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385章 两手抓

骗了康熙 第385章 两手抓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385章 两手抓

第385章 两手抓

粮食问题解决了之后,便是银子问题了。

玉柱派人去把布政使完颜律,请到了抚衙来。

布政使司,俗称藩司,或东司。按察使司,俗称臬司,或西司。

布政使,是和玉柱平级的从二品地方大员,一般被尊称为藩台或方伯,管着一省的民政,实权极重。

如果说,玉柱是莫斯科州委一把手兼州军区第一司令员的话,完颜律就相当于,莫斯科州州长兼组织部长、纪检一把手、宣传部长、财政厅长。

藩台衙门里,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叫做藩库,是一省钱粮的总仓库。

藩库的收支,做账,徭役,赋税的征收,朝廷的上缴,官员俸禄的发放都要经过藩台衙门。

总之,一句话,全省所有跟钱粮、人事沾边的事情都与布政使有关。

照朝廷的制度,玉柱下达的钱粮支出的命令,都要发文给布政司衙门,由完颜律去执行。

再比如说,玉柱想任用某位候补知府为委员,也要下札子给完颜律,由完颜律在藩司衙门前,挂出委任牌,通告全省。

大白话就是,只要藩司衙门没有出牌子发布正式公告,人事任免的程序,就没有正式走完。

可想而知,完颜律的实权有多大?

完颜律,亲自去省界,迎了玉柱来长沙。

路上,两人每天都要见面交流一番,甚至一起用膳饮酒,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见礼过后,玉柱请完颜律上座,完颜律死活推辞不受,硬是坐到了玉柱的下手边,显得很守规矩。

“希晋兄,不知省库里,还有多少存银?”玉柱亲切的唤了完颜律的表字,并以兄相称。

藩库,又称省库。

完颜律,字希晋,镶红旗满洲,属于是典型的清廷自己人。

庙堂实力论。

如今不是晚清,以完颜律在省里的实权地位,即使玉柱是大权独揽的一把手,也要给他三分薄面。

“禀中丞,省库里尚有存银七十万两。只是,向户部交纳秋税的时候,必须上缴五十万两。”完颜律略微抬臀,斜签着身子,拱了拱手,恭敬的回答了玉柱的问题。

完颜律的说法,玉柱在路上就听过好几遍了。只是,今天的这个场合,极为正式罢了。

说白了,完颜律主动去省界迎接新任巡抚,就是想拉近和玉柱的关系,免得钱粮消耗过大,真正为难的却是他这个藩司。

因为,无法按时上交钱粮给户部,被追究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完颜律这个藩司。

至于玉柱这个巡抚,反而是权力极大,责任极小。

玉柱一听就明白了,完颜律这是担心,他带兵去剿匪把钱粮都挪用了,将来不好向朝廷交差。

“嗯,那这二十万两银子,谁都不许动,留作大军的开拔费。”玉柱并不想为难完颜律,一锤定音的做了决定。

说白了,玉柱领兵出去之后,钱粮和物资调拨的大事儿,还真绕不开完颜律的支持。

储备粮才是要点,银子的事情,玉柱另有打算,有啥必要为难完颜律呢?

玉柱的官场哲学,一向是,要么不得罪人,大家一起和光同尘。要么,就捏着把柄往死里折腾,整得对手再也无法翻身。

平白无故的多个很有实力的敌人,智者所不为也。

“是,谨遵中丞之命。”完颜律见玉柱如此的好说话,不由大生好感,暗自长松了口气。

嘿,路上好生伺候的水磨功夫,没有白花啊!

由此可见,玉柱虽然年轻,却也是讲人情的。

如今的绿营之中,凡是出兵,都必须要一大笔开拔费。否则,甭想顺利的出兵。

绿营的丘八们,平时的粮饷,被贪官层层盘剥下来,到手的银粮,也就仅能糊口而已。

不趁开拔之时,要一大笔赏钱,凭什么替你卖命?

而且,丘八里头,也有能人。他们知道,上头正值用兵之际,若是非但没有出兵,反而闹出了兵变的乱子,也是会被朝廷严厉追究责任的。

就比如说,镇筸镇总兵,平时喝多了兵血,下边的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到了用兵之时,在有心人的煽动和策划之下,镇筸兵闹出了兵变,那位被扣押的总兵,可想而知的要倒大霉了。

客观的说,哪怕是大头兵,也有制约上司的狠辣手段。

说白了,也就是光脚的被逼急了之后,和贪婪的上司,拼个鱼死网破。

当然了,在官官相护的大背景之下,从最终的处置情况来看,大头兵依旧是完败。

因为啥呢?涉事的军官,极少被杀。而挑头闹事的大头兵,几乎个个都被秋后算了帐。

兵变,起到的警示作用,如果真的有用,就不至于出现八旗兵和绿营兵双双崩坏的恶果了。

历史上著名的戚家军,就是因为闹饷,被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一起合谋,屠杀得一干二净。

其中的混帐逻辑便是,老爷们可以随便克扣士兵的粮饷,士兵们就应该乖乖挨宰。

若是不顺从的敢起兵闹事,就等于是挑衅了朝廷的权威,那就别怪老爷们动刀子,杀人灭口了。

谈妥了钱的事儿,玉柱顺势提了调粮的事儿。

偏沅省,以区区东部数府之地,能够荣获鱼米之乡的美名,自然是不缺粮食的。

“禀中丞,职临来之前,已经命人笼过了帐目。目前,省里可以动用的粮食,大约在二十五万石左右。”

玉柱赏了面子,没有逼他出钱,完颜律也就投桃报李,很慷慨的答应了二十五万石粮食的供应量。

官场上的事,本就是互相妥协的结果。

嗯,二十五万石粮食,这就比较多了。

玉柱满意的直点头,夸赞道:“希晋兄果是负重前行的能吏。若是此次进剿,粮饷供应无虞,我必出奏朝廷,记吾兄的头功。”

见玉柱画出了大饼,完颜律不由微微一笑,拱手道:“剿灭匪类,乃是中丞您扶危定难之奇功,职何德何能,安敢居此首功?”

两个人相视一笑,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潜台词,却又都没有主动点破。

玉柱的真正大局,一直都在京里的兵权,他压根就没心思和完颜律争权夺利的搞内耗。

所以,只要完颜律做到了后勤保障无忧,玉柱真的会上奏老皇帝,替完颜律表功。

完颜律呢,他最担心的是玉柱仗势欺人,大手大脚的乱花钱,逼得他没办法向户部交帐。

要知道,朝廷考核地方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税赋。

别的工作,做的再出色,只要无法按时上交税赋,必被御史弹劾下台。

此所谓,大清古早版本的一票否决!

不过,完颜律的老谋深算,也彻底的暴露于玉柱的眼底。

完颜律以藩司之尊,远至省界迎接,这本就很容易给玉柱带来一定程度的好感。

路上的频繁交流,再加上,钱粮方面的实质性支持,玉柱有什么理由,非要拿完颜律立威呢?

玉柱控制完颜律,也有大杀器。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兼衔,让玉柱手握弹劾部下的大权。

就如同明朝的巡按御史一般,只要出了弹章,必有人下台。

按照朝廷维护疆臣权威性的惯例,玉柱若是弹劾了完颜律,九成九的情况下,完颜律要丢官。

但是,即使赶走了完颜律,下一任藩司却由朝廷任免,玉柱仅有建议权,而无实质性的决定权。

必须承认,大清朝以极少数人,顺利统治亿万汉人,长达近三百年之久,还是吸取了很多历史教训的。

摆平了完颜律之后,玉柱一身轻松的下令,召见全省参将以上的武官。

玉柱那可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又在西北带兵打过实战,就算暂时不能被称为名帅,也总知道谁是将才吧?

顶头上司相招,谁敢怠慢?

五日后,原本分散于各地的绿营军官们,齐聚于抚衙的大堂前。

今日的抚衙,辕门前,肃杀之势,格外的凛冽。

按照既定的方针,玉柱安抚了省里的文官之后,肯定要拿武将们立威。

湘西地区,地域广大。若是绿营兵们,舍不得卖命,临战时一触即溃,把玉柱的后背,亮给了匪军,嘿嘿,那就不是开玩笑的事儿了。

客观的说,玉柱带来的新军,即使战力再强悍,毕竟只有三千多人。

兵马少,有出动快的优势,也有无法全面控制局势的劣势。

说白了,玉柱的嫡系部队人数太少了,可以充当机动打击的主力。

但是,新军和炮甲,顾了东边,就无法顾西边,玉柱还必须逼迫各地的绿营兵,协助防守各个要地。

此时此刻,抚衙的上空,沉闷的卯鼓还在敲。

抚衙大堂附近,荷枪实弹的新军战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异常森严。

战士们,一个个抿紧嘴唇,表情异常严肃。枪尖上,明晃晃的刺刀,在晨曦的映射下,闪烁着摄魂夺目的寒光。

已经来报道了武官们,见了此情此景,一个个暗自庆幸不已。

他们就算是再傻,也看得出来,玉柱今天只怕是想立威,甚至是想借人头祭了帅旗吧?

按照大清军律,帅臣聚将,三通鼓响之后,点卯不到者,斩!

第三通鼓停之后,就在众将四下里张望,寻找未按时赶到的倒霉蛋之时,忽听大堂后传出一声厉喝。

“抚军大人,到!”

众将官,赶紧各按品级班次,在提督额伦特的带领下,一齐扎千下去,毕恭毕敬的说:“卑职,请抚军大人金安。”

没办法,额伦特太紧张了,竟然临时改了请安词,由大安,变成了金安。

(PS:三更了,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