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86章 整治商人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86章 整治商人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86章 整治商人

第1086章 整治商人

顾继坤也是初入官场,因为被大明科举制度压抑的太久,也想要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没成想他给贺今朝提的第一条谏言,就成了锤匪整治江南士绅,兴起大狱的开端。

对于这件事,他心中先前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准备。

从最开始的担心,到如今的坦然,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

随着顾继坤的上书,贺今朝针对大明忠臣兴起的大狱,整个江南哪个不晓得他的名字?甭管那些读书人怎么想,但旁人确是晓得顾继坤这个屡试不第的秀才,也算是贺今朝面前的红人了。

“秦王。”顾继坤又拱手道:“我在来的路上,受到了几个大商户的委托,向秦王说一说他们的难处,具体的我还没有亲自前往调查,秦王可派人询问一二。”

“嗯,你说。”

贺今朝倒是想要听一听,他们遇到什么难处了。

松江府是大明全国最为重要的棉布生产中心。

席、许、翁、严、万等家族活动的朱家角镇,是明代松江府青浦县首屈一指的巨镇,盛产棉布,“京洛标客往来不绝”。

蒋氏家族活动的泗泾镇,是松江府娄县的棉布业市镇,在其附近的朱泾镇、枫泾镇,更是标布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中心,镇上集中了数百家棉布加工字号,以及染坊、踹坊等。

地方文献称明末多标行,有小临清之目,比作运河沿线的山东著名商业城市临清。

叶氏家族活动的南翔镇,是嘉定乃至江南最为重要的棉布业市镇,百货填集,棉布字号众多,徽州等地布商极为活跃。

明代松江上等标布“俱走秦、晋、京、边诸路”,中机布“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下机布偷走琉球、日本、吕宋等。

常熟县的棉布,捆载舟输,行贾于齐鲁之境常十之六,当地百姓身上衣缕往往为此地所制。

“至于布匹,只要是松江府产的,天下皆可去得。”

听到这里,贺今朝颔首,在大明松江布是硬通货,大抵就跟茅台差不多一样的品牌效应。

江南棉布主要是销向华北、华中广大地区的。

明代江南棉布销往全国各地,主要有两大通道。

一条经运河,过江涉淮而北走齐鲁大地,供应京师,达于边塞九镇,以山东临清为转输中心。

一条出长江,经湖广、四川而沿途分销于闽、粵、秦、晋、滇、黔广大地域,以安徽芜湖为中转之地。

这些商人家族临清等地为大本营经销江南布匹,是运河沿线十分重要的商品转输地。

凡南方的丝织品、米粮,西北的毛皮,华北平原的麦豆,长芦的盐,都集中于此。

一条长街贯穿南北,长达三里有余,长街以西有白布巷,店铺以布店为主,绸缎店则集中在与其相交的果子巷。

现如今他们都按照贺今朝的政策释放大批奴仆,改为雇佣方式,积极上交赋税。

但是目前而言,他们的业务受到了极大的缩减。

秦晋四川湖广等地,有贺今朝先前支撑的潞绸、蜀锦作为主要销售产品,力压松江府商品,甚至经过船只运送到广东去。

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锤匪这个后台,在政治上依靠大明,屁用没有。

这条商路被贺今朝扶持的商人,挤压的十分难受。

至于往山东临清商陆,不仅道路断绝,积压在临清的货物,也无法卖出,甚至还被官兵、闯贼所抢掠。

广西、云南等地通商极为不安全。

路上不是被官军抢掠,就是被流寇抢掠,根本就走不通。

这些商人想要求贺今朝开个口子,让他们产出的棉布也能喝口肉汤,如果运河重新通商也是极好的。

卖给大明官府还是卖给闯贼都无所谓,只要货物卖出去,不被积压极可。

就算是卖给福建的郑家,可人家的价格也压得低,日本、琉球那点弹丸之地,根本就没法吞掉这么多货物。

当然在大明的通报里,违背朝廷禁令通番以“闵之奸商”为主,浙人、南直隶为辅。

自从万历年间,通番的地点已经从福建海橙渐渐北移,转到浙江宁波。

通番者之所以渐由闽人转为浙、直之人,是由于杭州等地因是通番商品的产地,置办贸易货物较之福建便利,价格便宜。

宁波等地驶向日本较之海澄距离短一倍,费时少、成本低,所谓通倭“莫便于越”。

大明后期,苏州、杭州、嘉兴、湖州及其周围的乡镇,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丝绸产地,对外贸易中的丝绸几乎全是由这些地区生产的。

苏州、杭州又是书籍刻印中心和药材等商品的集散中心。

生丝、丝绸、书籍、药材等商品是日本最为需要和最为紧缺的。

“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

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杭州旧称)造也。

他如饶之磁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皆为日本所需。”

从中国输往日本的商品,生丝和丝绸,布匹占据十分之七。

生丝价格一经确定,其余各色货物价格也都是以生丝价格为标准。

无论是闯贼还是锤匪士卒,手里都有了些许银子,给家里妻儿老小扯布制作新衣服根本就不在话下。

这群商人对内便瞄准了这些客户。

谁愿意锦衣夜行啊?

他们这些商人就愿意让旁人锦衣昼行,如此方能卖出更多的货物。

大家都有攀比的心思,这是人性。

“此事也不是不行,给他们口汤喝,但要坚决打击走私,我们可以组织往日本、琉球、吕宋贩卖货物,收取赋税,如此才算是正常的商业买卖。”

通番在大明屡禁不止,整个江南沿海从官府到民间对外贸易上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问题。

打造双桅大船,违犯海禁法律,造这样的出海大船,需要雄厚资金和较长时间,地方邻里不可能不知情。

如无沿海住家接引,为之储存货物,客商无法出海通番。

如无把守官军放行,通番商品无法出境。

把守官军放行,正因为主管官员暗中得了好处,或纳贿有私,甚至有些用于通番的船只,居然是从大明官军那里买来的。

贺今朝表示可以同闯贼李自成经商,但山东能有什么特产呢?

“对了,我有意组建修明史的人员,选中了你还有钱谦益,你觉得如何?”

“臣愿意。”

顾继坤连连答应,他在基层待了一段时间,感触更深。

而且只有今朝才会给前朝修史。

这也充分说明了贺今朝想要问鼎天下的志向。

况且修史这件事,完全可以青史留名,为啥不修呢?

贺今朝让顾继坤退下先去休息一二,然后再说其他。

“这些商人的诉求也算是正常,毕竟那么多人要做工吃饭。”

张福臻捏着胡须倒是没觉得太过分。

一打仗,什么都会乱起来的。

如今主公平定南直隶周遭,自是要恢复百姓正常的生活。

徐以显看着地图寻摸了一会,开口道:“主公,咱们可以在湖广之地设立一个商业地点,方便商人贸易,我们也好收税。”

贺今朝脱口而出:“那就选在汉口吧。”

“汉口在哪?”徐以显看着地图仔细辨认了一番:“主公莫不是说的夏口?”

夏口是汉水、长江交汇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

徐以显认为主公是陕西人,说话有口音,把夏口记成了汉口。

“既然主公说那夏口叫汉口,今后就叫汉口吧。”

吉珪捏着胡须提了一嘴。

贺今朝最为胜利者,给一个地方改名实在是太正常了。

夏口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从陕西来汉口也方便。

张福臻看向地图解释道,汉口算是九省通衢之地。

“对洞庭商人来说,荆湘之地既是江南丝绸布匹的销售终点,又是湖广米粮的集散起点。

反过来,苏州等江南城镇既是湖广米粮的销售终点或中转站,又是江南米帛上溯上江的起点。

我们主动选定此地,南北方商人都可以将活动重心放在汉口。”

如今在锤匪的治理下,随着四川的开发和江南粮食的愈形紧张,相信汉口商业今后会有极大的发展。

目前武昌便形成了以盐、当、米、木、花布和药材六大行业为主。

汉口作为码头集散地,地理位置也是极好的。

将来汉口市场上的粮食,来自湖广乃至四川,销往长江下游的江南缺粮区。

绸缎布匹来自江南四川山西,经由汉口销向华中、华南广大地区。

如今武昌的布店,大多是苏松布匹的市招,以招接客商。

在长江这一条商品运输线上,从事粮食和绸布经营的,可能只有徽州商人才与洞庭商人不相上下。

而从“枫桥米艘日以百数,皆洞庭人”的说法来看,从事米粮贩运的洞庭商人更多。

徽州商人为提高经营效益与洞庭商人在米粮绸布贸易中,尽量利用宗族和乡邦组织的力量展开竞争。

现在徽州商人被贺今朝给打压了。

在米粮出产集中地和江南绸布重要转输地的长沙与汉口,洞庭商人不但合族联宗经营,还先后于嘉、万年间建立了金庭会馆。

在江南最大的米粮集散中心和棉布生产中心,洞庭商人的老家苏州西南郊的枫桥市,米行林立,米牙活跃。

明末有人用“云委山积”来形容其地米豆之多。

“主公,武昌米牙弄奸作巧,往往粜者贱而籴者贵,贩运者和消费者深受中间抑勒之苦。

这洞庭商人也该用刀子动一动了,他们不该趁着我们收拾徽商的时候兴风作浪,罚没米豆充军。”

“好啊,便以此为由,敲打一二洞庭商人。”

贺今朝表示赞同。

当今的局面,无非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大家都想要吃肉,必然需要有人让出利益来。

尤其是不等贺今朝分配,他们便提前自己作主抢占一番,这种行为如何能行?

他昔日多吃了,今日就得吐出来几倍来。

“主公可用无锡商人,这些人从事短途贩卖和门面经销,多是打着徽商的名义,如今徽商倒了,他们也不敢如此扯旗了。”

徐以显捏着胡须,对于这帮人,倒是有些了解。

他们非求生于近邑,必谋食于他乡。

这些人多是开设猪行以及面馆,先前提供生猪给锤匪军队,用以犒赏士卒,倒是让徐以显对他们有点印象。

“那就送他们一面旗帜,省的扯别人的旗。”贺今朝对于这种事也看得开。

如今的商人多以地域相互团结在一起,地域之间的争斗都极为常见。

商战有时候全都在于物理交流。

纵然说是无锡帮,可内部还得划分江北帮、镇江帮等数个地域小商帮呢。

“是。”徐以显应了一声。

贺今朝站起身来走了几步:“既然松江府的布如此好卖,短时间又卖不出去,可以让他们招工做些制式成衣,出口外贸,如何?”

“回主公,按照杨文岳的奏疏说,对外卖成品衣利润较小。

那些红夷、佛朗基的穿衣习惯与我中原不同,他们那里的情况也与大明差不多,只有上层少部分人能够穿得起华贵的丝绸。

其余人多是用麻袋裹着身子,打补丁的都是好衣服,除非将来我们把棉布的价格下调的厉害,大量冲击他们原本的制衣厂,才能获取丰厚的利润。

以我之见,还不如今年对内给锤匪士卒、官吏定制两套冬衣来的方便,消耗也更快。”

听完张福臻的话,贺今朝连连点头,这个时候欧洲等地好像三十年战争都没打完呢。

对于军队而言,采购棉花、布匹的量极为惊人,有什么比军品更加挣钱的?至于对外销售大量的成衣,贺今朝倒是觉得还得有工业基础,如此才能把成本给降下来,获取足够的利润空间。

但现在明末是玩不起这种模式的。

“主公,秦晋之地多用潞绸,四川汉中等地用蜀锦,这次的湖广、河南、南直隶等地便用松江府的布匹。”

全都就地采购,减少支出,增加额外订单,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吉珪又掏出一本文书:“说到这个,主公要造出海的大船,南京的徽州木商和杭州徽州木商已经在私下打起来了,他们都想要成为我锤匪的供货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