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76章 冤家路窄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76章 冤家路窄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76章 冤家路窄

第476章 冤家路窄

开春以后,北方劳工开始陆续回国返乡,奉天省府也随即对其开展起安置遣散工作。

只是,劳工分批次经抵奉天,今日七八十,明日三两百,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安置遣散的工作周期因此而变得格外漫长,预期甚至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年末。

待到入夏时节,西洋劳工便也随之陆续归来。

京师当局对海外劳工的期望很高,要求各地积极配合,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得当局颁发的荣誉勋章。

当初,不少人希望他们能将洋人的工业技术带回国内,可实际情况是,多数劳工只是在前线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谓技术工人,根本寥寥无几。

此外,将近二十万人众从海外归国,其中是否有人已被列强策反成洋人的细作,恐怕谁也不敢为之担保。

于是,期望很快就变成了猜忌。

对归国劳工的盘查摸底,也绝非只此奉天一家。

…………

“呜——呜——”

满载劳工的火车缓缓驶进月台,一群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相继走出车厢。

他们肩上扛着用麻绳勒紧的破烂行李,面堂晒得黝黑,神情有些单薄,一个个目光滞涩,神情中与其说是还乡后的欣喜,不如说是噩梦惊醒后的茫然。

鬼知道他们在北方经历过什么!

“嘀——嘀——”

七八个站警一边吹着警哨,一边朝劳工这边走过来,高声质问道:

“是不是从北边儿回来的劳工?”

众人互相看了看,似乎还没缓过神,一时间竟没人应答。

“问你们话呢,都哑巴啦?”站警的语气明显有些不耐烦,“是不是从北边儿回来的劳工?”

“是。”

终于有人回话了,张嘴便问:“这边给安排食宿不?”

站警爱答不理,转过身,便抬手招呼道:“跟我走,这边出站!”

众人心下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赶忙颠了两下肩上的行李,蜂拥着跟在站警身后,生怕一不留神掉了队,便错过了省府发放的安置费。

“你们谁是领头的?”站警边走边问。

“俺,长官,俺是领头的。”人群中窜出一个三十多岁、黑脸膛的汉子,操一副胶东口音。

“姓啥?”

“姓黄。”

“行,来来来,你跟我走前面。”

站警把黄领队叫到身边,带着这帮刚下车的劳工,没走多一会儿的工夫,便沿着出站口快步来到站前广场。

众劳工刚一露头,迎面便传来一阵山呼海啸似的欢呼声。

放眼望去——嚯,好大的阵仗!

虽说谈不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广场上却也汇聚着奉天各界的团体代表。

京师当局将妥善安置劳工归国这件事视作“光荣的政绩”,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不得怠慢。

奉天的政商工学界也纷纷派出代表,领着各自的小团体,悉数到场迎接。

联合商务总会、青年会、官府衙门、几所学校的联谊师生会、外省的各家会馆,这边打出金字招牌,那边扯开彩旗横幅。

“热烈欢迎归国劳工同胞!”

“以工代战,英雄凯旋!”

可惜,很多劳工并不识字,猛然见了这场面,竟只觉得有些手足无措。

恰在众人惶惑茫然的时候,却见一個品级不低的官府“老柴”,身穿一身笔挺的西装,快步朝着劳工们走了过来,上前一把握住劳工领头的手,重重地摇晃了两下。

“老乡,辛苦了,咱们到家了!”

黄领队怔怔地点了点头,却问:“老爷,俺们在哪安排食宿?”

那老柴似乎没听见,只管转过身,一招手,喊道:“记者呢,过来照相!”

话音刚落,一群记者立马蜂拥而来,单膝而跪,举着新式相机,“噼里啪啦”地接连按下快门。

尽管此时朗日高悬,众劳工还是忍不住眯了下眼睛,除了茫然,便只觉得吵闹。

“老爷,俺们——”

待到记者取材完毕,黄领队再要开口时,却发现方才那个“老柴”早已不知去向。

正要询问左右时,一束不知从哪来的鲜花又被结结实实地怼在了脸上。

黄领队不耐烦地拨开花束,却见一个身穿青衫黑裙的女学生站在面前,神情激昂且兴奋地冲他大喊:“你们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我代表奉天学界欢迎你们回家,感谢你们为我们争取到了战胜国的席位。”

说罢,女学生兔子似地一跃上前,毫不介意劳工们的一身污秽,给了黄领队一个大大的拥抱。

“哎呀,姑娘,你这、这成何体统?”

黄领队是个糙汉子,姑娘的发香一钻进鼻孔,脸膛立马暗红起来,紧接着又问:“姑娘,俺们这食宿——”

话还没说完,那女学生便蓦地转过身,朝着广场上的师生大喊: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们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历史会铭记他们的贡献!”

言罢,广场上掌声雷动。

黄领队还没来得及缓过神,又见联合商务总会的会长走了过来,照例握住他厚实的手掌,言辞恳切道:“壮哉,英雄啊,壮哉壮哉!”

“那个,这位老爷,俺们的食宿——”

“英雄,你们放心,我们奉天商会特地为归国的劳工筹措了一笔善款,希望能够帮助伱们度过难关!”

闻言,黄领队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当下便连忙问道:“哎呀,那可太好了,毛子那边克扣工薪,弟兄们都苦完了,俺们现在在哪领钱?”

“英雄莫急,钱你们一定能拿到。”商会会长转过身,朝身后招呼道,“来人,把我写的那副字拿过来,我要亲手送给各位英雄!”

有人应声窜出来,将一副卷轴递给商会会长,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赴汤蹈火,慷慨为国!

“来来来,快给照个相!”

“黄英雄请笑一下,麻烦看下镜头好吗?”

“贾会长,请把字再举高一点,对对对,这样正好。”

“联合商务总会慷慨筹措善款,援助劳工安置事宜,实乃众志成城,义举千秋啊!”

“来来来,借过借过,西洋协约国公使和领事过来慰问啦,大家都让一让,让一让!”

众劳工任人摆布,四下里纷繁嘈杂人声入耳,眼前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此忙碌了好长一段时间,结果就那么一句简单的问题,却直到人潮退散而去,也始终无人作答。

待到清场之时,只见残阳如血,风一吹,终于变回了人间颜色。

殊不知,他们的“待遇”已然算是好的了,还有许多劳工连这空洞的场面都没有呢!

眼见迎接的队伍作鸟兽散去,众劳工被晾在广场上,不再有人搭理,黄领队连忙扯住站警的手,心急如焚地问:“长官,俺就想问一下,俺们这些人的食宿,到底在哪安排呀?”

站警抬手一指远处,没好气地回道:“你们往大西边门那边走,找人登记。”

“那个……大西边门在哪?”

“啧,你不会半道找人问问么,我还得带你过去还是咋的?”

“没有没有。”黄领队慌忙赔笑道,“多谢长官指点,多谢长官指点。”

……

……

时值初夏,大西边城门外的许多老房子多半已经铲平拆除,用不了多久,一栋栋新式洋房和一家家商号就将在此拔地而起。

省府军政要员早已把最好的地界儿都收入囊中。

剩下点“残羹剩饭”,也被以江家为首的奉天豪绅悉数瓜分。

大家都吃得满嘴油花,其乐融融。

黄领队带着一众劳工来到大西边城门外,远远地便看见那边设立了一处临时“关卡”。

几张小桌,后面坐着似公非公的招待人员,似乎是编外人员,一个个手里握着笔杆子,眼前铺着条纹纸,静静地等着劳工走过来。

“虎爷,咱来活儿了。”一个字匠侧过身,客客气气地朝身边笑道。

闯虎抻脖看了看远远走过来的劳工,不由得提醒诸位字匠:“做好分类,什么样的人送到李三爷那边,什么样的人送到温廷阁那边,都别马虎了。”

众字匠连忙点了点头,包括闯虎在内,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份差事背后的用意是什么,只是东家怎么吩咐的,他们便怎么照做就是了。

而且,因为南风曾经参与过招工的生意,所以江家也有自己的资料可以对照查阅。

有劳工走过来,问:“先生,是在这安排食宿不?”

“叫什么?”字匠径直问道。

“黄富贵。”

字匠在条纹纸上写下名字,头也不抬地又问:“原籍在哪?”

“在那。”

“老乡啊,在北边做什么工?”

“挖壕沟的,但是——”那劳工连忙从怀里掏出几张纸,“俺这合同上写的是电灯厂,俺以前也在电灯厂干过,到了那边,毛子不认账,让俺去挖壕沟了。”

字匠不予理会,自顾自地在条纹纸上写下“战地工事”四个蝇头小楷,紧接着便说:“带着你的合同,去城东大车店,那边有人安排食宿,过两天安排你回家。”

“火车票和船票给不给报?”

“你到那边再问。”

“那大车店在哪?”

“你到那边再问。”

“老乡。”那劳工嘿嘿笑着在手里分出一张纸,递给字匠问,“你帮帮忙,看下我这工钱在哪能兑?”

“你这就一张收条啊,存折呐?”

“啥存折?”

字匠无奈摇头:“没有存折咋兑钱呐,你在那边兑出羌帖没有,往家里汇款了没有?都没有?那兑不了。”

“咋就兑不了呢?”那劳工急了,“毛子说这个就是收到钱了呀!”

“那兑不了。”

“凭啥兑不了!”

“下一位,下一位。”

“你得给俺说明白了,凭啥兑不了,俺这明明就有收条,你们欺负人可不行!”

劳工想要闹事,斜刺里立马冲出几个江家的“响子”,推推搡搡地恫吓道:“叫什么叫,你这兑不了跟咱没关系,赶紧滚几把蛋,别他妈给脸不要脸啊!”

一番争执之后,劳工到底还是灰头土脸地走了,没问出个缘由,心里便因此忿恨,甚至疑心是官府私吞了他的工钱。

凡此种种闹剧,简直不胜枚举。

有人拿了收条没拿存折,有人拿了邮寄款收据,却忘了银钱,更有甚者往家里汇款时,因为没填写清楚详细住址,从而导致卖命换来的工钱不翼而飞。

若是没几个耍横的打手在此看场,一天到晚,恐怕净剩下拌嘴争吵了。

安置遣散工作仍在继续,照例问清姓名、原籍、以及工种等等问题。

“在那边做什么工?”

“漆工,给炮管子刷漆的。”

听了这话,字匠便在条纹纸上作下一处标注,问:“有技能证明没有?合同还剩几年?”

“还有两年呢。”

“拿着合同和技能证明,明天去侨工局报到,过几天安排你去奉天军械厂做工。”

闯虎这边也不闲着,劳工一个接着一个来到面前,盘查询问,安排食宿,代购车票。

忽然,一道漆黑的人影笼罩下来。

闯虎仰起脖子,抬头一看,却见来人三十奔四的模样,按照劳工来说,岁数已经有些偏大了,脸上也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举手投足间尽是硬汉做派。

同其他劳工相比,他的神情十分淡然,似乎早已习惯了北方的苦寒,以及毛子的虐待。

“叫什么名?”

“李群。”来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膛音很重。

“原籍在哪?”

“大孤山那边。”

“哦,你在那边做什么工?”

“什么都干过,一开始是矿工,也挖过壕沟,进过冶铁厂、兵工厂。”

“人才呀!”闯虎应声作下标注,随即又问,“合同带来了么?”

李群将身上的合同递过去。

义成公司的合同,按照上面用工年限的说法,此人在民国五年便已经远赴北方,算是较早一批的劳工,而且用工年限已经结束。

闯虎将合同和技能证明全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任何问题,于是便抬头问道:“你是想回原籍,还是想留在奉天?”

李群笑了笑,问:“我听说技能工人回来,官府可以安排介绍工作,是有这么回事儿吧?”

“有啊!”闯虎应声回道,“你要是想留下来,就带着这些东西,明天去侨工局报到,现在先去汇川旅馆,食宿的事儿先不用你担心。”

“这样啊……那麻烦先生给我指条道,我想留在奉天。”

闯虎在其人的名字后面,又作了一次记号——主动想要留在奉天——旋即站起身,朝东边抬手一指,说:“你进了内城门,随便找个人问一下就知道了。”

李群点点头,迈步就往城门洞里走,刚走出没几步,却又忽然回转过来,拉着一个江家的“响子”,若无其事地问:“这位兄弟,我想跟您打听点事儿。”

“你要打听啥?”那人没好气地质问道。

李群也不介意,呵呵笑了两声,低三下四地问:“也没什么事儿,就是我以前听说,咱奉天有个烟馆儿,好像叫什么‘卧云楼’,这地方在哪呀?”

江家“响子”咧嘴一笑,却说:“嗬,真没看出来,哥们儿你还好这一口儿呐?”

“呵呵,也不是好这一口儿,就是挺好奇,以前不是挺有名么,想过去见见世面。”李群恭恭敬敬地说道。

江家“响子”大手一挥,却道:“嗐,哥们儿,你那都是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还哪有‘卧云楼’了?你换一家吧,别的地方又不是没有。”

“‘卧云楼’没了?”李群有些意外,“那么大的生意,咋说没就没了?”

“你这话说的,那他妈的大清国都没了,‘卧云楼’多个鸡毛啊?这都多少年了,原先那破楼都他妈扒了,你换个地方找乐儿去吧!”

“呵呵,也对也对,这天底下哪有万世长存的东西啊,都是说没就没,没就没了吧。”

李群的眼神中忽地闪过一丝苍凉,似是有感而发。

他没有再去追问其中的具体缘由,更不急于一时将事情查出个水落石出。

人在北方,十几年的颠沛流离,遭遇过苦寒、受到过毒打、虐待,在最非人般的境遇下勉力挺了下来,没有死,沧桑世事早已磨平了昔日的棱角,心性也随之大变。

他拱手跟那江家“响子”说了声“多谢”,随即便自顾自地穿过了城门洞,朝着内城走去。

可没走出多远,他又忽然停了下来,静静站在原地,等待其他劳工跟过来。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

不多时,他的身边便陆陆续续地聚集过来四五个弟兄。

“群哥,咱们现在应该没事儿了吧?”

李群摇了摇头,却说:“省府的盘查不可能就这么简单,平时都别太张扬,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一时。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的事儿,你们当中要是有回原籍的,先在家里待一两年,别着急回来。我估计,其他劳工里也会有我们的人,但不要轻易联络,保持互相隔绝,免得被人一锅端了。”

“明白。”众人纷纷点头。

“去吧,别扎堆了,省得让人看见起疑心。”

李群抬手哄走了众人,唯独将一人留在自己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老三,现在就剩咱俩了,当年的仇,忘没忘?”

那人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师兄,这十几年,我就指着这口气才能活到现在呢!”

李群重重地点了点头,却说:“别急,千万别急。十几年都挺过来了,不差再等多几年。”

“嗯,我懂。”

说罢,两人便肩并着肩,面朝向奉天内城渐行渐远。

浑天当空,时下里晚风吹过,有人春风得意,有人破釜沉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