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 第1063章 狮子大开口

第1063章 狮子大开口

在过去的半年里,随着市场对苏城逐渐掌控怡和集团和置地集团这两家英资巨头,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这两大巨头的股票价格也水涨船高,被炒作至令人咋舌的天价。

它们的股市总值纷纷突破三百亿港元大关,甚至开始逼近港灯集团的市值,这一景象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许多人眼中,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庞大的业务版图,本应在实力上超越港灯集团。

然而,如今的港灯集团,在苏城的精心掌舵下,早已今非昔比。

苏城不仅成功地将港灯集团带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更通过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企业价值的飞跃。

因此,港灯集团能够一次性分红如此巨额的资金,绝非偶然,而是其强劲实力和良好财务状况的直观体现。

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彰显了苏城领导下的企业有多么的优秀,也再次证明了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随着苏城对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的进一步整合与提升,这两大巨头的未来无疑将更加值得期待。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凯瑟克家族并未轻言放弃。

他们再次团结起所有能团结的股东力量,决定将香江证监处作为第三方,邀请其介入,旨在与苏城展开一场关乎怡和集团未来命运的谈判。

这场谈判的核心议题,主要是针对苏城是否愿意放弃对怡和集团的控股地位。

凯瑟克家族明白,这个请求肯定是希望渺小,但他们依然抱着一线希望,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与沟通,能够找到一个既符合苏城利益,又能让怡和集团回归凯瑟克家族掌控的双赢方案。

此刻,谈判的帷幕在怡和集团大厦内一间庄重而典雅的会议室中缓缓拉开。

这间会议室以其宽敞的空间、精致的布局以及良好的隔音效果,为即将进行的三方会谈提供了一个既正式又不失灵活性的环境。

会议室内,三方代表分坐长桌两侧,形成了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微妙平衡。

另一方则是以凯瑟克家族为核心的英资财团代表,他们举止间透露出深厚的底蕴与自信,代表着国际资本的力量与智慧。

而位于两者之间的,则是以证监处为主的中立观察团,尽管名义上标榜中立,但空气中隐约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偏向性。

毕竟,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与长期合作的历史,让证监处的立场在不经意间向英资财团倾斜,仿佛在为这场谈判铺设了一条隐形的天平,其一端不自觉地加重了分量。

谈判桌上,气氛紧张而微妙,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交流都蕴含着深意。

各方代表都在精心构建自己的论点,试图在这场利益与智慧的交锋中占据上风。

苏城代表团以本土优势与长远规划为武器,力求争取到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

英资财团则凭借其国际视野与雄厚实力,提出了一系列看似合理实则暗含机锋的提案。

而证监处作为“中立者”,则在两者之间穿梭斡旋,努力维持着谈判的秩序与平衡,尽管其内心的天平或许已悄然倾斜,他们更偏心于英国财团。

随着讨论的深入,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剑拔弩张,但正是这样的紧张与微妙,构成了谈判桌上不可或缺的风景线,预示着这场关乎利益与未来的较量,将是一场智慧与策略的精彩对决。

“苏先生,如果假设我们需要探讨怡和集团可能发生的股权转让,您认为在何种条件下会考虑这样的安排?”证监处主席麦思,作为名义上的中立代表,向苏城方提出了一个既谨慎又直接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个人的好奇,也无疑反映了凯瑟克家族及其背后联合的英资财团的共同关切。

尽管凯瑟克家族单体的财力或许无法与苏城相提并论,但英资财团的阵营远不止于此。

为了重掌怡和洋行的控制权,凯瑟克家族精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联盟,集结了英国多个知名财团的力量。

这些财团联手,其整体财力之雄厚,非但不逊色于苏城,甚至在某些方面综合起来还要超出苏城不少,这正是凯瑟克家族在谈判桌上自信满满的底气所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凯瑟克家族成功争取到了英国超级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鼎力支持。

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其遍布全球的金融网络和深厚的行业影响力闻名于世,其加入无疑为这一联盟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战略资源。

罗斯柴尔德家族已明确表态,将在合适的时机为凯瑟克家族及其联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收购怡和集团的信心与实力。

因此,凯瑟克家族非常有信心,只要苏城方面对怡和集团的出售意向有所松动,他们便能迅速调动资源,以雄厚的财力和广泛的网络,成功实现对怡和集团的收购计划。

“麦思先生,我必须明确表达,我并无出让怡和集团控股权的打算,在我看来,怡和集团不仅是一家卓越的企业,更是我精心挑选并寄予厚望的投资对象。

我坚信,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怡和集团完全有能力跻身世界顶尖企业之列,事实上,我已经为怡和集团的未来发展制定了长达十几年的详细规划,这份重视与投入,是我无法轻易割舍的。

当然,商业世界总有其灵活性,如果确实存在无法抗拒的合作机会,我也愿意开放讨论,但话又说回来,若真要谈及股份转让,我认为一个合理的价格价格应当是三百亿港元,这是我愿意就我手中持有的49.99%怡和集团股份进行商讨的基础。

请理解,这个提议并非随意开出,而是基于我对怡和集团当前价值及未来潜力的深刻认知。”

苏城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自然知道怡和集团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尽管当前怡和集团的市值已飙升至三百多亿港元,但这一增长正是他前瞻性布局和精准投资的成果。

回想起三年前初涉怡和、置地之时,市场环境截然不同,那时的成本相对较低,即便是后来从置地手中接手的股份,虽成本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他获得这49.99%股份的总投入也不过五十多亿港元。

如今,随着怡和集团价值的飙升,他的这笔投资无疑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价格。

三百亿买49.99%的股份,岂不是说怡和集团现在值600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苏先生,您这提议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即便按照当前的市值估算,您所持有的股份价值也仅在一百多亿港元左右,而您提出的三百亿港元,这……似乎有些超乎常理了。”西门·凯瑟克努力保持着风度,但语气中难掩惊讶与不满,苏城的这番话几乎让他感到窒息。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问题,更是苏城对于怡和集团控股权坚决不放的明确态度。

那“三百亿港元”的报价,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门槛,意在让对手知难而退。

“西门先生,我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价格就摆在这里,接受与否,全在你们,而且,我必须强调,如果贵方真的有意取得怡和集团的控股权,那么就必须考虑全面收购我手中的股份。否则,我保留的每一份股份,都可能成为未来局势变化的不确定因素。毕竟,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包括我手中的股份如何影响怡和集团的走向。”苏城微笑着,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苏先生,作为本次谈判的协调者,我斗胆插言一句,您的报价确实显得颇为不厚道,但或许我们可以更务实一些,共同探讨一个更为合理且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

麦思先生适时地介入,以看似公正客观实际上偏心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为双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随后,谈判桌上气氛渐浓,三方代表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凯瑟克家族的代表们,带着对怡和集团深厚的家族情感与长远发展的愿景,据理力争,阐述了他们重振怡和集团的决心与规划。

他们的言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试图打动苏城。

而苏城则以他一贯的冷静与睿智,从容应对。

他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怡和集团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与坚定信心,还详细阐述了为何他认为怡和集团具有如此高的价值。

双方你来我往,交锋激烈,但又不失风度与礼貌。

对苏城而言,是秉着无所谓的态度来谈判的。

怡和集团他要也行,不要也行。

怡和集团最重要的资产置地集团已经被他抢夺了,至于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对他而言也并不算很重要,因为他自己拥有更强大的渠道。

所以,如果这些英资财团真的想当冤大头,苏城是很愿意将怡和集团卖回给他们的。

当然了,前提是对方出的价格能令他满意。

否则,苏城肯定是不会卖的。

苏城完全不怕证监会的威胁,如果逼得紧了,他分分钟在英国那边撤资一部分,看对方还敢怎么对待他。

比如,将苏氏集团的欧洲总部从伦敦搬到巴黎,法国肯定会很欢迎的。

苏城如今早已经站在资本的巅峰了,还真不怕这些单纯的威胁。

除非欧美国家联合起来排斥他,可这怎么可能?他可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在各国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证监会果然也不敢逼得太急,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去威胁苏城。

否则,他最终的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虽然想帮助老乡,可麦思也不愿意拿自己未来的前途去拼,划不来啊!

最终,这场谈判不欢而散,实在是苏城一直狮子大开口,哪怕他们英资财团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参与,也不代表他们什么价格都会同意。

之后,时间又过去一段时间,仿佛回归了平静。

就连苏城,都以为这些英资财团放弃了。

很快,时间进入5月份。

这个月,香江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港督麦里浩的任期即将在这个月就到了。

接替他位置的是港督尤得。

所以,尤得提前到达了香江。

当尤得到达香江的时候,还特意邀请苏城这位世界首富私下聊了许久。

对于麦里浩这位总督,林浩然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的。

无论如何,麦里浩对香江的贡献深获各方肯定,他除了多番获英廷授勋外,更在今年获封为终身贵族,香江的麦里浩径和麦里浩夫人度假村,也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而以他命名。

1982年5月20号这一天,正是麦里浩与尤得交接的日子。

这一天,苏城、沈弼、包裕刚等人,都受到了邀请,亲自见证他们的交接仪式。

这位尤得港督,其实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官员。

他的妻子,是一位华夏人,所以尤得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尤德向以热爱华夏文学和华夏语文著称,他每天吃早餐的时候,都会阅览好几份中文报章。

苏城也特意通过小艾查询了他的一些资料。

令苏城对他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尤得是唯一一位在任内逝世的港督,他将会在1986年12月5日访问内地期间心脏病发猝死。

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小老头,苏城摇了摇头。

尤得上任一段时间后,倒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不过,就在进入6月份的第一天,苏城却再次接到了尤得的邀请,希望他能到总督府一趟,有事情要与他商量。

对此,虽然苏城有些疑惑,但还是接受了这个邀请。

毕竟,尤得如今是香江的最大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