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448章 兜里没钱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448章 兜里没钱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448章 兜里没钱

第448章 兜里没钱

“情况就是这样,你得赶紧安排人接应,这次来了一百二十名人员,应该能缓解这边的压力吧。”

宋岩掩饰不住的喜悦,“来的正是时候,都可以作为基层干部,一会我就去安排,这下子我们更有底气了。”

自治区从建立到现在,第一次面临现在的困难局面,外有大兵压境,内又缺钱少人,自从和对方形成对峙,通过南边港口与香江进行贸易的渠道算是彻底断了,大量的木材、矿产全部滞留在帕岗。

野菜还有点路子解决,香江正利用国内在西南的收购网络,通过国内运过去,成本增加一点而已,相对于丰厚的利润,这不算什么。

可木材就没办法了,这可是自治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估计一年不少于六十万的收入。

自治区要是不大张旗鼓的建设,现在自给自足已经没有问题,能够形成小型的闭环商业生态。

“这些人要尽快分配下去,形成战斗力,向西的动作要加快,要不然,自治区会被困死。”

现在粮食倒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基建的大笔支出,没有对外的贸易,这个根本维持不了,香江不可能有余力支援这边,正在大张旗鼓的加速扩张,已经开始贷款。

“嗯,向西现在我们推进了二百多公里,沿途的部落大部分处于观望,少数抵抗的都被老杨带走修路,估计明年能推到海边。”

“有点慢啊,自治区现在的形势很难撑到明年,今年年底要是还不能解决,财政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宋岩也清楚这个现状,可实在没办法,通往西边没有大路,现有的小路根本通不了车,这边要一边打通,一边完成勉强的通行条件,没有大型机械,难度太大。

“我们尽量加快,实在不行,是不是考虑走空运,现在机场已经能起降战斗机,但跑道还不够长,货运飞机还不能起飞和降落。”

朱雪峰笑道,“你这光顾着向西了吧,出的啥馊主意,木材和矿产空运,败家子也干不出来,对了,战斗机他们开走了?”

宋岩弄了个大红脸,“飞走了,跑道才完成一半多,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强行起飞,还好,他们水平不错,跑道长度勉强够用,现在正在继续扩建,听杨茂盛说,差不多九到十月能完工。”

完工也没有飞机,根据香江来的消息,今年没戏。

“坦克呢?也运走了?我来的时候看到大桥还在施工,看架势一时半会没法完工。”

“也运走了,大桥说是明年下半年能投入使用,也不知道他们用啥法子弄过去的,国内还是能人多,我们这边想破脑袋也没搞明白。”

“不管这个,还是先琢磨咱们的事,这個至关重要,就是打通生命线,港口建设也得不少时候,真是头疼。”

本来想偷偷发展,有时间打通生命线,没想到现在直接暴露在ZF军的眼皮底下,南边的商路提前断绝。

朱雪峰敲着桌面,三人在京城商议时,一致认同绝对会有一战,但如何解决商路,当时有两个思路,讨论过几次,觉得不太成熟,所以没拿定主意,现在只能先抛出来讨论,朱雪峰坐直了身子。

“我这有两个想法,你看看如何,一个是和南边谈判,第一次肯定谈不拢,然后狠狠干它一仗再谈,让他们同意维持现状,开放港口。”

宋岩在仔细思考可行性,朱雪峰接着说道,“第二个就是,集中力量向西拓展道路,部队变征服为护路,内部建设放缓,优先打通生命线,确保能通三轮车、拖拉机和卡车,至于收拢沿线的部落和村镇以及小城,都可以放一放。”

“只要对方不影响我们的交通线,我们可以先和对方达成和平协议,同时可以吸纳他们的劳动力参与,给他们粮食和工钱。”

“我个人觉得,第一种不太容易,打一战是肯定的,我们有信心击退他们,但让对方吃大亏,被揍疼很难,按我们得到的情报,满得乐军用机场已经调过来了六架战机,看来他们已经吸取上次联军轻敌的教训。”

说着还看了朱雪峰一眼,朱雪峰知道,他是心疼把战机和轰炸机都送走了,可自己空间都还有,真给你们也没人会开啊。

“继续,不要瞎想。”

“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到击退对方,没法扩大战果,要对方做出这种让步,可能性不大,他们不太可能任由我们发展壮大,除非把他们打疼,打怕了,要不然没可能。”

朱雪峰点点头,表示同意,想打疼打痛,很有难度,自治区经过再次扩张,现在拥有三千参加过战斗的武装人员,还有三千才训练了不到半年的新兵。

常规武器倒是不缺,上次的缴获就够,交换飞机坦克后,还支援了一部分常规武器和一部分弹药,至于购买,自治区现在没有这笔资金,军火一向是销金大户,自治区发展到今天,常规武器一大半都来自缴获,另外都是朱雪峰提供。

“继续说,这些我都考虑过。”

“这第二个方案比较符合我们最早定下来的思路,的确最省事,效率高,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也有几个问题。”

“没事,你说,有些事你们在这边最清楚,我这远在京城肯定没你们了解实际情况。”

“一个就是,这边的不少地方以前也建过古国,有一定的民族凝聚力,外加民风彪悍,根本不和你讲道理,这也是我们向西拓展过程中歼灭了不少地方的原因,这些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往山里一躲,我们的部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伱要是向前推进,他们就在后面捣乱。”

建古国,那是啥时候的事了,就现在占下的介沙以北以前也是古国东吁王朝残余盘踞之地,一直到明清都算咱们的附庸,上千年来,文明都已退化到靠天吃饭,农耕都丢了,一直战乱,没有朱雪峰带队过来,这边还要乱上好几十年。

“嗯,这种情况的确很麻烦,游击战嘛,我们的前辈没少用过。”

“所以我们花了快一年时间才推进了二百多公里,那边的华裔很少,工作比这边难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组建了五百人的山林突击队,正在加紧训练。”

“这就真成山林游击战了,漫山遍野的追,即使有效果,但时间应该短不了,西面多山,这要闹起来,可就成持久战。”

“我认为还是要依靠当地群众,让他们亲身体会我们带给他们的变化,是有助于他们改善生活的,他们没了群众基础,这清剿才能见到效果,你忘了国内刚解放时候的剿匪?这事急不得,再说说其它问题。”

宋岩为这事苦恼了很久,几次军事会议才定下这个方案,见效是慢,可没有更好的办法。

“再一个,我们现在和南边对峙,很难抽出大量人员武装护路,还有,这条路延绵几百公里,需要的人手太多,自治区要是把重心都放在这边,那边的建设估计得全停,劳动力不够,再说很多项目都停不了。”

“一个是水坝发电、一个是机场建设、一个是合作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再一个是连接两方的公路继续拓宽,这些都占用大量劳动力,还有今年又开垦了无数良田,这些都严重缺人。”

还是缺人,现在辖区已经超过了六十万人口,近九万平方公里,算是不少了,可散在这广袤的平原和山林里,真没几个人,还有大量的无人区。

“实在不行就先解决抹谷和满得乐的军事威胁再说,这一战肯定要打,你们的准备工作要做的更细致。”

至于囤积的货物,其实用空间一收,都能解决,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老是为自治区来当搬运工,这可不是他的本意,自治区最终只能靠自己。

最后宋岩又汇报了派去学习的几支人马,这个也很困难,要去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自治区来说,又要了老命,这是短板。

“飞行员勉强挑出了六个人,其中三个是杨茂盛的族人,地勤人员挑了三十人,他们也占了一半,海军挑了四十人,他们也占了三分之一多,电话局培训挑了四十人,他们占了四分之一。”

这是没办法的事,介沙才拿下来,忠诚度不能保障,杨家占了读书人多的便利,这是要起飞的架势。

“首长,除了少数是跟着我们过来的战士及家属,很难挑到既忠诚又有文化的,飞行员和海军还对身体有要求,真是太难。”

“我知道,现在万事开头难,后面这种局面会改变的,现在不是在办教育和夜校吗,再过几年,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会提高,到时候再说吧。”

知道宋岩担心杨家在后面的发展中占据太多资源,形成一家独大,尾大不掉的局面,可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杨家一贯保持忠诚,对于初期大肆投献,现在也是积极配合的杨家,朱雪峰还是很满意的,人家无私付出,得点便宜也是应该,至于以后,再观察吧,现在最重要的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可是,杨家这样在关键位置占据大量资源,不可不防。”

宋岩还是忍不住再次提醒,朱雪峰只好安抚。

“防备是应该的,但人家现在一心一意,咱们现在立足都未稳,就想着针对人家,以后还有谁会主动靠拢?我心里有数,别太担心,先就这样吧。”

“第二批、第三批培训的人员也要加快筛选,现在人口基数大了,只要家世清白,人品没问题,有家属在这边,可以适当放宽忠诚度要求,没有人是天生就对你忠诚,忠诚是需要培养的。”

宋岩也明白,现在治下几十万人,要说绝对忠诚,估计数得过来。

“只要能带给他们生活的希望,就会得到认同,为了守护这一切,忠诚自然就有了,这事就说到这,让小军放缓西进,先防备抹谷和满得乐,西进的事我们再考虑考虑。”

宋岩松了一口气,朱雪峰放缓西进,显然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备用方案,要不然,生命线可不是说的,现在西面的大海就是自治区的希望。

“北边现在如何?”刚发问,门口传来动静,夏功推门汇报,“杨茂盛来了,正在外面等候”。

朱雪峰略一迟疑。“让他进来吧,再来人就让先在外面等着。”

朱雪峰喝了口茶,有点凉了,宋岩连忙起身想要换水,朱雪峰笑着说道。

“这里没别人,没必要,我自己来。”

“北面现在已经摸到了边境,探了一条路,全是高山,很不好走,运兵车过不去,小军是开着直升机探路,小分队是在下面爬山越岭过去的。”

“摸清楚就行,有直升机当然不用运兵车,到时候也就出动十来个人,两三架直升机足够,对了,有几个会开直升机?”

宋岩尴尬的摸摸头,“想学的不少,真正学会的也就两个,有一次试飞差点出事,小军就不让别人练了,最后就教会俩,只会开,不会使用武器。”

“他都不会用武器,还能教会别人不成,到时候不挂导弹,降低载荷,有重机枪足够。”

宋岩到现在也没明白下半年的任务到底是啥,只是按要求探路和训练。

门开了,一见朱雪峰,杨茂盛连忙请安,“殿下一路辛苦,属下来晚了。”

“行了,起来吧,你这一路从介沙过来也辛苦,坐下说话。”

杨茂盛是在督促介沙那边的早稻入库,这边早稻收的比国内的北方早不少,六月底七月初就可以收割。

“今年收成如何?这粮食问题应该解决了吧。”

“今年气候合适,收成不错,现在才统计了不到三千亩,平均亩产四百三十斤,大丰收啊。”

“都入完库了?”

“没呢,田太多,前段日子发动大家,好不容易完成抢收,现在入库的不到一成,不过这肚子问题肯定是解决了,我们协商过,到时候至少能提供给他们三百五十吨稻子。”

朱雪峰在京城抢收过京西稻,很清楚,六十年代的水稻亩产量大约在400-600斤,也就是200到300公斤,和后世的动不动就800—900公斤没法比,一个是没有肥料,一个是品种不行,这边能收到430斤,已经超过国内大多数地方,这地方真是宝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