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半岛史话·桓王

汉世祖 半岛史话·桓王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半岛史话·桓王

当林邑国开拓创业最主要的两名统帅产生龃龉,乃至决裂之时,也必然对林邑国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份影响,也必然是负面的。

而二者产生不可调和之矛盾之时,也必以一方之消亡为结局,而胜利者,毫无疑问是刘文演,他毕竟占据着君王大义。

汉帝国建隆六年(1023年),茂侯刘珙,被赐死于林邑国都金州,时年不足五十,时人叹之惜之。

而茂侯之死,对林邑而言毫无疑问是一项莫大的损失,这打断了林邑自开国以来,便一直昂扬向上的开拓进取之势,也从事实上影响到了林邑对北面真腊国的兼并进程。

此事,也可以说是英明神武了一辈子的刘文演,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毕竟,不论刘珙有何过错,至少罪不致死,而处死他的原因,则也是一桩“莫须有”......

要真要说刘珙有什么罪名,也就八个字了:功高震主,雄才难制。

几十年来,刘珙一直是作为林邑第一功臣、战将,知名于南洋,当然他也配得上这份荣耀与功绩。

到建隆六年时,林邑国所据有的11州,半数以上都是刘珙率军攻打抑或平定的,剩下的,也基本上有其参与。

刘曙早期在占城故地的基础上设立了金、庆、富、平、宁、顺、松、德8州,后在帝国与真腊的战争中,趁机攻取了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后经十年移民、开拓经营,又设置江州、建州、茂州三地。

后三州,算是刘文演与刘珙一起打下来的,但是后续经营巩固,以及持续对真腊国发起的攻掠,却是刘珙一直负责主持的。

要知道,林邑对真腊的“灭国战略”,都是刘珙提出,并负责执行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林邑对真腊彻底形成吞并之势,也是在刘珙十数年如一日的疲扰攻掠之下,方才形成。

虽然刘文演与刘珙在林邑国内的名声有点“一时瑜亮”的意思,但若比较起实实在在的战绩与功劳,比起刘珙,刘文演是弱上不止一筹的。

也因其劳苦功高,刘曙封其为大将军、真腊经略使,赐茂侯爵,并将茂州,作为其驻地与食邑。茂州,大致是后世柬埔寨金边所在。

刘曙对刘珙这个义子与统帅之恩宠与信任,可想而知,冠绝所有权贵,就连他的王子王孙以及符氏这样的第一外戚家族,都没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因此,刘珙的凄凉结局,除了来自刘文演的猜忌之外,树大招风,万人毁之,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同时,刘珙本是楚国公府一小奴,却能一步步成为林邑国的中流砥柱,还被刘曙收为义子,声名赫赫,远播南洋,他的经历,可谓励志,也很受无数下南洋汉家商民们的推崇。

在汉家子民对南洋进行大拓殖的过程中,固然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与成功人士,但能取得刘珙这样的起点,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声望的,实是凤毛麟角。

哪怕只说林邑国内,在受到那些老贵嫉妒排斥的同时,刘珙在中下层士民心目中,就具备极高的人望。这种人望,刘曙能容之,刘文演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他的态度。

茂侯刘珙,也算是为声名所累了。

在被征召到金兰城之前,刘珙或许就有所预感,因此对其长子刘阚有了一番郑重其事的交待,要求他不管发生何事,都尽忠王室。

然而,当刘珙死讯传回茂州之时,激愤之下,刘阚将老父的交待尽数抛诸脑后,当时便举茂州之兵反叛,打着复仇的旗号。

因为刘珙在当地的威望与影响,从者甚多,声势闹得很大,刘阚也迅速率军,攻克了江州,并向东面的松州(胡志明市)挺进。

而刘文演那边,本还在为刘珙家人与茂州军民如何解决而犹豫,当叛乱消息传至王城,再无踌躇。

于是,刘文演亲提三万海陆大军南下,刘阚引众迎击,双方战于松州。在军事指挥能力上,刘阚与其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刘文演正当壮年,统帅指挥能力也没落下,反而益显老辣,再加上政治攻势以及海军上的优势,茂州叛军的溃灭,也就是时间问题。

在刘文演的统帅下,平定“刘阚之乱”,林邑国只花费了一个半月时间。然而,为了消除从刘珙之死到茂州叛乱的负面影响,刘文演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方才勉强消除。

当然,很难消除干净,刘珙之死在政治上的负面效应,比刘文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邑国在思想上的混乱。

相比之下,刘阚之乱,只是最直接、最激烈的一种反应了。同时,经济上对包括松州在内的西南四州,造成了严重破坏,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二十年经营心血,毁之近半。

军事上,不只使刘文演在军队中威望降低,还将林邑国最为精锐的茂州军给摧毁了,将士基本都遭到了清算,林邑**力大损。

这些影响,都需要刘文演用更大的代价去平复与弥补。但是,若说刘文演有没有后悔,至少在刘阚举叛之时,是没有的。

相反,当时他还很庆幸,刘珙在军民之中的声望如此隆重,其家族在“河洲之地”的影响如何巨大,若不加遏制,那还得了?

但是,苦涩的后果,刘文演只能在后面几年慢慢品尝了。

因为这次叛乱,倒让北面的真腊国起了心思,当得知欺压了他们二十载的刘珙被林邑王杀了之后,真腊国是满朝相庆,等林邑内乱之后,就是举国同欢了,至少洞里萨湖地区那些被林邑频繁攻掠的王公都是兴高采烈、幸灾乐祸的。

于是,趁着林邑国内乱方休,上下糜顿之际,真腊国再次鼓起勇气,联合国内各早就形成实际独立割据的王公,聚兵七万,战象万头,发起南征,意欲收复三十多年来,被林邑强夺而去的土地、城池。

面对真腊国的反击,刘文演只有选择应战,并且再度亲征,集水陆大军四万,骑兵三千,火炮百门,可谓精锐齐出。

以林邑国几十年之积累,维持这样规模的军队,也不是太过困难。但经过茂州之乱,人心、士气上却没那么容易恢复过来,也就是在国战的刺激下,将士还算英勇敢战。

但这一场号称二十五年来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国战,刘文演也用了半年的时间,方才取得对真腊军队的决定性胜利。

这一战后,林邑军在刘文演的率领下,歼敌两万,尽取洞里萨湖西南广大地区,林邑国的兵锋则进一步向北扩散,距离真腊国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了。

这也直接促成了真腊王室的西迁避祸,也是真腊政权彻底崩溃的标志,从那时起,真腊朝廷就基本只剩下个空壳子了,对各地王公、部族再无约束可言,半岛中部广大地区(主要为现代泰国区域),形成了一个军阀割据林立的混乱局面。

而这种局面,本是林邑国趁机进取兼并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前后的内乱与大战,刘文演也有心无力了。

相比之下,反是早早地便在“海湾”(曼谷湾)沿岸建立据点的临海国,趁机向半岛中部大平原,进行了一定的扩张。

作为林邑王,刘文演深知,不能只着眼于军事征服与统治,他必须得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国家制度的建设、治安的稳定与军民的恢复休养上来。而这,也是他剩下不多统治生涯中,最主要的工作。

刘文演是在建隆十二年(1029年)时薨逝的,享年五十二,在位仅8年,勤勉而终,谥号桓。

作为林邑的国王,刘文演在位时间并不算长,但从太子时期起,他对林邑国从创建到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他为继承王位的刘继戎时期的持续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这一点,在刘曙、刘文演这对父子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

再说到茂侯刘珙家族,在平定刘阚之乱后,刘文演进行了严厉的清算,夺其爵,夷其族,将其家族从茂州当地连根拔起。

不过,刘珙并没有因此绝嗣,其三子刘炅因为是刘文演的女婿,在公主的庇佑下,得以保全,但在刘文演在位的那些日子里,也过得战战兢兢的。

等到刘文演薨逝之前,或许是因为内心有愧,又或许迫于朝野始终清除不掉的对刘珙的追思与怀念,刘文演又恢复了茂侯的爵位,以刘炅袭爵。

当然,恢复的侯爵,不管从地位还是待遇上,比之刘珙时期,是天差地别。但等刘炅这一脉,传至第7世孙时,刘氏家族也再度崛起,成为林邑国权臣,一度攫取国家最高权力,率领林邑国参与到“南洋争霸”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