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481章 行宫

汉世祖 第481章 行宫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481章 行宫

日落西山,霞光万丈,绚丽的云彩铺满洛阳上空,给这座巍峨壮丽的城市再添一抹辉煌。

积善坊,乐平公府,正处在一种与寻常时候不一样的忙碌中,府中上下,尤其是内院的仆侍们,正抓紧时间整理行囊,打包细软。

作为公府女主人的金城公主刘葭,更是亲自下场,督促着仆侍,贵至金银玉器,小至掏耳勺,都忍不住细细过问。

在公主殿下的监督下,所有人都跟上了发条一般,由于准备携带的东西太多,场面显得手忙脚乱的,平添几分紧迫感。

当然,作为一个妇女,尤其是韶华渐逝的中年妇女,最在意的还是衣裳裙襦,胭脂水粉。与刘葭一起的,还有一名娇俏可爱的少女,这是他与李继隆所生小女儿李昭蕙,还不满十四周岁,但显然遗传了天家良好的基因,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

而站在边上的,则是一名年纪稍长的少年,名为李昭庆,也是公主亲生,李继隆的二儿子。驸马并不是好当的,至少与其他公侯家里的妻妾成群相比,李继隆就只能对公主忠敬有加,始终如一。

看着母女俩在那里婆婆妈妈地挑拣着东西,这不行,那个不合适,李昭庆忍不住抱怨道:“娘,你要把内院都搬空吗?这么多东西,得用多少辆马车装载,若行宫没有足够大的殿院供你们放置,届时岂不尴尬!”

听其言,正在兴头上的刘葭顿时不乐意了,扭头瞪向李昭庆,嗔怪道:“胡说!泰康宫有几十座宫殿,上百所别院,还放不下这点东西?”

说着,轻斥道:“还在此徘徊闲逛,快去收拾东西,明日就要起行了!”

“儿不一样,一把剑,一匹马,一身行囊,就能纵横江湖,来去如风,用不着花三日的时间来收拾打包!”李昭庆昂着脑袋道。

见他那轻佻的姿态,刘葭凤眉一蹙,教训道:“我看你是讨打!提醒你多少次了?不要听信市井说书人的那些故事,什么江湖任侠,快意恩仇,那都是杜撰的,也是触犯朝廷法禁的。你的身份,注定与之无缘”

“您先忙!儿子告退!”见公主又开启说教模式,李昭庆顿时头大如斗,一副惹不起的模样,行了个礼便往外去。

见状,公主哪里能依,顿时喝道:“你给我站住!”

“我去看看行装收拾得如何!”少年的动作总是麻利的,一溜烟地不见人影,只留下一句话,以及剩下怒火腾腾的公主殿下。

一旁,小娘子李昭蕙见了,不由得捂嘴笑道:“娘,你要对二哥说,此次不带他出门,把他禁足在家,他定然迅速老实了!”

闻言,公主也笑了,摇头道:“不带上他?那他还不把府上闹翻了?你爹忙于公事,无人管教约束,岂不更加放肆,我岂能如他意!”

夏季已至,公主母子三人,却是准备南下避暑了,目的地自然是前后修了近两年的鸡公山行宫,就在今春,彻底完工。

行宫之建造,耗费巨大,虽然名义是由內帑出钱、少府出工,不动用国家一分一厘,这当然只是拿来遮丑的说辞。比起钱款,国家投入的资源,尤其是人物力资源,才是最为宝贵的,只不过许多事情,不便摆到台面上罢了。

行宫的修建,可以说是老皇帝因个人享受打造的最大奇观,与之相比,什么琼林苑、上阳宫,什么龙舟凤殿,都是小巫见大巫。

仅开山修路所用火药,便达二十万斤,这可是军事战略资源,民间极难获取,根本无法用市面价格来衡量。都是直接从两京仓库运输,搬空了好几座火药库。

为火药之使用,少府还与兵部起了龃龉,主要是刘规那厮想赖账,意图以行宫修建为由,仰仗老皇帝的权威,占兵部的便宜。

刘规名字有个“规”,并且在少府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严密的行政与财务管理制度,但对外之时,做事却是不怎么守规矩,突出一个“灵活”。他这个理财小能手,在挖朝廷墙角之事上,表现得格外得心应手。

行宫兴建的过程中,不管是中枢部司还是地方衙门,都让他占尽了便宜,独独在兵部这里吃了憋。

不是兵部这个衙门特殊,特殊的是掌管兵部的人,高琼。当初,杨业调任都察院后,兵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这可是朝廷军政两大实权机构之一,固定加“宰相”衔的位置,自然引得一番龙争虎斗,公卿贵族纷纷发力,连庶族官僚集团也有染指的迹象。

不过,最终杀出来的却是高琼,时任大内军副都指挥使。在军中,高琼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与那些树大根深的军功贵族相比,实力要弱许多,这或许也是其能拔尖的重要因素。

老皇帝始终在贯彻一个“平衡”的原则,体现在大汉的方方面面,倚重军功贵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拔寒门将领。虽然这一套,老皇帝如今也有些玩不转了

高琼其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不通文理,但脑瓜子灵活,见识有格局,办事尤其是办成事的能力极强,当了兵部尚书之后,军政事务处置得井井有条,毫无滞涩,这又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

同时,高琼也不能算是个循规蹈矩的人,甚至有些混不吝,察觉到刘规想要从兵部薅羊毛。做法也比较偏激,直接率众堵人,刘规扯老皇帝的皇旗,高琼也不惧,拉着刘规就要去找老皇帝评理,把他吓得够呛,不情不愿地掏了五万贯,方才了结。

就这,高琼还连呼亏本,说是看在少府监的面子上,才给了“优惠”,那不要脸的架势,连刘规都叹服不已。当然,事情最后还是传到老皇帝耳中,结果则是,高琼则因尽忠职守得到了一件锦袍赏赐。刘规被叫去斥责了一顿,也仅此而已。

火药耗量巨大,木料、石料、漆料更是成批地往鸡公山输送,其中所需的人物力,是可想而知的。除各类工匠之外,行宫工程前后征调劳力达十万人次,哪怕在两淮洪水泛滥之际,也保持着至少五千人继续施工。

比较关键而深刻的,是工匠、民夫们的死伤,官方数据,各种工程意外致死者,126人,但实际上死了多少人,少府、工部到现场的监工官吏以及提供民夫的地方官府,都是讳莫如深。草率地估计一下,在官方数据的基础上,翻个十倍。至于受伤的,更难计其数。

而花费了巨大代价建造而成的行宫,自然是要享用的,否则那么多人财物力,岂不白白浪费了。于是,才立夏,老皇帝便下诏,南幸行宫,当然,诏书的内容主旨是皇帝关怀两淮百姓灾后恢复情况,亲自前往视察抚慰这同样也就骗骗愚民,依老皇帝早年巡视地方的风格,就没有把半个后宫与三分之一个朝廷都带去的。

行宫起初取名太康宫,不过,或许是心虚的缘故,老皇帝不大满意,因为容易让人联想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时代”,而所谓的“太康之治”是怎样的状况,稍微读点史的人都知道。

于是,老皇帝御笔亲题:泰康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