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451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更)

第451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更)

第451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更)

宣大总督张宗衡布置的谋划全盘落空了。

大同总兵麻承息为了防备蒙古人林丹汗,没有轻易出兵,同样副总兵姜襄也因为防备蒙古人就没出兵。

那些被贺今朝收服的鄂尔多斯部落的骑兵,在长城外溜达一圈,张宗衡一下子就没有脾气了。

他哪分得清长城外的蒙古人是哪个部落的,是不是蒙古右翼还是左翼的。

他只会判断出来,这伙人是否是林丹汗的先锋,林丹汗是否还会如同前两年一样,来攻打大同府。

对于此番围剿贺今朝的谋划,再加上他听闻陕西大批起义军入晋,且组成了三十六营,以紫金梁王自用为盟主,前后足够二十万人的规模。

张宗衡一下就变得从心起来了。

他自己可打不过,必须要向朝廷请援军。

贺今朝叫来了二十万援军,朝廷怎么也得派来个五六万人马,大家才算心里有底气一些。

此时此刻,京城内又因为加派的事情而争吵。

户部尚书毕自严条上十条大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

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

尽管毕自严长于经济,精打细算,苦苦支撑大明财政,又在女真鞑子肆虐京畿的时候,累的脸肿的如斗一样大,且口吐鲜血不止,让崇祯很感动。

当然感动归感动,但他这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意见让崇祯无法接受。

朝廷没钱如何平定叛乱?

钱从哪里来?只能增加赋税,在苦一苦百姓,待到平定内忧外患,再补偿小民即可。

崇祯对于杨鹤的招抚政策已经彻底失望,洪承畴等主剿派的强硬,让他只想用武力荡平天下。

再加上神一魁仅仅被招抚一个月就直接反叛,也不管是不是洪承畴逼杀才反的。

崇祯脸都不要了,当众说贼势猖獗,招抚为非,杀之良是,然后把责任一股脑的推到杨鹤身上。

毕竟他以前给三边总督杨鹤写过亲笔信,让他相机招安,是朕的意思。

待到属下责任划分清楚之后,崇祯便直接下令,杨鹤总制全陕,何等事权。

乃听流寇披猖,不行扑灭,涂炭生灵,大负委任。

著革了职,锦衣卫差的当官旗,扭解来京究问。

员缺推堪任的来用,朕看洪承畴就不错,令让张福臻迁为延绥巡抚。

练国事姑著降三级,戴罪剿贼自赎,如仍玩纵,定行重治不宥。

三边总督杨鹤被罢官,准备抓紧诏狱,彻底宣告了明廷对于起义军由招抚转为剿灭的政策上。

其实杨鹤并不是一味的主张招抚,而是打一阵招抚一阵,双管并下。

可就是因为进入山西的闯贼锤匪做大,全都来杨鹤的纵容。

在主剿派的心中,杨鹤便成为了罪魁祸首,众矢之的。

无论是崇祯还是主剿派的思维,觉得杨鹤的失败,是政策上的失败。

可杨鹤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起义军的觉悟,已经提高到了,不对大明朝廷妥协的地步,而是因为类似崇祯这种人的鄙视吝啬以及短视。

再加上洪承畴动不动就杀了投降的起义军头领,更让他们无法相信朝廷。

在政策下发的同时,为了培养武人,崇祯要振兴武举。

明代一向重文轻武,武生、武举的社会地位根本不能与文科的秀才、举人们相比。

而且武举通过会试后也只是酌情授予武职,不给进士的名分。

在天下刀兵纷纷,急需军事人才的情况下,崇祯觉得这个武选的制度也该改一改。

崇祯四年武举会试,武场考试中能挥动百斤大刀的只有徐彦琦和王来聘两个人,但发榜时徐彦琦却因为文场考试成绩不佳而没有中选。

崇祯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大为恼火,天下军情急迫,正是需要将才的时候,而主试者却还是固执于重文轻武的旧规,选拔武士居然也以文章为主。

两个狗东西!他把主考的两位詹事府词臣杨世芳、刘必达逮捕严办,送进大牢好好反思,同时下令重新举行会试。

这一次的做法以后成为定例,武会试以刀马骑射的武艺为主,文辞为辅。

为了提高武科的地位,崇祯还决定从今年起,武会试之后增加殿试。

同文科一样授予中试者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另一个能耍大刀的王来聘于是成为明朝的第一位武状元,当即被授予副将职衔(在武职中仅次于总兵官)。

即便能耍得大刀,射得好箭,也未必就真是将才,何况武场的考试积弊多年,管理松弛,从来等同儿戏,耍刀射箭的武艺也不见得是真的。

纵然崇祯下令重新举行,但武选会试搞得乌烟瘴气。

第二场考步射,正赶上刮起了大风,射中的极少,监试官就提请只要中一箭的都算合格。

考骑射的场面更加令人吃惊,许多人都是让仆人牵着马跑到靶子前面,用手把箭插在靶子上。

如此武艺怎么能对敌作战呢?

不重要,只要考试过了就行。

崇祯年间偶有一两个能打仗的将领,大多是行伍部卒出身,很少有武举、武进士起家的。

这一番武试革新,同样毫无成效可言。

但崇祯自己觉得此举颇有成效,因为他认为这波人都是真刀真枪的考出来的。

所以要把这些人都送上战场,并且十分期待他们在战场上的亮眼表现。

届时他就等着这批武进士捷报传到京城。

在用人的风格上,崇祯确实有些不拘一格的特点。

而且一直在探索着通过科举、词林、科道以外的非常规途径网罗人才。

他一直尝试着文才武才并重、科第保举并重、朝官外官并重等一套新的用人办法。

从明朝选官用人制度的弊端来看,他的这个思路还是很正确的。

但他本人实际上根本就缺乏统筹安排,进行制度改革的能力,而且又自以为是!从来没有组织得力班子作过周密的筹划,只是凭着一时的激动随意降旨。

对各种破格使用的人才,他又很少认真进行过周密考查,更谈不上长期培养。

而一旦印象改变,罢免的时候也极轻易。

因而崇祯用人极多,用人途径极广,真正有用的人才却没有几个。

杨鹤便是如此上位到罢官的,而西北杀人魔王洪承畴也是这样上位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