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05章 整治广东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05章 整治广东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05章 整治广东

第1005章 整治广东

听了傅宗龙的话,崇祯再次沉默,连咳嗽都不咳嗽了。

对于许鼎臣的情况,崇祯是极为复杂的。

因为当年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临死前,把许鼎臣给参了一本。

要不是许鼎臣东奔西走,那锤匪贺今朝还不会顺利攻克太原,从而还与长城外的林丹汗勾搭上了。

可当初许鼎臣是无人愿意前往山西任职,被硬派遣去的。

他身为山西巡抚,要比不干活直接摆烂的宋殷统强上不知道多少倍,积极调拨人马剿灭贼寇本身就是巡抚的职责。

奈何贺今朝军事能力强,直接打的许鼎臣葬送了山西北部。

再当时看,崇祯对于许鼎臣的所作所为是极为生气的。

可再过几年看贺今朝的战绩,他就觉得许鼎臣还能坚持抵抗再锤匪的第一线,勇气可嘉。

现在他听闻朕要与锤匪议和,心中苦闷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这么多年的坚持,在君主面前连个屁都不是。

所以崇祯对于许鼎臣这个臣子的所作所为的感情是复杂的。

谈不上高兴,也谈不上责备。

总体而言,要比大部分臣子都要强上许多。

至少许鼎臣不会总向朝廷要钱,多是要粮食养兵。

对于议和这件事,崇祯心里也是十分不得劲。

不过现在木已成舟,他倒是庆幸贺今朝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要不然锤匪再发难,朱由检觉得按照目前的趋势,真的是难以招架。

“陛下,那锤匪贺今朝狼子野心,必然不会安静的在西北待着。”

傅宗龙再次拱手道:“若是山陕之地的干旱稍微好一些,说不定就是他东征的日子。”

对于傅宗龙的话,崇祯又何尝不清楚呢?奈何现在朝廷连张献忠、李自成二人都没有办法立即剿灭,现在又要提防锤匪贺今朝。

道理是在那放着,谁都懂。

但目前的情况是,朝廷哪里又那么多的余力啊?

就这样能维持大明的统治,已然是烧高香了。

“陛下。”陈新甲急忙把话题引过来:

“李自成攻克洛阳号称五十万人,又把目标放在了开封,一副想要拿下周王的意思,以臣之见,莫不如调傅宗龙专门去对付李自成吧。”

他害怕傅宗龙再在朝堂内办事,指定会被皇帝下令再一次关进诏狱,或者直接处斩。

那不就是白费口舌把他从诏狱里放出来了吗?崇祯对于傅宗龙的表现也极为不满意,一看见他就想起自己与反贼贺今朝议和的事,这让心中极为恼怒。

现在听陈新甲要派傅宗龙出去作战,便闭上眼睛直接答应了。

就当眼不见心不烦。

傅宗龙作为和锤匪议和的使者,刚从山西复命回来,就一脚被踢到河南那个烂泥坑去了。

自两汉以来,以古番禺(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地区,即以地处滨海,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地理位置,在经济上自成一方特色。

在中原人的心中,这里是“取富”的地方,从两汉到唐宋期间,长江以南的农业水平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广东的农业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和江南其他地区。

待到南宋开始,广东的水利工程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而在大明的时候,广东已经种植经济作物了,甘蔗。

广州冰糖,潮州的蚕桑、苎麻、茶。

柑橘、荔枝、龙眼之类的别说赵小五都没尝过,享受了一把杨贵妃的待遇。

而且赵小五还发现了新作物:花生。

当然杨文岳看到的是,潮州地区种烟极多,据说是从吕宋传过来的,叫什么金丝叶,性最酷烈。

因为广州因为地理位置,农作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满足饱腹的功能,更多的是去海上赚取“外汇”。

杨文岳与赵小五二人在广州分别走访。

对,就是走访,官军的战斗力太差了。

再加上锤匪说要废除苛捐杂税这么一个口号,百姓就已经倒戈大半。

这里不同于中原内陆,百姓对于中央王朝并没有那么多的忠诚,活不下去就下海,属实是基操了。

杨文岳手里拿着册子,看着远处所谓的沙田、洋田、咸田、潮田。

广东的有识之士已把视线触及于“广南之余地在海中者”,认为近海的岛屿如潮之南澳,雷之涠洲、蛇洋洲,“皆广百里,开辟之,可以为一县。”

那些被赶跑的广东士绅多是靠着自家养的海盗,跑到这些岛屿上暂且躲避,等待朝廷援军来收复广东,他们在回来继续享福。

在垦辟这些动辄延袤数十里的沙田、洋田的过程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杨文岳瞧着雷州海岸的万顷洋田,听着本地主动投靠的小地主说:“用力少而所入多,岁登则粒米狼戾,公私充足;否则,一郡告饥”。

收成好坏关键就在于“海岸修没修”。

岸修则可免咸潮泛濫伤败田苗,还可保证渠闸水利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仅,如此,杨文岳还被科普到,经常疏浚堤内的水菜,也是不可偏废的要务。

工程大的堤渠整治,当然需要能以此为先务的官府出面组织。

杨文岳微微颔首,这种活官府都不管,多是本地大地主组织的。

至于规模较小的墩坝修筑,则顺德、新会、香山诸县滨海百姓早已付诸行动了。

现在他们全都跑了,那这些田地自然是归锤匪所有,该分润分润,他带来那么多流民,正好与本地百姓夹杂在一起分田。

当然更让杨文岳惊诧的是广东的耕田面积不断的加大,甚至在罗扶山上,利用瀑泉的自然流水,都改造出了一年两收的“天田”。

甚至有些地方的稻米一年三熟,就这样本地百姓的粮食都不够吃。

他们所持的大米都是要从交趾以及广西方面的输入,所以出现饥饿事情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在大明官方海商的把持下,许多地里都是种着经济作物。

“龙眼、甘蔗、烟叶、棉花、香、青靛(染料)等等,以至于民富米少。”

杨文岳听着本地人的说法,眉头微微一挑,他说的这个民富应该不包含普通百姓,甚至连一般的小地主不配被称为“民”。

“这些东西贩卖到哪里?”

“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顺德等地的龙眼、荔枝也可以远贩江南玉山各地。

至于广州的白糖更是南走澳门,到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泰国)、吕宋、远销东西二洋。”

自古便是利益动人心。

这些经济作物往海上走一遭,那价值要比大米强上不知多少倍。

杨文岳左思右想,也觉得普通百姓纵然是种植这些作物,也干不过那些大地主。

他翻看册子,又拿着望远镜瞧着一望无际的族田。

这种情况在广东极为常见,几乎是一村一族。

许多人都是从外地迁徙到广东,同一姓而分数宗,大丁口有数千口,小丁口几十人。

自从朱熹在《家礼》中提出族田,不得典卖后,一直被写入家规,具有私法的效力,待到清朝章总时期,又成了国家之法。

以至于族田越来越多,甚至在一县内占据百分之六十的田地也多是常态。

但他们早就忘记了要救济族中贫弱之人的规矩,成为高高在上的剥削者。

纵然是同族之人,也有不少人背井离乡,下海当了海盗讨生活。

杨文岳知道族田,但没想到广东这里的族田问题是如此尖锐。

当真是“造反”的好地方啊!

“族田是各种各样方式多起来的,我家的族谱也记载着告诫我等后世子孙莫要多留浮银,多购置土地。

以免被强盗所抢,或者把浮银放出去生息,总之家里莫要留太多的浮财。”

杨文岳瞥了他一眼,没多言语。

他相信那些没有田地的族人,会很痛快的响应锤匪的瓜分田地的政策。

目前的问题是先解决大家吃饭问题,即使占据广州能占据如此大的利润。

可中原各地都在闹旱灾,此地稻米一年两三熟,就算运输困难,也得先积粮,卡他们海盗的脖子,叫他们认清现实,谁才是这片地盘的主人。

杨文岳在山西边境为了对抗官军的袭扰和派遣谍子。

他发展大批百姓作为农兵作为储备和探子的有效经验,给他们分发田地,先种上一年粮食,解决温饱问题。

他们自然会帮忙守卫各地相互团结起来。

只要不给他们提供淡水、食物,想要购买那些有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去屯门和澳门两处。

杨文岳把自己在广东走访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文书,派人连带着赵小五发现的花生种子一路护送回去给大帅悄悄。

给穷人分田地这件事,在广东也是头一回见,什么不被大明承认的胥民也都可以登记在册,几个人相互作保,都可以上岸建造房屋居住。

尽管锤匪分发族田以及没收所有田地重新分配的事情,在广东又掀起了一次来自大地主士绅们的反抗。

因为锤匪开始打击官军,打葡萄牙人的时候,都无所谓。

他们皆是认为,无论是谁来广东,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都得跟大明一样靠着他们。

可当锤匪的锤匪向他们砸来的时候,这些人自是坐不住了。

但应对这些叛乱,赵小五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给这些大地主士绅卖命的人,至少在装备上要比明军好上不是一个档次。

甚至还能与锤匪进行火炮对射,连准头都不错。

这些消息被郑芝龙的兄弟全都传送给了他。

郑芝龙看着锤匪的所作所为眼皮子直跳,他觉得锤匪实在是太擅长收买人心了。

这种事比他干的还有魄力。

“爹,中原大乱,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还煮了吃,张献忠攻破襄阳杀了襄王。”

郑森把刚刚打探出来的消息和盘托出。

正在感概锤匪邀买人心的郑芝龙闻言抬头叹了口气:“大明越发的孱弱了,这伙流寇怕是要成大事。”

“那锤匪贺今朝就没掺和掺和?”

“没听说他们有动静,只是占据了川东的一些地盘,便守住边境,一副看戏的模样。”

郑森顿了顿开口道:“爹,让五叔不远千里去山西,是否过于危险了?”

“当年一个个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在海上搏杀,赶路算什么危险?”

郑芝龙倒是不以为意,反倒觉得贺今朝定然是有大谋划,否则也不会冷静的看戏。

以锤匪目前在广东的所作所为,郑芝龙认为提前与贺今朝进行勾连没什么不好的。

他可不想后半辈子远离家乡,逃亡海外生活。

目前就局势而言,贺今朝争夺天下的概率极大。

再加上锤匪在广东并没有表现出一副要“出海”的模样,那运输的主动权全都在他手中。

贺今朝是用的着他,且要依仗他的。

郑芝龙也就是恨自己没生个闺女,要不然指定得和贺今朝结亲。

等等。

郑芝龙想起与他关系最好的二弟,还有一个小女儿未曾出嫁呢。

当年他们兄弟俩被他爹当众逐出家门,在海上搏杀,江湖逐渐传出“龙智虎勇”的赞誉。

但是在崇祯八年的时候,他与对手刘香在广东海战,郑芝虎跳上刘香的主船大杀四方,结果被人用渔网网住,扔进海中溺死。

即使郑芝龙逼得刘香自杀,一统南洋,让海上走的人都得买郑家的旗帜。

但是郑芝虎的尸体,即使是郑芝龙带着善于潜水的人一同下去,都不曾找见。

这也是郑芝龙的遗憾,遍数他的几个兄弟,也只有老二留下的两个女儿才值得他费心。

老二一辈子就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三男两女,四人都已经成家。

待到老五回来之后,先看他如何评价贺今朝,再看看此人有没有“天子相”,要不然他绝不能把侄女推到火坑里去。

在海上跑船的人,对于这种“迷信”的说法是极为相信的。

“这两日你去你二叔父家里走运一二,爹要给侄女说份亲。”

郑森也是个心思敏锐之人,他看着他爹道;“爹,你不会是想要把妹子嫁给贺今朝吧?他可是大明的反贼!”

“我以前还是海盗呢,谁也别笑话谁的出身!”

郑芝龙毫不在乎,锤匪在广东的所作所为,以及中原大乱明廷的软弱表现,让他不得不多考虑几条后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