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278章 军务

汉世祖 278章 军务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278章 军务

“官家,澶国公、亳国公来了,正在帐外求见!”御帐内,刘承祐仍旧伏首御案,批示着来自东京的一些紧要奏章。战事激烈时,无心他顾,战争一收尾,他立刻将心思放回国内了。

对于东京宰臣们的能力,刘承祐是十分认可了,作为主宰朝局十多年的一片干臣,在控制全国局面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更何况,接下来整个国家将从战时轨道上下来,罢兵休战,休养生息,这对与朝廷而言,会从容得多。

如今已进入暮春,刘承祐估计,东京的大臣们,收到北伐功成,王师凯旋的消息,会大松一口气,甚至载歌载舞。

“臣柴荣(赵匡胤)参见陛下!”柴赵二人入内,躬身行礼。

“不必拘礼!坐!”刘承祐放下朱笔,抬眼看着二人,松了松手指关节,轻笑道。

“陛下有何吩咐?”柴荣问道。

“石守信与郭崇威军至何处了?”刘承祐问。

“根据前报,已过长城口,估其脚程,今日当归云中!”柴荣说道。

刘承祐吩咐着:“让营中准备一下,你们出塞,也是连续作战,转战数百里,颇为辛苦,好生犒劳!”

“是!”

“撤军事宜,安排如何?”

“前军已然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由高都帅统领,同时放还河东所征民夫!“柴荣禀道。

闻之,刘承祐点了点头:“明日就开始,正式撤军吧!”

这话一出,刘承祐自己,都不由心中一松。显然,北伐以来,表面是自信泰然,但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可是一点都不小。

“河北军民,就放在第二批吧,东进走居庸关,先至幽州,由慕容延钊统领统率!”刘承祐吩咐着。

“是!臣等稍后即商议安排!”

“朕召二位来,是有两项安排,一时拿不定主意,你们给朕参详参详!”看着二人,刘承祐轻声道。

“陛下请讲!”柴赵二人闻言,都打起来了精神。

刘承祐道:“山阳这边,边备调整,诸军军使,多有任命,唯缺一统筹之人,朕思虑不定,二卿可有人选可荐?”

“陛下,山阳新下之地,情况复杂,直面契丹,需以一智勇兼备的宿将!”赵匡胤说道。

“那你说说看,谁能当此重任?”刘承祐看着他。

赵匡胤也抬了下眼,少做斟酌,说:“杨业久镇雁门,统军经验丰富,又熟悉当地风情,了解辽军,是最合适的人选!”

闻言,刘承祐摇了摇头:“杨业能力自然是足够的,但毕竟太年轻了,怕还难以担任方面之任!”

刘承祐这话,是言不由衷了,他刘皇帝从来不是个看中年龄、出身、资历的人,说到底,对杨业,是另有想法。

被否定建议,赵匡胤又道:“飞狐军使王审琦,其同样久镇边关,戎事练达,臣发兵蔚州之时,观其厚重而有谋略,是大将之才,可委重任!”

瞟了赵匡胤一眼,若没有记错的话,这王审琦可是“义社十兄弟”之一。早年,发于禁军,作为青年俊杰受到提拔,后来调任边关,一直同杨业在搭档,与赵匡胤没什么交际。如今看来,二者又联系上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惯性?

偶然的杂念迅速被摒除,刘承祐仍旧摇摇头:“王审琦当调入禁军任职!”

接连被否定两个人选,赵匡胤不说话,他所提的,都是军中的青壮,杨业方过而立,王审琦不过三十四岁。他不由得猜想,莫非皇帝还是更倾向于老将?

柴荣也开口了:“莫若以代国公统兵事?”

代国公,是折德扆,论身份、资历、能力,也确实可为之。不过,刘承祐还是干脆地道:“代公,久驻保德府,栉风沐雨,为国戍边,朕此前答应过折妃,召其入京任职!”

刘承祐这话,有些言不由衷了,他相信折氏一门的恭顺与忠诚,但为国家计,是不能仅以感情用事的。折氏在原府、麟地区的影响,太深了,又有这十来年外戚身份助涨声势,其势更盛。所谓盛极必衰,稍微压制一下,也是为了折家好,刘承祐大概是这么想的。

连续几个人选,都被刘承祐否了,柴赵二人也不得不承认,确实不好选,一时间不好贸然接话了。然而,大汉可不缺可用将才,琢磨了一会儿的赵匡胤,拱手向刘承祐道出一个名字:王彦超。

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其少年从容,历任多方,履历丰富,担任河东都指挥使多年,御下有方,颇得军心,对于以安养抚军为主的新山阳军事,是个不错的人选。

对此,稍加考虑,刘承祐也同意了。不过,投向赵匡胤的目光,却难免讶异。赵匡胤与王彦超早年的那段轶事,也算有名了,能够主动举荐王彦超,可见赵匡胤的气度确实不一般。

“那便以王彦超,调任山阳都部署,总督诸军!”刘承祐吩咐道。

“是!”

“还有,关于山阳、燕南都指挥司的搭设构制,也要着手了。虽为新纳之地,但当与朝廷一同,该有的制度,不能短少。不过,也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刘承祐看着柴荣:“这事,还有由柴卿主持!”

“另外,此番调整及增设诸军,其人员调配,还需加快,在朕起驾南返前,要安排妥善,另,这些人中,北伐有功者,即行犒赏,以安其心!”刘承祐又吩咐道。

“是!”

说完,停顿了一下,刘承祐犹豫了下,又道:“关于山阳的防御,你们可还有什么补充的地方?”

闻问,赵匡胤拱手应道:“陛下,尽复幽云后,大汉北方防御劣势得到彻底扭转,云中乃可恃之坚城。然仅依仗此地,仍显被动。臣以为,可趁辽国重创,军力大损,势力北缩,无力南顾之时,将防线继续向外推进。”

“你具体说说看,怎样一种措施?”刘承祐目光炯炯地地看着赵匡胤。

见状,赵匡胤清楚,自己应该是押中圣心了,起身,比对着地图,利落地道:“无需大发兵马,只需遣一大将,分一劲旅,西进将原胜州、丰州地区收复。以辽国如今的情况,必难相阻。

如能将丰、胜二州拿下,不只可以收复唐时旧土,对辽防御,则可依仗黄河,与之周旋,并借此继续打压辽军势力。

并且,可与河西郑国公相勾通,整个河套之地,亦在大汉领土之内,添一牧养之所。同时,夏绥的定难军,也将进一步置于朝廷影响控制之中!”

听赵匡胤这么说,刘承祐露出了开怀的笑容,显然,他的建议,深合他意。对于夺取丰、胜之地,刘承祐是考虑多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