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481章 扶摇直上

骗了康熙 第481章 扶摇直上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481章 扶摇直上

第481章 扶摇直上

“内阁奉上谕,晋玉柱奉恩辅国公,加赐太监两名,授领班御前大臣兼宗人府右宗人,罢南书房行走、领侍卫内大臣,诸职如旧,钦此。”

拟旨的是张廷玉,正式颁旨的却换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南书房大臣兼吏部尚书李光地。

“臣儿玉柱,领旨谢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玉柱就算是再有宠,也不敢驳了老皇帝的面子。

不过,这次封赏,的确是极为厚重。

大清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等,从亲王开始,一直到奉恩将军为止。

奉恩辅国公,入八分,有八样特殊的待遇,恰好处于宗室爵位的第六等,不高不低,刚刚合适。

这是康熙和满洲军功旧勋贵们,一起商议后,妥协的结果。

平了三藩之后,康熙曾经明发上谕,异姓不封王。

所谓祖训,就是康熙定的规矩。

玉柱在南书房里,基本就是混日子的态度,皇帝不问他不答,从不主动发言。

因为,南书房行使的是,宰相的职权。玉柱是带兵的重臣,通吃政军两届,绝非好事。

不客气的说,十个南书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也不及一个领班御前大臣重要。

以前,康熙身边的御前大臣,从无领班一说。所有的御前大臣都是平等的同僚,谁在宫里值宿,御前带刀侍卫们,就听谁的吩咐。

现在已经不同了,玉柱摇身一变,以宗室辅国公的身份,变成了所有御前大臣和御前带刀侍卫的顶头上司。

至于,被罢免的领侍卫内大臣,看似异常显赫。实际上,一个月也见不着几次皇帝的龙颜。

领班御前大臣就迥然不同了。

只要玉柱想见皇帝,都不用在乾清宫门口递牌子了,直接掏腰牌进去,等在老皇帝的书房或寝宫门外即可。

这是何等的殊荣和信任?

想当年,江充仅仅是个芝麻官而已,却可以把太子刘据逼到谋反的境地。

说白了,在皇帝的身边,最重要的不是官职,而是高度的信任,也就是所谓的简在帝心。

至于宗人府右宗人,这其实是康熙利用心腹重臣,压制宗室王公的又一重大举措。

你们都悠着点,不然的话,玉柱可没有朕这么的好说话、重感情了呀。

从康熙开始,到乾隆四十年以后,以和珅的火箭崛起为标志,大清的皇权最终集于皇帝一身。

站在战略高度上看问题,玉柱敢找借口杀了老十四的侍卫。

那是因为,老十四自己蠢的站错了队,与老八、老九、老十及满洲军功旧勋贵们,同流合污了。

汉臣们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一句话就杀了,老皇帝何怕之有?

老皇帝怕的就是满洲军功勋贵,联合起来拥立他的儿子,然后,康熙还有然后么?

宫里收藏的史料多如牛毛,唐高祖李渊失了权柄之后,被李老二整成啥样了,康熙的心里难道没有点蓖数么?

连市井氓民都知道,大丈夫若不能五鼎食,宁受五鼎烹。

据康熙掌握的准确消息,老十四和老八,确有同流合污的明确迹象,这就不能不防了呀。

“皇上,异姓封宗室爵,有违祖训,臣以为不妥,请收回成命。”老八一系的御史张邦盛,被逼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跳出来反对了。

“叉出去,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老皇帝狠起来,那是真的狠。

上一个被这么收拾的,其实是玉柱的智囊,周荃,周竹生。

周荃挨的锤,就更狠了,周家的子孙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这等于是彻底断了阶级跃升之路了。

所以,周荃恨康麻子入骨,不颠覆了清廷,整个周家永无出头之日。

康熙当了五十三年的皇帝,他还能不清楚,看眼色行事的御史跳出来咬人,背后必有指使者。

杀鸡用牛刀,就是要震慑后来者!

不怕死的,就来吧,看看谁更不怕挨锤?

尼玛,永不叙用,实在是太可怕了,比赐死还可怕。

因为,参加科举的时候,父亲若是永不叙用的前官员,必须在试卷的父祖三代履历里边,特别标明。

这就相当于政审的时候,你亲爹的污点极大。那么,诸多的热门核心单位,也就对不起了,政审肯定是过不去的。

康熙的这个搞法,看似没有把事情做绝。其实,张家后代子孙的上进之路,也已经断了。

张邦盛挨了黑锤之后,再无人敢跳出来挑衅老皇帝的绝对权威了。

散朝之后,玉柱本想回去陪陪老婆和孩子,却不料,塞勒找来了。

“奉皇上口谕,特赐玉柱御前佩刀一柄,刀名:护圣。”塞勒故意扯了喉咙,说得很大声,就是想让附近的朝臣们,全都听得见。

以前,御前大臣,一律不许佩刀。

现在嘛,玉柱这个领班御前大臣,开了带刀的先河。

这也就意味着,玉柱成了本朝以来,第一位有资格带刀面圣的重臣。

“这个……臣儿不敢奉诏。”玉柱才不傻呢,天天带刀见老皇帝,这是惟恐御史言官们没有咬他的口实么?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玉柱公然违抗了圣旨,潇洒的走了。

这一次,玉柱的抗命不遵,却搏得了很多中立人士的好感。

在权贵圈子里,向来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井水不犯河水。

一直以来,玉柱只是和老二和老八狠斗罢了,并没有大范围得罪人的行径。

底层草民,没有多少利益可讲,只能瞎扯什么仗义多为屠狗辈之类的鬼把戏。

实际上,从古到今,屠狗杀猪卖菜之辈,哪个不是偷斤短两的刁滑奸商?

玉柱以前买黄鳝鱼的时候,明明挑的时候,都是足秤的。等鱼贩子开始收拾内脏的时候,总有一到两条黄鳝鱼,不翼而飞。

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将,有一个正经的好人么?

上层阶级,只要你不碰他们的利益,基本上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老皇帝仗势欺人,逼着大家十里郊迎玉柱班师回朝,这的确是犯了众怒!

但是,人家玉柱懂事的很,压根就没露面。

这一次,老皇帝赐刀,玉柱当众就拒了。

别的不说了,单单是这份态度,就异常之端正了。

没办法,这种小事情,玉柱死活不肯,老皇帝也没招的。

此事,就算是不了了之了。

消息传开之后,玉柱出宫的时候,有一些看着熟悉,却又没说过几句话的满洲权贵,主动凑过来和他打招呼。

“柱爷,回头啊,致美楼摆一桌子席面儿,请您务必赏光。”这位纯粹是找个借口,向玉柱示好,并没有真能请到玉柱的把握。

“好说,好说,伱请,我请,不都是一样的嘛?”玉柱在人前的时候,从来都是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柱爷,我家里养的戏班子,还能拿得出手,请您得空的时候,务必赏光。”这位是宗室黄带子,提前来拜个山头的。

因为,宗人府里,宗令和左右宗正,这三位巨头都是不怎么管事的。

但是,左、右宗人,却捏着日常宗室事务的实权。

这就类似于前苏联的足球协会,公开选出来的协会主席,也就是挂个名儿,几乎不管事儿。

反而是,主持协会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席,才是真正说了算的大老板。

大清朝的官场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

玉柱刚刚回府在书房里落座之后,孙承运就进了门,凑到他的跟前,小声说:“弟弟,方才老恭王的第五子,辅国将军对清额私下里找到了我,说是想出钱,弄个好听点的爵位。”

没等玉柱说话,孙承运暗中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勾了勾。

玉柱秒懂了,老孙这次的递话辛苦费是五百两银子。

孙承运和玉柱从不说假话,收了谁的钱,想办什么事儿,一五一十抖了个底儿掉。

老恭王,就是康熙的五弟,恭亲王常宁。

康熙的几个成年兄弟之中,福全最受信任和重用。所以,福全死后,其三子保泰,继续袭了裕亲王。

常宁的小心眼子比较多,他活着时候,康熙也算是包容和善待了。

但是,常宁死后,他的儿子海善,袭的却是多罗贝勒。

这人呐,就怕比较。

都是康熙兄弟的儿子,一个袭的是亲王,一个袭的贝勒,心里能好受么?

对清额所谓想弄个好听的爵位,翻译过来,就是想往上升一级到两级,惦记的是不入八分辅国公。

毕竟是公爵,哪怕俸禄也就那个样子。然而,不管是子女结亲,出门作客,都要有面子得多。

腰间系着黄带子,出门一说,哟,这位爷,您竟然是辅国将军呐。

这就太寒碜了啊!

如果是旁人,玉柱就算是手眼通了天,也很难办。因为,一般情况下,大清的爵位,都需要军功垫底的。

但是,恭亲王常宁,毕竟是康熙的弟弟。

玉柱找个合适的时机,趁老皇帝怀旧的时候,帮着对清额说几句好话,还是很有可能让他心想事成的。

只是,令玉柱没有料到的是,自从他出任右宗人的消息传开之后,他家的门槛条都快被黄带子们,踏破了。

只要稍微懂点朝局形势之人,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只要巴结上了玉柱这个右宗人,加官晋爵的机会,大得惊人呐。

毕竟,不管是黄带子,还是红带子,或是一般的旗人,他们拿到手的铁杆庄稼,和爵位的俸禄息息相关。

不客气的说,95%以上的红带子,并无铁杆庄稼可吃。

这个就是大清吸取了前明的教训,坚决不能养太多的猪王爷!

(PS:第二更送上了,四更肯定确保的,月票该赏了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