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

汉世祖 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

钱若水、姚益恭、王济三人,分任诸道,算不得什么高官,职级最高的钱若水也才是镇州判官,还没跨入“正州”级,姚、王二者还是县级官员。

在最近一批对全国州县官僚的政绩、功能考察中,三者却名列前茅,成为一百多名地方官员中的佼佼者,作为第一波提拔名单提交给政事堂审核。

而这三者,能被太子刘旸特地点出,自然也是有些“内在”联系的。钱若水曾在大理寺任职,当时就以清干著称,到了地方,干出些成绩,被提拔是自然而然的。

至于姚益恭、王济二人,则相对有点特殊,不是特殊在二人乃同科进士出身,而是二者都曾被太子选中,在东宫担任郎官,后来被外放地方,可以说姚、王二人是被太子调教出来的。

朝中有人好做官,当那个“人”是监国太子,而本身具备一定才干时,嘉奖升迁又怎会少了他们。甚至于,把钱若水与二者放在一起,都是为了让太子在此事上显得不那偏私。

此时广政殿中,除太子之外,还有四名大臣。轮执的的赵匡义,深沉依旧;发如白雪、满脸斑驳,看起来昏昏欲睡的老相赵普;一如既往地端谨厚重的吕端;还有便是新履任不久的洛阳府尹宋准。

“钱若水清干、姚益恭宽济、王济刚猛,三者风格各异,但理政治民也各具其法,更难能可贵者,是能正确地领会贯彻朝廷意志”刘旸的目光落在吕端身上,将三人夸奖了一顿。

闻弦歌而知雅意,吕端起身,平和而从容地说道:“回殿下,关于三人的下一任安排,吏部审核已毕,钱若水知汾州,姚益恭迁涿州,王济调同州!”

闻言,刘旸明显犹豫了,沉吟少许,方抬指做出指示:“似这样的干吏,以寻常州职相托,固然是按部就班,也相信他们能不负所托。不过,陛下曾言,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今地方道州,哪里最缺人才?”

吕端何人,从太子话里,已然听出了些味道,稍作思考,便请示道:“请殿下示下!”

刘旸直接道:“河陇不是还有些空缺,让吏部颇为头疼吗?那就把这三人,悉数派去!西北,能磨人呐”

“是!”注意着刘旸的表情,吕端郑重应道。

然而,太子最后那声悠叹却让吕端回味无穷,西北确实能磨人,但同样能吃人,对于天下绝大多数官员来说,西北都不是个善地,甚至可以说是个恶地。

这么些年,西北官场究竟倒下了多少能才干吏,又埋葬了多少青年俊才,就是吕端这个吏部尚书,不查档案,都难清楚。

开宝年来,若论官场变幻之无常,翻转之剧烈,同时时刻为朝廷关注的,数来数去,恐怕也只有西北诸道了。

西北确实是座大熔炉,正常人进去,不脱层皮,是很难闯出来的。而眼下河、陇的局势,则更显诡谲了,任务压力也重。

西征弊政停罢后,紧接着需要休养生息,这是费神劳心的事,关键在于,要摆平那些“西征派”;

同时,税改工作也得着手推进了,这也是舔食伤口的一种办法,同时也是对既得利益集体的宣战,一场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角力是免不了的,而以西北官场的尿性,绝不可能平平稳稳地就过去了,当初潘佑在京畿道的改革,严格意义上来讲,反对派还是很温和的;

还有一条则是,对地方豪强、宗族势力,需要进行一定的打压,借着几次朝廷对西北官场的整顿,有些地方势力确实在不断抬头,用他们最擅长、最习惯的办法在阴影处与朝廷较着劲。

此番整饬,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所有空缺的官职,州县以上,全部由外部调入,或从京畿外放,或从外州选调,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州县官是从本土提拔。

朝廷的态度相当明确了,这就是在河陇搞了一场无差别攻击,也正因如此,到如今,河陇的人事安排还没有调整完毕。

在此前提下,河陇地方官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人很难把握住。可以想见的是,西北在接下来几年,依旧不会消停,一场外来派与地方派的激烈斗争,从朝廷此次人事调整开始,就已经酝酿着了

这样的背景下,刘旸却决定把钱、姚、王三人放到河陇去,这固然是一种认可与看重,但同样也是一种考验。

对三人而言,是福是祸,实难说清。三块好钢,未来究竟是锻造成一把国之利器,还是被熔化消解,谁也说不准

殿外夏雨依旧,有如倾盆而下,哗啦啦的雨声给人一种轰鸣之感。刘旸可顾及到吕端那谨慎面孔下异样的心思,背着手缓缓踱到窗边,伸手将窗棂推得半开,密集的雨点借着风势扑面而来

望着室外的雨幕水雾,刘旸眉头紧锁,叹道:“水火无情啊!每次如此雨势,都让人胆战心惊的!”

“殿下忧国忧民,臣等敬佩!”开口恭维的,乃是新任的洛阳府尹宋准。

在吕蒙正贬官后,空出来的洛阳府,自然又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终拿下这个关键位置的,乃是时盐铁使的宋准。

宋准年纪不小,能力也不是那种惊才绝艳,在朝中的资历更属小字辈,不过,状元 太子的青睐,也足以让他在诸多对手中胜出了。

雨大成灾,此番宋准到政事堂来,恰恰也是汇报洛阳府在防备水灾上做的准备,同时来谋求一些官储、救急物资的调配,以及巡检司下应急救灾部队的指挥配合。

作为帝都,在这等事务上,官僚们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不能让京师给淹了,尤其是宋准,他才上任没多久,更不敢有丝毫大意,洛水可是浩浩荡荡地穿城而过,不允许在此事上有任何重大疏漏。

对于宋准,刘旸显然还是很信重的,直接说道:“京畿这边,我倒是没有过分担心,有宋卿及诸公在,有京畿丰沛的人物力储备,料想也能安稳度过!我忧心者,乃是大河下游,每年雨季,沿河州县都难免受灾,今年这雨势,似乎又有些不寻常呐”

刘旸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这些年,黄河沿岸,是小灾不断,官民损失虽然不少,但还没有到那种伤筋动骨的程度。

距离上一次黄河特大型水灾,还在开宝十年时期,距离今已经快二十年过去了,大河安分了这般久,讲道理,突然发一次怒,也是很正常的事。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同时,更让刘旸不放心的是,这么多年过去,沿岸的防洪泄洪设施,可还牢靠,可还足使用?对于这点,刘旸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感受到太子的忧虑,在场几名大臣,面色都不禁沉凝。而一直在闭目养神的赵普,此时也慢慢地睁开眼睛,环视一圈,目光投向刘旸,拖着苍老的声音道:“殿下不必过分忧怀,政事堂已发制,晓令沿河诸州县,严加防备!”

“仅靠提醒,远远不足!”听赵普这么说,刘旸当即回过头来,严肃道:“立刻挑人,派遣巡河御史,就近督促,同时,让周遭道州,做好最坏打算,一旦水势不可控,即行救人救灾!黄淮一体,大河不稳,淮水岂得安宁,两淮地区,也要提醒到位!”

停顿了下,刘旸又转向赵匡义,道:“东京,广阳伯可亲往东京坐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