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安侯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要多少?

靖安侯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要多少?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7:35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要多少?

靖安侯正文卷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要多少?甘露殿里,朝廷里的几位宰相,以及六部尚书,统统到场。

此时的洪德皇帝,早已经蓄须,而且胡须不短了,他用手摸着自己唇边的胡须,然后不动声色的看着在场的众人,等众人把文书都看了一遍之后,皇帝陛下才轻声笑道:“诸位,都看见了。”

“太原是北方重城之一,沈卿已经在这份奏报里说的很清楚了,控制了太原之后,很快就可以慢慢收复整个山西,到时候东制胡齐,北制鞑靼。”

“我大陈北伐之势,已经大成了。”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因为激动,脸上已经可以见到一些潮红,他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到这里,从今往后,朕不想再听到任何反对北伐的声音了。”

“再有人说半句钱粮的事情。”

向来脾气不错的洪德帝,这会儿也冷声说道:“即刻抄家,充为军粮,朕倒要看一看,其人是不是真的两袖清风!”

洪德帝虽然手段不差,该下狠手的时候,也没有犹豫过,但是他平时待人接物,并不会很暴戾,反而十分温和。

这一次,几乎是他头一回,在这些重臣面前,毫不遮掩的说这种重话。

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跟洪德皇帝对视。

过了一会儿,宰相陈靖站了起来,跪在了皇帝面前,低头道:“老臣恭贺陛下,光复太原!”

“臣等恭贺陛下,光复太原!”

甘露殿里,哗啦啦跪了一地。

皇帝招了招手,摇头道:“朕不是让你们过来磕头的,都坐下来议事。”

等众人落座之后,皇帝脸上露出笑容,开口道:“按照沈卿奏报中所说,前线的兵力是将将够用的,那么朝廷也就暂不派遣援兵北上了,不过派往太原以及整个山西的官员,吏部可以开始物色了,等时机合适的时候,立刻让他们出发就任。”

吏部尚书起身,低头应命。

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这一次,薛威薛将军功劳不小,朕的意思是,加封其为二品镇国将军罢。”

“至于爵位之类的,暂且不急,等北伐诸事毕之后,再将淮安军将领,一并召入朝中封赏。”

说到这里,皇帝看向众人,继续说道:“沈卿功劳也很重,朕的意思是…”

“加太子太保,诸卿以为如何?”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回答。

在这个时候,场中有一人站了起来,他直接躬身低头行礼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可。”

洪德帝咳嗽了一声,看了这人一眼,有些诧异。

并不是沈毅的老对头崔煜,而是中书宰相,兼户部尚书赵治赵昌平。

皇帝陛下笑了笑,开口问道:“为何不可?”

赵相公低头道:“陛下,如今北伐战事虽然小胜,但毕竟未完,最终胜负如何,尚未可知。”

“老臣知道陛下心中高兴,但自古以来,未闻胜负未定,便行赏罚的,万一日后北伐战事出了变故,于沈毅一人荣辱事小,损伤陛下圣誉事大。”

“臣请陛下,待沈中丞凯旋之后,再行赏罚之事。”

皇帝似笑非笑的看了看赵昌平,开口道:“你这个长辈,反倒不向着他说话了。”

赵相公神色沉静:“正因为老臣是沈毅长辈,这个时候才不得不出言劝阻陛下。”

“若无人敢说这话,才是朝廷以及陛下之不幸。”

这个时候,赵昌平必须站出来说话。

因为这个时候,给沈毅加官,也只是名义上好听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好处,反而会把他推到一个不太合适的位置。

太子太保,已经是从一品的加官。

现在加了太子太保,等将来得胜还朝了,又封什么?

封郡王?

大陈开国以来,尚未有异姓王,就连几个开国功臣,也不过是国公而已。

而崔煜等人这个时候不说话,多半也没有存什么好心思。

身为甘泉书院的话事人,以及沈毅的长辈,赵昌平自然希望沈毅爬的越快越好,但是这个时候,沈毅已经爬的足够快了。

相比较快,他更希望沈毅的路走的更稳一些。

此时此刻,如果沈毅本人在朝廷里,下了朝之后,一定会好生感谢感谢赵相公一番。

洪德帝想了想,点头道:“赵相说的有理,那这件事就暂时放一放。”

“至于给薛将军的奖赏…”

皇帝想了想:“也暂时不加封了,赏些钱罢。”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众人,沉声道:“诸卿。”

“朕今日找诸位过来,商议北伐的章程只是小事,整合诸位的心思才是大事情。”

“现今北伐到了最要紧的时候,便是朕,也要尽全力配合北伐,朕希望,咱们君臣能够上下一心,朝廷上下,也能够上下一心。”

“从今天开始,如果被朕发现,有人存心不良,意图阻碍朝廷北伐,或是另行不轨之人。”

皇帝沉下了脸。

“到时候,休怪朕不讲情面。”

皇帝这番话,其实并不是跟在场这些宰相以及六部尚书们说的。

因为到了这些大佬们的层次,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不会亲自下场了。

皇帝这番话,是在借着他们,警示他们的“徒子徒孙”们,不要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如果有人搞事,皇帝就要动雷霆手段了。

众人纷纷低头:“臣等遵命。”

皇帝这才面露微笑,开口道:“好了,诸卿都去忙罢。”

“赵相稍微留一留。”

很快,众人都起身离开甘露殿,只有赵昌平一个人留了下来。

等众人离开之后,洪德帝看着赵昌平,笑着说道:“赵相,国库还能挤出来多少钱粮?”

赵昌平微微低头,苦笑道:“陛下,再出钱,恐怕只能加税赋了。”

“去借吧。”

洪德帝想了想,开口道:“以国库的名义,向建康的官商借钱。”

皇帝掰着手指算了算,继续说道:“借一千万两银子,三年之内陆续归还,每年二分利。”

赵昌平瞪大了眼睛,愣住了。

皇帝摸着下巴的胡须,喃喃道:“这是沈七早年跟朕说过的法子。”

他看向赵昌平,笑着说道:“如果是从前,未必有那么好借,但是现在朝廷北伐一路顺畅,估计这钱借起来,要容易很多。”

赵昌平犹豫了一会,还要说话,就听到皇帝淡淡的说道:“这笔钱的利息,到时候朕给国库分担一半。”

赵昌平这才深吸了一口气,低头道:“老臣遵命。”

皇帝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甘泉书院这几年,真是给了朕太多惊喜了。”

“不瞒赵相。”

皇帝爽朗一笑。

“朕现在,已经开始想,什么时候去封禅泰山了。”

…………

太原破城之后,薛威简单休整了一番,然后只留下了五千人值守太原,他亲自带着两万多人,离开太原,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扑向广平府战场,另一路似乎直接朝着燕都去了。

这让前线的齐军主力大惊失色,正在跟淮安军左右两路交战的齐军,也吓得后退了百余里,挣脱了战场,准备防备侧背的偷袭。

甚至部分军队,准备回师燕都,拱卫国都了。

就在齐军严阵以待的时候,领兵离开太原一两百里的薛威,仿佛只是出来转个圈,又直接原路返回了太原。

薛威回到太原城的时候,太原城里的基本秩序,在沈叙的奔走之下,已经基本上恢复,沈叙在城门口,将薛威迎了进去,一边迎接薛威,一边笑着说道:“大将军这招真是高明,耍的齐人大军团团转。”

“哪里是我高明?”

薛大摇头,笑着说道:“本来我都准备去跟齐人搏命去了,突然收到了侯爷的书信,才变得聪明了起来。”

“对了…”

他看向沈叙,开口道:“侯爷吩咐我,多在太原备一些粮食,这方面我可不太擅长,八公子你…”

“粮食…”

沈叙眨了眨眼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大将军要多少?”

薛威摸了摸下巴:“八公子有多少?”

沈叙微笑。

“大将军要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