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39章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39章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39章

第1039章

三月,草长莺飞。

贺今朝站在船头,看着河岸的风景。

这种风景,他几乎每年都会看到。

至少百姓安居乐业,不像他当初在陕西那样,到处都是荒地、死人以及即将饿死的行尸走肉。

百姓们都已经开始在地里干活,种地自是一等一的大事。

他们对于汾水上往来的船只都习以为常了。

贺大帅,不。

现在叫秦王。

他一直都在调兵遣将,汾水河面冰化了能通行,就一直在运输东西。

看样子是又要打仗了。

倒是家人加入锤匪陷阵营训练的家庭都颇有些激动,指望着儿子能够立下战功,从而改变家里的条件。

毕竟锤匪士卒正兵的待遇,他们大多是实打实的看到了。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不少人安稳下来之后,自是想着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

奈何秦王一直都没怎么在山西新招士卒。

倒是在陕西等地大批新卒进行训练。

“秦王。”吉珪捏着胡须笑道:“有如此多的百姓安居乐业,此战定能一战功成。”

大明的社会矛盾已经变得极为尖锐,锤匪的统治推翻了地主阶级的暴虐统治,以及长期的剥削压榨,属实是以“解民倒悬”为己任,得到西北西南等地的大规模拥护。

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使贫苦百姓能够安心生产。

再加上锤匪纪律严明,严禁抢掠民间财物、随意杀人和调戏妇女。

如此种种,可要比大明的统治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有贺今朝这样的人在,怎么可能不会拥护他的统治。

拥护他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

或者说,现在的贺今朝已经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朝廷越发的孱弱了,而且许多人都在盼望着起义军到达。

就像今年一月的时候,左良玉率领官军冒雪抵达一座县城,那西峡已经被锤匪策反。

他当然不是为了平叛来的,也不知道城池为锤匪所破,而是为了“就食”。

当地百姓潜伏在女墙,浇水冻城,为“贼”坚守,就算左良玉情真意切的呼唤说大冷天的给他们些粮食柴火就走。

实在不行给点银子也行啊!结果通通被拒绝,左良玉无奈,这大雪天进不了城,攻城也没戏。

毕竟他也没准备什么攻城器械,只能无奈退走,找下一个目标。

左大帅的人马还不如起义军呢,就算是流寇也大多都注意军纪,不随意伤害百姓,可是官军是变本加厉。

左良玉虽然占据了襄阳,但是手里也没有多少存粮啊!贺今朝厉兵秣马三年,做了一个局,让明清之间长久的相互厮杀。

如今南下湖广,一个是为了找机会歼灭官军的有生力量,扩大战果,为推翻大明创造条件。

大明主要用于镇压起义军的军事力量,只剩下侯恂以及占据襄阳的左良玉,侯恂因为战败被罢官,逃到扬州躲避,然后又被崇祯个下令抓紧诏狱去。

现在接替侯恂的是吴牲作为督师,手底下有左梦庚、牛成虎、郑嘉栋、高杰等队伍。

如何吴牲需要去对付盘踞在河南的李自成,双方在河南地界发生几次战事。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官军都需要修整,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兵员、马匹、器械、粮饷,不会离开河南。

河南连年灾荒,在粮食等物力上无法供应李自成、罗汝才和革、左五营庞大队伍的需要。

湖广是盛产粮食的地方,当时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贺今朝要夺取湖广为垫脚,不在偏安一隅,除了打击大明的统治,还要遏制李自成等人的实力。

逼迫他们进入河北、山东等地界继续与明军对抗纠缠。

何况就地理环境来说,湖广是四通八达之地。

先取湖广,对于后面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锤匪还在行进,但是贺今朝称王的消息,却是通过山西巡抚许鼎臣直接送到了京师里面。

毕竟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

雁门关外自是有人通传此事,而贺今朝也占据了大同府的数个县城。

消息往来打探,许鼎臣还是有一手的。

大同副总兵姜襄,再一次被许鼎臣给叫来,商议大事。

“姜总兵,锤匪势大,贺今朝又称王,洪总督率领十几万大军在关外与清军对峙。”

许鼎臣面色漏出愁苦之色:“以你我二人的实力,怕是顶不住锤匪的攻势。”

姜襄心中一动,但是没有那么容易上当。

这些个文官多是喜欢容易诈旁人的话。

许鼎臣在山西坚持这么久都不通锤,足以见识他对大明的忠诚。

“许巡抚,此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姜襄则是一脸愁苦的道:“那贺今朝占据了大同数个县城,我一直想要拿回来,奈何实力不济,一直都在等着朝廷的增援。

但是朝廷就不往咱们这里派兵镇压锤匪,我也没办法。”

有心无力是二人共同的“心愿”。

许鼎臣也深以为然的颔首,他一直上书朝廷,无论是兵部还是皇帝都不怎么关注山西。

就算失败了几次,以及联合围剿山西到后面成了各自为战,但让一个反贼长久的在某地站稳脚跟,真不是他想要养寇自重,而是朝廷的置之不理才造成今日的局面。

贺今朝如今又自称秦王,妥妥的想要推翻大明。

许鼎臣打量着姜襄:“姜总兵,我听闻你的父兄皆是投降了锤匪?”

“不敢隐瞒,确有此事。”姜襄随即开口道:

“贺今朝收取三边,占据我老家的地盘,父兄被底下的兄弟们给架着降了。

甚至后期还写信与我,叫我一同投降,但是被我拒绝了。”

听到姜襄如此大义凛然的话,许鼎臣眉头微皱,他可不相信姜襄会这么忠于大明。

这些个边将没少喝兵血,为祸一方。

但是许鼎臣却是叹了口气道:“姜总兵当真是为国为民,可是依我看朝廷的邸报,如此忠于朝廷的良将全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可全都是诸如左良玉那种桀骜不驯之徒,大明是走了下坡路。”

“是啊。”姜襄附和了一句。

“你有没有联系锤匪的法子?”

“许巡抚这是何意?”姜襄颇显惊讶的询问道。

“自是给伱我二人找一条退路。”许鼎臣站起身来笑了笑:“你也不想给大明陪葬吧?”

姜襄也是个老江湖,自然不会把实话全都撂出来,只是紧皱眉头装作思考的样子。

如今自己在许鼎臣的地盘里,贸然脱出关系,就给了他借口。

“锤匪势大,贺今朝称王了,离称帝还远吗?”

听着许鼎臣循循诱导的话,姜襄则是摇摇头:“我相信洪总督的能力,现在就早早下决断,是不智的选择。”

许鼎臣颔首,姜襄的父兄投靠了锤匪,虽然当不得什么高官,但总归是有人在锤匪那里站稳了脚跟。

他则是要站在大明这面,两方下注,也好给家族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许鼎臣便懒得在钓鱼,随即询问:“姜总兵,贺今朝称王之后,必定会大肆进攻,你我该如何防御?”

“朝廷不是与锤匪之间议和了吗?”姜襄一脸无所谓的道:“许巡抚未雨绸缪怕是有些太早了。”

“早吗?”许鼎臣笑着摇摇头:“待到尘埃落定之后,怕是晚了。”

姜襄站起身来也走了两步:“若是锤匪来攻,我只能借助代王的钱财,坚守城池,犹如当初对抗清军一样。

我当年虽然故意伏低做小,引诱锤匪与清军相互厮杀,但贺今朝并不信任我,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把你我放在眼里。

只要他想要吃,你我皆是他嘴里的一块肉罢了。”

许鼎臣对于姜襄的话极为认同,毕竟按照他目前的实力,是很难抵挡的住锤匪进攻。

同样朝廷也是知道这件事,才会同贺今朝议和,给他银子。

就连他所占据的两个县百姓,也多有向外逃跑。

主要是连年灾荒,他纵然是组织百姓救灾,可也得先供应他手中的军队,更不用说什么这两县本就是能耕土地较少。

“若是许巡抚将来想要改换门庭,莫要忘了拉兄弟一把!”

姜襄说完之后就告辞了。

许鼎臣呆坐在大厅内良久,忍不住甩着衣袖大骂道:“我真该死啊!”

他认为姜襄跟他是同一类人,为了大明一直都在坚持,哪怕面对锤匪而言,自己弱的都像是一只蚂蚁。

可蚍蜉还有撼树的心气,我如何就不行了呢?相比于许鼎臣重新燃起的斗志,姜襄只觉得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那些个文官做事着实是不讲究!别看他山西巡抚杀不着大同的副总兵,但袁崇焕还杀不了毛文龙呢?

还不是一样给宰了?

姜襄面对许鼎臣钓鱼的话是坚决不搭茬,反倒表现出了对时局的担忧。

总之先跑出一段路再说。

姜襄带着手下的家丁跑了十里路,这才勒住缰绳,让战马好好休息一二。

“总爷,咱们如此急匆匆的返回,能出什么事啊?”

作为姜襄的家丁队长,自是明白他早就与贺今朝勾结在一起了。

如今整个漠南蒙古都被贺今朝压服,辽东的清军鞑子又在锦州之地与大明官军进行决战。

至于秦王贺今朝想要兵发大同,更不可能遇到什么抵抗,相信大多数都会知道怎么做的。

大同这块的防御目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若是锤匪兵出大同,直扑京师改天换地,他们这些人还能跟着去凑凑热闹。

所以他不理解。

姜襄确是没多说什么:“方才与许鼎臣交谈的结果很是不好,我不过是想要纵马一二,回去叫人好好监视许鼎臣。

秦王但有需求,我们便要全军压上。”

“是。”

辽东的局势也变得紧张起来了,河南的局势越发的糜烂。

崇祯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接到许鼎臣上报锤匪贺今朝称秦王一事,更是气得大怒!尽管贺今朝叛军西北等地,但崇祯依旧看不起他这个驿卒出身。

只有大明宗室子孙才可以称王。

“贺今朝他也配秦王!”

崇祯充当了桌面清理大师,脸色越发的狰狞起来。

杨嗣昌默默的捡起许鼎臣的奏疏看了一眼,长叹一口气:

“陛下,贺今朝厉兵秣马这么久,如今突然称王,大抵是要做出行动来了。”

听到这里,崇祯当即冷静下来,甚至有一丝的担忧。

靖辽侯吴国俊正在运送第二批钱粮前往辽东的途中,若是贺今朝突然发难进行东征。

光是靠着京营能否守住京城,还是一个大问题呢。

主要是崇祯不相信许鼎臣以及姜襄等残兵败将,能够阻挡得住贺今朝的进攻。

“这可如何是好?”

崇祯一下子从发怒的状态到了惊恐。

因为洪承畴带领大批主力,吴国俊带领精锐全都在辽东。

这就是崇祯的一次豪赌,赌赢了,那大明还有盘活的机会。

可现在到了关键时期,贺今朝突然发难,就直接破坏了崇祯原先的臆想。

崇祯的发怒,也并没有隐瞒这些阁臣。

阁臣们除了在相互争斗,捞银子外,也是要处理国事的。

否则平台都没有了,他们很难在有如今的地位。

听到贺今朝称王的消息,周延儒等人皆是心里直突突。

此人若是要东征,朝廷抵挡不住。

这可如何是好?

“陛下,莫不如先南迁到南京暂且躲避锤匪的兵威,待到洪承畴在辽东战事取得成功,陛下再返回京师重组大局。”

“是啊,陛下,如今京师周遭屡次遭受清军的劫掠,百姓纷纷逃亡,再加上连年大旱,连京师周遭都没有多少人家了。

南京附近土地肥沃,且又是太祖定都所在,人杰地灵,最重要是有兵马可用。”

锤匪还没有打过来呢,阁臣们就连连说着南迁的话。

这些话让崇祯着实不喜,甚至感到愤怒。

朕对你们委以重任,结果一出事了,就是这般给朕出主意的?

让朕逃跑?

“南迁,南迁,除了南迁,尔等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崇祯愤怒的大吼。

“回陛下。”陈新甲这才拱手道:“迅速结束宁锦战事,叫洪承畴领军回来,方可保京师无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