为江家的“炮头”,老赵向来是最能打的一个,带他去沪上,本就无可厚非。

然而,江连横思虑再三,却还是摇了摇头。

“国砚,这趟差事,你别去了。”他说,“我这趟去江左,三天两头回不来,要是线上有人来告帮,家里得有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

“那我去?”李正西紧接着便问。

这一次,江连横没有回绝,而是点了点头,说:“西风可以跟我去。另外——温廷阁也跟我跑一趟。”

听到自己的名字,温廷阁起初有点意外,可转念再想,这又是他一直以来求而不得的立功机会,于是便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温廷阁如今是奉天的贼头子,省城里的大小佛爷想要开张,都得来拜他的码头,否则就是不给江家面子,到时黑白两道通缉,佛爷能耐再大,照样插翅难飞。

“东家,回头我跟手底下的人交代几句,明儿一早就能动身。”

温廷阁这边跃跃欲试,李正西听了,却不声不响地别过脸去。

“倒不用那么着急。”江连横摆摆手道,“沪上可不是一般地方,得好好准备准备,才能动身出发。”

说着,他将目光扫视余下几人。

薛应清当即问道:“用我跟你去么?”

“免了吧。”江连横断然回绝道,“你这模样,容易是個祸害,明明没事儿都可能惹出点事儿。”

“嘁——不去更好,省得我来回折腾。”

薛应清虽说心野、好动,但本性就不愿意跟官府走得太近,别看外表是个摩登女郎,骨子里却是老派的江湖作风。

“薛掌柜,你虽然不用去,但如果张大哥最近去你的场子玩儿,伱可千万得好好招待。”江连横嘱咐道。

“知道,知道。”薛应清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我早就跟康徵他们说过了,等那个大长腿一来,全都按照最好的招待。”

江连横沉吟着点点头。

本打算趁这段时间,好好帮张大诗人参谋参谋,却不想横生变故,眼下只能先把大帅交代的差事办好再说了。

余下三人当中,张正东肯定不会走,王正南又要去哈埠兑换银元,那便只剩下刘雁声还有闲暇调遣了。

“东家,我以前和大师爸去过沪上。”刘雁声自告奋勇道,“要不,这趟差事,我也跟着去吧?那边南国人多,没准还能碰见熟人呢。”

“那最好了。”江连横说,“不过,就算是熟人,你至少也有十五六年没见了吧?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这时,胡小妍忽然开口道:“要我说,先让雁声在商会里打听打听,看看哪家商号在沪上有生意往来,就算沪上北人少,那也不至于没有吧?”

刘雁声闻言,当即应声回道:“我知道有两家卖药材的商号,他们把人参和鹿茸从辽南运到沪上,应该会有伙计在那边照应。”

“对对对!”王正南连忙接过话茬儿,“再托人问问沪上那边,有没有咱奉天的同乡会,哪怕就三五个人呢,也比到那边没人带路强呀!”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如今江家势大,在整个关外线上,都是有一号的大蔓儿,即便是要去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也远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像只无头苍蝇似地到处乱撞。

江连横思忖片刻,终于拍板决定道:“那就这么定了,这趟去沪上,西风、雁声、还有温廷阁跟我走,大伙儿回去都准备准备,等大帅府拨了款项,咱们就南下江左。”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江连横并不情愿。

此番南下,实属迫不得已,但又怨不得旁人。

或许,自从十年以前,江连横将倒清会党的名单敬献给张老疙瘩、换取官面上纵容默许的那一刻起,江家日后的运命,便已然被划清了界限。

如同一列飞驰的火车,明知前方是幽深无尽的隧道,却无力调头回转,只能按照铁轨的方向继续前行,脱轨,意味着车毁人亡。

江连横谈不上后悔,因为彼时彼刻,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他日后还能有多少自主的余地,如今看来,已然成了未知。

他并不担心去闯荡十里洋场,再横的市井流氓,也横不过山头胡匪,那没什么可怕的;他真正担心的是,闯荡十里洋场只是一个开始,日后恐怕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差事。

一旦不能自主,一家老小的生计,就相当于全盘落在了别人的股掌之间。

自家人的利害,只有自家人才会真正放在心上。

混江湖的讲究趋利避害。

跟着张大帅混,好处自然不会少,但害处能全都避免么?

众人沉默了片刻。

江连横自知多说无益,便摆了摆手,岔开话题道:“对了,国砚,我这趟去沪上,让雅思普生也跟我过去,他是德国佬,老张要在上海挖洋人工程师,让他去当说客比较合适,这点小忙,他不会不帮。”

“嗯,待会儿我就去跟他说。”赵国砚点了点头。

“好,没什么事儿的话,大家就都散了吧。”

言罢,众人应下一声,正要起身离开的时候,却忽然间愣了愣神,似乎觉得此行好像少了点什么,冷不防又想不起到底少了什么。

仔细寻思一会儿,终于反应了过来。

“东家,这趟差事,不带上闯虎?”

问话的人是赵国砚,其余人等也都紧接着如梦初醒。

江连横先前几次出远门,无论是跑生意,还是寻仇家,几乎全都有“床下罂”在身边作伴。

带上闯虎这小子,似乎总能有些意外收获,说他是个福将,也绝不过分。

而且,这一次,闯虎竟还十分难得地主动要求随行同往,可江连横却丝毫没有要带上他的意思。

“这趟去沪上,是为了挖洋人工程师、给老张在江左安插耳目、顺便打探打探商情舆论,我本身又没啥需要踩盘子的事儿,没必要带他过去,人多太扎眼了。”

江连横知道闯虎这次是玩儿心大,而且思来想去,也不觉得有什么地方会用得上这小子的能耐。

更何况,队伍中已经有了温廷阁,论跟脚的能耐,远胜于闯虎,没必要什么消息都钻人家床底下去听。

可胡小妍却说:“闯虎要是想去,那就带着吧,也不差他一个人,毕竟是出远门,人多点,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还得是大嫂说话管用!

胡小妍一开口举荐,江连横便不再固执。

“那也行,就当是帮虎子找灵感了。”江连横点头应允,随即便笑着摆了摆手,“行了行了,都散了吧,今儿晚上就不管饭了啊!”

几句打趣,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众人嘻嘻哈哈地站起身,趁着天还没黑,便早早地分头四散,各回住处去了。

接下来的三两天,几人各自忙碌,全都不得消停。

江家的势力,如今在省城里稳如泰山,此番南下,又有赵国砚留下坐镇,当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却仍有许多有待嘱咐的琐事。

薛应清要督促康徵等人,好好招待张大诗人和赶来投奔他的同僚。

赵国砚来到纵横保险公司大楼,跟方言接洽近期线上前来找江家告帮的合字。

刘雁声在商会里打听各家掌柜是否在沪上有生意往来,同时督促购买省府公债的事宜,并且留意沪上奉天同乡会的情况,以备南下之时,有人引路做向导。

温廷阁照会奉天有名有号的佛爷,以及专门销赃的黑市商贩,甚至还特地跟巡警局的蒋二爷打了声招呼,最近荣家门若有大案,照拿不误。

王正南召集江家各处生意的经理、会计,将柜上的盈余暂且收拢,带上四五个“响子”,一同前往哈埠兑换银元。

李正西妥善安排小河沿儿那块杂巴地,将“打地”的事宜,暂且交给手下几人经营打理。

赵正北自不必多说,身在军营中,不问江家事。

东风?

张正东还得接江雅和江承业上放学呢,这可算得上是江家数一数二的大事,只能交给他去办。

待到江连横等人收拾妥当,大帅府里拨出密探的活动经费时,沪上之行,便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插曲,几天下来,江连横和胡小妍竟难得没有拌嘴,夫妻间反倒是十分恩爱,每至夜半时分,便在床头窃窃私语,百般叮咛,万般商议。

半月以后,江连横带人乘坐火车启程,南下江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