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骗了康熙 > 第1020章 重用田文镜

骗了康熙 第1020章 重用田文镜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6:46

第1020章 重用田文镜

第1020章 重用田文镜

“内阁侍读学士,臣田文镜,恭请圣安。”

“罢了。

“谢皇上。”

“来人,赐座。”

“是。”乾清宫总管严林赶紧替田文镜搬来一把锦凳。

田文镜,监生出身,已经年过花甲,也只是个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罢了。

谁曾想,新君登基后不到十天,就单独召见了田文镜,还赐了座。

田文镜感动的热泪盈眶,哽噎道:“蒙皇上天恩,臣铭感五内,恨不结草衔环……”说了一大堆感恩的话。

玉柱不动声色的望着田文镜,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田文镜就是个酷吏。

老皇帝不喜欢酷吏,所以,一直未曾重用田文镜。

现在嘛,玉柱要在江南推行四项改革措施,即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养廉银和火耗归公

李家坡也是家天下,但是,李家坡的高薪养廉也很成功。

在李家坡,几十年才可能见着一个贪污受贿的官员,玉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抑光呐,朕刚登基,正欲锐意改革,刷新吏治和经济,不知道汝可愿助朕一臂之力?”玉柱太忙了,也懒得兜圈子说废话了。

反正吧,田文镜敢豁出命去搞改革,玉柱马上就会提拔重用他。

若是他想耍滑头,那就对不起了,哪里来的还回那里去。

“臣愿肝脑涂地,竭尽所能的报效皇恩。”田文镜也不傻,好运气稍纵即逝,如果不抓住了,才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呢。

“那好,你就去苏州,署理江苏布政使,务必把江苏的经济,彻底的整理清楚了。”玉柱毫不含糊的提拔重用了田文镜。

田文镜憋屈了大半生,好不容易获得了新君的赏识,心里的感动情绪,瞬间喷涌而出。

“回皇上,臣不怕刀山火海和千刀万剐。哪怕是石头缝里,臣也必定会榨出油来。”田文镜的话,说的异常之粗鄙。

但是,玉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臣……呜呜呜……”田文镜眼看快要致仕了,竟然焕发了政治的第二春,居然在御前失态的伏地大哭。

玉柱要用田文镜这个酷吏做个表率,自然是不会亏待了他。

只见,玉柱走下了御座,亲手拿着大帕子,替田文镜抹了一把眼泪。

田文镜当场就喜懵了,大张着嘴巴,完全不知所措。

玉柱索性好事做到底,干脆帮田文镜擦拭干净了老脸。

“哭什么?朕就喜欢你这样办事认真的老臣。此去江苏,放手去做吧,遇见任何麻烦事儿,都可密折专递于乾清宫。”玉柱不怕田文镜得罪人,就怕他胆怯了,不敢对江南的士绅下狠手。

有了玉柱的撑腰,田文镜本就是冷酷无情的性子,他现在真的是,啥都不怕了!

临别之际,玉柱郑重其事的说:“你放心,朕必不会让伱没有好结果。”

“是。”田文镜虚度了几十年的光阴,一朝获得了放手施展抱负的机会,答得格外的响亮,就连站在殿门口的侍卫们,都觉得耳麻了。

等田文镜走后,另一个老熟人进来了。

“户部郎中,臣李卫,恭请圣安!”

“又玠啊,来,坐到这里来。”玉柱指着炕上方桌的对面,亲热的招呼李卫坐过去。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徐州铜山人氏,家有良田千顷,所以,有钱捐了个遇缺即补的员外郎。

要知道,在前清,捐纳出身的官员,一般都要等很久,掏足了银子,才有可能补上实缺。

李卫的家里,有的是银子,居然在捐官的一个月内,就当上了实任的兵部员外郎。

不到两年,李卫又因功绩,被上司推荐成了户部郎中,并获得了老四的赏识。

这就创造了捐班里的奇迹了!

老四成了叛逆之后,李卫本以为,大祸临头了。

可是,玉柱一直没有清算李卫党附老四的大罪。

李卫虽然不是进士出身,却也读过不少书。只是,他这人大智若愚,很多时候故意装文盲罢了。

既然玉柱叫他坐到对面,李卫也没犹豫,当即就坐到了皇帝的对面。

“又玠啊,过去的事情,全都一笔勾消了,咱们重新来过。”玉柱含笑宽恕了李卫的附逆之罪。

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跪下谢恩了。

可是,李卫不是一般人,他沉吟片刻,小声说:“皇上让臣干啥,臣就干啥。”

这话粗鄙之极,但是,玉柱就爱听这种不浮夸的大实话。

宽恕了重罪,总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立功表现吧?

李卫是个大明白人。

玉柱板着脸说:“两淮的盐政,越来越败坏了。前清的康熙初年,每年尚可上缴一千多万两银子。可是,去年户部才收上来七百万两银子,是时候查一查了。”

李卫秒懂了,敢情还真用得着他。

于是,李卫毫不迟疑的说:“皇上若用臣,臣敢拿全家的脑袋担保,一定把两淮的盐务查个底朝天。”

玉柱的心里满意极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敞亮啊!

“那好,你就去浙江,署理浙江巡抚兼两浙盐运使,替朕好好的整顿盐务。”

只要说起盐务,玉柱就来气。

盐务归朝廷垄断经营,但是,朝廷收到的银子,每况愈下,盐官和盐商们却越来越富裕了。

以前,这些都是老皇帝的钱,玉柱懒得去管。

现在,整个天下都是玉柱的了,他自然要狠杀一批盐耗子,抄了他们的家,阉了他们的小崽,卖了他们的妻妾。

实际上,只要是官办垄断性质的行当,都成了硕鼠们的后花园。

基本上,官办垄断的行当,往往是祖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孙,源源不断的损公肥私,无穷尽也!

一个肥差传五代,非常之普遍!

朱元璋的反腐,看着很解气,实际上,完全不可持续。

因为,大清官海瑞,不贪不占,却连肉都吃不起。

海瑞只一个,全国的官员们,少说也有三万人。

所以说,养廉银,必不可少。

当然了,官员们的开销大,也和出行的大排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个是客观现实,必须承认。

养四到八个轿夫,养马,养车夫,养仪仗队,这些都要花不少钱的。

让不想贪的人,有能力不贪,这个才是反腐的重点!

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贪了必被捉,这个不能心急,只能慢慢的来!

李卫的身上,有股子光棍的痞气。

玉柱留他一起用午膳,他居然毫不客气的连吃了三大碗米饭,还把菜吃了大半。

和前清的皇帝不同,玉柱的日常膳食其实非常简单,顶多八菜一汤,一般都是六菜一汤。

透过李卫粗鄙的举止,玉柱看到了,李卫真实想表达的意图。

既然玉柱既往不咎,那李卫也就豁出去了,真敢不顾身性命的挡人财路。

自古以来,贩卖私盐,都必然和精良的武器,以及众多的党羽,紧密挂勾。

没有厉害的暴力,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贩运私盐呢?

别忘了,大盐枭黄巢,那可是,盐贩子里的战斗机啊!

李卫走后,鄂尔泰进来了。

鄂尔泰,姓西林觉罗氏,字毅庵,镶蓝旗满洲,前国子监祭酒鄂拜之子。

玉柱用人,和常校长的只用浙江人,完全不同。

只要你有才华,玉柱就敢用你,不管你是旗人,还是汉人。

砖制皇权为啥最终都败于共和制了?

根子问题,就是皇权砖制之下,即使有英主,更多的是庸主。

庸主当国,必然重用无能之辈,形成逆向淘汰的恶性循环。

掌权的都是庸才,时间一长,国将不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道光帝。

道光帝自己没本事治国,却又害怕大臣们瞧不起他,总是抠奏折里的字眼,故意大作文章,显得格外的小家子气。

玉柱两战灭两国之后,西域地区和雪域地区的改土归流,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明朝打蒙古,打下来了,却占不住,等于是白白的消耗国力。

玉柱对西域的基本国策,主要就是移民实边,半兵半农的屯垦,真正做到自给自足。

当然了,玉柱生的晚,肯定比朱重八有远见。

朱重八建立军户屯垦制度的时候,完全疏忽了,军户人口持续增多,而土地就那么多的现实。

怎么办呢?

玉柱肯定有办法了。

若想安置在西域的绿营兵们,安心镇戍边疆,肯定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嘛。

除了永久性的免税之外,西域移民家里多余的人口,均由朝廷出面,负责安排差事。

具体的差事嘛,就多种多样了。

比如说,派驻殖民地的警察,治安官,分给殖民地的土地,等等。

前明的军户和藩王宗室,前清的八旗余丁闲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时间一长,就积重难返了。

玉柱就不同了,广阔的亚洲和大洋洲的各大殖民地,正值最后的占领窗口期。

到处都需要人才,去占地盘啊!

想想看,菲律宾群岛、爪哇群岛、澳大利亚的超级大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多么广阔的地盘啊?

不怕人多,就怕不敢出去闯荡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