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134章 求我我就得答应吗?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134章 求我我就得答应吗?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134章 求我我就得答应吗?

第1134章 求我我就得答应吗?

每年由马尼拉开往墨西哥的帆船一艘至四艘不等,每艘载重三百吨至一千吨。

这些马尼拉帆船,每当六月西南季节风起时启航北上,在进入北纬三十八度至四十度之间水域后,借西风,向东航行,在距离美洲海岸三四百公里的地方,转舵南下,直达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港,航程约需五个月。

后来,移至北纬四十度和四十二度之间的水域,这样可以利用日本至美洲间由西向东的海流一“黑潮”,加快航程。

从墨西哥回到马尼拉,则先沿墨西哥西岸南行,到北纬十度和十一度之间海域,借东风西行,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续航到菲律宾。

航线相对短一些,约需三个月。

阿卡普尔原是一个不过两百多户的偏僻小镇,由于马尼拉帆船而繁荣起来。

大明的丝绸等货物一部分行销墨西哥、秘鲁等地,一部分则越过大西洋转销西班牙和欧洲其他国家。

马尼拉帆船从拉丁美洲运回的主要是白银,到菲律宾后用来购买大明货物,从而流入大明。

大明一菲律宾—拉丁美洲航线的建立,是西班牙殖民者追求利润的产物。

同时促进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随着贸易的发展,移居菲律宾的中国人不断增多。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时,当地居住的中国人有一百五十人,几年后增至三万人左右。

当时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特别是泉州、漳州的百姓,纷纷前往吕宋谋生,成为一时热潮。

泉州安平镇习俗好行贾,自吕宋交易之路通,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

大明移民多数居住在马尼拉。

西班牙殖民者规定,在菲律宾的明人不得超过六千人。

这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西班牙在当地的人口从未超过两千人,他们害怕明人的增多会对殖民统治不利。

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殖民者将马尼拉明人集中在当地的八连市场。

西班牙殖民者在八连市场对面的城墙上架设大炮,随时准备镇压。

西班牙殖民者出征美洛居强迫二百五十名中国侨民当兵。

这些侨民不堪忍受殖民头目的虐待,起来反抗,杀死头目,驾船逃走。

这一事件加深了西班牙殖民者的猜忌。

万历三十年(1602),有个人为了讨好奉命采金的宦官,上疏说吕宋的山上出产金豆,可以采取。

明皇帝万历下诏,由福建当局派人前去吕宋勘查。

三名使者到了吕宋,被逐回,西班牙殖民者由此更怀疑中国想夺取吕宋,便精心策划,在第二年九月发起了对明朝侨民的大屠杀,死者二万五千人。

大屠杀以后,马尼拉的明人所剩无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困难,中国商船停止前往。

西班牙殖民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又设法鼓励中国人移居。

崇祯十二年(1639),中国侨民又增至二万八千人。

殖民者再次感到恐惧,将许多中国人遣送到各地修道士庄园中作劳工,并且加重了捐税。

中国侨民难以忍受殖民者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但被早有准备的殖民当局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了下去,死亡达两万多人。

明朝政府以及崇祯对于西班牙殖民者的暴行,没有采取任何有力的保护措施。

一方面因为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无暇顾及,自身都难保,如何能对付海外?另一方面则因为明朝政府一贯把不归的行为视为触犯大明刑律。

这些长期侨居国外的百姓在当政者看来都是“奸民”,你们死了活该,当然不会加以保护。

实际上,正是明朝政府这种态度助长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嚣张气焰,毕竟连官府都不管他们,杀就杀了。

而西班牙也算是政府支持的殖民行动。

现在这些逃难的侨民逃回福建后,又求到了贺今朝的头上。

毕竟贺今朝为了琉球直接擒获了日本的藩主,顺便还在广东游街,琉球国国王尚贤大肆宣扬等等。

对于这件事,这些逃回来的百姓也想来碰碰运气。

为什么遭遇了第一次大屠杀他们还要前去吕宋,大抵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总是不相信厄运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对于这件事,贺今朝并没有给出答复。

目前而言他的心思全都在北伐覆灭大明,至于什么吕宋之类的没心思。

他们要求也早就该去求郑芝龙了。

但目前郑芝龙都没有出手,想必郑芝龙和西班牙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贺今朝听完他们的诉说之后,叫徐以显回复目前没有奔着吕宋的方向去出海。

若是想要报仇就该画画海图,以及当作谍子去探查西班牙在东南亚的各种消息,世上哪有白吃的午餐呢,我又不是你爹!

你们这群人不付出点代价,就想上嘴皮碰下嘴皮,让我锤匪兴师动众,前往水域不熟的地区作战,想都不要想。

郑芝龙一言不发,尽管他实力强横,通商范围很广,但是实力展现的主要是在华东、华南这片海洋上。

至于吕宋那么远的地盘,不是他能够控制的。

或者说,郑芝龙并没有欧洲人那种搞殖民的思想。

否则也不会顺势就投了锤匪,想要当县长夫人,最好还能进入朝廷中枢做大官,才是他的梦想。

当然,若是贺今朝命令他率部出击,奔着吕宋去报仇,那他也可以去。

但贺今朝并没有差遣他,只是叫这些曾经的侨民去当谍子。

就在拉扯当中,左良玉派来的使者到了广东,面见贺今朝相商投降事宜。

吴牲坐在下首看着贺今朝,说实在是他与当今陛下在年岁上相差不是很大。

他倒是想要力挽狂澜,奈何纵然是崇祯流泪叮嘱他,他也凑不出什么三万精兵强将来。

左良玉又一家独大,俨然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若是放任左良玉祸害百姓,那不如直接叫贺今朝灭了他。

金声桓率先开口道:“贺大帅,我们八十万大军是真心实意的投降,愿为大帅马前卒,覆灭大明。”

贺今朝瞥了他一眼:“伱们能来主动投降,我倒是很满意。

但是覆灭大明这件事,你们这八十万人还排不上号,我麾下百万人马都在枕戈待旦呢。

他们都盼着我定鼎中原,如何肯把机会让给你们这些后来者?我若是这样做了,那岂不是让效忠我多年的部下寒心,是这个道理不?”

金声桓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在努力的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贺今朝说他麾下猛将如云,你们根本就排不上号。

他看向一旁的吴牲,希望此人能够多发挥些嘴皮子的作风。

吴牲捏着胡须不紧不慢的道:

“贺大帅说的有道理,合该是他们想要主动投降晚了,若是他们在大帅出整湖广的时候,不逃跑,直接降了,想必今后覆灭明廷的战事也会掺和上一脚。”

金声桓心里直接开骂了,这个狗文官竟然不帮着说话,反倒还说咱们投降晚了,这他娘的不是当年拆台是什么?“不知贺大帅想要怎么处置这帮人,也好让他们有点希望?”

贺今朝再次审视眼前这个老头,瞥了一眼徐以显。

徐以显哈哈笑了两声,接过话茬道:“你们既然诚心投降,可是把士卒名册带来了?”

“这?倒是没有。”吴牲也是摊摊手道:“左军号称八十万人马,因为接连的战事以及赶路逃亡,目前根本就不知道剩下多少人,连左良玉都无法统计出来,故而名册之事,大抵是没什么用处的。”

“哦,那左良玉麾下就没有什么精锐士卒的数目?”徐以显再次追问。

“上一次与李自成大战,精锐老营几乎阵亡,好不容易聚起来一些善战的士卒,又与张献忠大战,精锐老营损失惨重,大多成了张献忠麾下。”

金声桓连忙补充了一句,倒是觉得吴牲总算是说了句人话。

目前左良玉麾下真没啥精兵,他们这群将士的精兵也不多。

大抵是同张献忠作战,几场下来活着的就算是精锐士卒,被吸收进家丁的行列。

要不是朱仙镇损失了那么多兵马,左良玉在襄阳听闻锤匪大军前来的消息,也不会那么痛快的直接就率部逃走,丝毫不敢与之交战。

否则定然会拖延些许时日,让贺今朝不会那么痛快的顺着长江而下,直接占据了南京。

“这么说,你们连点精锐士卒都没有,就想随我北上覆灭大明摘桃子,倒是好算计呐。”

听到贺今朝如此言语,金声桓一下子犹如五雷轰顶般的定在原地,不知所措。

吴牲看似是在帮左良玉说话,实则就是在给他挖坑。

手底下连精锐士卒都没有,他们能有什么筹码可以谈的呢?

“贺大帅,我们还是有些精锐士卒,并不是完全无用的。”金声桓连忙出声找补。

吴牲捏着胡须不言语。

贺今朝端起茶杯小饮一口,倒是徐以显哈哈笑了几声:“金将军,我建议你们此番回去之后精简人马,把善于作战的士卒编练出来,继续追击张献忠,其余人留在原地,等待我军接收,如此也算是给你们留下后路。

什么八十万将士,真当我家主公是北京城里的那个憨货皇帝吗?”

不等金声桓应声,他便继续说道:“我家大帅说什么,你便要做什么,要不然什么他娘的八十万大军,全都给你们扬喽!”

金声桓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神色,他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而一旁的吴牲也根本就不帮他说话,他跟左良玉这群人厮混的时间越久,就越看不惯这帮人的作为。

祸国殃民的想要换一个派系继续或者,就该一个个都该砍了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

“谨遵贺大帅令。”

金声桓也不在多说什么,现在贺今朝给他们划出一条道来了,要不要走是双向选择。

待到返程,吴牲直接就不回去了,好不容易逃脱左良玉的控制,如何能回去?

就算不出仕锤匪,准备回乡隐居,靠着他自己的医术也能活得自在。

总之,累了,天下爱姓谁姓谁吧,能让他安稳度过余生就可。

待到这群使者走后,徐以显哼笑了两声:

“主公,这帮人还是拎不清眼前的形式,以为自己手中有点筹码,就可以来谈判,真不知道是不是崇祯给他们的勇气。”

“不用太在意,人在很多时候就是人不清楚自己的处境的。”

贺今朝打了个响指笑道:

“崇祯如今在紫禁城内还幻想着能够逆风翻盘呢,咱们过去给他一巴掌,让他清醒清醒。”

“明白。”

待到此事过后,郑芝龙主动前来询问是否要出兵吕宋?“为什么要出兵?”贺今朝站起来走动了一二:“他们来求我,我就办事,我哪有那么多精力啊,真要海军西征,没有个几年的准备,如何能行?”

“大帅说的是。”郑芝龙松了口气道:“这些红夷人远道而来,航海以及船只技术比我们都要高出一二。

若是想要打服他们,最好得官府支持,多搞来些船匠,用来建造远征的战船。

而且人员还得熟悉海洋,要不然大帅纵然是聚起大批人马。

一旦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也都得葬身鱼腹。

远征的船员很容易犯病的。”

“你说的很对。”

贺今朝自是赞同郑芝龙所言,他只对避免船员患上败血症有解决的法子,至于什么航海,以及更多适航的大船,以及航线之类的,没什么印象。

大明民间的海上力量比官府强上许多,而贺今朝也不过是刚编练海军几年,实力依旧不如民间的武装力量强。

这些人之所以听贺今朝的话,认真交税,就是因为他们要靠岸当“好人”。

一旦到了海上,各种麻烦必然会接踵而来,如何能行?贺今朝手中的海上力量依旧很是弱小,顺利接受郑家在海上的威名,这就算是一步良好的开端了。

“大帅,头脑如此清醒,末将就放心了。”

“嗯,回头你与我一同北上伐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