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95章 税收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95章 税收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95章 税收

第1095章 税收

崇祯为什么惊诧?

因为他也清楚的知道要靠着这群士卒才能翻盘,所以下令叫皇亲国戚以及满朝文武捐赠白银充作军费。

崇祯希望自己的岳丈能起一个带头作用,可惜老丈人守财如命。

被他闺女训斥一番,一旦城破,就算你有万贯家财能保住吗?

然后周皇后又心疼老爹,拿出变卖金银首饰,凑的五千两银子给她爹撑场面。

最后周奎的骚操作就来了,扣下两千两,上交三千两,于是城内百官纷纷效仿。

大家都出门都穿着破旧衣服上朝,轿子也不坐了。

故而崇祯迫于现实,才归来的士卒每人给发五钱银子作为赏赐。

如此,至少给了崇祯一点虚幻的安全感,他才能集中精神全力抢修大明帝国这只千疮百孔的破船。

但现在崇祯看着这帮“乞丐”家中翻出如此多的银两来,着实是气得都站不住了。

待到他看见自己亲亲的老岳仗哭嚎着来,他更是脸色铁青,恨不得踹死抱着自己大腿的周奎。

朕最恨有人骗朕了!

他们个个都比朕有钱,还天天哭穷。

对于让崇祯头疼了这么多年的财政问题,原来可以轻易解决。

朕与你们好声好气的商量你们不答应,结果现在派从辽东战场上归来的士卒上门去取,丝毫不给伱们留些体面,你们反倒个个都比朕还有钱!他现在有些理解左良玉了,朝廷下发的钱都被这些虫豸贪污了,怨不得左军劫掠。

各地百姓逃进山中,看见左军离去,都大声欢呼左军过矣。

此时此刻,朱由检不黑化,简直对不起他目前的所遭受的打击。

洪承畴则是小声的提醒皇帝,待到给士卒发完赏钱后,剩下的钱都由陛下掌控,下一次再给士卒发钱。

京师这里有了洪承畴的操作,暂时稳住了十万归来的战神,但下一步还得多搞些粮食,要不然有了银子,还得饿肚子,有银子就等于没银子。

或者说洪承畴已经提前让京师里的“贵人”们体验了一次锤匪或者闯贼进入京师的后果。

这一次吴三桂很有分寸,从各家搬出些许银子来,随便凑一凑,就能给这么多士卒凑出足够的饷钱,还不用掏空家底。

毕竟等反贼来了,就会让这群人体验一下黄巢的操作。

所以洪承畴认为,他们还是偷着庆幸去吧。

十万大军返回京师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因为李自成的人已经铺到了河间府、沧州,威逼天津了。

“我没想到洪承畴还能带领明军逃回来。”

李自成虽然不惧洪承畴,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对他最为不利!因为洪承畴要想向周遭扩充,南下是他的唯一选择。

就北直隶那里自从被贺今朝截断漕运后,粮价上涨的极快,许多人都逃离了那。

李自成也派借机派人回去顶替这些人的身份,帮助他打探消息,时刻留意。

“大元帅。”丞相牛金星开口道:

“这些明将跋涉千里才归,正是疲惫之时,我们要不要趁他病,要他命?”

尽管山东不少文人都劝进,但李自成很谨慎,并没有像贺今朝一样称王,依旧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不妥。”李岩出声拒绝这个提议:“崇祯把那么多银子都摆在那些士卒面前,正是他们表现的时候,还是等他们主动来攻,我们半路上伏击较为稳妥。”

李自成基本同意李岩的看法,这群明军将士在松锦前线与鞑子厮杀了两年,战力早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若是真的要打仗,还得好好筹划一番,不可能像先前一样如入无人之境了。

“大元帅,我们还是要多探听消息,注意明军的动向。”李过提了一嘴。

毕竟他们被洪承畴打的就剩下十几个人,躲进大山里才逃脱。

如今洪承畴又与关外的鞑子厮杀,李过自己清楚鞑子不是那么好杀的。

但其余人对于鞑子却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鞑子在贺今朝那里吃了大亏,那他们也能与鞑子打的半斤八两。

李自成点点头,又想起来一件事:“我方才接到了贺老弟的一封信,说要依靠运河做些买卖,要不要购买布匹,给麾下士卒制定冬装?”

“要我们花钱?”牛金星问完之后就尴尬的笑了笑。

他要是拿贺今朝当冤大头,怕是人家会直接杀过来。

因为贺一龙、罗汝才之事,贺今朝并没有过多干预,双方只是默契的划了下地盘,以免对方捞过界了。

李自成在常年的战争当中摸爬滚打走过来,可要比崇祯成熟多了。

但他从大明横征暴敛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均田免粮!

他们不清楚经济账那也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崇祯收不上来赋税是被中间商给贪了,李自成收不上来赋税是他穷大方。

他麾下有百万大军要养活,就拿粮食为例,一人每天吃一升粮,每天就得消耗一万石。

为了筹措军饷等高额费用,“追赃助饷”的方法用的可比大明官军强的多。

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认为,官吏、缙绅、豪强们所拥有的财富,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来的不义之财,都是赃款、赃物。

因此,责令他们将这些财物缴纳给起义军充作军饷,所以称之为“追赃助饷“。

李自成在洛阳时就颁布了《掠金令》,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追赃数额:“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

到了好客山东后,又规定乡绅也需要助饷。

要是放在河南,那都是杀了了事,如今也肯放这些人一马,收拢他们帮自己干活。

客观地说,此招既可筹措军费,又能慑敌安民,不失为一个筹集收入的好办法。

但是,打土豪、斗地主官吏的劫掠之策有很大的局限性,地主豪绅毕竟每个只能打一次,总有打光的时候。

不像税收,只要税源在,来年便还能收,连绵不断。

在自己统治的地盘上,仅靠“追赃助饷”,没有其他可持续的聚财办法,就只能是坐吃山空,必定军心、民心不稳。

这样,李自成起义军虽然勇猛善战,占地广阔,却没有一寸稳固的根据地作为依托。

待到百万之众,盘踞在河南、山东这两处地方,也是十分的难受。

冬衣这玩意,是不得不准备的,光靠着劫掠山东的大明宗室,是无法筹备处如此多的棉布棉花之类的。

而且,闯贼起义军的“追赃助饷”不像税收那样有多种法规和措施来确保收入归公,往往谁追谁获利。

因有私利可图,起义军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追赃”的狂热中。

自将军到土兵,个个“追赃”追得腰包鼓胀,私吞白银多者数千两,少者数百两,以至人人有富贵还乡之心,无勇往赴战之气。

哪像贺今朝废弃了大明的苛捐杂税,但依旧制定了新的税法,就算种田,也得对半分,把大饼画在后面。

方能最大可能的筹集军粮,用于战事,维护政权的日常运转等等。

在这件事上,李自成没有选择抄作业,依旧是另辟蹊径。

李自成农民政权,对苛捐杂税深恶痛绝,这让人非常容易理解。

大明底层早就苦赋税久已。

他们在税收的问题上走向了反面,把税收视为统治阶级的万恶之首。

“均田免粮”,完全不去建立税收制度,这样会比明末政权败得更快,更惨。

若是“均田免粮”后再回到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不需要国家,不需要政权的长期运行,或许还行,然而这只是天方夜谭。

政权的财力基础没有经常稳定的保障,也就意味着聚沙建塔,经不住历史风雨的侵蚀与冲刷。

如果说崇祯的明末政权亡于横征暴敛,那么,李自成的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亡于免税劫掠,这不啻于另一种形式的横征暴敛,手段还更酷虐。

各自极端的税收政策,最终会使大明王朝和李自成的政权走上殊途同归的败亡之路。

冬装是要做的,但是得花不少的银子。

“我们不仅要买冬装,还要多买些粮食。”

李自成又提了一嘴,这么多脱产士卒,不是谁都能养得起的。

他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李自成的发展,完全成了蝗虫模式。

或者说李自成开辟的另类赛道,当真是成也税收,败也税收。

李岩想了想又开口道:“大元帅,欲图大事,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

今朝廷失政,可是先世恩泽百姓已久,近缘岁饥赋重,官贪吏猾,是以百姓如陷汤火。

我等欲收民心,须托仁义。

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虐人民者,即行斩首。

一应钱粮,比原额只征一半,则百姓自乐归矣。”

李岩说那么多,就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

“均田免粮之策是大元帅立身之根本,岂能随意更改?”丞相牛金星不答应这件事:“只要一半,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投贺今朝去呢?”

因为战争的宣传鼓动需要,闯贼实行三年免征,广泛宣传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

如此才得到了河南、山东,还有北直隶部分地区百姓的欢迎,极大激发明朝统治区内百姓们的造反热情。

李岩也晓得这种事针对夺取的敌占区是极为有效的,但是对于自己占据的根据地全免税是个很大的失策。

牛金星说的非常有道理,要不是冲着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些百姓为什么不投了锤匪?

现在他们与锤匪竞争优势就是这个点,岂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一旦做出来的事,同口号不一致,这些遭受哄骗的百姓必定会反戈。

李自成已经被他自己宣贯的口号绑在了战车上,根本就没法下来改变税收这件事。

“我们虽然没收了几个山东藩王的财富,但是军饷下发一波,剩下的钱财若是与贺今朝做生意,怕是不够。”

李岩看着牛金星说道:“我们占据山东之后,接下来要去哪里发展?”

毕竟在大家原来的设想当中,洪承畴率领大明最后的精锐,都折在关外,这样他们也能顺利前往京师。

京城里做官的人,想必贪墨的钱财更多。

“大元帅能不能写信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再便宜些?”

宋献策捏着胡须眯着眼睛询问。

“别想了。”李过直接做出了回答。

上一次东山再起得到贺今朝的资助,情分便已经消磨干净了。

再发生了贺罗事件,老回回出走投奔贺今朝。

现在双方没有撕破最后的脸皮,可谁也不要轻易过线。

到时候闯贼的情况,便是南北两线作战了。

“南下与贺今朝发生冲突,争夺扬州府那个富庶之地吗?”

“最好别这么想,贺今朝要比洪承畴手中的明军还要难对付。”

李自成的心腹们议论起来。

目前实力极度壮大,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二。

李自成仅剩下的一只眼,看着李岩道:“你有什么想法?”

“我听说孔家几乎坐拥了曲阜的土地,还向外溢出了,他们既然降了大元帅,什么都没有送上,咱们也没有分了他的土地。

这次就叫他孔家出些银子助饷吧!”

李岩认为如今还得仰仗贺今朝提供的粮食和冬衣。

山东这个地界想要冬小麦成熟,还得好些个月呢。

“我们拖的起,朝廷拖不起,漕运断绝,京师又猛增十万张大嘴,他们也是要吃饭的。”

李岩环顾周遭道:“所以我们有了冬衣和粮食后,能稳坐一方,等着饥肠辘辘的明军来攻,到时候待宰的羔羊,还不是他们。

运气不错的话,我们还能用些许酒肉就能让这群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卒成为我们的人!”

李自成为了治理天下,自是接受了孔家人的降表,而且还没有动这个大地主呢!

李岩的话让他眉头微微挑起,光靠他自己手中的银两,要购买到充足的衣服和粮食,怕是很难。

“大元帅,这孔家轻易动不得。”

丞相牛金星直接与李岩唱了反调。

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就需要读书人,若是动了孔家这个牌子,那岂不是让天下读书人都厌恶?“不动孔家?凭着他送上了一份降表,依旧还能享受富贵生活?”李岩眉头微皱:“这百万大军所需的冬衣和粮食与孔家孰轻孰重,还请大元帅细细思索。”

感谢月上吃桂树一百两银子的赞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