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210章 收音机有望投产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210章 收音机有望投产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210章 收音机有望投产

第210章 收音机有望投产

“朱雪峰、朱雪峰在吗?”

班长气喘吁吁的跑回宿舍,推开门就问。

“找我们老六啊,他好像去系里的实验楼了,具体什么实验室就不知道了,啥事这么着急。”

这会没课,薛少华和曲志鹏在宿舍复习,这不马上要期末了,大家都在复习备考,去了一趟图书馆,没位置了,只好回宿舍复习,教室太过空旷,冷。

“帮忙去找一趟,就说江主任找他,让他赶紧去系主任办公室,咱们仨分头去找。”

三人匆匆来到实验楼,分开寻找,正巧朱雪峰做完测试出来。

“老六,可算找到你了,快去系主任办公室,江主任找。”

系主任办公室,江主任正在招待客人,两位中年男子正焦急的等待着什么。

“老黄啊,人已经去找了,这下你该告诉我到底啥事了吧,非得找个一年级的学生。”

“这个你还是问他吧,我也是被他叫来的。”

老黄苦笑着指了指另一位中年男子,这事真没脸开口,让老陈上吧,他脸皮厚。

“老陈,伱看你们俩来了半天,啥也不说,不合适吧。”

“其实也没多大事,就是你们这个学生,他做出了一台晶体管的中波、短波双波段收音机。”

“有人送到我们这来了,关键的是,对方信誓旦旦的说,收音机里面的器材都是国产的。”

江主任一阵发懵,作为物理系的系主任,有些信息还是挺清楚的。

前年申市就成功研制了第一款晶体管的收音机,不过所有晶体管都是进口的,没法推广,包括第一款小汽车车载晶体管收音机也是用的进口器件。

现在是京城和申市都在研究开发新的全部国产的晶体管收音机,都是走的许多电子厂和研究所合作的模式。

申市毕竟有过成功的基础,现在进展比京城好一些,预计后年才能完成第一代产品,怎么就让自己的一年级学生给做出来了,那这么容易,两城市都等着献礼呢。(1962年9月,申市美多献礼后上市)

“老陈,可别骗人,我这学生是金属物理专业的,可不是无线电,再说是个一年级的学生。”

老陈明显哭笑不得,骗你,你以为我想啊,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774还有广播器材厂,一起研发,现在进度掉在申市后面就不说了,随便冒出来个大一的学生就搞定了,自己也不敢相信,可现成的收音机就摆在眼前。

收音机也被拆开过,可惜朱雪峰用的晶体管在焊接后,为了清理焊剂残留,经过酒精清洗后,管壳上的标识都没了,无法识别,这才找过来。

“算了,老黄,把收音机拿出来,让咱们江主任听听。”

老黄打开书包,掏出个远看很漂亮,近看外表粗糙的小盒子,打开开关,调了几下,果然,真能收到广播节目,效果还挺好。

“老美的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是五零年德州仪器开发的TR—1,当时的报价是49.95美刀,就是不知道咱们这小家伙的成本是多少,一会得好好问问。”

“报告,江主任,您找我?”

办公室并没有关门,朱雪峰请示了一下就直接面对江主任了。

“朱雪峰同学,你来的正好,这有两位同志想和你聊聊,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

原来两位中年男子分别是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陈教授和广播器材厂的黄领导,都是江主任的熟人,这是为了收音机来了。

朱雪峰只好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晶体管收音机的具体电路图,朱雪峰都是直接参考后世成熟的原理图,原理倒也能说清楚。

两人点点头,朱雪峰的这个思路明显比现在大家普遍选用的电路更合理,巧妙的避开了一些技术难点,对晶体管的要求也变了不少,难怪在现在的条件下就能做出来。

“你这产品的元器件都是京城生产的?一台的成本是多少?”

“这里面的晶体管大部分是京城电子管生产的,有两只是电子五厂的,还有两只是申市无线电三厂的,晶体振荡器是707的,电阻电容是718的,其它还有一些是798的,成本大约一百六左右。”

毕竟元器件都是自己选的,朱雪峰非常清楚,说起来没一点磕巴,主要来源说得清清楚楚,还真都是国产的,两人听得挺高兴,可听到成本价一下子又有点苦涩。

“这么高,老美自己的不到五十美刀,合120块左右,这样我们没有价格优势啊。”(汇率1:2.46)

“您说的是TR—1吧,现在新出的改良型才14.95美刀,效果也提升了不少,合计才三十五块左右。”

陈教授根本不知道还有改良型,又便宜了,连忙问。

“你这些数据在哪看的,我们怎么不知道?”

“这是在我们系图书馆看的,是我们回国的教授带回来的,最新《AWA评论》上有介绍。”

“看来我们的信息很闭塞啊,最新的消息都得不到,这成本也太高了,做一台和买五台一个价。”

两位中年男子被成本、价格和信息连番打击,有些苦闷。

这个时期,驻外机构也大量收集相关报纸、杂志、重要文献等等资料,但毕竟信息还是闭塞,全世界的信息交流也不通畅,得不到相关信息也很正常。

“其实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现在一是合格率比较低导致成本高,二是产量也低,形不成规模效应,成本降不下来。”

“再一个,选用的管子,好几个都是为别的特殊行业生产的,筛选条件和实验远远超出了民用产品的需要,减少一些筛选和实验,合格率会高一些,成本也能少很多。”

朱雪峰好不容易抓到关注成本的,又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提点建议,现在好些个特殊行业的口号是“不计成本、确保成功”。

根据杂志的最新的消息,小日子正在上马大型的晶体管厂,据说要达到年产8000万只,这是几十个京城电子管厂的产量了,人家上了规模可以想象得到,这成本还会下降。

“小同志,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现在国家没有钱,就是京城电子管厂也是个援建项目。”

“不过降低筛选条件,减少实验项目来降低成本,提高合格率,倒是简单易行,可是试一下。”

有点失策,没想到让孔叔交上去,一句话没说到,居然找到学校来了,自己一直秉承低调,希望这收音机别搞得风风雨雨、沸沸扬扬。

最后朱雪峰交出了原理图、电路图和产品设计图纸,两位信誓旦旦的表示,等第一批生产出来,一定先奖励朱雪峰一台。

送走了两位专家,朱雪峰也准备开溜,被江主任叫住。

“朱雪峰同学,真是看不出来啊,上次你说喜欢无线电,看来还真是下了不少工夫了,这物理系的杂志你是如数家珍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