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1309章 谈条件

晚唐浮生 第1309章 谈条件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5:39

第1309章 谈条件

第1309章 谈条件

三月十二,邵树德抵达了镇州城外。

他先听取了行营诸将官的汇报,然后在夏鲁奇的护卫下,远远观察城池。

武威、铁林、控鹤诸军围困镇州,但这个围困其实也是有水分的,至少南城就没能围起来。

镇州南一里有滹沱河,蜿蜒向东四里,则有中渡桥,当南北大驿道——开运三年,契丹南下,至滹沱水,杜重威密议投降,就在此处。

屯驻在中渡桥左近的是湖北道州军。

邵树德至营中巡视了一番。他没见过这支部队原本的模样,但就目前看下来,还不错。

营地整洁,布置得颇有章法。军士巡逻一丝不苟,各种规矩森严无比,执行运转良好。

地方部队能有这个水平,可以了。

卢怀忠说楚兵刚来时不是这样,松松垮垮,让人看不下去。这让邵树德进一步坚定了看法,各支部队还是要多练。

武威军主力屯驻在滹沱水南岸,少部分精兵渡河北上,在河对岸据守着几个小寨子,保护河面上搭起来的浮桥。

攻城之时,大军依次通过浮桥,到北岸列阵后,再行攻击。

总体而言还是很麻烦的,因此南城从来不是进攻的重点。

看完南城,他又至城东,这里是铁林军的驻地。

“儿郎们变化不小啊,符卿是有本事的。”看着刚刚撤下来的军士们,邵树德感慨道。

皇帝来了,总要表现一下,铁林军刚刚点召了三千余人,带着数千淮海道州兵,从城东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还是托了陛下的福。”符存审回道。

“何解?”邵树德问道。

“臣在铁林军革除积弊,大胆用人,严申军纪,若无陛下镇着,也是做不下去的。”符存审真心实意地说道。

对铁林军上下两万五千人来说,符存审是外人。

左厢的资历很老,最早可追溯到铁林都时代,虽然当时的人这会也没几个了,但不妨碍将士们对外吹嘘军史,自然而然养成一股目中无人的态度。

右厢的人认为自己是圣人亲自从申、光、寿招募来的,与圣人一起打过淮贼朱延寿部,虽说当初的万把人,现在也找不到多少人,但右厢万余将士确实也挺傲的。

总而言之,铁林军以天子亲军自居,虽然天子现在喜欢往天雄军跑。

这样一支部队,空降来的军使确实不太容易开展工作。所以,符存审说的话没错,若无邵树德的鼎力支持,他确实干不成那么多事。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此时的铁林军存在时间不过二十余年,还没到亲党胶固的阶段。更何况大夏禁军补充新兵之时,并不直接从禁军子弟中招募,也就是说子承父业的现象并不多。

新兵四大院,如果说陕州院大量充斥着禁军子弟外,灵州院、郓州院、渭州院可不是。尤其是后者,渭州是个小地方,如何能维持住两三万人规模的在训新兵体系?说穿了也很简单,他们招募了大量吐蕃、羌、党项入院训练。练成之后,每年输送五六千合格新兵至洛阳,作为补充兵分至各部。

不是子承父业的军队,亲党胶固问题就没那么严重。

邵树德后世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那个作者吹捧北宋禁军,说他们有一项非常“优越”的制度,即禁军军职明面上不是世袭,是招募的,但实则世袭,因为招募的多是禁军子弟。有铁饭碗,有保障,有安全感……

邵树德对其不以为然。

他还觉得胡人奴性足,等级森严,上下尊卑观念强,更适合当兵呢。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蕃兵多了会有问题,亲党胶固也是问题,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采取折中策略才是最好的。

转完南、东两个方向,邵树德又去西面、北面看了一圈。各色人马十余万,团团围住镇州,反复攻打。

水攻试过了,因为地势问题,效果不是很好。

地道还在挖,目前被守军封住了一条,另外两条还没被发现。

各种攻城器械轮番上,镇州城外的树林几乎都被砍光了。随着器械不断损毁,现在已经朝更远的地方寻找树林。

回到南城后,邵树德接见了一下武威军的将校、士卒,慰勉几句,刷一刷存在感,然后与卢怀忠认真讨论起如今的形势。

“陛下,贼人其实开出了条件,不过太荒谬,被我拒绝了。”卢怀忠说道。

“讲来听听。”就这么一座城池了,邵树德微微有些心急,他不介意听听对方的条件。

卢怀忠看了邵树德一眼,有些条件圣人以前是断然不会答应的,现在心急了?

“正月里王镕遣判官周式商谈,请保留成德镇。”卢怀忠说道:“臣拒绝了,于中渡桥破其军,进逼城下。随着诸军次第到来,万胜黄头军也参与进攻,赵人大惧,不敢出城与战。如此围攻月余,贼又遣人出城商谈,谓城内尚有兵‘三万’,众志成城,死守不降。除非朝廷将其编为禁军,由成德将校统率,常驻镇州。”

“三万兵?”邵树德笑了,道:“真有三万武夫,朕倒不怎么担忧了,城内还有那么多百姓,即便赵人擅守,粮草充足,也吃不了多久。”

“是。臣也认为绝无可能,守兵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或许是临时征发的丁壮,攻势甚急时征发一批,不急时就各回各家。”卢怀忠说道。

“比起正月那会,赵人开的条件似乎也降低了不少啊。”邵树德又道:“那会还要保留藩镇,这会就只要当禁军就行了。人啊,还是得被打痛了才知道害怕。不痛,他是不会死心的。”

“陛下,臣以为不可答应赵人的条件。若应了他,平卢军、横野军、佑**、威胜军甚至缘边镇军会不会群起鼓噪?”卢怀忠说道:“如果他们也效仿赵人,起兵据城,闹上一闹,则永无宁日矣。”

“你的担心是对了。”邵树德叹道:“还有河东数万人马在看着呢。此时心软了,贻害无穷。”

如果横野军据营州而返,平卢军占了徐州造反,你怎么办?招抚吧,朝廷丢脸,风气也被搞坏了。出兵征讨吧,人家把野外搜刮一空,婴城自守,你人去得少了不管用,去得多了开销大,还迁延日久,花费更大。

缘边镇军,很多也是降兵编组而成,他们会不会跟着闹呢?可能性不小。

大夏禁军是厉害,但当伱到处平叛,疲于奔命的时候,士气也会降低,更何况这样还有不小的隐患,即禁军造反。

有时候退一步,则步步退,退到没有底线。

朱全忠历史上退了一步,结果就是除河南基本盘外,河中、河北、江汉、关中一堆附庸节度使。

如果他当时狠一狠心,咬牙不退步呢?好像寿命不太够了。

一个徐州就打了好几年,前后歼灭十万以上的徐州军队,然而巢乱前后徐州军额只有三万人……

只能怪他生错了时代。

“陛下!”储慎平突然走了过来,禀报道:“成德幕府判官周式请求觐见。”

“这是看到朕来了!”邵树德与卢怀忠对视了一眼,道:“让他过来。”

只过了片刻,周式便被引了进来。

“参见夏王。”周式行礼道。

邵树德对他的称呼毫不在意,只问道:“王镕并非无智之辈。他知道继续守下去的后果么?”

周式似乎早就料到会被人这么问,只见他微微叹了口气,道:“好教夏王知道,我家主公也是身不由己。军士桀骜,群情汹汹。若非看在王氏五代六帅的份上,已经冲进节度使府了。”

“那你来作甚?”邵树德奇道:“提前打个招呼?想让朕看在他本心欲降的份上,不怪罪他吗?”

周式见邵树德说话如此直接,也不惊讶,继续说道:“王帅遣我来,是请夏王看在河北生民的份上,暂缓攻城。王帅素知夏王大志,江南还有诸多藩镇未平,只需收编赵兵为禁军,届时提头卖命,定为夏王攻取淮南、吴越、江西、湖南等镇。”

“说什么胡话?”邵树德突然一拍案几,道:“赵兵只有一种可能成为禁军,即立刻开城出降,朕或许会挑选一些精壮补入禁军。成建制存在,绝无可能。”

他信这些藩镇武夫的话才有鬼了!

李存勖怎么完蛋的?收编了太多降兵。这些兵一开始还能听话,但时间长了,让他们动弹一下老费劲了。魏博武夫窝在魏博,邢州兵窝在邢州,稍有不如意,则据城而反。

我信你个鬼!“周判官可知晋阳之事?”邵树德又问道。

周式不语。

有晋兵参与攻城,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也曾经在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其实心里明白,他们已经是北方最后一个还在抵抗的藩镇,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除了投降,唯一的结局就是死。

但武夫们的赌性太大了,也太贪婪了,竟然还想着讲条件,他也没办法。

“略知一二。”周式无奈答道。

“那就滚回去!”邵树德怒道:“朕今年才四十九,便是打到胡子都白了,也要把镇州拔掉。王镕若不想死,可效梁怀瑾故事。言尽于此,回去传话吧。”

邵树德知道,不光成德武夫,其实王镕内心之中,也没完全下定决心。

现在就是双方拉锯,不光是战场上拉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拉锯。

“传令,于镇州城外掘三重壕、筑墙、毁中渡桥,禁断交通。”邵树德下令道:“各部兵马,轮番攻打,日夜不辍。”

极限施压嘛,谁不会啊。他已经想明白了,不能因为心急就让步。前面九十九步都走过来了,就最后一步,情绪竟然波动了起来,这是不应该的。

赵兵的虚实,其实已经被他看破了。他们能降低一次条件,就能降低两次。

耗,看谁耗得过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