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293章 腐朽的八旗兵

骗了康熙 第293章 腐朽的八旗兵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293章 腐朽的八旗兵

骗了康熙

各地的驻防八旗兵,若是阵亡了,一律禁止在当地安葬。

按照朝廷的规矩,亡故的八旗兵,要么是,亲属用棺木收敛,自行送至京城落葬。

要么,火化之后,由官方出钱,每年一次的将骨灰罐带回京城下葬。

这本是个好政策,但是,朝廷故意漏了一件大事。即,亡故者亲属,回京的路费,需要自掏腰包。

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从西宁回京师,近五千里地了,一路吃饭住宿雇车雇船,路费就是个不小的开销了。

玉柱开恩,给的三百两抚恤金,已经很是丰厚了。

阵亡者的亲属们,若是路上省吃俭用的精打细算,倒也可以有一百余两银子的节余。

散堂之后,章胜跟着玉柱,一起坐进了三堂。

章胜来西宁,时间不短了,已有三年之久。

很自然的,章胜对于青海各部各旗的情况,也非常之了解。

“不瞒玉帅您说,青海蒙古各旗各部,名义上臣服于我大清,实则,暗中与准噶尔人多有来往。这帮王爷和台吉们,即使是上贡,也是明着一份,暗里一份。”章胜饮了口茶,润润过嗓子后,又说,“青海的形势很复杂,越往西的和硕特蒙古诸部,越喜欢和准噶尔人,暗中眉来眼去。”

据章胜的介绍,青海蒙古和硕特诸部,虽然分为左右两翼。

但是,敌我之间,并无一个十分明确的界线。

因为,这些青海蒙古的王爷和台吉们,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娘。时敌时友,时反时顺,永远都不肯消停下来。

简而言之,柴达木河以北,玛海戈壁以东的青海蒙古和硕特诸部,普遍比较亲近大清。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这些地方距离西宁很近,交通也比较便利。

即使他们谋反了,大清从西宁出兵,很快就可以展开镇压行动。

其余的地方,

包括今黄河南部,玉树果洛及柴达木盆地以南以西的蒙古诸部,就很不守大清的规矩了。

青海诸部右翼各旗的名义盟主,达什巴图尔,是青海和硕特部固始汗的庶子。

固始汗,青海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姓孛儿只斤,本名图鲁拜琥,为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九世孙。

固始汗的祖上,世代为青海厄鲁特蒙古诸部的盟主。

达什巴图尔本人,倒是比较亲近大清,曾专程进京陛见,并被康熙册封为和硕亲王。

但是,达什巴图尔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暗藏恢复汗庭的野心,一贯对大清阳奉阴违。

章胜对于青海和硕特部的情况,并未全面掌握,也还算是比较用心去研究了。

玉柱心里明白的很,整个和硕特汗国的根基,一直在青海。至于,雪域高原那一大块,不过是汗国的一部分而已。

等章胜告辞离开之后,玉柱就钻进了故纸堆里,开始广泛的查阅西宁及青海的各类档案。

常言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只是,玉柱到任之后,一直没啥动静。

军官们心里犯起了嘀咕,就扎着堆的去找章胜。

章胜其实也不知道,玉柱猫在将军府里,都在做啥。

但是,以章胜的经验,类似玉柱这种少年骤贵的高官,很容易冲动行事,也很难沉得住气。

玉柱在干啥呢?

他很头疼呀!

节帅堂内的所有舆图,玉柱全都翻了个遍。但是,这些被视若珍宝,只能由将军府保存的军用舆图,太过于粗略了。

比如说,玛海戈壁内,哪里有固定的水源?哪里的水源是季节性的?戈壁里的路,是否还真实存在?

这些都是个未知数!

地形不明,敌情也不明,玉柱自然不可能轻举妄动。

明里不动声色,不代表玉柱暗中没有动作。他在等专业的人士,赶来西宁。

海上航行,靠的是指南罗盘、四分仪和六分仪,陆上行军同样也需要的。

尤其是,在玛海戈壁里行军,万一向导出了问题,大军迷了路,找不到水源,很容易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据小威廉的介绍,14世纪初,意大利人乔亚首先把用纸做成的方向刻度盘和磁针连接在一起传动。这是磁罗经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从此船舶变向就不必再用手转动罗盘了。

到了16世纪时,意大利人卡尔登制成了罗盘的平衡环,使磁罗经在船舶摇晃中也能保持水平。

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行军,没有先进的指南罗盘,后果是撞大运似的不堪设想。

玉柱其实在等爱丽丝和大威廉的到来。谷舶

没办法,爱丽丝带着玉柱的长女,只能沿着官道,走陆路慢慢的赶过来。

爱丽丝是个洋婆子,她生的又是个女儿,在康熙的眼里,完全没有扣作人质的价值。

到今年为止,玉柱也就十八岁而已,距离弱冠之年,尚有两年之久。

陛辞之时,康熙曾经暗示过玉柱,他在短时间内,很可能调不回京城了。

再说了,距离拉藏汗扶持的益西嘉措被大清承认,导致达什巴图尔、察罕丹津和拉藏汗的彻底决裂,还有一年以上的时间。

玉柱明知道,迟早会爆发大清和准噶尔之间的雪域大战。那么,他的当务之急,肯定是摸清青海地区,及从格尔木进雪域的详细道路和水源情况了。

就在玉柱等待大威廉到来的时候,从青海那边,忽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库库淖尔以南的喀尔喀南右旗,发生了内乱。旗主被杀,其子孛儿只斤·雅库,拥兵自立,僭称汗王。

玉柱心里明白的很,这是冲着他来的。

早不内乱,晚不内乱,偏偏玉柱刚到任,就出现了逆子杀父夺位的戏码。

如果不是圈套,才叫作有鬼呢。

说白了,青海地区的蒙古各旗各部,因为草场分配和奴隶的问题,哪天不发生争斗,才叫作是稀罕事了。

玉柱不是赵括,在地形不明,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他肯定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即按兵不动。

然而,玉柱的奏折,递进了京城之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今皇太后,也姓孛儿只斤,也就是博尔济吉特氏。

这且罢了,因为皇太后居于深宫之中,从不过问政事,只管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颐养天年。

可问题是,皇六女,和硕纯悫公主的额附,喀尔喀部蒙古的贝子博尔济吉特·策棱,正好在京城里。

麻烦的是,被杀的这个郡王,是策棱的嫡亲叔叔。策棱的叔叔,因过继成为老郡王的嗣子,才继承的郡王位。

策棱的亲叔叔被杀了,他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就直接找到了康熙那里。

玉柱的奏折里,写得很清楚,时机尚不成熟,没必要妄动。

明知道是个圈套,偏要往里边钻,那不是犯傻么?

但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策棱是察哈尔镶黄旗内,反击准噶尔汗国的最重要支柱,康熙便给玉柱下了旨意,令其率军入青海平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玉柱接了旨意后,以粮草不济为借口,又拖了小半个月。

直到,大威廉带着从欧洲招募来的法国工匠、荷兰枪匠、瑞典炮匠以及购买的各种罗盘、四分仪和六分仪等测量工具,抵达了西宁,他这才正式下令,准备进入青海平叛。

军令下达之后,整个西宁城立即进入到全面戒严的状态,许进不许出。

当前的西宁,共驻有满蒙八旗兵一千余人,绿营兵两千余人,义勇营三百人,以及玉柱从京城带来的五百多名武卫营,和一百余名炮甲。

玉柱手头掌握的总兵力,也就四千出点头。

按照将军府档案上的粗略记载,喀尔喀南右旗总共也就三千多户。

根据章胜的推算,这三千多户,顶多有兵一千而已。

从以往的战例来看,携带鸟铳和轻型火炮的绿营兵,只须出兵五百余人,即可碾压叛军了。

玉柱听章胜只提及了绿营兵,却只字未提八旗兵,他不由暗觉好笑。

只怕是,驻防西宁的八旗兵已经丧失了作战的勇气,不敢跟着玉柱出兵平叛吧?

实际上,玉柱压根就没指望过已经腐朽不堪的八旗兵。

但是,进入青海地区作战,光靠武卫营的步军和火器营的炮甲部队,即使顺利的平定叛乱,战果也不可能很大。

因为啥呢,玉柱的武卫营,必须要配属精锐的骑兵部队,才能够在战胜叛军之时,顺利的追击上去,从而扩大战果。

绿营兵,即使装备火器,也全是步军。

玉柱需要的骑兵部队,就只能从满蒙八旗驻军里面挑选了。

但是,令玉柱大跌眼镜的是,消息传开之后,驻防八旗兵的反弹声音异常之高。

章胜硬着头皮来找玉柱求情。

“玉帅,这个……这个……旗下将士们……那个啥……”章胜红着老脸,说不出完整的囫囵话来。

玉柱一听就懂,嗨,驻防西宁的八旗兵们,彻底的指望不上了。

“朝廷厚养八旗千日,却无法用兵于一时。章大人呐,本帅着实很失望啊。”玉柱心里早就有了底,嘴上却要挤兑住章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