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10章 崇祯真成穷鬼了(求月票)

第1010章 崇祯真成穷鬼了(求月票)

第1010章 崇祯真成穷鬼了(求月票)

薛国观之死是一个不样之兆,预示着他的后继者难以善始善终。

机敏过人的周延儒遵旨复出时早已敏感到这一点,陷人进退维谷之中。

一方面君命难违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另一方面权力的诱惑难以抗拒,内阁首辅毕竟是他多年追求的目标,岂肯轻言放弃。

他是怀着侥幸贪婪的复杂心情去京师赴任的。

周延儒在宜兴家中接到皇帝召他出山的圣旨当晚,忽然梦到已死去十年的夫人吴氏,极力劝阻他出山,周延儒不明其意,吴氏说:“不信吾言,可同我暂至一处。”

周延儒随往,见一老僧,颈系一根绳索,悚然惊醒。

周延儒虽知前程不祥,仍踏上征途。

权力永远都会刺激着人去冒险行事。

这种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延儒赴任是有所畏惧的。

当行至山东境内,杨士聪以门生身份登舟拜谒时,周延儒意味深长地跟他说:“自知再来必祸,而不敢不来!”

这只道出了他此时此际的一半想法:在内外交困之中出任内阁首辅具有极大的风险。

他的另一半想法没有向门生流露:内阁首辅对于他有极大的诱惑力,他被温体仁排挤下野一直耿耿于怀,颇想反其道而行之,再显一番身手。

在这个关键时刻,复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的门生复社领袖人物张溥(周延儒主持会试,是张溥的座主)。

早就对盗窃国柄的温体仁与其党羽蔡弈琛、薛国观迫害东南诸君子,扼腕叹息,早夜呼愤。

复社成员礼部员外郎吴昌时写信给张溥,劝他怂恿周延儒复出。

虞山(钱谦益)毁不用,湛持(文震孟)相三月被逐,东南党狱日闻非阳羡(周延儒)复出不足弭祸。

今主上用舍多独断,然不能无中援。

吴昌时为此专门结交皇帝的近侍多方活动。

文震孟之子文秉透露了其中一些内幕:召予告大学士周延儒家。

先是,阁臣虽内外兼用,鲜有当圣意者,众推宜兴,周延儒颇有机巧,或能仰副,而圣意亦及之。

于是庶吉士张溥、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为周延儒经营奔走,涿州冯铨、河南侯恂、桐城阮大铖等分任一股,每股银万金,共费六万两黄金。

周延儒得以再召。

大明的官都很奇怪,一个个嘴上说着穷的都要当裤子了,可动不动就能拿出万两黄金来行贿。

当然他们花钱只能买通皇帝的近侍与亲信大臣,但难以买通皇帝本人,崇祯眼见无人可用,周遭人都在夸他。

索性就把周延儒给提拔上来试一试。

复社为周延儒的复出积极奔走,是不争的事实。

成立于崇祯二年的复社,是一个文人社团的联合体,基本成员是生员阶层,其精力的相当大部分消耗在八股文当中,也就是说,它的

成员大多数是为了应试的“制艺”,亦即为了科举考试合格才来人社的。

其创始人“娄东二张”。

张溥与张采标榜“兴复古学,务为有用”,主张经世致用的新学“救时之用”的“经世之术”,追慕东林的余绪,以学问触及时事,卷人政争之中,被人们称为“小东林”。

这种读书人,大抵是不被锤匪体系所接纳的,而他们也不屑于加入锤匪。

张溥与周延儒有门生座主之谊,因周延儒与温体仁相轧,复社卷人其中,突出的事件就是围绕《绿牡丹传奇》的纠纷。

崇祯六年复社在苏州虎丘召开大会,内阁首辅温体的弟弟温育仁希望加人复社,以缓解复社与温体仁的矛盾。

但张溥坚决拒绝,温育仁恼羞成怒,写了《绿牡丹传奇》来讽剌复社诸君子。

两贵族子弟居周张门下者无数,诸人起了争执,结下大仇。

由此可见,复社之所以支持周延儒复出,与他们反对温体仁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

崇祯下旨,召前大学士周延儒、张至发、贺逢圣入朝。

张至发有自知之明,坚决辞谢,不肯奉召。

周延儒奉召后,入京,出任内阁首辅。

崇祯加他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史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对他寄子厚望,希望大明能出现中兴气象。

周延儒自己也想以面日一新的姿态重现于政坛。

在这点上周延儒继续得到网罗天下人才的复社领袖张溥的帮助,张溥给他密疏救时十余事,要他记下再出必能博得好印象。

周延儒慨然允诺:“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

入京后,一向刚直敢音的御史张肯堂,也向他面陈要务(如捐租起废、清理冤狱之类),周延儒一一采纳。

有了这些准备,周延儒首次朝覲皇帝时便胸有成竹地把施政纲领作了简明陈述。

诸如释漕粮白粮欠户、蠲民间积年拖欠赋税、凡兵残岁荒地方,减免今年田赋、宽宥戍罪以下人犯、复诖误举人、广取士额、召还因言事而遭贬谪官员等。

崇祯慨然应允,并赐宴为之洗尘。

待周延儒离去,崇祯欣欣然面带喜色,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还是他好!”

“还是他好”四字,把崇祯对周延儒的高度评价流露得淋漓尽致,言外之意他是最合适的内阁首辅人选,此时此际别无一人可当此重托。

因为有复社人士的支持,周延儒的再次入阁果然不同凡响,大力革除温体仁及其后继者的弊政,使得风气为之一新。

周延儒是以“救时宰相”的身份出现的,他又找了几个名声好的人出山辅助。

因为这种关系,崇祯对周延儒尊重备至,待之以师相之礼,称他为先生(老师),这是神宗尊张居正为师相的再现,对于自视甚高的崇祯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特例。

周延儒任用清流,广开言路,众人顿时越发的蜂拥议事。

然后崇祯就越发不痛快了起来,不少言官一扫因靖辽侯吴国俊请求大批言官戍边的威压,纷纷上蹿下跳。

许多人捕风捉影,反复诘难皇帝。

朱由检极为愤慨,暗自下密旨让锦衣卫主官骆养性悄悄在诏狱处死两个言官。

结果骆养性不敢做这件事,反倒把因此事询问同僚。

同僚则是说你没看见田尔耕、许显纯的下场吗?

(二人都为阉党,因杀清流被清算处斩)现在朝廷可全都是清流的天下!骆养性决定暂不执行密旨,然后把密旨透露,希望利用舆论将这二人给移走到刑部。

结果透漏透露,便有人把这件事告诉皇帝,皇帝不想把此事闹大,故而留中不发。

朱由检为了应对糜烂的大明,终于任用了自己觉得行的人当了首辅。

而在“小东林”的帮助下,朝廷几乎全都是清流,属实是再一次众正盈朝了。

可崇祯的皇权越发的低下了。

他竟然连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横死,都没法调查清楚,只能被迫选择把皇亲国戚的银子还给他们了事。

本该只为皇帝效命的锦衣卫头领,皇帝说啥是啥,都不去执行他的命令。

可见崇祯真他妈的成了穷鬼了!底下的人不靠着皇帝发银子,只能选择性的听他的命令。

皇帝内帑是空的,只需要将来贺大帅进京,给他进行一个官方的盖章认证。

可官员有没有钱呢?

有!这一点先不说他们拿几万两黄金走动关系贿赂,无论是贺今朝还是流寇都能为他们证明,他们真有钱。

要不然修建的豪华园林哪里来的钱?家族子弟在秦淮河斗富,凭的是什么?大明亲王有没有钱呢?有!贺今朝只不过在山陕、汉中、四川几个地方,亲自拜访了几位大明亲王和许多郡王,结果他就成了明末“富豪榜”第一人了,属实是一骑绝尘。

谁能比得过贺今朝的财富,虽然贺大帅花钱那也是大手大脚的。

大明勋贵有没有钱呢?有!军屯是怎么没的,他们心里都清楚,皇帝敢跟他们借钱,他们就敢搞死皇帝亲儿子。

地方官府有钱吗?有啊!

他们向来是留够自用的,再交给朝廷,甚至还拖欠该上交给朝廷的。

反正不是说刮风就是下雨没法走船,要么就说闹旱灾,恳请朝廷今年的赋税别收了。

实际上大丰收。

海上有没有钱?

有啊!

要不是贺今朝异军突起,郑芝龙就是大明首富,向来喜欢用银子砸人,结果差点被贺大帅的人用锤子给他砸喽。

如今,整个天下,本是最富贵的人,却成了穷鬼,没油水可榨了!再加上崇祯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当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如今不得不面对几个强大的对手。

朱由检越发的觉得现实的局面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他真拿不出银子来了。

只能寄希望于周延儒带着清流能够反贪官,搞出一些银子出来,解决燃眉之急。

可清流就不贪钱吗?

李自成部攻克洛阳时,河南巡抚李仙风正领着游击将军高谦所部官军,在黄河以北的怀庆地区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

开封城守副将陈永福获悉洛阳失守,火急率兵往援。

开封的守御力量因而非常单薄,李自成得到这个情报,决定奇袭开封。

张献忠能奇袭,我李自成就奇袭不得了?攻下洛阳处死福王后,李自成军威大振,附近的造反武装一斗谷、瓦罐子等零星部队,闻风响附。

李自成实力大增,决定攻打河南重镇开封。

他的那些军师们,尤其是李岩做了详细的分析。

“开封方面听到洛阳陷落的消息,必定严加防备,难以进犯,不如暂且引兵远去,待其戒备懈怠时再回师突然袭击。

于是闯王挥师南下,佯攻汝州(今临汝)。

河南巡抚李仙凤只顾进驻洛阳,不以开封为忧。

李自成见开封防务空虚,立即掉头,率领三千精骑,步卒三万,向东北方向急行军三日三夜,直抵开封城下。

开封是周王朱恭枵的藩封地,福王被杀,他寝食不安,生怕遭到同样下场。

明河南巡按御史高名衡等唯恐重蹈洛阳覆辙,落个失城陷藩的罪责,急忙把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统统赶上城去固守。

周王朱恭枵和其他嗜财如命的藩王们有亿点点不同。

他奉行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保命道理。

要不然被流寇攻破城池,家族几百年的财富全都归别人所有,不仅他还有全家人的性命都得握在流寇手中,任人欺凌。

这种委屈周王遭不住,也不想遭。

只要他还是周王,这失去的钱财将来还能赚回来。

可一旦他是个死于流寇手中的秦王,那一切都完了。

闯王李自成极为残暴,他都把福王给煮了吃。

比锤匪贺今朝还要狠毒,至少周王还没听贺今朝吃王爷的传言呢,只听闻他喜欢睡王爷的夫人之事。

他妈的,在性命面前,女人算得了什么?所以在闯王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周王他一狠心把府中二百多年积攒的银子搬出一部分。

“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银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

这一举措果然生了效,开封城内一批亡命之徒纷纷上城同义军为敌。

周王是真给银子啊!

白花花的就打开箱子,在那摆着。

自古钱财动人心,无论是亡命之徒,还是临时找上来都士气十足。

特别是得了赏银的官军,自是让李自成瞧瞧什么叫她妈的满饷明军的战斗力。

李自成对开封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同时打造攻城器械,给与他们压力。

不出所料,围城三日后,城内已一片恐慌。

福王、襄王的例子摆在眼前,即使周王拿出银子来,可心里也是止不住的颤抖。

这种事,谁能担保百分百平安啊?

为此,周王强忍着怒气,而是冷静的告诉他们想办法鼓舞士气。

谁想起来他有厚赏。

于是在钞能力的加持下,还真想出来一个办法。

为了稳定人心,官吏们把竹厂的几万根竹竿发给居民。

每人每天给佣金五钱,轮流扛着竹竿到城墙上游行,高喊“发兵出战”等口号,虚张声势。

周王还派人抬出一块龙牌,由士兵鸣锣开道,在大街上边走边喊:

“有能退寇解围者,赏银十万两!”

如此情况之下,李自成当真是看着开封城叹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