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

汉世祖 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

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

“司使前来,小的有失远迎,还乞恕罪!”观风殿前,一名身着红色袍服、满脸机灵之色的年轻宦官迎了出来,略显谄媚地向前来觐见的皇城使王约道。

作为太宗旧奴,又当了十五六年的皇城使,在皇城之内,在宦官群体间,王约可是一方权势人物。

不过,这两年,王司使的日子也不大好过,旧时代的老奴,在新时代不说孤魂野鬼,依仗总归不那么可靠,底气多少有些不足。在“众辅当国”的政治格局下,皇城司的鹰犬爪牙们,日子当然也不好过。

如果说雍熙时期,在太宗皇帝的约束下,皇城司只是有所收敛,尽量不飞扬跋扈,去欺负人。那么在平康时代的这两年,却是皇城司要抵抗别人的打压,自世祖时代起,皇城司就饱受非议与攻讦,如今好不容易轮到众臣掌权了,可想而知,会发生怎样的反转。

而面对那干宰相的打压,王约与皇城司的反抗,也显得有些勉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皇权的不振。他们这些当狗的,能不能硬气,敢不敢咬人,本质上还是要看主人如何,主人不给力,他们打碎了牙齿,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从平康二年起,财政司那边甚至开始截留给皇城司的拨款,这可相当于捅到王约的腰眼子上了。皇城司成立至今,也有差不多五十年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下来,这个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纵然规模不如武德司那般庞大,连同皇城营在内,“在编人员”也在万人往上。

若加上二、三线等外围吏卒,那人员规模得膨胀数倍,这么大的摊子要供养可不容易,再加上秘密情报工作,花费本就巨大,因此,财政司那边开始限制经费,自然严重影响到皇城司的正常运转。

若不是皇城司本身多年积累,以及暗中掌握的一些产业,再加上少府刘规那边的扶持,皇城司沉沦得会更快,但即便如此,上上下下的人心也有些散了。

对于这些,王约身处其中,感触尤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整个京城,若说谁更希望皇帝亲政,掌握大权,如王约这样的天子家奴,绝对是最为迫切的。

然而,真正让王约感到失望与紧张的,并不在外朝,而在内廷。其一自是皇帝无为,难以为他们做主,其二则是,小皇帝对他们这些太宗身边的老奴,也不是太亲近。

从刘文澎继位之初,王约就主动向小皇帝靠拢,然而皇帝却并不那么地领情。诸辅当国,皇权受制,王约也曾秘密向刘文澎进言,建议他当行果决之事,收拢大权,重振皇威。

然而,不知道刘文澎是听不懂,还是性情怯懦,竟然不加理会,对王约上报的一些关于朝中局势、公卿动向也不是太感兴趣的样子。

如此几次下来,王约的信心也渐不足了,平日里十分苦闷。而皇帝身边围着的,又都是些谄幸小人,只知献媚,陪皇帝嬉玩,对他们这样的“忠臣”却不加亲近,日渐疏远,就更让王约黯然神伤,不时怀念起太宗时,那是何等日子

就如眼前这个内常侍,便是刘文澎太子时期的家奴,名叫秦辅,别看眼下笑脸相迎,毕恭毕敬,但那伪装根本瞒不住王约的一双眼睛。他几乎可以断定,似此等人,只怕早就惦记上他们这些老仆的位置了,就和当年太宗继位时一般。

就和外朝一般,在如今的大汉内廷,依旧是以老人居多,皇城使是王约,少府还是刘规,内侍行首仍是郑元,只不过不在皇帝身边伺候就是了。

“不下了!不下了!”观风殿内,皇帝刘文澎一把拂开棋子,然后盯着对面而坐的老者,怒道:“贾玄,你当朕好欺吗?”

与皇帝对弈的,乃是一名白发苍苍却唇红齿白的老者,满身的儒雅气质,见皇帝发怒,赶忙起身拜道:“臣不敢!”

老者乃是在翰林院当了几十年棋待诏贾玄,官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很大,堪称一代国手,棋道大家。

贾玄在开宝年间,便进翰林院做棋待诏,然而,一手出神入化的棋艺却并无施展余地,世祖皇帝连象棋都下得一般,何况围棋。直到太宗登基后,治国之余,方从翰林院召人对弈,棋艺精湛的贾玄则是召见最多的一个人,而与太宗对弈十多年的经历,也让贾玄更加被人推崇。因为他与太宗对弈数十次,不管什么规则,都只输太宗一子.

而让刘文澎恼怒的,也恰是这一点,只见他怒目道:“先帝之时,次次输一子,与朕对弈,仍是回回一子落败,难道,朕的棋艺还能与皇考相比吗?”

听刘文澎这么说,贾玄面色微变,当即跪下请道:“臣知罪!”

“你知何罪!”

贾玄老脸上闪过一抹尴尬,埋头道:“臣老眼昏花,有失弈理,负昏妄之罪.”

见贾玄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刘文澎却不禁失笑,哈哈乐道:“还真是为难你了!整个京畿,谁不知你贾玄棋艺精湛,堪称魁首。

以皇考之英明,难道还看不出其中的门道,他老人家都不与你计较,朕又岂会治你的罪!”

听皇帝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贾玄愕然地看来刘文澎一眼,然后迅速回过神,拜道:“陛下英明,臣感怀莫名!”

“你这个人不错!”刘文澎呵呵一笑,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道:“来人,赐钱五百贯。”

闻言,贾玄当即拒绝,道:“陛下恩赐,臣感激涕零,然请恕臣不敢受之!”

“为何?”

贾玄表情郑重地道:“臣无寸功于国,受之有愧。何况,弈棋,小道,臣亦不敢以逢迎谄媚幸得恩赏。臣犹记得,当年李太傅(李昉),先帝所赐,也不过如此.”

贾玄讲出这么一番话来,刘文澎闻之,表情也有些精彩,眼神变幻几许,道:“看来你这个人,不只棋艺精湛,还是个谦谦忠臣。钱财不受,朕就升你官!”

贾玄闻言,正欲开口请辞,便又听刘文澎道:“天下官吏,有多少人仅凭熬资历、拼年纪,就能加官升职。

哪有辛苦几十年,还是一个棋待诏的道理,难道你还不如那些庸庸之臣,昏昏之官吗?

听诏,赐贾玄进士出身,升翰林学士,待诏宫廷!”

见皇帝如此坚决,贾玄也不再推辞,感激地拜谢。

刘文澎这边,似乎对贾玄适才那番话有所触动,沉吟少许,眼珠在一转,嘴角露出笑容,指着案上的棋盘道:“朕是天子,自当以天地四海为盘,以天下苍生为棋,这方棋盘太小了,如何能够让朕尽情施展?”

说完,不顾左右愕然,手指一抬,吩咐道:“传朕口谕,让少府刘规给朕打造一座棋盘,要十丈见宽,盘外筑高台作弈席,再抽调精壮卫士精心训练作子”

“贾卿!”看向贾玄,刘文澎连称呼都变得亲切了:“下一次对弈,场面可就不同了.”

面对皇帝的“奇思妙想”,贾玄有些呆了,然而不待其说些什么,刘文澎已经挥手赶人了,他的兴趣也迅速从棋道上转移了。

好心情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王约来了,对王约这个太宗旧奴,刘文澎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否则岂能容他在皇城司位置上继续待着,他只是不喜欢王约像那些宰相、言官那般,向他劝谏。刘文澎也并不是听不进人言,只是继位以来的遭遇,让他们有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的,严重时甚至不分忠奸好坏、真假善恶。

“京中又有什么新鲜事?”刘文澎直接问王约道,他最喜欢听京中轶闻,坊间趣事。可惜,王约的回答并不如刘文澎之意,迎着皇帝的目光,他异常肃重地拜道:“老奴,特来向官家辞行”

闻言,刘文澎略显意外,有些疑惑地说道:“朕可没有要撤你职的意思,何故请辞啊?”

王约深吸了一口气,拜道:“皇城司行将裁撤,不复存在,老奴这个皇城使又将居何处,若陛下念老奴几十年侍候先帝之威劳,便赐老奴一份恩典,放老奴回乡养老吧”

“你什么意思!”刘文澎收起了脸上的漫不经心,冷冷地盯着王约:“谁要裁撤皇城司!”

迎着皇帝冷冽的目光,王约心头一跳,以一种委屈的语气解释道:“就在今日廷议,吏部尚书吕蒙正提出此议。”

吏部尚书吕蒙正,是在岁初慕容德丰去世之后,被张齐贤、李沆举荐进京,担任吏部尚书,递位宰相。

这件事上,鲁王刘暧实则是有异议的,他更倾向于宗室出身的京畿道布政使刘继昌,然而最终没能成行。

“吕蒙正!”而此时,刘文澎闻言,却有些恼了,摆着桌案就怒道:“他凭什么!先帝钦命的辅臣,可没有此人!”

见刘文澎发怒,王约心中反而放下心来,他最怕的,是皇帝毫无反应。若是,皇帝连这件事的敏感性与关键性都意识不到,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王约低头道:“禀陛下,吕蒙正乃是三朝老臣,朝野内外,名望颇著。况,此人与皇城司之间早有恩怨,世祖时期,就曾针对皇城司发动群臣攻讦,意图裁撤皇城司。

如今,其登堂拜相,大权在握,再起此议,并不足为奇。当年此人大义凛然,为国为君,然实则是为断官家耳目,以便那些外臣蒙蔽圣听。

世祖英明神武,岂能看不透其险恶用心,龙颜震怒,天威降临,贬黜贼臣二十八,吕蒙正转任地方二十载。

如今,吕蒙正进京任相不过数月,不只将当年遭贬的官员复用提拔,更再启前议,其用心可见一斑。

皇城司自成立以来,便饱受攻讦,世祖、先帝在位时,尚能维护,如今,众辅欺官家年少——”

“够了!”刘文澎忽然暴躁地打断王约,眼神都快吃人了。

“是!”王约吓了一跳,顿时住口,但心头的喜悦却开始蔓延开了。

刘文澎思索少许,压抑着声音问道:“对此议,众臣反应如何?”

王约不假思索,道:“除都察使王玄真明确反对之外,包括鲁王、尚书令在内,皆态度含糊,表示再议。以老奴之见,众辅臣是倾向吕蒙正之议的”

“你还能看破众臣内心不成?”刘文澎斜了王约一眼。

王约心中微突,当即应道:“老奴关心则切,妄自猜测,请官家恕罪!”

“吕蒙正”刘文澎没有搭理他,嘴里呢喃着,年轻的面庞上浮现出一抹愤怒的情绪。

刘文澎并不了解吕蒙正,但在此刻,他却充满了厌恶之感,何况,当初吕蒙正拜相时,也只是简单征询他这个皇帝的意见。

此时的刘文澎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但占据头脑高地的,只有一个念头,其他辅臣不好动,吕蒙正总没有“太宗遗命”这道光环护身吧

“你们都出去!”回过神,刘文澎即朝左右挥手吩咐道。

“官家!”伺候在旁的内常侍秦辅有些意外,下意识地唤了声。

“嗯?”刘文澎目光冷锐地看了其人一眼。

“是!”

屏退左右之后,刘文澎冲王约招招手,让他近前叙话,有一说一,这还是刘文澎登基以来,对皇城使最亲近的一次。即便王约已经年逾五旬了,此时也不由心头一热,若不是控制着情绪,眼眶都要湿润了。

“把你调查收集的那些消息秘闻,都给朕讲讲吧!”盯着王约,刘文澎吩咐道。

即便有所准备,王约心中仍不免讶然,但立刻请示道:“不知官家想听取哪方面的汇报?”

“就给朕讲讲这个吕蒙正!”

从王约嘴里,当然不可能说出吕蒙正什么好话来,王约几乎把吕蒙正的履历以及牵涉的各种是非、轶闻介绍了个遍,而刘文澎显然并不在意此人的才干、品德以及功劳,这些对此时的小皇帝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把你收集的这些东西整理整理,找个人,上一道劾章!”最后,刘文澎以这样一则吩咐,结束了与王约之间的密谈。

由此,也开启了皇帝继位以来,第一次对辅臣的反击,也迈出了收回政权的第一步。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即便他选择的对象,只是一个没有“太宗遗命”这道护身符的吕蒙正。

但同样的,吕蒙正也实在是恰当的选择,名望、地位、影响力都够。

平康二年冬十一月,知制诰丁谓突然上表弹劾宰相、吏部尚书吕蒙正,言其用人徇私。

京畿的这个冬季,也由此变得格外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