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41章 东南西北年复年【7K】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41章 东南西北年复年【7K】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41章 东南西北年复年【7K】

第441章 东南西北年复年【7K】

临近冬月,小河沿儿两岸蒙上一层轻薄的新雪。

南岸菜圃以南,外郭城墙根底下,破烂的土房里弥漫出阵阵炊烟。

屋内仿佛鬼哭狼嚎,哪哪都在漏风。

角落里窸窸窣窣,不知蜷缩着多少小叫花子,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先天的痴傻,有后天的残障,个个都是天生地养,埋汰吧啦,根本分不清模样相貌,此刻全都巴巴地望向炕头。

“给你们那口锅咋样儿?”李正西问向身边几个小靠扇。

“好用好用,搁在灶上不大不小,正好。”几人争相回道,“幸亏有那几样锅碗瓢盆,大伙儿今年过冬,总算能吃上一口热乎的了!”

李正西点点头,接着又说:“那些柴禾值不了几个钱,你们该烧就烧,没了再来找我。”

小靠扇连忙摆了摆手,说:“三哥,这屋里人多,晚上大伙儿挤挤也就不咋冷了。”

说话间,猛听见外屋地传来一声吆喝。

按说要门这行当,远不至于混得如此寒碜,可屋里这帮半大孩子,都是不开眼的空子、实打实的乞丐,只顾抱团窝在一处,不曾走南闯北、不曾拜师学艺、更不了解这行当中的门道,于是便整日偷鸡摸狗,哭穷傻要,根本算不上要门中人,日子过得自然凄惨。

“哐啷!哐啷!”

他已经有六七年没这么狼狈地吃过东西了,看起来却仍旧毫不介意。

李正西见小靠扇的是出于自愿,而非遭受胁迫,便不好再多说什么,心里惦念着来日补偿,嘴里还不忘叨咕着说:“咋说也得给大伙儿留碗汤啊!”

几人嘴里含着吃的,支支吾吾地说:“就这一盆肉,哪够分呐?”

“三哥,直接用手捞呗!”旁边的小靠扇立马欠起身子,“不烫,来,我给你捞一块儿!”

“来喽!”

李正西连忙摇摇头,却说:“不是那意思,关键是筷子呢?”

“三哥,你别老挑酸菜,吃肉啊!”

乱糟糟一锅乱炖,浮头的血沫压根没撇,闻起来像鸡肉,里面却又不知道混着什么杂碎肉沫,一摞酸菜帮子早已熬成了浆糊,完全就是有什么放什么,搁水里煮熟了拉倒。

“三哥,这跟你平常吃的没法比,但是……但是这味儿确实不错,真的,我刚才尝了!”

虽说有西风帮衬接济,但毕竟是几十张嘴,而且他自己又没生意,便也只能尽力而为。

人随声至,却见癞子头和石头分别端着個铁盆儿、拿几只破碗,笑呵呵地走进里屋。

“算了算了。”李正西摆了摆手,“别整那么麻烦了,跟大伙儿一样,就这么捞着吃吧!”

癞子头“啪”的一声打断,“滚犊子,把你那狗爪子拿一边儿去!”说着,他又转身朝外屋地嚷嚷起来,“那个谁,你去外头捡几个树杈,挑硬整的拿回来!”

几人见状,神情便有些落寞,接着又强撑起笑颜。

“三哥,按理来说,这顿饭早就该请你了。”癞子头说,“可惜拖了大半年才攒够钱,勉强凑出来这顿肉,晚是晚了点,但好饭不怕晚么!”

几人笑着拍了拍手,忍着肚里的馋虫,将铁盆儿往西风面前推了推。

“那就行。”

紧接着,他翻身上炕,将烧饼挨个掰成小块丢进汤头里,末了又小心翼翼地将掌心上的饼渣子舔干净,这才稳稳当当地坐了下来。

攒钱请三哥吃饭,他们当然心甘情愿。

“有汤。”石头连忙解释,“在锅里头呢,留着晚上再吃,晚上冷。”

“对对对,今天就算正日子,咱们大伙儿恭迎三哥出狱!”石头在旁边连声附和。

癞子头和石头几人年岁长,平日里照看众人,互帮互助,也当属劳有所得。

石头往桌子上扔了几张烧饼,听声还以为是块木头疙瘩。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西风。

癞子头把铁盆儿放在炕桌上,李正西低头看了半天,横竖没看出来这盆儿里盛的是啥。

小靠扇平常就已经是饥饱参半,硬要从牙缝里省吃俭用,凑出一顿肉来,实属万般不易,李正西当然不忍寒了众人的心,可眼看这一盆乱炖,难免显出三分迟疑。

沿途带来一股肉香,勾得小靠扇尽皆抻脖探脑。

“三哥先吃,三哥先吃!”

说罢,为了打消几人的疑虑,他赶忙伸手从铁盆里捞出两块烂成浆糊的酸菜帮子,送到嘴里,宽慰道:“来来来,都吃都吃!”

“别吃了!”李正西有些不满地问,“买肉的钱哪来的?”

“来,三哥,尝尝我的手艺!”

小靠扇的纷纷点头承认。

“大、大伙儿一起要来的呀!”几人互相看了看。

癞子头这才稍稍心安,紧跟着吃了起来。

即便如此,却也馋得满屋子的小靠扇垂涎欲滴。

“他们也要钱了,凭啥没他们那份儿?”李正西追问。

见状,几人渐渐停下嘴,略感无措地说:“三哥,吃饭这事儿,大家之前都已经商量过了,他们不吃,都是为了请伱,不信你问他们。”

“吃了吃了。”

李正西忽然抬起头,看了两眼蹲在外屋地和炕下的众多小叫花子,见他们全都眼巴巴地望向这边,不由得皱起眉毛,问:“他们那份儿呢?”

李正西茑悄地不再吃了,忽然间略感欣慰,于是便从口袋里翻出两元奉票,嘱咐道:“干吃也没意思,你们几个都没尝过粮食水吧?来,拿我钱去打点酒去!”

“那可不行!”几人立刻抬手制止,“三哥,说好了咱们请你,你要愿意请,你换一天。”

“这有啥,大冷天的,整两口儿呗!”李正西执意出钱。

几人互相看看。

寻思了片刻,癞子头和石头站起身来,却说:“三哥要想喝酒的话,你稍等一会儿,咱们去想办法。”

“你俩要干啥?”李正西警惕道,“是不是要带人去酒馆儿门口放挺?”

“三哥,那你就别管了。”

“少他妈给我整事儿,我下午还得回去呢,没工夫等你们。”

癞子头和石头面露难色,想了想,旋即跳下土炕,来到外屋地,站在那帮小靠扇的面前,劈头盖脸地问:“三哥要喝酒,谁手上还有钱?没钱,能还钱的东西也行!”

众人默默无声。

两人又道:“三哥对咱们咋样,还用多说么?这房子、这柴禾、这锅碗瓢盆都哪来的,自己心里没点数?要是没有这地方,今年指不定又得冻死几个呢!到底有没有,说话呀!”

李正西在里屋听了心里骂娘,连忙侧身探头,骂道:“你俩他妈的在那抽什么疯?不喝了,赶紧给我滚回来!”

却不想,话音刚落,还真有个姑娘从人堆里站起来,犹豫着往石头手里塞了个什么东西。

“三哥,你等着,我给你打酒去!”

“去你妈的,给我滚过来!”

李正西面红耳赤,“咣当”一声,怒拍桌面,当真是动了肝火。

屋内顿时鸦雀无声,石头也不敢走了,站在门口辩解道:“三哥,她、她愿意给——”

“我他妈让你过来,把人也带过来!”

李正西盘腿坐在炕头上,满脸怒容,一道明晃晃的阳光从窗棂斜射下来,横在屋内。

癞子头和石头深吸一口气,只好老老实实地领着姑娘走进里屋。

越是靠近,便越是胆颤心惊。

李正西气血攻心,面如重枣,正要发作时,余光一扫,忽见那姑娘走到光亮里来,整个人怒气顿消,霎时间愣住,竟好像猛然忘了自己要干些什么。

“三哥,她愿意——”

石头正要辩解,却被癞子头识趣地一把拽到身后。

然而,这一声打断,还是让李正西顿时回过神来,只见他清了清嗓子,环顾左右问:“那个,这是谁啊?我好像没见过呢?”

癞子头忙凑过来笑道:“三哥,这是谷雨,新来的,之前让人卖了又跑出来了,厉害不?小谷,这就是三哥。”

“三哥。”姑娘十三四岁,跟谁都不熟悉,难免有点扭捏。

“你别打岔!”李正西朝癞子头训斥一句,随即又看向石头问,“拿人什么东西了?”

“没啥,就一对耳环。”石头朝前张开手掌。

李正西低头看了看,是一对不大的银耳环,表面黑黢黢的,似乎很有些年头儿。

“抢自家人的东西,什么下三滥,这耳环我买了,拿钱出去打酒。”

石头有点为难,“可是,三哥,咱都说好了这顿——”

“说好什么说好了!”癞子头一把抢过耳环,放在炕桌上,拿起钱便催促道,“走走走,咱出去打酒去!哎,还有你们几个,那屁股长炕上了还是咋的,你也不嫌烫得慌,赶紧下地打酒!”

众人互相使了个眼色,连忙隆隆地翻身下炕,一齐往外屋地走。

“诶?谷雨,你就别跟着出来了,人手够了,你留这陪三哥唠会儿嗑!”

李正西和姑娘都没反应过来,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里屋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沉默了好长时间。

李正西才指了指铁盆儿,哑着嗓子说:“那个……你吃!哦,没有了,呵呵,我没注意。”

姑娘的眼神确实一直盯在炕桌上,但却不是那个铁盆儿。

李正西呆愣了半晌儿,才反应过来说:“哦,对对对,这耳环你拿回去吧!”

姑娘想拿又不敢拿,直到西风强行将耳环塞进她手里,才红着脸点点头,“谢谢三哥。”

“不用谢。”

“那……”姑娘侧身指了指门口,“我回去了?”

李正西挠了挠头,纠结了半天,最后却说:“行,那你回去吧。”

房门开合,姑娘走了,李正西总算松了口气,可紧接着又有点抓心挠肝,心里奇痒难耐。

一会儿下地,一会儿上炕,犹犹豫豫,如此矛盾了老半天,癞子头和石头几人终于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

“诶?三哥,小谷呢?”癞子头进屋便问。

“我让他回外屋地了,你俩进来没看着么?”李正西问,“你们咋这么长时间才回来?”

“啥?没在屋里陪你啊?”石头抽了两下鼻涕,神情颇为懊恼,“早说呀!这家给我冻得,差点去找我妈去了。”

“我去叫她进来。”癞子头说着就要转身推门。

李正西连忙厉声喝止:“回来,别他妈整事儿,还喝不喝,不喝我走了!”

“喝喝喝!”几人连忙应声上炕。

癞子头一边给西风倒酒,一边说:“三哥,我有个事儿想求你。”

“什么事儿?”李正西有点意外。

癞子头放下酒坛子,干笑了两声,却说:“三哥,你看我也不算小了,总这么在街面上要饭瞎混也不是个办法,你看——你能不能帮我作个保,介绍我进江家去干点啥?”

闻言,李正西伸到碗沿儿上的手,忽地停了下来。

“癞子,我东家现在规矩改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人想进就能进来了。”

“这我听说了,但三哥你好使呀,有你作保,我还能进不去江家么?”

李正西敲了敲额头,却说:“想进江家的门儿,你得给江家卖命。”

“那必须的!”癞子头一拍胸脯,“既然想在道上混,肯定得卖命啊!”

“你知道什么叫卖命么?”李正西问。

癞子头有些讶异,茫然地左右看了看,说:“卖命……那就是卖命呗!让我削谁我削谁,让我杀谁我杀谁,帮忙看场,顶包受罪,这不就是卖命么?反正我这条烂命也不值钱,还不如卖出去,潇洒几年呢!”

“啧!癞子,你要是想找个活儿干,我可以帮你联系。拉洋车,我认识车行的老板,我也认识工厂的把头儿,扳道岔、搬运工、建筑工……”

“不不不!”癞子头连忙摆手道,“三哥,那算什么呀!卖苦力,一天天吭哧瘪肚的,挣不了几个钱,净看别人脸色了,一点儿也不威风,还是看场子好,一天溜溜达达,那多带派!”

几人纷纷点头。

怒杀谭翻译一家后,他们体会到了暴力的快感,并为之深深痴迷而忘却了代价。

他们能幸免于难的前提,是李正西未曾供出过他们。

否则,那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李正西面露难色。

他没法在继续劝说,再深说下去,便是对不起大哥大嫂,同时还有可能让这几人心生妒恨,怀疑他气狭量小,难以容人。

正所谓,自古忠义两难全。

安得双全之法,空留一声叹息。

癞子头见状,神情难免有些黯淡,迟疑了片刻,苦笑道:“三哥,你要是为难的话,那就算了,我自己再蹚蹚看。”

“别,你容我再想想。”李正西思忖道,“其实,我一直觉得小河沿儿这地界儿不错,等过段时间,我问问我二哥,让他看看这边有没有生财的门路,到时候求东家让我开个堂口儿,然后我再告诉你。”

“行行行!”几人立马换上笑脸,“那就麻烦三哥了。”

“你们先别高兴,这事儿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办下来的,要想成生意,一两年也有可能。”

“嗐,三哥,咱们几个啥啥都缺,就是不缺时间,不着急不着急!”

癞子头连忙端起酒碗,左右顾盼招呼道:“那咱几个,一起敬三哥一个吧?”

“好好好,来来来!”

李正西勉为其难地强撑起笑脸,端着酒碗同众人挨个碰撞。

…………

“Cheers!”

高脚杯互相碰撞,发出一连串儿“叮叮铛铛”的悦耳声响,头顶的玻璃吊灯璀璨夺目,照映着杯中色泽饱满的高档红酒。

众人仰头,衔住杯沿,轻轻抿下一口,咂摸咂摸嘴,旋即流露出似是而非的陶醉神情。

王正南身穿西装革履,伙同几个洋人,围着品类丰盛的餐桌重新落座。

“诶?各位,我刚才说得没错吧?”他笑着环顾四周,“Cheers,是干杯的意思吧?”

“Yes!Yes!”面色有些苍白的英国佬点头道,“王,你说得‘恨浩’!”

“哎哟,别别别,那还得是托马斯先生您教得好啊!”

王正南边说边挑起大拇哥。

他和眼前这帮洋人,虽说谈不上老相识,却也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来往。

环顾左右,座位上有英国佬、美国佬、法国佬、毛子、甚至还能看见两个小东洋。

唯独没有德国佬——怕气氛太尴尬。

总而言之,众人形形色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这开国际会议呢!

当然,这些洋人并非是位高权重的领事或公务职员,多半是些不甚起眼的小角色,洋记者、洋教师、洋行职工、传教士、所谓的作家、甚至还有冒险家。

王正南起初一直没整明白,到底什么人才算是冒险家。

后来,他才终于觉出味儿来——所谓冒险家,其实就是一帮“西洋街溜子”。

在本国“吃葛念”,骗来点钱,然后坐船满世界“望风”、“踩点儿”,末了把人家的好东西全给“荣”来,美其名曰“发现”,这么一解释,就全都说通了。

冒险家,就是在线上溜达的合字!

王正南从大嫂手里讨了一笔钱,今日做东请客,把这帮洋人聚起来,一是为了打探打探风声舆论,二是受大嫂的嘱托,试试能否从中找人搭线,拉两家洋行进入商埠地,同时问问各个洋黑市的行情。

要说是否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其实倒也没有。

不过,王正南这两年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商机,就是消息。

谁的消息越灵通、越迅捷、越确切,谁就越容易占得先机,陡然而富。

消息也并非总是束之高阁、密不透风,消息到处都是,只看是否有心挖掘。

众人落座,战争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继凡尔登之后,又是索姆渡河,人脑子打成了没脑子,欧洲佬都觉得战争该结束了,可实际上却又总是差了一口气,硬拖着迟迟没有结束。

柏格森忧心忡忡地说:“再这么打下去,国家就只剩下寡妇和母亲了。”

美国佬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表情看上去十分“正义”。

“诶?咱别老整洋文呐!”王正南有点着急,“各说各的那还在一块儿吃什么饭呐?”

“他们不想让战争停下来。”柏格森冷哼着解释道,“他们还没赚够,没有任何战场在他们的土地上发生,所以才在那里说风凉话。”

王正南点点头,低声宽慰道:“没事没事,不用担心,前两天上帝给我托梦了,说你们肯定能赢,早晚的事儿!”

“话是这么说,可法兰西还是希望远东能够参战,不过——”说着,柏格森忽然压低了声音,朝王正南使了个眼色,“那些东洋人不愿意。”

王正南沉吟着应下一声,目光却看向桌对面的美国佬,心中暗自盘算,若是真开战了,除了猪鬃、白糖和军火,还有什么能有油水可捞。

…………

营房大门“砰”的一声被人推开,躺在通铺上的士兵回身张望一眼,连忙迅速整理装容,翻身下炕,腰杆儿拔得笔直,齐声大喊:

“长官好!”

赵正北面如刀削,神情严肃,踩着及膝高的军靴,“咯噔咯噔”地迈步进屋,行至通铺近前,走到队伍当间,忽地右脚掌蹬地,左脚跟为轴,刷地转过身,与卫兵们相向而立。

众人目不斜视。

彼此间,既在视野之中,又在心神之外。

如此僵持了片刻,赵正北突然摇了摇头,笑道:“别装了,我自己来的,没别人。”

众人斜眼往门口瞄,继而转过脸,最后侧过身,确认只有北风一人进来后,总算是松了口气,纷纷哀叹着坐回通铺上。

“我的妈呀!吓死我了,刚歇了一会儿,我还以为又要训练呢!”

“正北,你下回开门能不能小点儿声,老整那么大动静干啥!”

“嗐!人家现在从‘手枪队长’,晋升成‘卫队连长’了,那还不得让人家抖抖威风?”

“少他妈的埋汰人!”赵正北不怒反笑,“谁再敢废话,我就以长官的身份,命令谁出去跑圈儿了啊!”

“你们看看,还说不抖威风呢!”有人起身拍拍屁股笑道,“得啦,我就配合赵长官工作,出去跑两圈儿吧!”

“别给我整事儿,外头冰天雪地的,跑个屁!”

赵正北连忙笑着把那人拽过来,作势便要摔跤。

其他人便跟着围观,起哄叫好。

这营房里住的都是当年讲武堂那批没正式毕业的学院,大家先前就朝夕相处,彼此熟络,因此自然关系亲近,打闹笑骂也是常态。

而且,张老疙瘩的部队原本就带着一股草莽气息,重哥们儿义气,底子都是杂牌军,像这种官兵关系,在军营里着实不算罕见。

打闹了一会儿,赵正北撂倒了三个卫兵,大伙儿便又嘻嘻哈哈地坐在炕上闲聊起来。

“正北,听说部队最近又开始招兵了?”小胖林之栋问。

“这话问的,不是一直都在招么?”赵正北皱起眉头。

众人纷纷凑过来,小声嘀咕说:“但是这回好像招得比以往多!哎,咋样儿啊,你这连长手底下能不能满编了?”

“嗐!我这连长,本身就是被破格拔上来的,就算招兵也不可能先给卫队这边呐!”赵正北兴致冲冲地说,“咱大帅是有志向的人,不可能总在奉天这旮沓猫着,以后肯定要出关逐鹿中原,当然得招兵了。”

林之栋忽然抱怨起来,“老逐鹿中原干啥,咱打洋人、打鬼子呀!”

“那就打呗!”众人嘻嘻哈哈地笑道,“小胖,你当大总统,带着咱把毛子和小鬼子全都他妈赶出东北,咋样?”

林之栋知道大伙儿拿他打趣儿,便骂骂咧咧地转过头去,看向窗外渐渐飘起的雪花。

…………

“唰啦——”

手中的连环画翻过一页,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薛仁贵东征》。

桌子上的茶碗儿升起袅娜的热气,柿饼子和冻梨正摆在手边,张正东却连动也不动,只顾全神贯注地盯着连环画上的插图,直到茶水凉透了,也始终未曾移开目光,上面的文字却看得磕磕绊绊,似懂非懂。

身后的架子上还有不少连环画《血溅美人图》、《司马定辽东》、《山海关大战》等等……每一部都码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然而,这却并非是东风的爱好。

要是手头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也照样能在家里干坐一整天而不感到厌烦,除非江连横和胡小妍有事叫他去办,否则绝对不愿出门。

如此一来,张正东便成了江雅玩儿过家家时的固定伙伴。

算来算去,他已经当过三十六次儿子、二十八次邻居、十二次丈夫,五次保姆,以及两次看家护院的狗子。

随着江雅敲门进屋,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东叔,你能当承业的奶妈不?”

张正东的目光越过书脊,随即将连环画放在桌面上,扫了两眼自己的胸膛,点点头,面无表情地闷声道:“可以。”

江雅高兴地拍拍手,蹦跶着走进屋,拽住东风的袖子,催促道:“快走快走,就差你了!”

张正东任由侄女摆布,慢吞吞地走出房间,人影略过窗口,已是草长莺飞时节。

又一年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