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144章 十万明军的安排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144章 十万明军的安排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144章 十万明军的安排

第1144章 十万明军的安排

南方明军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北方的残存明军,除了周遇吉憋着一口气想要干清军之外。

其余人皆是摆烂状态。

清军攻打山东,大明官军转进山西方向的骚操作就不提了。

白广恩经过祖大寿那么一次会议之后,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的,认为自己这么多年白他妈的干了。

好在在松锦前线经历过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唐通一个劲的给他开导。

相比于他们这些原始官军的身份,白广恩这种以前是农民军的身份,反倒在锤匪那里更好混之类的。

再加上白广恩的儿子都为贺今朝效力,有这方面在,根本就无需过多担心。

经过唐通的开导后,白广恩也只能认清现实,为大明效力没什么前途的。

如今连基本的军饷粮草都无法供应,纵然他自己想要效忠陛下,但手底下的兄弟们还得要吃饭呢。

于是在清军劫掠山东,同闯贼打的热火朝天,明军士卒多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良好习惯。

什么他娘的为大明效力啊。

至于督师大学士周延儒则是整日同幕僚饮酒作乐,不敢派人去追杀清军,也不敢说一句于清军打仗的话。

什么抵抗明军?山东那不是有闯贼嘛,坐视他们互相残杀,狗咬狗岂不美哉。

大多数明军士卒以及最高领导开始摆烂,但是有人不想如此寂寞。

于是军中有监军御史上奏报功,特别是满清恭顺王孔有德死于锤匪这件事。

蒋拱宸直接把名头安在了大明军将头上,以至于搞得周延儒十分被动,不得不编造自己指挥斩获百余鞑子的捷报报给崇祯。

崇祯接到这个消息简直是喜出望外,万万没想到周延儒竟然如此主动,灭杀了孔有德。

当年孔有德在山东叛乱,到后期乘船叛逃,可是让崇祯发了好大的火,没等平定叛乱,把孙元化就给砍了脑袋。

现在孔有德还是被朕的人给宰了!

早知道周延儒当督师这么好使,他早就把此人派出去督师了。

吴国俊整个人都懵逼了,这都行?

连点首级都没有,活干的也推糙了些。

就这么两张所谓的捷报都被朱由检认为真的。

吴国俊都有一瞬间认为自己以前干的事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实在是过于小心了。

尤其是大明都到了这个地步,朱由检还如此“天真无邪”,确实让他绷不住了。

如今属实是人均龙哥了。

龙哥(毛文龙)怎么没有赶上这种好时候?他当年也时不时的报大捷,可数目过大,被朝廷识破。

要是毛文龙一直坚挺到崇祯末年,这对君臣不定能合伙干出什么屑事来呢。

“陛下,此事真假未知,还需要好好判断。”

不等吴国俊言语,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先提醒了一句。

“你懂什么,朕觉得周延儒不敢哄骗朕的。”

朱由检显得极为亢奋,他对着众人说还想要把周延儒封为太师。

纵观整个大明,也就是张居正一个人是活着的太师。

“陛下,此事还需慎重。”

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东厂太监王之心连连劝说,别着急封。

尤其是京师内总是有人贴匿名榜单,隐射洪承畴是大曹操,周延儒是大秦桧。

总之掌握兵权的都没有一个好人。

经过手下人的再三规劝,崇祯看向一旁的杨嗣昌以及吴国俊,询问他们的意见。

待到二人都说不着急封周延儒为太师,还是等孔有德首级送来为好。

朱由检这才按耐住激动的心。

吴国俊都无力吐槽了,当皇帝的也不好好想一下,孔有德等清军在山东祸害百姓,周延儒在通州,这期间隔着千八百里的路程。

难不成周延儒会法术,直接千里取人头,他要是真如此厉害,直接一剑宰了皇太极。

这功劳不是比杀了孔有德还大!

故而吴国俊不清楚朱由检是真的相信了,还是故意相信的。

他这个卧底当的心累,只想着大帅能够快些搞定拦路的清军闯贼,沿着运河北上,赶紧来北京吧!大明皇帝,他是一天都不想伺候了。

洪承畴一直都在派人打探山东的情况,当他得知锤匪加入战场,在三方争霸当中干死了孔有德后,更是一言不发。

待到最新消息贺今朝的外甥李定国斩杀清廷阿巴泰的儿子,洪承畴便做好了准备,他授权兵部的人请求皇帝下令造船。

兵科给事中曾应选首次提出“航海攻心”的战略策略,造船三千,发兵六万,于登、莱海岸航海渡辽。

清兵知道,必然速归往救,这就会不攻自去。

一提出来,首辅大臣表彰这是“计划之妙”,传到崇祯那里也批准建造,先让工、兵二部各造一千五。

但是问题来了。

钱由谁出?

皇帝没钱了。

京城的粮价贵的不得劲,朝廷官员恨不得把国库里的钱财都拿到自家去换粮食吃。

要不是吴国俊派人控制了皇城,真会有人不断的进来出去,盗卖皇宫内的物件。

工兵二部互相推诿,最后交给工部主事经办。

他则想出更新的妙计,说这种船只有广东、福建能造,又转到那里去落实。

这事让崇祯觉得极为靠谱。

虽然广东被锤匪占据了,但是福建郑芝龙对于大明那是忠心耿耿啊!

自从被招抚后,一直都在与海盗、红夷人、山贼等交战,为保境安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事就应该交给他来办。

崇祯立即批复,差人抓紧去办。

锦衣卫的人争先恐后的想要抢夺这个差事,就是为了远离京师,前往福建那个地方去讨口赏银啥的。

他们早就听闻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出手向来阔绰,只要他手指稍微漏点缝,就够他们吃上许多时间了。

然后“造船”这件事就被拖延住。

等在朝廷外的洪承畴知道这个消息,忍不住叹息。

大明皇帝的耳目都被堵住了,很难知道真实的消息。

清军逼近南直隶,贺今朝一直都没有出面,显然是前往福建、广东去视察了。

皇帝以为还归他统辖的人马,实则早就成了锤匪的治下。

洪承畴有了皇帝下令造船这个名头,便派人前往大沽等地强行征集船只船夫水手。

他绝不能在北地等死,成为旁人的的功劳。

洪承畴本人则是率部前往天津,那里有周遇吉这个大明忠臣,可以为他挡住一些威胁。

有祖大寿等人在身边,洪承畴是极为不放心的。

祖大寿召集辽东旧将,特别是吴三桂等人。

“洪承畴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行动,率领他的本部人马直接离开了。”

“舅舅,我去把他追回来。”吴三桂还曾经与洪承畴攀过亲戚呢,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不必了。”祖大寿摆摆手说道:“洪承畴大不了去投皇太极,如此一来,他活着对于我们而言更加有利。”

吴三桂不理解,抓住洪承畴作为俘虏献给贺今朝可是他们的既定计划,这也算是投名状了。

“他降了皇太极,名声更加坏,我们将来在战场上与清军厮杀,抓住他我们的功劳也就越大。”

祖大寿却是认为洪承畴不甘心投降贺今朝,反倒去出关主动投降鞑子,还不如在松锦之战就投降呢,这样还有一个好借口。

“万一他是诈降呢?”

吴三桂想起他舅舅诈降皇太极的操作,提出了这个假设。

一下子就让祖大寿感觉有些麻烦。

“这个消息立即派人传给孙传庭,询问他作何判断,我们用不用跟上去追击。”

祖大寿喊了一名心腹,直接派人前往孙传庭的住处。

他前两日得知锤匪从太原出发,一副等待时机要覆灭京城的消息。

也不知道洪承畴是不是得到了消息,故而今日打算离开。

“大哥,要不要我先带着人马跟在洪承畴后面?”祖大乐一脸凶相的询问。

如今大明要无了,他们想要好好活下去,就得获得新主的赏识。

同大明决裂还不够,总得献上几个够分量的俘虏。

大明皇帝以及京城内的皇亲国戚全都被吴国俊的人马给包圆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选择。

祖大寿也在纠结,但他依旧摆摆手:“越到关键时刻,我们越要稳住心态。”

常年在辽东厮杀,早就让祖大寿练就了比常人更加稳重的大心脏。

没让祖大寿等太久,孙传庭便亲自打马到了祖大寿的军营内。

“洪承畴走了无所谓,他只带领了本部洪兵去讨生活,不必管他。”孙传庭先是给众人定了个调子:

“他若是投降了皇太极,那就更好了!”

“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他投降,作为大明目前第一文官,连他都投降了清廷,想必会影响不少人的。”孙传庭颇为兴奋的道:

“这些人只要被蛊惑,也就该死了,正好省去了诸多借口!”

祖大寿便不多言语了。

他从孙传庭身上看出来了,锤匪对于杀的人少了并不是很满意,还要给他们的名头上安上罪名。

锤匪不光要杀人,还要诛心,彻底的让士大夫群体没落下去。

吴三桂没理解孙传庭的意思,这人杀了就杀了,还找那没动的借口做什么?“行了行了。”孙传庭也不再过多解释,对着祖大寿道:

“你的事我已经飞鸽传书,告诉大帅了,他昨日也派人送来了回复。”

祖大寿听到这话,厅内众人的耳朵都立起来了。

这可是关乎着他们今后的性命以及生活,还有一家老小的性命。

“此番我家大帅北上的目的,就是覆灭大明,建立新朝。

但是在覆灭大明的前面,我们要先同清军打一场歼灭战,不让阿巴泰回到辽东,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

祖大寿水率先点头,他明白贺今朝的目的。

大明皇帝朱由检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了,完全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从松锦前线返回来的十万人马,大多都是心思各异,没有想同大明陪葬的意思。

现在机会摆在眼前,伱们关宁铁骑不是一直都与清廷鞑子打生打死吗?

阿巴泰就是摆在你们眼前的试金石,想要得到锤匪的编制,光靠投靠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才行。

祖大乐等人都清楚他们没什么机会吃空饷,但是锤匪的待遇比大明还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也正是因为如此,锤匪士卒才发挥出了更多骁勇善战,作战顽强,根本就不是其余势力能够比的过的。

贺今朝把他麾下的士卒当成人看。

相比于大明不把士卒当人看,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特别是前期的无地流民变成了“小地主自耕农”,要生产方式有生产方式,要个人荣誉有个人荣誉。

编练成强军,爆发出来惊人的战斗力也就不奇怪了。

“孙使者请放心,我们定然好好打鞑子。”

吴三桂直接表态,不就是同鞑子作战吗?他还是有些经验的。

“好。”孙传庭摸着胡须笑了笑:“我军会再山东与鞑子先行作战,能到达北直隶的鞑子,损伤不会小的,你们倒是捡便宜了。”

听到这话,祖大寿站起身来开口道:

“孙使者,我这外甥对战鞑子还是有些手段的,莫不如就派他前往山东,在李将军帐下听令,我们也不需要总捡便宜,平白让人看不起啊!”

祖大乐直接在桌子下踢了吴三桂一脚,让他赶快站起来。

机会可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争取来的。

李定国是贺今朝的外甥,吴三桂若是能搭上这条线,将来也能有更多出头的机会。

他们在大明的官职在锤匪阵营当中完全不管用,有些时候还会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锤匪大多时候会宰了明军的将领,留下诸多普通士卒编入陷阵营。

孙传庭稍微沉思了一会,便也理解了祖大寿的操作,他请二人坐下:“此事我给李将军修书一封,用不用的我说了也不算。”

“成不成的,我祖大寿都会记着孙使者的恩情。”

“千万不要这么说。”孙传庭直接站起来:“我虽然能推荐吴三桂,可他将来若是出了事,我也是会被连累。

大帅虽然不反对任人唯亲,可惩处也是极为严重。

吴三桂他将来可千万不要犯了什么军纪,否则我会亲自把他脑袋砍下来向大帅请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