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

汉世祖 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

汉军北撤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便飘过大江,传至金陵,唐主李璟闻讯之初,自病榻上惊坐而起,不过这回是惊喜。向报告的信使一连确认了几遍,当得知汉帝銮驾并东京禁军,押送着战获及贡偿,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李璟是彻底松了口气。

立刻降诏,让南唐朝廷,将最后一批茗茶、粮食装船,运往江北。然后,李璟发现自己病症似乎减轻了,也不提迁都,也不提退位了。

其后,解了韩熙载的禁,升其为文理院大学士、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又将败军之将陈觉,单独拎出来,批判问罪,斩首于宫门。又将枢密副使李征古、谏议大夫魏岑,一并贬斥,最重要的,是楚国公宋齐丘,被罢了所有职,押往九华山“休养”

北汉南征,结果南唐大败亏输,痛失半壁江山,屈辱求和,这样的结果,对于李璟还是有极大的触动的。李璟这番动作,是痛定思痛后的决定,不想再使南北党争,将朝廷闹得乌烟瘴气,以致败国。

陈觉处死,李征古、魏岑遭贬,宋齐丘移居,可以说南唐朝廷盛极一时的“宋党”彻底倒了。而李璟也有意地,想要重用江北士人,提拔良臣贤将,除了韩熙载之外,刘仁赡、林仁肇等寥寥几名将才,也俱有赏拔。

不过,曾经作为宋党中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独树一帜的人物,冯延巳,却在此次**中保全了下来。官职无所削减,爵禄反增,并且其弟冯延鲁,被李璟升为金陵府尹。

作为一个君主,搞平衡,是一个基本技能。从李璟的调整动作就可看出,他是真幡然悔悟,欲重振国力。但,事到如今,不亦晚乎?

更重要的,党争之祸虽然暂时消除,但储位之争,又再度爆发了。那燕王李弘冀,在此次国变之中,野心可彻底膨胀起来了。

......

在南唐朝堂之间,发生巨变的同时,刘承祐銮驾已然北渡入淮,转到向西。随驾的,只有铁骑、龙栖、小底三军。

这一路走来,也是在视察州县情况。战争结束不久,虽不至于满目疮痍,但城镇村墅之间,也是萧索一片。运河之上,除了公船军舟之外,更上行船。

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人心虽然不稳,秩序正在慢慢恢复。虽然换了统治者,在这春耕时节,乡野黎庶们,已然在插秧稼苗了,不管天塌不塌得下来,饭总归要吃的。

泗州,盱眙。

整个淮南都被唐廷献给北汉了,但盱眙城仍旧坚守着,城头之上,高高竖起的,仍是唐旗。城外,汉军仅立一寨,盯防着这座被郭廷渭“窃据”的城池。

郭廷渭有其将才,但在郭荣复还,调动兵马,凭着更多军力,更精锐的士卒,更多的资源,也被牢牢地封锁在城中。

原本,泗州水师是郭廷渭手中一张大牌,但在向训奉命,率领靖江军主力东来支援后,很快便失了效用。水陆夹击,将盱眙水寨顺利攻破。

郭廷渭也是个十分有胆略,行事果断的人,察觉到势危,直接将水卒全部撤入城中,并将水寨及战船了焚毁,以阻汉军。

其后,便加固城防,做足了一副困守孤城,死守盱眙的姿态。并且,郭廷渭及时地,将城中两万余百姓口粮物资搜刮殆尽,留其精壮,其后将剩下的人尽数赶出城池,将盱眙彻底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

对于郭廷渭的做法,就是郭荣,也不禁感慨,对其多了不少欣赏之意。他下令,将那些被驱赶出城的盱眙士民,送往北边的临淮暂作安置。

就这般,足足一个月的时间,郭荣与郭廷渭,两个郭姓人之间的攻防博弈,围绕着盱眙城展开。连上强攻,也算是手段齐出,不过都被郭廷渭牢牢地守住了。

但是,大势难逆,郭廷渭一个人的坚持,在两国议和,唐廷臣服的消息北传之后,也都没了意义。盱眙城中人心涣散,军心动荡,可算是一支遗弃之军,若不是是郭廷渭颇具威望,早就溃亡了。

盱眙城头,郭廷渭面无表情,照常巡察于防备,能够明显感觉到士气之衰弱,遥望城外,汉军营垒仍旧是那般严整。

“使君!”

“使君!”

所遇之会下军校,都向郭廷渭行着礼。终于,还是有一名军官,向郭廷渭问道:“使君,朝廷都与汉军求和休战了,我等何必苦苦坚守?若是激怒了汉军,城池堕毁,将士们也要陪葬啊!”

若是早些时候,有麾下这般向郭廷渭进言,他必会以动摇军心,将之处死。但如今,却已没有必要了。

城外的汉军,已有好些时日没有异动了,郭廷渭干脆招呼着附近的军士,绕着自己坐成一圈,说道:“你们都是这等想法?”

另外一名指挥使,直接道:“使君,北汉南征以来,我们尽心抵抗,奋力厮杀,濠、泗儿郎,死伤颇多。坚守城池,宁死不降,对朝廷,也算尽其忠诚了。而今,两国都和议了,何必再苦苦支撑。而今之计,除却投降,别无出路啊!”

见状,郭廷渭苦笑了一阵,说道:“尔等所率,我又如何不知?只是......”

面色间闪过一抹犹豫,郭廷渭说道:“罢了,事到如今,我又岂会带领将士们蹈死地。城外汉军,许久未曾攻城,尔等可知为何?那郭荣也在等我们卸甲投诚了!”

“那使君?”麾下急问。

“你们说,投降北汉一淮东经略使好,还是直接向北汉天子投降好?”郭廷渭只是淡淡道。

此言落,若有所得。

而在城外汉营,汉军的将校们,也多有不解。似武行德,一直想着戴罪立功,结果却只在盱眙汉营中混了一个月。急匆匆地,奔至帅帐,寻到郭荣,却见到他正与向训那儿悠哉游哉地,品茗弈棋。

“郭使君与向都将好雅兴!”武行德说道。

“武公请坐!”郭荣说道:“来人,上茶!”

“使君!”武行德显然没那个兴致,直接亮明来意:“而今淮南诸州,尽成汉土,唯有此城,为这些唐军余孽占据,传出去,有伤我军威名啊。

盱眙城中,已是人心涣散,只要再攻他一攻,定能破城。龙舟已入淮,陛下将至,届时如何向陛下交代?”

“武公莫急!”郭荣态度平和,说道:“待陛下驾临,盱眙也就破了。大局如此,能全城而下,轻取城池,自是最好,何必再耗费我军士卒性命,作那意气之争。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武行德有些发愣,看着郭荣:“郭使君何以如此笃定?”

郭荣没有解释,同向训相视一笑,朝武行德说道:“武公若实在难耐,可去准备迎驾事宜!”

见状,武行德没有多少犹豫,当即就应下了。此公而今所想的,就是尽量在天子那边留个好印象,以消此前败绩之过。殊不知,刘承祐那边,并无苛责他的意思。

至于郭荣这边,如此淡定,却是前番收到了郭廷渭的一封信。信上说,非他不愿降,只是其家小尽在江南,恐降于江北,家人受害于江南。

同此前唐将徐象等人,差不多的考虑。对此,郭荣报与刘承祐,答复只有一句话:已悉,待驾解决。

而盱眙这边,二郭之间,似乎也保持着一种默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