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528章 白龙鱼服

骗了康熙 第528章 白龙鱼服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528章 白龙鱼服

第528章 白龙鱼服

夏天,京城里的旗人,完全离不开芝麻酱。

的确,不管是拌个小凉菜,还是夏天家家必吃的凉面,芝麻酱都是帝都旗人们不可或缺的好味道。

从帝都跟来的“新川面铺”,他家的凉面吃起来爽滑筋道,除了入口微甜以外,就是酱汁中混合了淡淡芥末的辣味儿。

他们家的凉面,一大盆放在柜台,就直接盛到盘子上,放久了也不会坨。

闷热的夏天,吃上一碗拌着芥末的芝麻酱面,绝对让你忘了“食欲不振”是什么感觉。

除了他们家的凉面和炸酱面之外,康熙最爱他们家的酸辣瓜条。

这种酸辣瓜条,黄瓜的水分被杀了出来,吃起来除了爽脆还多了几分劲道,酸酸甜甜辣辣的超级爽口,搭配上麻酱凉面,哎呀您呐,简直就是绝配!

康熙和玉柱,坐着埋头吃面的时候,面铺的老板娘一边盛面,一边甜甜的脆声道:“诸位大爷,小店的炸酱是每天现炸的,面条默认是‘锅挑’,需要过水可以提前说。一碗面三十文钱,还能免费续面、酱,腊八蒜也免费吃,管饱!”

吃完了面后,康熙叹息道:“若是再来一大碗你发扬光大的‘雪花酪’,就真的滋润了啊!”

雪花酪又称土法冰激凌,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半饮半嚼。

玉柱改进的是刨床,让刨冰的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老爷子,您的肠胃不适合吃太凉的东西。”玉柱不可能任由老皇帝乱来。

因为,老皇帝只要吃多了凉食,就会拉肚子。

皇帝拉肚子,绝非小事,很可能天崩地裂呀。

“你个小混蛋,自己懒得要死,还就爱管着我。这也不许吃,那也不许食,干脆饿死我算了。”老皇帝耍起小孩子的性子来,比谁都无赖。

“这位老爷,令孙是真的孝顺。我的几个儿子,谁管我吃啥呀?”就在玉柱和老皇帝打嘴仗的时候,旁边忽然有人插了话进来。

玉柱扭头一看,就见一个头戴**帽,身穿蓝色绸衫,身材异常高大的老年男子,正笑吟吟的望着他们。

有老皇帝在场的时候,玉柱自然不可能先说话了。

老皇帝正好来了谈兴,就放下手里的碗筷,抱拳拱手道:“在下姓黄,在京城里头经商,兄弟几个里头行三,家下人都唤鄙人黄三老爷。”

“原来是黄三老爷啊,幸会幸会。”蓝衫老者一边拱手还礼,一边客气的介绍说,“说来也巧,在下乃是山西太谷武家堡的一名贱商,小姓王,名相卿。”

王相卿?玉柱完全没啥印象,此前也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只是,王相卿旁边的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很客气的介绍说:“不瞒黄三老爷您说,这位是我们大盛魁的大东家。”

哦,这是亮明了底细啊。

可是,康熙依旧是一头雾水,大盛魁是干什么的,他一无所知。

玉柱的心里自然很清楚,大盛魁是做什么的。只是,他并不知道,大盛魁的大东家就叫王相卿。

因为,康熙下令,玉柱出手,屠灭了额驸噶尔臧的全家。

玉柱必须要替和硕端静公主善后遮丑,因此,从热河北上的所有商路,都被新军封锁了。

没想到,大军封路之后,却在面铺里偶遇了王相卿。

既是偶遇,王相卿的谈吐也还不俗,康熙便来了兴致,邀请王相卿至茶楼一叙。

王相卿反正也是闲着,也就从善如流的答应了。

没有外人的时候,玉柱敢蹬鼻子上脸,和老皇帝嬉皮笑脸的没大没小。

既然有王相卿在场,玉柱就很规矩的站到了康熙的身侧。

老皇帝瞥了眼低头垂首,异常乖顺的玉柱,心说,这小子很识相嘛。

玉柱的表现,还真迷惑住了王相卿,让他误以为,眼前的一老一小,是真祖孙。

按照旗人的算法,康熙已经六十一岁了。但是,照帝都汉人的老例,六十花甲大寿,只能做实,不能做虚。

实际上,老皇帝距离六十岁,还差了几个月。

千叟宴,也由内务府在积极筹备之中。

吃面的时候,芝麻酱给多了,有点咸。

老皇帝有些口干,正好一边饮茶,一边和王相卿闲聊。

“不知,王东家做何营生?”康熙有心探一探王相卿的底细。

康熙这一问,就露了不是商人的底。

在京城里的商人圈子里,凡是做皮货生意的,都要和大盛魁打交道。

玉柱见王相卿睁大了眼睛看着康熙,就知道,老皇帝装商人,已经失败了。

不过,装失败了,就失败了嘛,又不掉半两肉?

“不瞒黄三老爷您说,鄙号专做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一带的皮货、茶叶、棉布、麻布及丝绸等小买卖。”王相卿抱拳拱手,说得很客气。”王相卿是个很有风度的家伙。

就算康熙是假商人,王相卿不仅没有戳穿真相,反而详细的介绍了他的生意范围。

听说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康熙不由精神一振。

康熙亲自指挥的第一阶段清准战争,收回的就是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

噶尔丹,那可是最有希望接掌成吉思汗衣钵的蒙古人!

若康熙是道光那个小气鬼,不仅乌里雅苏台要丢,而且,帝都的三百里以内,还会时刻面临准噶尔人的铁蹄威胁。

天佑大清,三次清准大战之后,因为准噶尔的内乱,在康熙和策妄阿拉布坦的联合夹击下,噶尔丹可耻的自杀了。

乌里雅苏台的地图,早就被康熙给研究透了。

见康熙如数家珍的说出了乌里雅苏台的各地特点,尤其是水源所在地,王相卿反而糊涂了。

不是商人,却又如此清楚蒙古草原的地形特点,这位黄三老爷究竟是什么人呢?

见王相卿始终没有挠到康熙的痒处,玉柱无法继续保持沉默了,趁康熙饮茶的时候,他故意问王相卿:“王大东家的大买卖,还需要感谢今上的赫赫武功啊。”

皮只不存,毛将焉附?

若不是康熙打下了偌大的草原地盘,王相卿的生意,怎么可能越做越火红呢?

要知道,生意的好坏,和安全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正是吸取了前明败亡的教训,清军无论和谁交战,商路肯定会被断绝。

胆敢偷运粮食等物资的奸商们,只要被逮住了,就会以资敌的名义,夷其三族。

当然了,在和后金的战争中,大明朝对于战略物资的禁运政策,显然是彻底的失败了。

从后金到鞑清,从老虏到多尔衮,八大晋商偷运出山西的各种物资,堪称海量。

正是靠着晋商们走私出关的各种物资,原本连铁锅都不多的后金,茁壮成长了起来。

客观的说,晋商的崛起,完全是借助了山西的地利。

因为山西长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游牧民族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群体,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才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

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兴起之后,从万历到天启,明朝一直都期望以经济封锁限制后金的发展。

但是,晋商勾结明朝的边军将领,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蒙古向后金输送粮草等军事物资,甚至传递情报,协助后金击败明军。

皇太极时期,满清数次破长城而入,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掠夺了大量财宝物资。

这时以晋商为首的销赃团伙出现了,他们从满清手中获得掠夺自中原百姓的金银财物,再从中原收集大量粮草军资,运入关外资助后金。

不过,大盛魁的创办人王相卿,并不是传统的晋商,他和山西通虏的八大皇商,没有任何关系。

王相卿原本是穷苦的山西小商贩而已,因为,跟着康熙的大军进入乌里雅苏台,慢慢把生意做大了。

必须承认,王相卿靠的是正经的经商真本事,这才发家致了富。

因此,玉柱也并不讨厌大盛魁。

康熙感兴趣的是,乌里雅苏台的军事地形地貌,说的头头是道。

王相卿呢,他只对蒙古人兜里的银子感兴趣。

但是,商路就是军事运输线,康熙说的话,王相卿也都接得上话,搭得上腔。

和现代的嘴炮遍地不同,在康熙的这个时代,熟悉大草原地形的人,真心不多。

就算是玉柱,他要带兵进入乌里雅苏台,也必须依靠蒙古人的向导呢。

“王大东家,照您看,大清和准噶尔之间,谁最终会取得胜利?”康熙永远不可能关心商人的生意经,他看问题的角度,始终都是地盘和人口,以及准噶尔对大清江山的巨大威胁。

王相卿放下茶盏,极其认真的说:“不瞒黄三老爷您说,以前的话,咱们大清的胜负还真的十分难料。然而,自从玉大将军带兵拿下了胡图斯山口之后,在下敢断言,我大清必胜。”

康熙不动声色的瞥了眼玉柱,嗯,小混蛋不仅很懂享受生活,而且带兵打仗也颇有一套。

王相卿当着老皇帝的面,明着捧了玉柱一把。

玉柱却不露丝毫喜色,依旧不露痕迹的肃手而立。

“何以见得?”老皇帝有些好奇的问王相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