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9章 009回家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9章 009回家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0

第9章 009回家

第9章 009回家

唐植桐非常想挂在工地名下都走批发价,但隐患也比较大,首先项目不好处理,再者还涉及资产流失等等,索性不如挂在供销社名下,算供销社主动参与。

这样一来,工地吴组得了里子,供销社孟主任得了面子,唐植桐得了实惠。

“哎呀,你个小唐啊,太见外了!不用那么麻烦。”孟主任用手指点点唐植桐,爽朗道:“方便群众,服务工程工作人员,也是支援建设,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但你千万不要让我难做啊!”

“我这人没啥优点,就一条——懂事,肯定不会让您难做!咱这积压的那些虫蛀鼠咬的布、受潮结块的糖、磕碰变形的搪瓷,您多少匀点给我,毕竟空着手去村里收东西不利于完成收购任务。”唐植桐笑眯眯的承诺。

孟主任听懂了唐植桐的言外之意,两腮有些抽抽。心想这小子又是“我们工地”又是“我”的,还真特么公私分明,神特么虫蛀鼠咬、受潮结块!懂事?点化谁呢?让谁懂事呢?红彤彤的章,这事不太可能是假的!这机遇,可谓是千载难逢,如果自己不抓住,可就真便宜其他供销社了……

孟主任想明白后,没再犹豫,向唐植桐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走出供销社,唐植桐擦把汗,要不是为了物资,他一点儿都不愿跟孟主任这种人打交道,话不能说透也不能说死,得琢摸着说,一句话绕三个弯,忒累!

相比之下还是工人和知识分子朴实。

唐植桐靠着一份介(虎)绍(皮)信,先去屠宰场,屠宰场的工人甚至埋怨唐植桐没带钱来,否则今天就能拉一车下水回去……

最后一站是医学院,唐植桐提前请教过蔡峰。燕大之前有医科,52年脱离燕大,独立建院,搬到了学院路,组建成四九医学院,此后很多年一直都是重点。中间有蔡峰牵线搭桥,事情办的很是顺利。

从医学院出来,唐植桐给吴组挂了个电话,向他汇报了下进展,最后说再借用半天吴组的自行车回趟家,明天一早回工地。

吴组有专车,自行车放工地跟公用差不多,吴组也不在意这半天,很高兴得准了唐植桐的假。

唐植桐找个背人的地方,脱下衬衣扔空间里,又从空间里拿出两根筋穿上,骑上自行车往家走。

唐植桐住史家胡同,与那条赫赫有名的胡同重名,是南城花市大街东边的一条小胡同。

在唐植桐印象里,小时候出家门往北走十多米是条臭水沟。臭水沟蜿蜒向东,经白桥汇入更大的一条臭水沟,经后河沿、北关,最终流入通惠河。

大臭水沟又叫“死孩子沟”,按老一辈的说法,未长成的孩子不起坟,夭折的孩子往往都是往沟里一扔了事。

唐家也扔过,序齿在唐植桐之后有个老三,早夭,杂草一裹,就扔在了这条沟里。

除了臭水沟,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的坟茔,什么顺天府义地、青年会义地。

义地也称义冢,无论哪种都是好听的说法,本质上都是乱葬岗。安葬的是些没有家人的孤魂野鬼,或者家里穷困潦倒、无钱下葬,凉席一裹就算厚葬的那种亡者。所以这里又是是除龙须沟以外的第二个贫民聚集地。

解放后,上面以工代赈,组织百姓将臭水沟改为地下暗渠,又将周围的坟地迁出城区,这一片人气才多了起来。

现如今,这里有基层行政单位、工厂、作坊、民居林立,房价比解放前涨了不是一星半点。

“吆,桉子,这是买洋车了?”看水的朱大爷瞪着一只眼,盯着自行车羡慕的问道。

“嗐,我哪买得起。借的,工地离家太远,坐车贵,这个能省点钱。”唐植桐下车,拍拍车座,跟朱大爷招呼:“朱大爷,您先忙,我先回家看看。”

唐奶奶在添大孙子后,花了半斤玉米面请一晃铃的瞎子半仙给大孙子起了大、小名。

那半仙跟唐奶奶说您孙子五行缺木,以后最好有金命扶持,大名叫植桐,希望种得梧桐树能引来金凤凰,小名桉桉,桉树长得又快又高,能长三十多丈,寓意孩子茁壮成长。

老太太不知道瞎子是如何知道桉树有多高的,恐怕她也想象不出三十多丈的树长什么样,但都不影响她对大孙子的拳拳爱心、殷殷期盼。

唐植桐不信这一套,但身高确实比同龄人要高出一截,唐植桐觉得身高更该归功于老太太在那个饥饿年代没饿着自己。

进了家门,唐植桐放好自行车,从空间掏出从废品站淘换来的废铁,嗯,这也是沾了介绍信的光,否则真不容易买出来。

“妈,您歇着,我来。”唐植桐一进门就看到唐母又在伺候院子里的菜。您没看错,就是在四合院种菜。

唐母叫张桂芳,老家四九城郊区农村,是老太太当年用粮食换来的儿媳。虽然在南城住了二十多年,但跟婆婆一样,不爱花鸟鱼虫,初心不改,独爱种菜。

“桉子回来了?在那还习惯吗?”唐母不到四十,起早贪黑,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早早有了白发,“你这是捡的废铁?”

“麻三哥照顾,在那挺好,玉米面窝头管够,您放心就行。废铁是捡的,留着我有用,您可不能卖。您歇着,我来除草。”唐植桐把废铁扔在墙角,接过唐母手里的锄头,想让母亲坐下休息会。

“那就好,那就好。你锄完把草收拾出来,再去担些水,晚上浇浇菜。我去看看还有没有肉卖,买些给你做炸酱面吃。”唐母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肯坐下休息,转身回屋找购肉证。现下四九城供应充足,肉票还未施行,目前凭购肉证买肉,猪肉每证每天最大购买量是1元,汉民凭证每天限购牛羊肉1斤。

“有啥吃啥,炸酱面太费事,咱明儿再吃。”出门饺子下车面,唐母给儿子做面吃,说明把儿子当成人来看,不过唐植桐也没拦着,因为自己确实有点饿了……

有工地的硬饭撑着都这样,唐植桐不敢想象后面“够不够三百六”的日子,何况家里还有俩孩子,唐植桐打定主意一定要抓紧时机屯上一批物资。

唐植桐把地收拾好,挑着扁担出门去铁辘轱把接水。

之所以叫铁辘轱把,是因为这地方以前有口水井,打水用的辘轱把是铁家伙。地名起得很随意……

解放后水井旁边盖了间小房,通了自来水,安了水龙头,供附近几个胡同居民使用,报纸上称其为“悯煮水站”,百姓简称为水站。

朱大爷不光眼睛残疾,还是孤寡老人,被街道选出来专门看管水站、收水费,吃住都在小房里,是自来水公司的临时工,一个月十来块钱,也算有了一份糊口的工作。

“桉子,明后天要开始收水费了,回去跟你妈说一声。”朱大爷坐个小马扎,摇着蒲扇,用仅剩的那颗眼打量着唐植桐,想不通这不怎么言语的孩子怎么就能借到自行车。

“好来,一准给您准备好。”唐植桐拧开水龙头接水,这会人少,老娘们大多回家准备晚饭,再过一会大姑娘小媳妇就该端着盆出来洗衣服唠嗑了。

拜求推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