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539章 京城抗灾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539章 京城抗灾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539章 京城抗灾

在大街上,朱雪峰正披着军用雨披冒雨骑车,不少群众都拎着鞋、光着脚在水中跋涉,这些都是要去上班的。

不少人都在冒雨清理下水道入口的垃圾,让水排得快一些,可似乎见不到什么效果,雨下的太大了。

一辆公汽经过,里面挤的就像个水果罐头,不少人骑着车,即使后座上的同伴努力的撑着伞,两人还是浇了个通透。

“哟,师兄,你这下大雨也来了。”

地面积水已经深达十几公分,但小踏板还是能正常行驶,总算到了轧钢厂,在门口就遇到值班的林依兰,正一身雨披在门口疏通下水道,见朱雪峰过来,才上前小声打个招呼。

“这几天值班倒是便宜你了,不用冒雨来回往返。”

“我这也算有福之人不是,师兄,你不是出门了吗?咋回来了,这么大的雨,不好好待在家里,跑厂里干啥?”

林依兰擦了擦手,从兜里掏出自己的手绢,扬起手,迟疑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的同事,递了过来,“先擦擦,脸上都是水。”

“过来看看自己设计的几个玩意,你先忙着吧,有事回家再说,不擦了,一会还是一脸水。”

林依兰拿着手绢看着师兄骑车进去,一旁另一位保卫科同志拎着铁锹凑了过来,“林股长,我脸上也都是水,要不给我擦擦。”

林依兰没好气的拿起手绢狠擦几下,疼得队员大声叫唤,林依兰才解了气,“姑奶奶的便宜你也敢占,要不要再来几下。”

“股长,你这手劲太大,谁能吃得消,难怪小朱同志被你吓跑了,哈哈。”

“找打!”

在厂区逛游了一圈,拜访了马处长、张处长和陈所长,又看望了鲁师傅和几位同学,朱雪峰溜到了厂办大楼。

“马哥,厂长在吗?”

小马一抬头,有些惊讶,小声问道,“小朱同志啊。”又左右看看才小声问道。

“不是说你去留学了吗,怎么还在啊?那边没开学?”

“你咋知道的?”朱雪峰这消息就没公开,在大院现在都只有傻柱一家知道,没想到小马都知道了。

“前几天陈书记,喔,陈副部长来了,专门找杨厂长,两人聊了好久,我去换水,听了一耳朵,两位领导都挺惋惜呢,我说小朱,你留学回来还能进咱们厂吗?”

“这我说了哪算,要让我选,当然是回来,对了,厂长到底在不在。”

“在的,在的,刚开完会回来,你是来告别的吧。”

辞别了小马,直接进了厂长办公室,老杨正对着窗外的大雨发愁,朱雪峰也走到窗前。

“厂长,这雨才下一天,大街上就开始积水,厂里也得做点防范,再下几天,我看很多厂房都要进水。”两人看着外面不停的大雨,朱雪峰借雨势开口。

“是啊,这雨来势不小,现在城外的菜地都被泡了,再下去的确是个问题,看来上面的判断很准啊。”

原来上面已经通报了京城附近的水患情况,各级都下达了防范要求,毕竟保定和津海已经受灾。

不少单位已经接到通知,组织了青壮人员远赴津海救灾,轧钢厂昨天已经组织了两百人的队伍,由刘副厂长带队赶赴现场,上面的组织和反应速度出乎朱雪峰的意料,看来这次的灾难造成的影响应该是可控的,毕竟有准备和没准备后果是完全不一样。

“领导,这么大的雨,得提醒同志们注意次生灾害”。

“啥叫次生灾害?”老杨一愣,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词。

朱雪峰才意识到,这词可能还没有,含糊其辞的解释,“怎么说呢,就是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啥叫灾害链,没听明白,你说这么长一串,真绕得慌,你就说哪些算是次生灾害吧,我们该注意些啥?”老杨很头疼这一长段的解释。

“就拿这次大雨来说吧,如果继续下去,变成洪灾,厂房进水,有可能造成厂房倒塌,导致人员受伤、设备进水漏电导致工人触电、电线杆倒塌导致水中带电等等,这些都算次生灾害。”

“这书读的多就是好,没错,这些都得提防,一会等李副厂长来了,我们开会我得专门再提醒,尤其是触电,这个要是不提醒真是太危险,所有进水区域必须停电。”

“李副厂长回来了?”

“嗯,他早就打了请示,一到八月他就回来,也去了一年多,该回来了,我们让老孙回去接着过去干,熟人总是好一点,这个项目实在不能再折腾。”

也是,朱雪峰记得李副厂长是去年五一前后过去的,一晃都一年多了,现在的李怀德更是蹦哒不起来,东升公司拿到了他春节期间荒唐的证据,李怀德也一改以前的各种不配合,这几个月低调得很,全方位配合,考虑到上次举报连个泡泡也没有,东升公司这次只是拿着证据,却不举报,没想到比举报的效果还好。

“去年过去的那批人也是这个月换人吧?”

“没错,据李副厂长汇报,那边都安排好了,就等这边派人,这次倒不用去那么多,现在工人基本都熟练,去几个当技术保障就行,怎么,你是不是有朋友想过去?”

“瞧您说的,我是想帮我同学问问,她对象在那边待了两年了,两人等着办事呢,这次财会人员会换班吗?”

老杨也是一愣,“还有这事,看来我们工作做的不细,按我们刚开始的计划,财务人员是四年一换,你这还真是个问题,咱们不能老是拖着小对象,哈哈,你同学对象叫啥?”

“我同学是三车间的刘泽,鲁师傅的徒弟,他对象是财务科的郭婷,要是能行,换她回来把婚事办了呗,嘿嘿。”“你小子也有求人的时候,这个刘泽,这种事也不和单位说一声,就这么憋着啊,你要今天不说,这个郭婷怎么着也得再在那边待个两三年,哈哈,行了,这事你放心,告诉你同学,这个月就让她对象回来办事。”

“我替刘泽谢谢领导。”

老杨扔过来一支烟,“这种事有啥好谢的,轧钢厂也不是不讲人情的地方。”

林娜和夏雨虹跟着朱雪峰冒雨疏通着大院的积水,家里倒是还好,房顶做过防水,地势比院子高出几个台阶,暂时没有危险,地窖已经被密封,也没问题。

“就是不知道老家那边怎样,要是山里也下暴雨,可就麻烦了。”

不知道是不是朱雪峰的祈祷起了作用,老家虽然也下了雨,但远远比不上西部地区,雨沥沥啦啦地下,西部的十渡,山上开始出现小小的洪流,顺着山体缝隙汩汩地往下流。

没有人通知,也没有人组织,但祖祖辈辈居住在拒马河边的十渡镇人觉得不对劲了。

常年看天吃饭的农民本能地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开始往高处的亲戚朋友家搬迁。

真正的危机,在于到处已是沟满壕平,所有的河道和池塘以及京郊的水库蓄水量几乎都达到极限。

又是一个雨夜,雨量骤然增大,“看来真让你说中了,这要再下一天,这城里可就乱了套了。”林娜看着窗外哗哗的大雨,也是开始发愁。

三人在大院里再次做了防范,大院门口已经堆砌了沙包阻挡水势,街道上的水位已经比院子里高了,用来排水的下水道现在反而向院子里灌水,三人和两个老爷子连忙一起用沙包堵住下水道。

“是啊,现在地下水的吸收根本赶不上下雨的速度,这样下去,不少房子都得泡着,估计老一点的房子会倒塌不少。”

这时候南锣鼓巷的街道,积水已经接近十五公分,不少地势低洼的地方更是深达半米以上,积水淹没了河道,南锣鼓巷旁边的通往什刹海的玉河已经消失,倒是大街上多了一些从什刹海逃窜出来的大鱼,惹得不少孩子在大雨中追逐,居然收获不错。

“小犇,行啊,不过得小心了,别不小心掉坑里。”

小犇拎着个小木桶,怎么看都是以前倒夜来香的玩意,里面已经装了两条鱼,个头都不小,怎么也得三斤往上。

“峰叔叔,您放心,哪里有坑我们一清二楚,肯定不会去的。”

胡同里浅浅的水面再次出现几条鱼的影子,一群孩子马上争先恐后的去围堵,朱雪峰笑着离开,放假的孩子遇到这种水患,倒是开心得很。

不远处街道也在上门挨家挨户的提醒,小心房屋倒塌,这边不少房子都是土坯房,雨水一泡,危险性极大,现在家里大人整晚不敢睡觉,就怕墙倒屋塌。

王主任带着个小姑娘出现在大院,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要求大院安排人二十四小时轮着值班,有情况随时报告,要确保人身安全。

“干妈,您怎么来了?”

“街道的都派出去了,这么多户,我还能坐着不成,你们这院子还成,都是砖砌的,城外已经有土房子泡垮了,好在没伤人。”

“您自己也得注意点,家里没事吧,要不要我去帮着看看。”

“别瞎操心,家里没事,这次据说大雨还得下,多防着点,我一会还得去开会,走了走了。”

送走王主任,看着乱成一团的院子,院子里不少家里都在漏水,除了几家外,家家户户都摆满了盆盆罐罐接水,时不时都得往门外倾倒。好在大院的老建筑都有台阶,即使最矮的倒坐房房子里现在也没进水。

城内交通基本瘫痪,除了大卡车和大公汽还在水中行进,马路上偶尔出现几个在水中艰难跋涉的自行车,城内的很多工厂进水,但被严令不得向外排水,只能都被迫停工,只留下值班人员,林娜和夏雨虹的实习单位也中止实习,两人都跑到大院来了。

“你俩家里没事吧?”

“我们家属楼地势高,学校地势也还成,校门口和校园里倒是积了不少水,回家挺麻烦,我给我爸打了个电话,先在你这待几天。”

“我们家倒是没事,也是楼下积水,我也不回去,我爸妈都带人在排水保生产,家里都没人。”

夏雨虹她们家已经搬到轧钢厂的新家属区,都是楼房,倒也没事。

东直门外的工业区因为地势开阔的原因,现在积水倒是比城里还好点,这里也不限制排水,这些工厂都在尽可能排水保证开工。

大雨持续不停,已经是深夜了,市政府正在开会,一位戴眼镜的青年男子正在汇报。

“来广营地区24小时降雨量为464毫米,超过平均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二。朝阳区气象站监测到的雨量为404.2毫米,酒仙桥为400.7毫米、城区、近郊区河道漫溢,全线告急。护城河水位迅速拉高,已经超过历年最高水位。”

“据统计,市内及近郊1.8万间房屋被水淹,影响了1.14多万居民的正常生活,共有295家工厂生产受损,全部停产的达到85个,近郊淹地30万亩,成灾9.8万亩,损失蔬菜预计1亿斤、粮食1千万斤。”(摘自网络)

“远郊情况现在不明,统计数字没有报上来,估计不容乐观,部份山区已经出现“龙扒”。(那个时候,还没有“泥石流”的概念。)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会场的每一位都心情沉重,尤其是“龙扒”,这玩意破坏性太大,所到之处,全是废墟,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还有,上级要求我们继续向津海派出援助人员和物资,那边的情况比我们这边还困难,不少部队和学校已经启程,但人员还是不够,这次的灾害比想象的要严重,远比52年和56年的规模来的大…”

(津海市这时期还是冀省省会,也是铁路交汇区,必须确保)

第二天的京城各家报纸就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整个古城一下子动员起来。

看着一辆辆卡车载着斗志昂扬的青年排着队,沿着还能行驶的道路奔赴津海,朱雪峰也在焦急,冲锋舟的事怎么还没有消息,按道理,这次应该有一批冲锋舟随行,可队伍里,除了几个绿色的铁壳船,根本没有冲锋舟的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