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安侯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七十年基业

靖安侯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七十年基业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7:35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七十年基业

靖安侯正文卷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七十年基业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转眼,又是四五天时间。

在这四五天时间里,沈毅一直待在兖州城里,基本上没有出去过。

不过,他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比如说他去接触了一下留在兖州的五千禁军,与禁军的将军孟炼,还有底下的五个千户,吃了顿饭。

对于禁军,他不好直接整编,但是该认识还是要认识一下的,不能到时候让人家拼命,连个名字都喊不出来。

除了认识禁军之外,沈毅还带人,稍稍加固了一下兖州的城防。

加固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将一些火炮,抬上了兖州城墙上,并且在城墙上常备了开花弹。

这样一来,即便齐人真的来攻兖州,沈毅也有足够的把握守得住。

除了布置兖州之外,沈毅还积极联络的西路军的裴俊。

此时西路军,已经在沈毅的授意之下,开始进攻河南的州府,尽量替沈毅,分担去一些来自于齐人朝廷的压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五天时间里,派出去的淮安军,已经开始跟齐人开战,最早打起来的,并不是薛威,也不是苏定,而是凌肃。

凌肃所部,还没有抵达东昌府,就在东平州遭遇齐人,眼下正在与齐人守军激战。

好消息是,齐人主力已经撤出了东平州。

因此,东平州的战事不会特别焦灼,拿下东平州,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这个插曲之外,剩下的事情,都在按照沈毅的布置,有条不紊的开始推进,

而此时,沈老爷几乎全面进攻山东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图远的耳朵里。

不止传到了图远耳朵里,甚至还被六百里加急,传到了燕都昭武皇帝的耳中。

此时的昭武皇帝赵楷,刚刚完全掌控朝政,再加上山东战事前一段时间还算稳定,此时他正沉浸在胜利者的喜悦之中,准备广纳秀女,充实后宫。

这个时候,山东战场的消息传来,把这位大齐的新君,气的连摔了数件进贡上来的官窑瓷器,着实大发了一通脾气。

此时,周元朗正在宫中伴驾,所有人都不敢靠近御前,只有这位将门出身的中书舍人,小心翼翼上前,跪在皇帝面前,微微低头道:“皇上,看来严相的法子,行不通了。”

“南人凶猛,远胜从前。”

宰相严礼的意见,一直是相对保守的,从一开始,他就主张以守为攻,只要守个一两年,南陈的攻势便不攻自破。

但是现在看来,南陈的军队一路凯歌,山东甚至都开始摇摇欲坠了。

这是大齐绝对的命根子。

山东河南如果都丢了,要是不能夺会来,那么即便大齐朝廷还能存在,也只是苟延残喘,迟早有一天,会给人家撵回关外去。

这个时候,即便是赵楷这种一心只想巩固皇权的自私性子,心中也生出了一些担忧,他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周元朗,皱眉道:“周先生这是在攻讦严相了?”

“臣不敢。”

周元朗低着头,沉声道:“只是臣以为,燕都的禁军不能再不动弹了,再这样打下去,大齐的体面便会被那个沈七,打的荡然无存。”

“禁军…”

昭武皇帝冷着脸,开口道:“这会儿,禁军又应该派到哪里去?是派去山东,还是派去河南?”

周元朗咬牙道:“山东河南都不能丢,臣以为南人这等攻势,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需要派出十万禁军,河南山东各分派五万人,立时就能在这两地,转败为胜。”

说到这里,他低着头,继续说道:“再有,臣说一句大胆的话。”

他跪在地上,叩首道:“朱里真各家,都有不少私兵族人,这会儿,正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时候了!”

原本,周元朗让昭武皇帝派出禁军,昭武皇帝心里还极其不愿意。

但是听到后面一句话,这位大齐皇帝,便眉头舒展了。

因为,他留禁军在身边,就是要维护自己得位有些“不正”的皇权,而他要防备的,正是那些兵强马壮的朱里真家族们!

只有他们,有能力政变。

昭武皇帝看着周元朗,忽然笑了笑:“周先生之言,真是让朕醍醐灌顶。”

“朕现在就拟诏书,让各家派遣家丁族人,南下击退陈贼。”

听他绝口不提禁军,周元朗有些着急,正要说话,又被昭武皇帝打断:“至于禁军,朕准备派遣五万人出去,支援山东,抵抗南陈的那个沈子恒。”

“至于河南那边。”

皇帝捋了捋胡须,开口道:“许他们在原地募兵五万,对抗南陈罢。”

听到皇帝最后这句话,周元朗眉头忍不住跳了跳。

河南,自古就是汉家之地,被称为中原大地!

虽然易手了七十年,但是当地百姓在大齐,并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如今这种局势,如果再在河南募兵,极有可能弄巧成拙。

不过见昭武皇帝这个表情,周元朗知道劝不动,微微叹了口气,把话埋藏在了心里。

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皇上,臣还有一件事要禀报。”

赵楷这会儿,心情舒畅了不少,他坐在帝座上,开口道:“先生你说。”

周元朗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两只手捧着,递在皇帝面前。

“皇上。”

周元朗面色严肃,沉声道:“臣参郎氏,欺压百姓,胡作非为!”

“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臣已经听说有六七个郎家人,在燕都闹事了!”

“除了在燕都闹事之外,还有郎家人在燕都城郊跑马圈地!”

“皇上,现在已经是昭武元年,不是七十年前了!燕都城郊的地,大多也都不再是汉人的地,这会儿还有人跑马圈地,伤的不止是汉民的心!”

皇帝闻言,大皱眉头:“谁这么胡闹?朕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

“都是郎大将军的子侄。”

周元朗咬牙道:“他们与皇上您有亲,自然无人敢问,无人敢报,连京兆府的府尹去管事,都被郎家的人揪住打了一顿!”

昭武皇帝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看向周元朗,开了句玩笑:“既然无人敢问,周先生怎么就敢问?”

周元朗低着头,沉声道:“陛下,此时非同寻常时候。”

“朝廷南有陈贼,北有鞑靼,正是危急存亡之秋,在这种时候,最先要稳住的,就是朝廷!”

“朝廷不乱,才能够集中力量,去应对四方的敌人。”

“如今,郎家仗着功劳还有与皇上之间的血亲,在燕都胡作非为,分明是在惑乱人心!”

“臣甚至怀疑,是不是有南陈的谍子,在背后撺掇他们,干这些恶事!”

见周元朗义愤填膺,昭武帝心中不以为然。

因为周元朗口中那些郎大将军的子侄们,都是他赵楷的表兄弟。

不过周元朗也是从龙的功臣,皇帝不好斥责他什么,只是安抚了几句,轻声道:“周先生放心,朕会好生查问此事的,如果先生所言非虚,朕一定严加处理那些闹事的郎家人。”

昭武帝眯着眼睛,轻声道:“要是真有南陈的谍子作祟,朕正好一网打尽。”

周元朗恭敬低头。

“皇上圣明。”

…………

两天之后,中书舍人周元朗,被皇帝陛下任命为钦差,外派出京,南下代圣上,监察山东河南诸军事。

这本是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有点总督的味道,对于周元朗这个中书舍人来说,简直就是火箭攀升。

但是联想到周元朗从龙功臣的身份,这个殊荣,似乎又没有那么大了。

而周大钦差本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神色则是更加难看。

因为他心里清楚,皇帝这个时候让他离京,一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郎家!

为了不让他再与郎家起冲突也好,为了袒护郎家人也罢。

总之,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这让他心情,极为糟糕。

穿着钦差官服走出燕都的时候,周元朗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燕都城,缓缓握紧拳头。

“七十年基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