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425章 江家新规

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425章 江家新规

作者:征子有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1:34

第425章 江家新规

第425章 江家新规

晚饭过后,江连横回到二楼卧房,坐在窗边喝茶消食。

胡小妍在床上收拾女儿的旧衣裳,江雅长得太快,半年前刚做的衣裳,还没怎么穿就已经小了。

刀光剑影,不过是须臾之间,世事到底还是要回归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屋子里一派生活气息,让人安心。

“你老看我干啥?”胡小妍头也不回地问。

江连横挠了挠头,沉吟半晌,试探着问:“媳妇儿,薛掌柜这人——你怎么看?”

胡小妍举起一件蓝色的小衣裳,上下看看长短,喃喃自语道:“好看,真漂亮!”

陷阱!绝对是陷阱!

夫妻斗法,江连横哪肯入套,当下便违心地顺着往下说:“这衣服是不错,改明儿花钱给闺女再做两件儿!”

胡小妍回过头,瞥了他一眼,冷哼着说:“我说的是薛应清长得好看!”

“嘶!竟有这等怪事?”江连横放下茶碗儿,清了清嗓子说,“她跟你说的?媳妇儿,她可是吃葛念的老骗子了,当心有假!”

“对对对,她看不上——”江连横愣了一下,回过味儿来急道,“诶?伱这叫什么话?”

“她看不上你。”

薛应清虽然有钱,但孤悬奉天,没有势力和人脉,钱不但不是钱,反而稍不留神就会变成祸端。

“实话!”胡小妍没好气地说,“不光是你,换成谁都一样,薛应清心里有人了。”

“还不是我?”

“多新鲜呐!”

作为回报,薛应清需要借资帮江家拿地承工,派人帮江家打点会芳里的生意,并在开埠通商以后,按数给江家上交花红。

“嗯,我知道了。”

他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对这些辈分、关系确实存有三分顾忌,于是便只好干笑两声,强行辩解道:

“没有没有,你误会了,这不是闲唠嗑么!我……我就是问问你们俩下午都聊啥了。”

“聊连旗和生意上的事儿。”

“你看看,说了你还不信!”江连横点支烟,深吸一口说,“媳妇儿,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任!”

毕竟,她那一箱金条都是黑金,想光明正大地花出去而不惹人怀疑,其实并不容易。

于情于理,留在奉天同江家连旗,对薛应清等人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胡小妍靠在床头上,冷冷地问:“你打听这事儿干啥?薛应清是大姑的师妹,是闺女的干妈,是你的小姑,你还要强买强卖不成?”

“嗐!你说她呀!这倒是句公道话,模样是不错,不过你放心,不用嫉妒,我和她之间没什么,起码目前来说没什么。”

胡小妍的提议很公道。

下午的时候,胡小妍在书房里开出了江家的条件:

奉天城西开埠以后,江家会分出一部分给薛应清,用来盖房收租也好,开铺面做生意也罢,全由她自己做主,江家会为其提供人脉关系和势力庇佑。

江连横愕然。

胡小妍收好衣服,转过身说:“我没说不信你呀,我信。”

“对喽!这才有个贤妻良母的样子!”

“你觉得怎么样?”胡小妍问。

江连横掐灭烟头儿,沉吟道:“这事儿要是能成当然最好,大姑也能多个说话的伴儿,但薛掌柜连旗,应该怎么算?”

“当然要算江家的人。”

“但从辈分上来说,她是我小姑——”

“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胡小妍的态度十分坚决,“拜进江家是前提,她要么接受,要么拉倒,家人面前无所谓,外人面前不能有半点含糊!薛应清是老江湖,她不会分不清,如果她分不清,那就一定是故意的!”

夫妻俩达成一致——从今以后,江家的规矩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说到此处,江连横索性拿起桌案上的“家规文书”。

“那就趁这个机会,把规矩再说道说道吧!”

这文书最初由刘雁声起草,如今却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红批注,根本不是改,而是完全重写了一份。

理由很简单,关外有关外的规矩。

开山立柜,凭的是能耐,而不是凭着寻根问祖,给自己脸上贴金,更不是往那些虚无缥缈的祖师源流上靠,否则还叫什么“开山”?

哪怕真有所谓的祖师源流,别人当得,我当不得?

江家的规矩,合该由江家说了算!

于是,老令海底尽数改成北帮春点,拜山流程逐一删繁就简,四梁八柱无需生搬硬套,门规誓词只取其中必要。

江、胡二人,同商共议,江家新规,势在必行。

新规头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收喷子”!

江家曾跟德国佬雅思普生做过十几单带响儿的生意,囤了不少盒子炮和撸子,以前为了壮声势、充门面,常常分发给看场子的弟兄。

如今,奉天安稳,江家线上独大,公然火并这种事,早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江家也不需要再靠这种粗陋的方式形成威慑。

喷子下发太多,反不反水暂且不论,一个個愣头青腰里别把撸子,招摇过市,吆五喝六,官府见了也难以容忍。

从今往后,江家除了各个头目和袁新法等护院以外,其余人等,概不配枪——当然,不是江家发的、自己花钱买的喷子不在其中。

只有在遇到棘手的事务时,家里才会按需发枪,事毕以后,还要按时如数奉还。

有资格接枪的人不多,忠心自然必不可少,还得身手好、懂分寸、知进退,这些人平时可以做工,也可以不做工。

江家把这类弟兄称之为“响子”——顾名思义,能代表江家开枪插人的硬茬子。

“响子”不一定配枪,配枪的一定是“响子”。

新规要改的第二件大事关于“拜山”!

想要拜入江家门下,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

如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那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小西关找个江家的场子做工,或者是跟着江家的小把头儿干活儿就行了。

不过,这些人只能算是“帮外”!

“帮外”挨人欺负了,江家会有人帮忙出面解决;可“帮外”要是横行霸道,在外捅出了篓子,江家不会有人出面帮忙兜底。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江家需要用他们“作势”的时候。

“帮外”的人,也不允许自称是“江家人”。

只有经过考核,上报投名状,或者是有人做担保,递交了文书字据,走过诸多流程,才能算作是江家人。

这便是所谓的“在帮”。

“在帮”的弟兄也有高低贵贱,有资格接枪的“响子”,自然就有机会直接听从江家“门儿里的”差遣了。

所谓“门儿里的”,即是指江连横和胡小妍以及各个头目。

虽说各堂口都可以有“响子”,如果愿意也可以自己配枪,但“东家的响子”的地位无疑要更高一些。

除了“帮外”和“在帮”,剩下的就是“靠帮”了。

外乡人来奉天做生意,人生地不熟,急需拜个码头、寻个靠山,信得过江家的,就交一笔礼金,挂靠在江家门下,图个安稳妥当。

平日里互不干涉,但逢年过节,“靠帮”的合该表表孝心。

新规要改的第三件大事关于“把头儿”!

说江家是奉天的“总把头儿”并不太准确,但江家的确是人手、势力最大的把头儿,其他大小把头儿归拢在一起,也无法和江家相提并论。

从今往后,江家也像其他地方的“西家行”一样,派小把头儿收缴“会费”,“会费”由江家代为“保管”,并在必要时拿出来让工人们互帮互助。

按照报纸上最时髦的说法,这似乎也可以称之为寿险。

其他诸多规矩、誓词、流程等等细枝末节,如日后除四风口以外,对江连横一律改称“东家”之类,自然无需赘笔。

夫妻二人仔细斟酌了整整一夜,才终于敲定了家门新规。

江连横开山立柜四年,随着奉天大局已定,江家正式起局的相关事宜也总算被提上了日程。

不过,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新规确立,起局之前,按理来说,还是要跟手下的弟兄们商量商量再做定夺。

第二天上午,薛应清带着头刀子和董二娘如期而至,同意和江家连旗挂柱。

几人关起门儿来,开小灶吃了顿午饭。

席间,江连横和胡小妍简单说了下江家的规矩,薛应清没什么意见,一门心思只顾逗弄江雅玩笑,江雅对这位干妈也是喜欢得不行。

接下来的几天,江连横又分别单独约见了赵国砚、刘雁声和温廷阁。

三人对江家的新规自然都没什么意见,尤其是刘雁声,不但没有因为自己起草的规矩被改而失落,反倒劝说江连横应该尽快起局,把规矩都立清楚,以免日后再出乱子。

外人都没意见,四风口当然更不用多说。

于是,刘雁声推算良辰吉日,将早在四年前就该举行的开山立柜、起局事宜预订在了入秋以后。

恰在此时,京师当局通电全国!

一则震惊朝野的特大新闻迅速传遍中外——大总统暴毙而亡!

江连横得知消息以后,耳边恍惚间又响起了《挑滑车》的经典名段:

“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似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吵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