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四十章 班底

晚唐浮生 第四十章 班底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5:39

第四十章 班底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一晃而过。1677年11月5日,北印度洋上东北风开始占据主流,洋流也变成了逆时针的方向,这意味着“伏波万里”号已经可以启程回国了。

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莫烈鳗参观了果阿城的方方面面,对葡萄牙人的这个印度统治中心有了一个比较笼统却全面的印象。到了最后几天,他甚至有幸参观了一次葡萄牙军人的训练,对他们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说明了葡萄牙总督的诚意。

莫烈鳗通过观察,发现葡萄牙人的军事组织实在是有些原始——至少在印度殖民地这边是如此没错——因为掌握在政府手里的军队数量较少,控制在贵族手里的军队却很多,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直接掌控几乎所有军队的组织形式大不相同。

以现任殖民政府为例,掌握在总督手里并通过殖民地国库供养的军队只有区区三百人,这些人只有基本的武器,如刺剑、长矛、火枪、铠甲等等,但多年来多有损坏,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补足,因此装备水平真的谈不上多好,也难怪葡萄牙人这次急着要从东岸人这里进口以改善士兵的装备。

相较控制在总督佩德罗·德·阿尔梅达·葡萄牙手里的军队,掌握在贵族手里的士兵的装备水平可就要好多了。这些基本都是在葡萄牙本土经济状况很差的士兵,有一定的战场经验,他们在里斯本上船,不远万里来到果阿等印度城市,孤身一人、衣食无着,除了可以暂时居住在海边的一些由政府提供的破木屋之外,甚至就连吃饭都很成问题,因为政府是不会提供饭食的。

这个时候,使得他们免于饿死的路子一共有三条,其一是通过各个殖民城市征兵官的考核,补充直属于当地政府的部队的缺额,其二是由本地教会或大商人进行施舍救助,让他们渡过初期的难关,随后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其三是成为本地贵族的追随者,由贵族们发薪供养,同时为贵族服务。

尤其是最后一种,吸纳了数量最多的葡萄牙士兵。按照莫烈鳗这些日子在果阿城所见,平均每个贵族或绅士为大约30个人提供伙食、装备,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比如在果阿附近的鲁阿·迪雷塔小城拥有一整条街道所有房屋的贵族希尔维拉家族,就供养了差不多整整一百名追随者。他给这些追随者分组,然后分发了统一的制服和武器,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住所和商铺周围,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从某种程度说可以说他的私人军队控制了上述这些区域,就连总督葡萄牙都得对他有所忌惮。

每当贵族们在城市内外骑马出行,或前往教堂参加宗教仪式的时候,这些追随者士兵们都会成为他们的随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果这个贵族受到了侮辱或不公正的对待,或者出于某种原因要报复什么人又不方便通过官面上的话,那么这些食客就能发挥作用了,很多时候是负面作用,因为他们会破坏秩序。

另外,贵族们通常还是许多军事要塞或城市的军事长官,或者是一些舰只的指挥官,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或者需要出征的时候,果阿总督只需征召贵族即可,因为他们会带着大批全副武装的追随者出发,这样政府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钱。

葡萄牙人的这种军队组织方式带有很大的中世纪分封制的残留,与如今各国纷纷成立常备军,削弱贵族封地和兵权的大趋势相悖,属于确定无疑的落后方式,急需改进。而且更可怕的是,政府或贵族并不总是一整年供养所有人的(至少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做)!每当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政府会解散掉相当一部分士兵,贵族们也会遣散掉绝大部分追随者,让他们自谋生路。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是船只刚刚抵达印度的时候,且天气较为恶劣,雨水较多,气候潮湿,疫病丛生,故来自南方的荷兰人的威胁会降到最低,所以贪婪(或者说愚蠢?)的贵族们并不愿意继续花钱供养着大批无所事事的士兵。他们会解散掉大部分人,只保留他认为最忠心或战斗技能最出色的一部分,以节省开支。

每当这个时候,在果阿、第乌等葡萄牙控制的城市内,你就会见到许多看起来很落魄的士兵交出了自己的武器装备,只带着一套衣服和仅有的财产,离开了城区,或者前往码头做工,或者前往周边乡村干活,以便养活自己。也不是没有坚持留在城市里的,但这些人除了极少数幸运儿被商人短期雇佣外,大部分都在当乞丐讨饭,日子难过得很。

直到每年9月下旬重新征兵的时候到来,贵族们才会打开自己的钱袋,重新征召士兵,以补足自己追随者的缺额。可以肯定的是,在整个雨季之中,这些士兵们为了糊口而四处奔波,训练必然是荒废了的,因此当9月份重新集结的时候,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很难保证,士气更是无从谈起,也难怪他们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持续多年的战斗中屡屡吃瘪了,这样不职业的士兵,是没法大用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贵族都这么做,莫烈鳗就知道,之前陪同过自己很久的那位桑德罗先生,就供养了六十多名士兵,并且坚持在雨季也供应他们食品和居所。有时候如果士兵日用品短缺或生病的话,他也会出资赞助,对这些人非常好。因此他在士兵们中间的名声非常好,麾下总是能够追随着最优秀的战士,且每当战争来临,需要大批量征募士兵的时候,那些可怜人也更愿意跟随他们这类口碑不错的贵族,这也是为自己负责。

莫烈鳗曾经评估过桑德罗手底下那六十多个人的战斗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和新华夏岛的东岸民兵一个水准,但是不如训练更加严格的本土各县保安团的民兵。这样看来,也就可以解释当年杨亮率一个混成营在第乌港登陆后,为何如此轻松地之用一场夜间白刃突袭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实在是敌人的战斗力严重不足的缘故啊——那些人的战斗力甚至还远不如澳门的葡萄牙军人,让人很是无语。

因此,在意识到这些葡萄牙陆上武装力量压根无法给东岸人带来什么麻烦后,出于种种考虑,莫烈鳗也向果阿总督葡萄牙先生提出了建议,即大幅度增加职业士兵的人数(即在雨季也有食品和军饷供给,并坚持训练的武装人员),尽量不要让骨干分子在雨季沦为短工、乞丐、苦力或盗贼,因为这既可以减少治安麻烦,同时也能增加果阿等城市的防御力量,要知道万一荷兰人脑子抽了雨季前来突袭呢?

葡萄牙总督看来也不是第一次接受到这种劝告了,他先是对莫烈鳗表示了自己的谢意,不过却也直言,以如今印度殖民地的各种情况而言,似乎很难劝说贵族们这样做,因为这很显然会导致他们的开支急剧增加。至于说由殖民地政府承担这部分的开支,则根本不可能,因为印度殖民地特殊的体制问题,导致政府的收入很少,每年都在亏损,以至于不得不靠贵族和教会捐赠来填补窟窿。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冒着财政破产的风险来扩军呢?从这一点来说,葡属印度还真不如莫桑比克、蒙巴萨、安哥拉及西非的一些葡萄牙殖民地,那些地方虽然利润不大,可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力物力却一点都不小,因此能够组织起一些战斗力还算可以的军队,但正如葡萄牙总督所说的,这种模式无法复制到印度,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改变了。

莫烈鳗听了后表示理解,心想这果阿政府看来是真的缺钱,难怪这次要急吼着要和东岸人做生意。要知道,这每一笔生意,在果阿城内的时候,就已经被征了几道税了,然后出口关税更是大头,进口关税也不是小数目,只要贸易额一路上去,果阿殖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应该是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的,不至于需要贵族和教会进行补贴才能维持下去,这对于改善当地军队的条件应该大有裨益。

因此,与葡萄牙人做生意,是应该要着重提上议事日程的,这不但是挣多少钱的问题,对于国家的战略布局也有好处。毕竟,葡萄牙人在印度坚持越久,力量越强(当然应该是在一定限度以下),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牵制力也就越强(省得他们因为没有像样的对手而“胡思乱想”),这是符合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利益的。

11月8日,在与佩德罗·葡萄牙总督草签了一份协议之后,莫烈鳗与这段时间内认识的果阿商人和贵族一一告别,然后驾驶着“伏波万里”号战列舰,在葡萄牙人的目光注视下,扬帆起航,离开了果阿港,顺着洋流和东北季风,朝新华夏岛而去。

中途,在途径阿曼湾附近的时候,这艘强大的战舰又一次驶近了马斯喀特港,并捕获了一艘小型阿拉伯帆船(后被放弃,只留下了二十余名阿曼人俘虏,因为船只太小、太破烂了),然后驶近港口,远远地炮击了几下,在海面上溅起了冲天的水柱之后,才漂亮地调了个头,朝外海离开——说实话,阿曼人从来就没被东岸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国家人口太少,实力太差,无奈这个国家有些冥顽不灵,苏丹脑子也不是太好使,居然因为一些宗教冲突以及东非的商业纠纷而与东岸人翻脸,因此给予他们适当的惩罚也是必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