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安侯 >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战局映射在建康

靖安侯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战局映射在建康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7:35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战局映射在建康

靖安侯正文卷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战局映射在建康建康皇宫,甘露殿。

这会儿天气已经慢慢转暖,不复先前的寒冷,甘露殿里的炉子绝大多数都已经撤掉,只留下了一两个备用。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皇帝陛下刚刚处理完手头的文书,他揉了揉自己有些胀痛的太阳穴,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扭头看了看高明。

高太监立刻上前,开始汇报今天的要闻。

这是他作为贴身大秘的工作之一。

“陛下,前线内卫奏报,沈侍郎已经从徐州动身,进入山东境内了。”

“唔。”

皇帝先是点头,然后淡淡的说道:“看来淮安军打得不错,沈毅在奏报里说的攻略兖州的步骤,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

高明点头。

“沈侍郎料想的一点都没有错,到现在为止,淮安军在山东,只在邹县一县遇到了抵抗,其他县城,基本上都是很轻松取下,遇到的阻碍不多。”

皇帝笑呵呵的说道:“沈毅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那双眼睛非常毒辣,只要是他看准的事情,极少走眼。”

皇帝笑着说道:“到现在为止,在朕的记忆中,他看走眼的事情,恐怕就只有那个自杀的北齐女子了。”

“对了。”

皇帝嘀咕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沈恒最近怎么样?”

高太监认真想了想之后,回答道。

“沈舍人文采学识都极好,而且做事情很认真,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什么差漏。”

皇帝点了点头,笑道:“他跟他兄长的性格不太一样,似乎要老实一些。”

“一会儿…”

皇帝轻声道:“召他来见朕。”

皇帝顿了顿之后,又说道:“沈恒之后,安排赵治到甘露殿来。”

高太监恭敬低头,应了声是,然后退下去安排去了。

皇帝回到了自己的御座上,取了一张神州大地的舆图,铺在书桌上,目光放在了图上的山东境,

他的目光,落在了山东境的兖州之上。

这里虽然不是山东省府,但是在文化层面上意义重大,如果能够顺利取下这个地方,朝廷今后对外宣传的时候,底气就会足上许多。

而且…

洪德皇帝很想要看到,圣人世家的子弟,跪在自己面前朝拜的样子。

皇帝陛下正在神游物外的时候,一个有些拘谨的声音响起:“臣中书舍人沈恒…”

“叩见陛下。”

皇帝这才回过神来,抬头看了看跪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官员,笑呵呵的抬手说道:“沈卿不必多礼,起身回话。”

沈恒这才爬了起来,垂手而立。

“多谢陛下。”

皇帝打量了他一眼,问道:“补缺近一年了,可还习惯?”

沈恒恭声道:“回陛下,同科的舍人们,以及印君对臣都颇为照顾,臣一切都习惯。”

此时中书舍人分为五科,但是办公值房都在一起,一共二十个人都在一处办公,官职相同,无有高下之分。

不过会选出一个年长的执印,被称为印君。

皇帝笑着说道:“你今年,也才二十岁罢?”

沈恒连忙低头:“回陛下,臣今年虚岁二十一了。”

皇帝摸了摸下颌的胡须,笑着说道:“寻常人在你这个年纪,多半还在家里考学读书,你却已经为官四年了,能够习惯朝堂,颇为不易。”

“高明说,你在中书舍人科里,最为用心。”

皇帝淡淡的说道:“以后可以常来甘露殿伴驾,朕有许多文书需要抄写。”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开口笑道:“闲暇时候,可以给朕写写起居录。”

沈恒一怔,忍不住抬头看了看皇帝。

他现在所在的单位,叫做中书舍人科,其他的四科则是直文华殿中书舍人,或者是直议事堂中书舍人。

而中书舍人科的中书舍人,职责本就是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因此皇帝让他来伴驾,给甘露殿写文书,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写起居注的差事,这个时候,一般是翰林院的翰林官兼着,跟中书舍人无关。

不过皇帝开口了,沈恒自然不敢不应,连忙低头道:“臣多谢陛下厚爱…”

皇帝笑眯眯的点头道:“那就这么说。”

“你先回去罢。”

“以后在宫里,碰到了什么事情,可以寻高明。”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高明,又看向沈恒,笑呵呵的说道:“高公公跟你兄长关系不错,能帮你都会帮你的。”

听到皇帝这句话,高太监心里一动,下意识的看了看皇帝的表情。

他总觉得,皇帝话里有话。

沈恒毕恭毕敬,应了下来,然后退出了甘露殿。

沈恒离开之后不久,户部尚书赵昌平,也来到了甘露殿里。

相比较沈恒那样拘谨,赵尚书就显得随意了很多,他只对着皇帝躬身拱手,沉声道:“臣赵治,拜见陛下。”

皇帝放下手中的杂书,不假思索的说道:“高明,给赵爱卿赐座。”

等赵昌平落座之后,皇帝才笑呵呵的说道:“赵卿,选拔新宰相的事情,已经弄了一个多月了,你心里可有什么想法?”

赵昌平低头道:“此是国家大事,俱在圣上一心,臣无有想法。”

皇帝微微摇头,叹息道:“老实说,这个缺位,本来除了赵卿之外,再无人选。”

“不过沈毅在前面打仗,正是要户部出力的时候,朕又担心户部离了赵卿,会出什么岔子,影响了朝廷的北伐大计。”

赵尚书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若陛下有此顾虑,臣愿意主动放弃入议事堂,仍替陛下,替朝廷打理户部。”

皇帝微笑道:“便没有怨言?”

赵昌平站了起来,躬身道:“陛下,臣才疏学浅,能做到六部尚书,忝列大九卿之位,已经是陛下厚恩,臣不敢再有任何奢望…”

皇帝盯着赵昌平的表情看了很久,然后哑然一笑。

“罢了罢了,不与赵卿说笑了。”

皇帝离座,走到赵昌平面前,把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赵卿这些年,功劳卓著,再不抬你入议事堂,不要说你心里憋屈,朕也有些过意不去。”

“再恐怕…”

皇帝看了一眼北边,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微笑道:“不过朕与赵相有言在先。”

“进议事堂是进议事堂,但是户部尚书的差事,赵相还是要兼着。”

“最少,再给朕兼三年时间。”

皇帝淡淡的说道:“当然了,这段时间里,赵相也要在户部里,培养出一个能当大任的接班人出来,这个接班人做得越好,赵相就能早一点从户部解脱出去。”

皇帝这番话,说的有些绕。

但是意思并不难理解。

他的意思是,赵昌平虽然拜相,但是工作重心短时间内还是要放在户部上。

说的再直白一些,短时间内,赵昌平恐怕并不是宰相兼户部尚书,而是户部尚书享受宰相的职级待遇。

想要从户部脱身,完整的行使相权,必须要让户部离开他之后,依旧能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运转才行。

赵昌平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跪在了地上,叩首道:“臣,多谢陛下信任。”

“臣蒙厚望,当为陛下,为朝廷,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他行跪拜大礼。

皇帝受了他三个头之后,才把他扶起来,微笑道:“赵相太客气了。”

君臣二人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赵尚书…应该说是赵相公,忽然问道:“陛下刚才说话的时候,看了看北边,是不是沈毅他在北边,又有大动作了?”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看向北边,笑着说道:“朕也是才收到消息。”

“朕的北伐东路军,已经全部进入到了山东境内,并且在一个月之内,连占了山东十余城。”

说到这里,皇帝轻声道:“这个消息,会尽快写到邸报上,明后天赵相应该就能在邸报上看到了。”

说着,他看向赵昌平,微笑道。

“占了十余城之后,淮安军…”

“已经基本有了兵围兖州之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