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

汉世祖 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

御驾幸淮南,魏仁浦突然提起这已然板上钉钉的事,虽显突兀,但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仅透过那封密奏,仅通过刘承祐转述,都能感受到王峻在淮南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没有下蔡大捷,问题还不大,然而有此影响整个淮南战局的大胜,若不给王峻降降温,只怕出问题。王峻确有统军之才,但还没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只是在动兵之前的那段时间,经过各方面考量,他最适合罢了。

而王峻的性格与作风,在此前还不算问题,但经此大胜之后,朝廷这边就不得不顾虑,如此大胜助涨其骄心,毕竟从来骄兵必败。这样的情况下,在将朝廷主力付于王峻之手,刘承祐这心里都不安。

这不是皇帝与朝廷对前线将帅刻意的猜忌,只是有所顾虑。临阵换帅,自是不至于,但对于前线大军的控制,却要着手进行了。当此之时,也只有皇帝亲临,能够不知觉间,将王峻压制,并且顺理成章地拿回指挥权。

另一方面,皇帝亲征,是早早定下的事情,日子都定下了,并不突兀。再者,对于如今的大汉以及天子来讲,兼并淮南的大略,拓土之功,当首推皇帝刘承祐。

“亲征之事,既已筹备妥当,当无再议。一个下蔡大捷,对于伪唐而言,还不够,朕逆天时以伐淮南,就是不打算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刘承祐语气淡漠而坚定地说道。

言罢,沉默了一会儿,刘承祐抬眼看了看郭威,脸上隐约添了几分怒意:“另一事,淮南前营传回消息,李重进与王彦升在淝水边上杀俘,将近三千手无寸铁的淮南军民,被尽数斩杀!他们二人,好大的胆子!”

杀俘的事情,纵使在军队中禁止谈论,并且尽力遮掩,还没有扩散开来,但这等事情,是不可能做到不走漏消息的,也不可能瞒得住刘承祐的耳目。

刘承祐将情况,简单与二人描述了一番,包括慕容延钊的善后应对以及王峻的态度。

郭威闻讯,便忍不住怒气,直接向刘承祐建议道:“陛下,当立刻拘押李、王二人,下狱问罪!”

果然,涉及到自己侄子,“郭雀儿”这心看起来够狠,一点也没有回护的意思。当然,郭威的这番进言,更像是一种表态。

魏仁浦虽然有些唏嘘,但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模样,摇摇头,道:“就淮南的军报,此战大破唐军,李、王二人率领部下,奋勇杀敌,厥功至伟,护圣军前后损伤也不小......”

郭威少有的,打断魏仁浦,厉色插嘴道:“功是功,过是过,不可相抵。陛下这几年,整顿禁军,加强军纪,从来都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那以何名义降罚?”魏仁浦仍旧沉稳说道:“如以杀俘之事,则此事必然大规模传扬开来,更不利我军名声。如以其他名义,对新立战功的功臣降以罪责,则难以服众,恐伤军心!”

听魏仁浦这般说,郭威适时地住嘴了,然后看向刘承祐,一副由皇帝陛下做主的样子。好嘛,二者的对话,已然将情况剖析地差不多了。

“此事暂且压下,战事结束之后,再作处置!”刘承祐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此例绝不可开!唐末以来,中原大乱,群雄并起,互相攻伐之间,我华夏丁口锐减。”

“朕继位以来,虽苦心经营,发展国力,然受限于人口,始终难以爆发。朕欲取淮南,除了土地、城池,最看重的便是户民。两百多万丁口,若能尽取之,只要稍作消化安抚,以后能给我朝提供多少粮秣,多少兵源,对我朝的国力是多大的提升!”

“三千俘虏,转化得好,就是三千甲士,再不济也是三千农民,三千苦力!就被他们如此轻易地杀了,就为泄其杀欲!”

刘承祐这一通发言,少有地情绪激动,显然他是真的生气了。当然,没有在

专注在“杀俘不祥”、“有伤天和”这些人道主义的点上,更多的考量在人口、国力上,更直白点,利益......

郭威与魏仁浦没有贸然接话,而是等皇帝发泄完毕。

并没有让二者等太久,刘承祐迅速地平稳下心绪,严肃道:“此事也给朕提了个醒,对于诸军,还需加以约束,尤其是军纪的约束!”

“另外,枢密当签发政令,晓谕淮南诸军,严禁虐杀俘虏,抢掠百姓!违者重惩!”

“是!”郭威应命。

刘承祐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神情恢复了平日里的古井不波。要说刘承祐,也算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死人见得多了,直接因他产生的杀戮与死亡,则更不计其数,心肠早已练得冷如铁石。

别看刘承祐在此事上,气愤异常,但真正让他生气的,还得属淮南前营在“杀俘”之事上的瞒报,连提都没提......

“谈及人口问题,有一点,我们也得考虑到!”刘承祐的脑筋转得很快,借着其事,又与郭威、魏仁浦讨论起来:“而今战事初起,我兵锋方指淮水一线。待日后战事扩大,波及整个江北、淮南,那么淮南之民,难免有因战乱,渡江南逃者,却是不得不防!”

说到这一点,郭威立刻赞天子高瞻远睹,目光长远。针对于此,魏仁浦给了几点建议:

一者,自然要加强汉军的军纪,对于占领的州县,勿作扰民之举,这是基础。

二者,派人宣扬大汉的政策,南唐虽然富庶,但各种税收比起北汉都要重得多,底层的百姓,日子可一点都不好过。

三者,收买淮南的官员、将吏以及地方宗族。

四者,尽快打到长江沿岸,派兵把守渡头,以兵卒巡防,更重要的,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事,纳淮南以为国土,将局势稳定下来。

同郭威与魏仁浦又议了议前线事,方才放二者还衙。

而刘承祐自己,则又拿出了几份密报,脸色冰冷地阅览着。

其上边,都是针对王峻的汇报。

比如,王峻好享受,帅帐奢侈,珠光宝气,仪仗布置,有逾制之嫌;

比如,王峻在军中,大摆排场,盛气凌人,一言九鼎,驱使将校,若役牛马。

比如,王峻大放厥词,对于天子与朝廷,不完全放权与他,颇有微词。

比如,王峻提拔私人,军功簿上,多亲近旧部,而寡于公平。

比如,王峻中饱私囊,军前缴获,有金玉美饰之物,良马宝剑,纳于私帐。

比如,下蔡大捷第二日,王峻以前营都部署的名义,犒赏军士,三军由是大悦,竟有呼万岁者。

......

这一桩桩,一件件,累积起来,无不证明,王峻已然飘了。虽然,刘承祐有足够的自信压服王峻,并且经过他多次整饬的禁军,掌控力上也有底气,各种后手布置也不缺,王峻没有人望......

但是,凡事就怕个万一,万一前线出现什么变故呢?

再是精明,再是冷静,再是自信,早已进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刘承祐心中的猜忌,已然在蔓延滋长,逐渐吞噬他的心房......

十六日,刘承祐改封皇弟刘承勋为雍王,以其领京兆府尹之职,并亲自与太后李氏为其送行。

雍王此去关中,刘承祐不只将其太傅提拔为京兆府判官,还从朝中、翰林院给他配备了几名佐官,又抽调的三百禁军甲士,以为护卫。

可以说,对于这个皇弟,刘承祐收起了猜忌之心,并且格外爱护与看重。

十七日,刘承祐于宫中举办家宴,叮嘱好皇后及后妃,将后宫及东京之事,托付与太后。不管到什么时候,能够让刘承祐将后背倚靠的,只有太后李氏。

十八日,刘承祐于东京南门誓师,与留守东京的宰臣及将领们交待过后,御驾动身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