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787章 城下

晚唐浮生 第787章 城下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5:39

第787章 城下

第787章 城下

夏军又调整了阵型,两万余人共分三路进兵。

一路是北线的铁骑军刘子敬部三千骑,正在从河阴督运粮草至郑州,顺便警戒黄河沿岸。

一路往南,由符彦超统率定难军三千骑,往尉氏县方向而去,断汴州南逃路线,又可拊陈许侧背。

中路由邵树德亲领,一万六千余人,以降军为先锋。

初九中午张归厚报,中牟县不降,他已遣厅子步直攻城,一鼓而破。邵树德下令将抵抗官员及军士家人四百余户发配陇右,并拨侍卫亲军千人亲自押运,至汜水后返回。

当天晚上,大军抵达八角镇。马儿疲累,尥蹶子踢人,不愿再走了,邵树德遂下令扎营。

白沙至中牟三十五里,中牟至八角四十里,等于这一天行军了七十五里,比起之前一人五马时日行一百八、二百里真是没法比。

八角镇,已经是汴州浚仪县地界,而浚仪又是汴州附郭县之一,东面十余里是板桥店,张归厚率军屯驻于彼。板桥店再往东二十余里就是汴州城了,甚至已有少量汴州富户子弟骑着战马,手持骑弓、铁枪,在板桥店外探头探脑,细细侦察。

毫无疑问,汴州上下已经知道了他们这支得胜之师的迫近。

“离汴州不到四十里了,明日正午即可赶到……”邵树德身边一个谋士都没有,只能把新近从长安来投的谢瞳叫到身边,一起参详,顺便观察下他的水平。

是的,谢瞳来投了。宣武军在长安的进奏院虽然没被取缔,但人员、物资来往极其不便,可能出于内部斗争的因素,谢瞳从进奏院里得到的资助也很少,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一怒之下,谢瞳投敌了。

这只是他的说法,事实上邵树德认为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谢瞳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利己主义者,他对朱全忠的忠心十分有限。当年奉降表至成都行在,先帝任其为陵州刺史,他就欣然赴任。丢官之后,才厚着脸皮再回汴州,但时机已失,无法再成为真正的核心了,甚至还遭到其他人的嫉恨。

“大王,汴州没必要打。天威四军,毕竟也训练两年了。宣武军非魏博那等暮气沉沉的藩镇,训练还是很严格的,对军士的要求也很高。军官骨干也是富有战阵经验的老卒,不是那种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花架子。”谢瞳斟酌着语句,慢条斯理地说道:“大王可遣部分骑军监视,然后兵分多股,四处活动,拦截信使、游骑,令汴州不得交通外州。稳定多日后,可散播谣言,如此全忠定然急躁,届时便会挥师回援,或有机会。”

谢瞳还是很急着表现的,提出的建议看起来似乎也像那么回事。他现在只是朔方幕府随军要籍,肯定还想往上爬,为后人打下更好的基础。

邵树德不置可否,但笑不已。

“大王,听望司和大通马行的简报。”李忠走了进来,将一摞公函置于案首。

邵树德捡起随意看了看,突然问道:“李侃薨于江陵府,诸子争位,衙将造反,战乱不休,谢随使怎么看?”

其实,荆州内部远没有邵树德说得这么轻描淡写。李侃病逝后,数子各引外援,争斗不休,但数月之内,很快就被造反的衙将张钧夺权,死的死,走的走。但张钧很快为许存所杀,其弟张鐇率军与许存大战,兵败身亡,其子张琏率残部西奔夔州,与夔州防御使西门昭合流,对抗占据江陵的许存。

西门昭本名符道昭,蔡贼出身,后为神策军捧日都指挥使,乾宁元年为邵树德所破,潜逃至南方,投奔了李侃。后在与襄阳赵匡凝、朗州雷满的长期战争中立下战功,得任夔州防御使,有了一块地盘。

忠义军与荆南的战争其实一直在断断续续进行着。谁先动手已经说不清了,目前忠义军由赵匡凝之弟赵匡明统率,趁着荆南内乱的良机展开了攻势,意图一举吞并这个藩镇,这让张琏、符道昭二人有了喘息之机,再度活跃了起来。

“大王可约束赵匡凝兄弟,如今河南战事急,一切以灭梁为重。”谢瞳也不多说,只提了重点。

“马殷已总判湖南军府事,谢随使又怎么看?”邵树德问道。

刘建锋因为玩弄人妻,被手下用铁挝击杀,马殷当了流窜至湖南的这股蔡贼的头头,开始进一步攻城略地,意图全占湖南,甚至可能觊觎其他方向。

“湖南户口不丰,兵力寡弱,大王理他作甚?攻灭全忠之后,中原诸镇,不方便动手的,尽可令其移镇江南,这些跳梁小丑灭之易也。”谢瞳回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

为了快速扫平朱全忠,他许了不少官位出去,都是实权节度使,比如感化军节度使给氏叔琮,忠武军节度使仍给赵珝等等。若讨灭全忠,他当然不可能容忍中原腹心之地还有割据势力,但又不好食言自肥,那么让这些军头过渡个两年,大家面上都好看之后,就可以让他们移镇了。

移镇的原则是向南,你要割据去南方割据,把人口、财富、兵力较强的北方留给我。待我扫平北方群雄,再料理其他的。

“谢随使是有真才学的,此番东进汴州,还望君多多参赞。”邵树德行了一礼,道。

“敢不从命!”谢瞳受宠若惊地起身,应道。

******乾宁四年四月初十,这对汴州百姓们来说又是一个灾难般的日子。

昔年秦宗权薄汴州,止步于八角镇。但这次夏贼攻来,却无人可挡,一路让他们杀到了汴州城下。

其实一大早城外就出现游骑了,从汴河商船上“征用”了最后一批粮食、绸缎、金银器等财货的汴兵退回了城内,紧闭大门。

城墙之外满是灰烬。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以前都没舍得烧掉附郭的房屋,这次从前天下午就开始动手清理了,能拆的拆掉,所得材料运进城内,既可作为薪柴,亦可拿来修补城墙。至于不能拆的,自然一把火烧掉了,初八夜晚汴州城外火光熊熊,烧了整整一夜。

近处的树林也组织大量人手砍伐一空,尽量给夏贼制造麻烦,不让他们就近打造攻城器械,顺便积攒大量木材,以备不时之需。

整个行动持续了一天两夜,汴州动员了数万百姓,体现了较强的组织能力。

如今,夏贼已迫近城池,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双方面对面交锋了。

午时,梁王妃张惠带着王府仆婢、姬妾,带着蒸饼上了城头,分发给守城将士们。

张惠在军中名声不错,所到之处,人人称谢,甚至有人欢呼了起来。

震天动地的马蹄声响起。

远方的地平线上,褐色衣甲的骑士如潮水般涌现。

他们布满了道路、草地、田野和树林间,如同变戏法一样,从天边一群又一群地冒出来。

大纛高高举起,数百人团团围护着一位金色衣甲的骑士,狂野地冲向了汴州城。

“是邵贼!一定是邵贼!”

“邵贼来啦!”

“弩呢?用强弩射他!射死他!”

张惠紧紧握住了小拳头,期待地看向发声的地方,希望真能射死邵贼,一了百了。

“邵贼”没给他们机会,他远远就停下了,手搭凉棚,仔仔细细地看着城墙。俄尔,只见他似乎说了什么,不一会儿,数骑策马奔至城外一箭之地,高声呼喝道:“朱全忠呢?只会让妇人来守城吗?”

远处列队的骑士响起了铺天盖地的哄笑声。

城头响起了连续不断的嗡嗡声。骑士吓了一跳,打马离去,旋又回过头来破口大骂。

野蛮!桀骜!这是张惠的直观感受,贼酋邵树德一定也是个野蛮粗鲁的武夫,就跟史书上所载的胡人酋豪一样。

邵树德又策马绕城看着。他骑得很慢,仔细观察着城防格局。侍卫亲军两千余将士跟在他身后,防备城内军士冲杀出来,危及大帅安危。

但他们多虑了,转了小半个时辰,城头之人竟然听之任之,一点反应都没有,可见怂到了一定程度。

“城门之外,皆为疆场。贼势若此,复有何忧?”邵树德扬着马鞭,笑道:“中原四战之地,全忠之所以强者,在于引战火于外而汴宋不伤。今与我交兵多年,腹地处处兵火,颓势尽显,破之易也。”

“大王可是要攻城?”谢瞳皱着眉头问道。

“希望不大,但攻还是要攻的,万一成功了呢?”邵树德策马回转,一边慢跑,一边说道:“此战,重在围城打援。”

“攻何处援兵?”

“那要看谁送上门来了。”邵树德笑道:“全忠多半要北归,若其部伍整肃,无隙可钻,那便放过他。但全忠能跑,庞师古怎么跑?”

谢瞳若有所思,夏王打仗还真是“惜命”,一定要等到有绝大把握之时方出手。如果一场战争有五成的胜率,在很多将领看来可以搏一搏了,但夏王是绝对不会动手的。

大纛又移到了南面。已经有军士开始扎营了,汴人城门紧闭,还是没有动静,甚至连出城袭击樵采军士的行动都没有。

“朱全忠昨日就收到消息了吧?”邵树德仔细盯着城头,一大群莺莺燕燕走来走去,顿时哂笑:“全忠别的本事没有,姬妾倒是一大堆。”

谢瞳尴尬地过滤了后半句话,回道:“是,至迟昨日晚些时候就收到了。全忠若北上,应会先至陈州,再回汴州。大王,此有水道,全忠行军应当会很快,不可大意。”

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因为国朝汴水饷道以西,还有一条备份航道,商旅也挺多的,即颍水、蔡水体系,在颍州上船,经陈州直达汴州。即便船只不够,军士没法乘船,也可把辎重、粮草放在船上。

最影响行军速度的就是辎重了,有这条航道,不但安全,也确实省了很多事,粮道无虞,更何况也无需随军携带多少粮草。

想通过袭扰粮道抓朱全忠的破绽,很难了,谁让河南水系四通八达呢。要怪只能怪朝廷,因为颍水、蔡水是朝廷出钱疏通的,朱全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维护,坐享其成罢了。

“大王,刚刚收到消息,淮将周本率舟师数千人,配合朱延寿夹攻寿州,被击退。其人已于数日前西进,可能往颖口方向去了。”李忠突然走了过来,禀报道。

邵树德想了一下,杨行密、周本应该还不知道汜水之战的消息。周本西进,多半是计划中的,以舟师协助梁人,之前帮过氏叔琮,这次是帮朱全忠攻颍州,或许还资助了部分粮草、器械。

“杨行密这厮!钱镠怎还不摆平浙东诸州?”邵树德用力挥舞了一下马鞭,道:“别让我逮着机会,不然一并冲杀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