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053章 终章

汉世祖 第2053章 终章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2053章 终章

为了加快回京速度,老皇帝选择了走水路,为了满足整个行营随众的出行,江南道布政司紧急调集了上百艘大船,以供输送,同时江南道都司也以水师随行护卫。

实在是老皇帝的身体衰弱,已然难以支撑陆路交通的疾行,同时,行营随众几千人,又伴有大量累赘辎重,若欲提高转进效率,行船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方式。

然而即便如此,在这种紧促的安排中,从收拾、登船再到起航,整个行营队伍也难免处在一种混乱、紧张的气氛中,再加烈日炎炎,更添沉闷。

同时,想要保证速度,仅靠风帆与桨橹,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两淮到河南,收到训令的沿途官府,也都紧急抽调纤夫,如备战一般,为行营船队拉纤。

于是,运河之上,又重现了多年以前老皇帝南巡时的景象,场面也堪称壮观,运河沿岸,数以千计的纤夫,整齐地喊着号子,一步步地拉动着水上沉重的舟船。

船间有桨橹拨水,船身有旗帜飞扬,船舷边还有一些随驾的权贵、将士、宫人,打着遮阳伞,喝着凉茶,以一种怜悯而又好奇的目光,像看戏一般俯视着岸上卖力的纤夫们

与当年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老皇帝乘坐的不再是奢华至极的“龙舟”,为他拉纤的纤夫数量也没有当年那般夸张,但遍插船身的龙旗,在阳光下依旧光彩夺目、亮丽多姿。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头顶那轮昭昭天日尽情散发着热量,用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着芸芸众生。

三层楼船上,老皇帝还是一副单衣轻袍的打扮,微耸着肩膀,精神萎靡,表情麻木地注视着岸上奋力拉拽的纤夫们。

夏日酷烈,炎热异常,纤夫们或着短衣,或干脆裸着上身,一个个都是弯腰屈身,埋头苦干的模样,默默地忍受着烈日的肆意烘烤。

每一声号子,每一道步伐,坚实而有力,同时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肩身上被勒出的血痕,即便隔十几丈远,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当然了,老皇帝是看不到的,他只是用一个冷漠的心去感受

纤夫们身材形态各一,或高或矮,或壮或弱,也不知官府征召,每个人价钱是否统一,或者干脆不给?地方官府应该不会如此胆大吧.

老皇帝没有打伞,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这大概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如此强硬地面对天日,额间甚至没有流下多少汗水,只是平静地沉浸在夏日运河上的这道“风景线”中。

老皇帝的状态显然不那么正常,一直侍候在侧的皇孙刘文涣很是不自在,被太阳晒得倍觉难熬,不由劝道:“祖父,此间暴晒,有伤御体,还请返回船舱歇息。”

老皇帝听到了劝说,但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抬手指着运河边如蝼蚁一般的纤夫们,说道:“当年隋炀帝出巡时,大运河沿岸,是否也是如此光景?”

老皇帝总是这样,总是提出这样让人难于应付的问题,刘文涣闻之,迅速开动脑筋,还在斟酌如何回答方得其分寸,便又听老皇帝悠悠道来:

“朕这一生,大德大言谈不上,但取得的大功大业,前溯千古,后及万年,却自诩不虚于任何帝王。

经历过大喜大乐,承受过大悲大痛,当然也犯下了大罪大恶。但朕也不以善欢喜,也不以丑恶负疚,不是朕境界有多高,只是朕有自知之明,朕并非完人,更非圣人!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凡有为之君,也难称善人!

眼前这些艰苦辛劳之纤夫,因一纸诏令,暴于酷暑,流血落汗,该是朕做下的最后一桩恶事吧”

老皇帝的絮叨,让刘文涣一时无语,他实在无法理解祖父此时的心态,似乎在怜悯那些纤夫,若是如此,下诏放他们回家即可,说这么一番话,意义何在?

“文涣!”思索间,老皇帝叫了刘文涣一声,然后交待道:“要引以为戒啊!不要如祖父这般,把个人私欲,凌驾于天下之上。

爱民如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若天子都不爱他的子民,还能指望权贵、官僚、墨吏吗?”

老皇帝依旧在虚伪与真实之间摇摆,空谈更甚于行动,虽然嘴里是一番大彻大悟的道理与感慨,但却没有给酷日下拉纤的纤夫们多少怜悯,一些喘息与歇整补水的时间大概就是恩赐了。

自扬州而始,过邗沟入淮,西行北转入汴,在沿途州县数以万计纤夫们的努力下,行营船队沿着运河快速地朝东京方向驶去。

一路都保持着比较平稳的节奏,但莫说拉纤的纤夫了,就是随驾臣僚们在这连续至不讲道理的行船中,变得压抑与焦躁,毫无兴致可言,不只是天气的缘故,整个行营的气氛都长时间处在一种诡异之中,就仿若山雨欲来之前的沉闷。

一直到宋州,得益于一场暴雨,众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有放松的机会,疲惫的身体能够得到短暂的缓解。

暴雨如注,直落汴水,雨落成线,清晰可见,哗哗的雨声完全充斥在耳中,一时间,仿佛世上所有的声音都统一于此时夏雨之声。

船队停泊在宋城西南的码头上,纵然是千料大船,在暴风骤雨中也摇晃不已。

老皇帝再一次站到船舷边,还是老位置,只不过身着一件皮制雨衣,头上还顶着大伞,即便此时的老皇帝已经对世间一切事务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但也没必要淋雨。

雨幕之中,老皇帝麻木地观察着的,还是码头上的纤夫们。这一路回城,纤夫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在老皇帝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大汉社会中最底层的氓隶,都是如蝼蚁一般不值价的人。

前者还在暴晒之中汗流浃背,如今在暴风骤雨之下,却又瑟瑟发抖。岸上虽有避雨的棚子,但根本起不到太好的遮蔽效果,大部分人身都是湿漉漉的。

充饥的干粮,大抵也被雨水沾湿了,但依旧啃得欢实。穿戴着雨具的监工巡视着,两三个人便能压制上百人,即便拳打脚踢,也没人反抗。雨水再大,也不敢走远,挤在一块儿,随时等着暴雨停歇,继续为皇帝陛下拉纤,对于他们这样的苦力来说,这可是上天赐予的幸运.

时间久了,雨水依旧没有停歇的趋势,眼前的景象也逐渐模糊了,视线里除了昏沉的暗色调,再无其他颜色。

即便有竹节的支撑,老皇帝依旧不能久站,当疲惫袭满全身时,老皇帝也不得不选择回舱。手上的竹节,已经修了好几次了,去年在广州砸张洎时又坏了,但或许也正因为裂纹满身、缝缝补补,老皇帝方才不愿换新的。

“传诏!”走进船舱前,老皇帝冲胡德吩咐着:“雨停之后,弃舟登陆,向东北出发,不去东京了!”

胡德闻令微愣,显然不知道老皇帝又要搞什么幺蛾子,不由问道:“官家欲往何处?” 老皇帝沉默少许,方才沉声道:“去泰山!”

六月下旬,兖州,泰山,比起此前的着急忙慌,行营在一种相对从容、平稳的状态下,顺利抵达。

老皇帝上一次抵达泰山,还是在封禅之时,距今已然快二十载过去了。即便对老皇帝来说,也足够久远了,别看他至今也才六十二岁,但四十五年的帝王生涯,也堪称漫长了

没有去州城,目标明确,直奔泰山,行营也驻扎在泰山脚下,比起当年封禅之时,这一次显然没那么声势浩大。甚至于,老皇帝当初亲自登坛祭拜的五色坛都荒芜褪色了。

盛夏的夜依旧是热烘烘的,夜幕之下,行营被星星点点的灯火照得通亮,从御营、禁卫到后卫,都处在一种忙碌之中。

不过,忙而不乱,上上下下都有条不紊地收拾安顿着,大伙似乎都有预感,到了泰山能够好好地休整一阵了,若是皇帝陛下兴致一来,不觉草率,再来一次封禅祭祀,那调整的时间就更充分了,这事还真说不准。

许多事情,实在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就拿泰山来说,老皇帝从来不觉得他有多巍峨雄峻,能够托负起他的不世功业,但当年仍旧依传统选择泰山作为封禅之所。

明明对儒家学说抱有一定偏见,但在实际治国中还是不免用起其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否则换个地方封禅还真有人能拧过老皇帝大腿吗?想殉道老皇帝也能干脆成全。而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的辉煌时,老皇帝仍旧不忘再来泰山,来到当初碑刻祭天之所。

虽是大张旗鼓地来,但重登泰山,老皇帝却显得很朴实,不摆仪仗,不穿冕服,就着一身便装,只在少数随从的护卫下,郊游一般重访泰山。

毫无疑问,封禅台乃是他的最终目标,那条天梯,也收拾心情,鼓足气力,重走一遍。二十年后,老皇帝已然年老体衰,不比当年,但再走天梯,依旧展现着他的固执,不许任何人搀扶,即便走得慢些。

屹立于泰山之巅的功德碑,吸收了近二十载的日月精华,也饱受风吹日晒雨淋,多出来的陈旧感,或许就是历史的沉淀。

伫立碑前良久,老皇帝仰着头,默默地注视着那篇对他歌功颂德的祝辞,那颗不怎么波动的心终于生出了些夏日都带不给他的暖意。

只上前探手轻轻地摸了摸碑体,老皇帝没有多作话,转身回头,像头老骥一般,埋头朝封禅台而去。还是老皇帝独自登台,走得很累,当站在所谓“天人感应”之地,老皇帝原本以为自己会有无限感慨,然而事实却是,头脑一片空白,就仿佛往事尽是云烟,功名悉成粪土。

伏期的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山巅,直面凌空之大日,老皇帝精神有些恍惚了,他甚至感觉有些冷.

夜下,行营,御帐,几十盏油灯把不大的空间照得透亮,只是灯火有些闪动,帐帘敞开,夜风的作用下,闪得有些频繁。

未己,四道人影在胡德的引领下进入帐中,寿国公李少游、定安伯李俭以及文涣、文济两个皇孙。四个人都有些紧张地看着老皇帝,他的情况太不对劲了,那种近乎丧失了所有精气神的衰弱模样,对于熟悉老皇帝的人来说,还是头一遭。

不带丝毫犹豫的,四个人都跪了下来,在这一刻,所有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所有人都被一股莫名的恐惧感笼罩着。这是一种锥心惊魂的冲击,不真到这一刻,谁都难以说出其中的恐慌与茫然。

老皇帝摆了摆手,屏开伺候的内侍宫人,使帐中除老皇帝外只余六人,胡德作为内侍行首自然在列,还有老皇帝很少用到的起居郎.

缓慢地偏过头,老皇帝看向定安伯李俭,有气无力地说道:“元徽,你给朕当了四十五年的禁卫,有人甚至调笑你是看门贵族,守护侯伯,这些年委屈你了!”

李俭闻言,当即叩首,情绪一下子喷涌出来,哽咽道:“陛下,这是老臣无上之荣耀,何怨之有!”

“那么,你就给朕当最后一班岗吧!送朕回京之后,就卸职养老吧!”老皇帝虚弱地道。

“老臣,奉诏!”李俭老眼中,涌着泪花,叩拜道。

老皇帝又看向李少游,声音保持着同样的节奏:“游哥,你我之间,勿需多言,朕的后事,就拜托你了!给太子带句话,朕对他,很满意”

“是!”李少游竭力地控制着情绪。

最后,老皇帝方才看向已然有些无所适从的刘文涣、刘文济两兄弟,突然地挣扎了下,鼓足气力,道:“你们兄弟,当好自为之!”

两兄弟呆呆地望着老皇帝,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眼眶越来越红。边上记录的起居郎手直抖,眼神不断往老皇帝这边瞟,然而老皇帝似乎已经交待完他想说的一切了。

躺在榻上,老眼逐渐迷离,逐渐无神,不知道过了许久,当帐中的气氛彻底为哀伤笼罩之时,老皇帝又板腾了一下,嘴里断断续续,低声絮叨着:

“都说.死前,能回顾整个人生,朕怎么什么都看不到?不,朕还是看到了,这就是大汉帝国吗,这——”

突然,老皇帝两眼圆睁,眼白之中布满血丝,就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事务一般,等榻前臣子们反应过来时,老皇帝已然不再有任何声息。

开宝三十年(992年)六月二十九日,汉帝刘承祐驾崩于泰山行营,享年六十又二,在位四十五载,功过无量!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